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班級管理是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影響班級的建設。素質(zhì)教育背景下,教師作為班級的管理者,需要結(jié)合學生的特點實施班級管理辦法,打造積極向上的班風,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增強學生對于班集體的歸屬感。為此,教師應當重點關注班級共同體的構(gòu)建,探討如何通過有效的班級管理讓學生熱愛班集體,能在班集體中快樂地學習。
【關鍵詞】班級共同體;班級管理;歸屬感
作者簡介:肖翔(1995—),男,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寶楠學校。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自控能力還比較弱,在學習和生活中容易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加強班級管理,通過各種方式增強學生的班級歸屬感,讓學生能夠以積極的心態(tài)投入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收獲幸福的校園生活[1]。
一、平等互動,公平對待,增進師生情感
優(yōu)化師生關系,對于構(gòu)建班級共同體、助推班級有效管理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因此,要做好班級管理,教師就要進一步探索如何構(gòu)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第一,在師生互動方面,教師要遵循的重要原則就是平等。教師要意識到,學生和教師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雖然占據(jù)指導者的地位,但是只有讓學生充分發(fā)揮出主體地位的作用,進行積極的互動,才能順利實現(xiàn)教學目標。因此,教師要秉持與學生平等互動的教學理念,耐心傾聽學生的想法。如果教師認為自己在班級中是權(quán)威者,獨斷專行,那么學生可能會覺得教師不容易接近,有問題也不會主動跟教師說,這樣不利于師生關系的和諧發(fā)展。師生平等互動,學生才能敞開心扉,主動與教師拉近距離,這樣班級才會形成良好的交流氛圍,教師也能通過交流的方式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第二,教師要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則去對待每一個學生,不要有偏袒、差別對待等行為。為此,教師要嚴格按照教育管理的基本要求開展日常的教育管理工作,認真傾聽學生的訴求,平時注意在課后與學生進行一對一的溝通,并善用恰當?shù)恼Z言和方式給予學生鼓勵和肯定,增強學生的信心[2]。對于班級學生出現(xiàn)的矛盾,教師應該進行民主化處理,尤其是注意采用擺事實、講道理的方式與學生進行溝通,而不要一味地指責和批評學生。教師深入了解學生行為背后的原因,能給學生帶來真正的幫助,同時也能讓學生感受到自己被尊重,感受到來自教師和班級的溫暖[3]。
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到底誰能夠獲得自我提升呢?筆者認為二者都可以在互動交往中獲得自我發(fā)展。良好的互動能夠促使學生和教師之間相互理解,讓師生配合得更有默契,從而使整個班級活動的開展更為順利,班級氛圍更加和諧。
二、開展學生活動,促進生生交流
和諧班級的創(chuàng)建除了需要教師與學生的交流,還需要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因此,教師要積極利用各種契機開展學生活動。學期初,教師可以通過一些簡單的活動來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彼此,比如開展自我介紹的活動,讓學生互相介紹自己的興趣、學習目標、家庭背景等。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適時地開展一些活動,比如讓學生分組進行游戲、討論等,這樣學生在與同學的互動中不僅能夠進行思維的碰撞,取長補短,還能夠逐漸增強集體意識。如果條件允許,教師還可以組織一些團隊建設活動,如郊游、志愿者活動等,把學生帶到校園外,讓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與同學互相交流。在開展學生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仔細觀察學生,分析學生的表現(xiàn)情況,如果發(fā)現(xiàn)有不擅長與同學交往的學生,教師要善于引導其打開心扉,幫助其樹立交往的信心。但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注意不要將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學生,而是要真正地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讓學生能夠自主地參與到活動中。
在班級中,除了教師,學生接觸最多的就是自己的同學,班級氛圍很大程度上受學生之間的關系的影響,因此教師要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生活動,使學生活躍起來,讓學生在與同學的交往互動中增強班級歸屬感。
三、優(yōu)化環(huán)境,營造文明班風
良好的班風能夠給學生帶來積極的引導,能讓學生反思自身存在的問題,并積極改正自己的錯誤,提高自己的修養(yǎng),從而讓整個班級向更好的方向發(fā)展。因此,教師要積極通過優(yōu)化環(huán)境來營造文明班風。這里的環(huán)境不僅是教室里看得見的環(huán)境,還有班規(guī)班訓等“看不見的環(huán)境”。比如,教師可以在教室的墻壁上張貼一些名人名言,這些名言最好是與學習、做人息息相關的具有指引作用的句子,這樣就能夠讓學生耳濡目染,受到良好的熏陶。在“看不見的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方面,教師一是可以搜索一些具有正能量的歌曲,讓學生在其中挑選一首作為班歌,并經(jīng)常找機會讓學生齊唱,從而使學生深刻體會班歌所傳達的積極向上的思想。二是給學生打造一些特別的班級平臺,如班級交流小黑板,如果學生有想對老師、同學說的話,或者想分享一些心得,又或者遇到一些無法解決的問題等,就可以通過在小黑板留言的方式與大家交流,教師、學生看到后也可以及時留言回復,這樣可以使班級更溫馨。三是教師要充分考慮如何利用班級管理制度營造文明班風,比如制訂班規(guī)班訓并要求學生嚴格遵守,獎懲分明,這樣才能夠形成良好的班級風氣。
四、重視德育,落實關愛目標
德育教育是現(xiàn)代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而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提升又有利于班級共同體的構(gòu)建。因此在班級管理中,教師要通過德育為學生提供正向的引導,利用有效的手段促進學生的成長,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德育教育中,關愛教育是一個新的發(fā)展方向,關愛既是教育開展的基礎,也是學生的內(nèi)心需求,教師只有將自己的關懷融入德育教育之中,真正關心、尊重和愛護學生,當學生處于成長的困境中時,通過自己的智慧和關愛引導學生走出困境,才能真正地實現(xiàn)德育教育的目標,有效增強學生的歸屬感。
首先,教師不僅要關愛學生,還要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愛。比如,在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壓力大、情緒不穩(wěn)定、缺乏自信心等問題時,教師可以預留“關愛時間”,在班會或是活動課上,適當留一些個人時間給學生,讓學生分享自己近期的情緒、困惑等,再給予他們相應的鼓勵、支持和引導。這樣的活動不僅有助于教師及時紓解學生的困惑,為學生的學習掃清心理上的障礙,還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關愛,從而對班級產(chǎn)生更強烈的歸屬感。德育教育要從關愛學生這一角度出發(fā),充分發(fā)揮關愛教育的積極作用。在德育教育中,有些教師喜歡用說教的方式將自己的思想灌輸給學生,殊不知這種絮絮叨叨的說教方式很難讓學生欣然接受,只有讓學生在關愛中體會到滿足和幸福,才能激發(fā)他們的自主意識,實現(xiàn)德育教育的目的。
其次,教師要意識到關愛教育不僅是將自己的愛給學生,還需要引導學生學會關愛自己、關愛別人。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讓學生客觀看待自己的優(yōu)缺點,學會自我調(diào)節(jié),真正悅納自己。學生只有能夠先愛護自己,才能夠?qū)W會關愛他人。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學會關愛他人,學會欣賞他人的優(yōu)點,在與別人的交往中取長補短。當學生學會關愛班級的其他人的時候,就會在無形中形成一種集體責任感,這種集體責任感能夠使學生更熱心于班級事務,更愿意服務于班級,從而增強對班級的熱愛之情。有些學生因為自身的成長經(jīng)歷形成了比較內(nèi)向的性格,習慣封閉在自己的世界中,不會向他人、向集體打開心門,也就很難獲得他人、集體的幫助,教師更要注意引導這些學生從關愛自己開始,進而學會關愛他人、關愛班集體,逐漸打開自己的心,真正享受和諧班級氛圍所帶來的益處。
最后,要想提升關愛教育的效果,教師就要從自己的綜合素養(yǎng)提升角度出發(fā),不斷探索、學習德育教育理論,用豐富的理論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從而提高對學生的引導能力。
五、讓學生參與班級管理,增強學生認同感
要想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教師應該在日常管理中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適當?shù)姆椒ㄗ寣W生對班級產(chǎn)生認同感。學生對班級的認同感是打造班級共同體的關鍵,學生意識到自己是班級中不可分割的一員,能夠更好地與其他同學和諧相處,提高對班級活動參與的積極性,從而促進班級和諧氛圍的形成。一個班級要想有良性發(fā)展,就要有值得全體師生為之奮斗的目標,教師可以讓學生參與到班級目標的制訂過程中,這樣學生會更加有責任感和歸屬感。比如可以讓學生制訂班級整體課程成績目標、班級衛(wèi)生目標等,然后引導學生自主去達成這些目標。在班級目標達成后,教師可以給予學生相應的獎勵,以激勵學生積極參與班級事務。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策劃有趣、豐富的班級活動,從而營造出積極向上的班級氛圍,這將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認同感。如在學校運動會、文化比賽開展前,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完成活動方案的策劃與執(zhí)行,合理分工,各自在比賽中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華,從而增強班級凝聚力。另外,以往教師在班級管理中習慣讓幾個班委協(xié)助自己,而讓其他學生處于被管理的狀態(tài),這樣其實并不利于增強班級凝聚力。教師可以設置除常規(guī)的班委職務外更多的班級管理職位,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班級事務的決策過程中,這樣一來,學生們可以更好地理解教師、班委的工作,也能更好地發(fā)揮自己的作用??傊嗉壒芾響撟寣W生參與其中,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價值。
六、關注問題學生,開展針對性的教育
一個班級的學生會具有一定的差異性,有的教師僅會關注表現(xiàn)良好的學生,而對于個別問題學生,他們或視而不見,或只是一味批評,這樣做其實非常不利于班級學生的團結(jié)。問題學生也是班級的一分子,他們的行為也會影響到班級的發(fā)展,因此,為了營造和諧的班級氛圍,教師要重視問題學生,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教師在日常生活中要對問題學生進行細致的觀察,多嘗試通過交流的方式與問題學生建立情感聯(lián)系,讓他們能夠敞開心扉表達自己的想法,再漸漸地改變他們。
比如,筆者所在的班級有個后進生,不愛學習也不守規(guī)矩,行為習慣很不好,跟同學和老師時有沖突發(fā)生,令部分老師和同學頭疼不已。筆者就對其開展了家訪,在家訪中得知這個學生家庭比較特殊,他父親常年在外工作,對他缺乏了解,教育形式簡單粗暴,動輒打罵;而家中爺爺奶奶負責照料他,只會溺愛他,還特別不配合學校教師的工作。筆者針對這種情況學習了一些青少年教育案例,決定通過以與該生建立情感聯(lián)系的方式慢慢改變他。筆者首先放平心態(tài),和他做朋友,讓他多幫忙做事。他做得好,筆者就大力表揚,讓他知道老師很愛他;他做得不好,筆者也不是第一時間便責怪批評,而是巧妙提醒他。漸漸地,他從幫筆者做事的過程中看到了自己的價值所在,體會到了成就感,更愿意主動幫助他人了。其他學生看到他的轉(zhuǎn)變也漸漸地愿意與他交往,他也收獲了同學的幫助和關心。筆者發(fā)現(xiàn),每當轉(zhuǎn)化了一個問題學生,班級的氛圍就多了一分和諧,班級的凝聚力也更強了。雖然班級中的問題會不斷出現(xiàn),但教師在努力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會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愛,從而更加理解教師,配合教師。
結(jié)語
綜上所述,要積極打造班級共同體,提升班級管理效果,增強學生班級歸屬感,教師就要發(fā)揮教育智慧,積極拉近師生關系,促進生生互動,優(yōu)化班風,開展德育,讓學生參與班級管理,轉(zhuǎn)化問題學生。教師基于學生的特點,打造班級共同體,增強學生的班級歸屬感,可以幫助學生找到生活和學習的價值,樹立正確的觀念。
【參考文獻】
[1]趙福江,師婧璇.共同體理論視角下新時代班級建設的思考[J].中小學管理,2022(01):43-45.
[2]王若維.小學班級人際共同體的構(gòu)建探討[J].基礎教育研究,2020(01):80-81,84.
[3]唐玉佳.班級生命共同體建設路徑研究[J].中小學班主任,2021(23):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