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
閱讀之要義無須贅言。校園是閱讀文化建設的主陣地,教育人是最應該捧起書本的人?!傲⒅疽怂颊嫫犯?,讀書須盡苦功夫?!比绾问棺x書成為學生知識汲取、靈魂壯游、品格進階的具體路徑,是需要我們深入思考和實踐的。
那么,如何通過語文課堂讓學生感知閱讀的精妙,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并喚醒學生閱讀的內(nèi)驅力,進而建立終身閱讀和學習的信念,是值得每個語文教師深入探究的重要課題。這就需要我們結合語文學科的特質(zhì),充分發(fā)揮語文學科尤其是語文教研的作用,助力校園閱讀文化的建設和推廣,進而構建書香校園,讓孩子在書香中豐盈精神、快樂成長。
一、結合學科特點,優(yōu)化教學設計,拓展閱讀空間
語文學科有推動閱讀文化建設的先天優(yōu)勢,易于讓學生感受語言文字之美和語匯辭章之妙?!半p減”背景下,語文教學應優(yōu)化設計、提質(zhì)增效,以便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閱讀。
語文教師首先要愛讀書,教師讀的書多了,文本解讀的能力就會增強,正所謂站得高、看得遠。在課堂上,教師要把學習任務的設定、學習情境的創(chuàng)設以及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結合起來,課堂教學深入淺出,知識的生動講解與文化的無聲浸潤兼而有之,這樣學生才能體會到閱讀的趣味。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結合課堂文本教學適當推薦其他相關的優(yōu)質(zhì)閱讀文本,以拓展學生的閱讀空間。
二、開展閱讀活動,拓展學科外延,共建共享資源
在語文教學教研中,教師恰當設計閱讀活動,拓展閱讀外延,讓閱讀體系化,讓學生在真實的閱讀和思考活動中獲得滋養(yǎng),這是從課內(nèi)得法向自主閱讀延伸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如教師可設計“圖書漂流”活動,以學生自主換閱和班級圖書漂流結合的方式,讓書流動起來,同時可以將學生的閱讀感受、閱讀困惑等以特制書簽的方式隨同漂流;開辟“無聲課堂”“無聲閱讀區(qū)”,讓學生安靜地閱讀,享受閱讀的美好;設置“交換空間”,讓讀書成為思想、精神交流的紐帶。
除此之外,結合讀書活動的開展,教師還要重視閱讀資源的共建共享。教師要結合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層次,研讀、挑選并推薦適合的相關書目以及音視頻等,講究循序漸進、取舍有度。
三、細化閱讀評價,恰當閱讀遷移,激發(fā)閱讀活力
一些學校在閱讀文化建設中,常常更多關注學生是否讀、讀的形式、讀的數(shù)量,而對于讀的態(tài)度、讀的方法、讀的習慣和讀的效果則缺少細化的評價。對此,學校應有一個整體讀書規(guī)劃,推薦重點書目,同時根據(jù)閱讀的進度和關鍵環(huán)節(jié)設置閱讀評價量化表,幫助學生制訂合理的閱讀計劃,指導學生寫好閱讀反思和閱讀筆記,并對學生讀寫的結果進行評價,從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和創(chuàng)作興趣。
閱讀評價需要注重評價的過程性、評價方式的多樣化。學校可以進行分層閱讀的教學研究和設計,設定閱讀的評價階梯。同時,閱讀評價不僅要看到學生知識上的收獲,也要關注學生在精神層面的成長,促進校園形成愛讀書的文化氛圍和風尚。
核心素養(yǎng)要求下的語文學習,不單是知識、能力的獲取,更重要的是形成解決現(xiàn)實生活真實問題的能力。我們可以嘗試做一些閱讀的遷移,如開展“學生作品研討和升格指導”“微型寫作指導”等寫作教學研究,引導教師在閱讀中找到解決學生寫作問題的路徑;將閱讀和學科教學結合起來,通過不同領域的廣泛涉獵,讓學生見多識廣,拓展思維;除了晨讀、午誦、暮思的習慣養(yǎng)成,可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尋找精神的棲息地,不斷豐盈生命。
總之,語文教研可以有效助力校園閱讀文化建設,以課堂為閱讀推動的主渠道,傳遞文化之美,建立課內(nèi)和課外的有效連接,從而讓學生在書香的浸潤中快樂成長。
(責 編 帕 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