王海龍
惠特曼是美國著名的詩人,擅長運用含蓄委婉的語言來抒發(fā)自己的情感、展現作品的主題。《自己之歌》是惠特曼創(chuàng)作的一首小詩。在這首詩歌中,詩人精心擷取了多個意象,表達了對自己的贊美之情。從表面上看,詩人似乎是在贊美自己;實際上,他是想通過詩中的“自己”來展現另一個不同于自己的“大我”,借此謳歌創(chuàng)造新世界的美國民眾。接下來,筆者就談談這首詩的藝術特色。
一、意象豐富
在詩歌中,“我”反復出現。詩人似乎只是在寫“我”。仔細品讀,我們就會發(fā)現他寫的其實并非自己。“我看出我是和片麻石、水果、谷粒、可食的菜根混合在一起,并且全身裝飾著飛鳥和走獸,雖然有 很好的理由遠離了過去的一切,但需要的時候我又 可以將任何東西召來?!睘榱吮憩F詩歌的主題,詩人 選取了大量的事物作為詩歌的意象,包括“片麻石”“谷粒”“草葉”“螞蟻”“沙”“黑莓”“母?!薄靶∈蟆钡?,上述意象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它們都極其 平凡,都是生活中非常常見的事物,一般難以引起 人們的注意。“我”和片麻石、煤、蘚苔等平凡事物 “混合在一起”,說明“我”是平凡的;“裝飾著飛鳥和 走獸”,說明“我”是追求自由的。詩人在詩作中將 “我”與這些平凡的事物放在同等的位置上,揭示了 一個道理:自己與普通的事物之間并無區(qū)別,都是 “造物主的一種精工的制作”,“我”并不比世上其他 的事物要高貴,而其他的事物也不能超越“我”。在 詩人看來,世間的萬物都是平等的,并無高低貴賤 之分。這充分展現了詩人所具有的民主、平等的意 識。“但需要的時候我又可以將任何東西召來?!薄拔摇彪m然尊重世間的萬物,卻也會根據自己的需求 對其進行改造和創(chuàng)新。詩人的這種觀點非常新穎,展現了19世紀美國人民的精神面貌,贊美了他們努 力拼搏、開拓創(chuàng)新的精神。
二、手法獨特
惠特曼認為詩的內容是模糊的,主張用含蓄、迂回的方式將讀者帶入特殊的意境之中。在《自己之歌》中,詩人運用了象征、對比等手法,增強了詩歌的表達效果。在詩的第一小節(jié)中,詩人這樣寫道:“母牛低頭嚙草的樣子超越了任何的石像,一個小鼠的神奇足夠使千千萬萬的異教徒吃驚?!痹娙藢ⅰ澳概!迸c“石像”、“小鼠”與“異教徒”放在同等的位置,使兩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豐富了讀者的閱讀體驗。在普通人看來,“石像”的地位要超過“母?!?,“異教徒”無法與“小鼠”相提并論,但作者卻顛覆了人們的這一看法。原本普通的“母牛”超越了高高在上的“石像”,原本自負的“異教徒”卻奇異地“敗”給了一只“小鼠”。在詩歌的第三小節(jié)中,詩人列舉了大量的意象,且各個意象既有共同點,也存在明顯的差別?!盎鸪蓭r噴出了千年的烈火來反對我接近是徒然的,爬蟲退縮到它的灰質的硬殼下面去是徒然的……”此處的物象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義?!盎鸪蓭r”代表著反對的力量,“爬蟲”象征落后 者,“海洋”和“怪物”則象征停滯不前者。在“我”的 面前,無論它們如何做,做什么,都沒有意義,“我”依然會堅持不懈地前行。物象的停滯不前和“我”的積極進取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產生了巨大的催人 奮進的力量。
三、情感奔放
惠特曼出生于普通的農民家庭,對美國的社會現實有著深刻的了解。他的詩歌不僅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現狀,而且展現了他對民主、自由的追求。在《自己之歌》中,詩人大膽地贊頌自己,表示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創(chuàng)造出一個全新的世界?!拔蚁嘈乓黄萑~所需費的工程不會少于星星,一只螞蟻,一粒沙和一個鷦鷯的卵都是同樣地完美,雨蛙也是造物主的一種精工的制作?!鄙驗楠毺囟利?。世界上的所有生命都是值得稱頌的。無論多么渺小的生命都是宇宙的寵兒,都是獨一無二的、不可復制的奇跡!詩人相信,再“卑微”的事物都是造物主的杰作。造物主不會虧待自己,也不會虧待世間的任何生命。那最普通的草葉、最不起眼的沙粒也都是造物主的偉大工程。在詩歌的第三小節(jié)中,詩人連續(xù)采用了九個相同的句式,唱出了一首情感充沛的生命之歌?!拔摇辈晃窇帧扒甑牧一稹?,不會受不同事物的形態(tài)的影響;“我”清楚地看到了所有事物的本質,按照自己的意愿前行……筆觸細膩而自然,從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沙一石寫起,選取了自然界中的草葉、螞蟻、鷦鷯的卵、雨蛙、黑莓、母牛、小鼠、鷹雕、蝮蛇、麋鹿、海燕等作為意象,從看似微不足道的物象出發(fā),抒發(fā)了對自然萬物的贊美之情。詩人的情感如烈火一般炙熱,激勵著無數的人為心中的理想而拼搏,去努力實現建造美好家園的愿望。
總之,惠特曼打破了詩歌傳統(tǒng)的形式,開創(chuàng)了 “自由體”的詩歌形式,在《自己之歌》中突出了“我”的強大,贊美了為民主、為自由、為心中那個“世界 樂園”而勇敢拼搏的勞動人民。
(作者單位:甘肅省寧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