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翠萍
初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每學年至少閱讀兩三部名著”,可見名著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通過閱讀活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呢?
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一、更新課堂模式,促進整本書閱讀實踐穩(wěn)步開展
學生根據成績、閱讀能力、性格等建立班級閱讀小組,4-6人為一組,保證“同組異質,組間同質”。
教師利用閱讀課帶領學生共讀名著。比如將每周閱讀任務輪流交由各小組負責。各小組選出代表,到講臺上組織大家閱讀;抽一個小組把共讀篇目表演出來;從名著中整理生僻字,板書到黑板上,小組講解員教大家識字明義;以抽簽的形式,隨機點名小組成員做名著導讀員,分享自己的閱讀感悟。
學生備兩個讀書筆記本,一本用于摘錄積累閱讀材料,一本用于記錄閱讀感想,不限字數(shù)寫隨筆。如讀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學生邊讀邊記,除去語言技巧外,可以整理出許多哲理名言。整本書閱讀結束,教師再引導學生通過海倫的經歷,結合自己的學習經歷,寫出讀后感。
二、開展豐富活動,促進名著整本書閱讀長效發(fā)展
促進名著整本書閱讀長效發(fā)展,需要學生始終保持讀書的熱情,我們可以用豐富多彩的活動來創(chuàng)設讀書氛圍。
學校開展習作園地展示、讀書筆記展評、“課外閱讀之星”評選等活動,讓學生對名著閱讀保持持久的興趣。如讀書筆記展評活動,先進行班級評選,再進行年級評選。全年級學生參觀本年級選出的40本讀書筆記,進行“送你小紅花”貼紙投票,選出前十名。學校對獲獎學生進行頒獎,并以此為契機號召全校同學深入閱讀。
教師引領閱讀課堂,進行“同課異構”。如《水滸傳》的閱讀,有的教師以目錄為引子,開展《水滸傳》導讀課,將同一人物的不同故事挑選出來共讀,勾勒人物的活動軌跡,明確同一人物在不同事件中展現(xiàn)的性格不同點和相同點,撰寫人物檔案;有的教師采用跨媒介閱讀方式,進行專題探究,通過對影視、文學等內容的重組整合,細讀章節(jié),深入挖掘內涵;還有的教師開展交流分享會,讓學生暢談感受,形成自己的讀書心得。這些方法都可以有效指導學生閱讀名著。
名著閱讀與作文教學是有機結合的。教師可以利用作文課,穿插名著閱讀指導。如練習人物描寫,教師可選《水滸傳》中宋江、魯智深等經典人物的描寫片段為范例,引導學生學習如何勾勒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讓學生不僅學會人物描寫的方法,也深入了解名著人物的形象特征。如果學生對名著中的某些描寫或人物結局感興趣,也可以在尊重原作的基礎上,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改編故事或寫人物“后記”,進一步探究名著的情節(jié)設置和寫作手法。
(本文系2021年度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農村初中‘名著整書閱讀教學的實踐及活動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JCJYB210108002)
(責 編 莫 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