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鳳平
電影《樹上有個好地方》是一部低成本制作但口碑很好的兒童教育主題電影,該電影采用西北方言,講述了一位名叫巴王超過的小學生在一所鄉(xiāng)村小學因調(diào)皮被教師和同學孤立,爾后找了一棵樹為據(jù)點,后來遇到支教教師粉提發(fā)生改變的故事。
所謂“后進生”,一般是指由于錯誤的教育或?qū)W習方法,導致素質(zhì)發(fā)展的某一方面或所有方面相對滯后的學生,例如品行或?qū)W業(yè)成績等。過去,“后進生”通常由于不科學的認知被人們稱作“差生”;現(xiàn)在,人們越來越多地認識到后進生通過正確的教育轉(zhuǎn)化措施,是可塑或可轉(zhuǎn)化的,因而稱之為“后進生”。
影片的主角巴王超過正是這樣一名后進生。影片的開頭就呈現(xiàn)這樣一幕劇情:別的孩子在教室外走廊上背書,他則踩在別的同學的肩上,爬上閱覽室的窗戶,用一根帶有掛鉤的竹竿去鉤娃娃書,后來被校長發(fā)現(xiàn)。中午在學校午休時,他躲在一個蛇皮袋下吃東西,被班主任老師逮了個正著。中午放學后,他沒有回家,而是去了一條河邊游泳,校長發(fā)現(xiàn)后直接將他放在岸邊的衣服拿走。他還給校長取一個綽號“殷神仙”,諸如此類。由此可見,在老師和同學的眼里,他的品行是有問題的。
如果說以上是巴王超過的品行表現(xiàn),下面則是他的學習成績表現(xiàn)。同樣,他的學習成績也不好。班主任語文老師讓同學們用“因為……所以……”造句,他舉手回答:“因為肚子大,所以要生娃”,把大了肚子的班主任氣得直用鞋子扔他,告訴他以后上她的課要站著聽。校長讓他上臺在黑板上計算,他舉起粉筆,半天沒反應(yīng),校長生氣地說:“能會不?”他則回答:“不會?!毙iL生氣地說:“下去!”他剛回到座位,正想坐下,校長則氣憤地說:“還想坐?站到后面去!”班主任語文老師有次對他說:“檢討書總比作文寫得好!”諸如此類。由此可見,巴王超過的學習成績也很差。
巴王超過之所以叫這個名字,父母是對他有著很高期望的,希望他能超過大多數(shù)同學。事實上,他也真的很聰明。他的觀察力很敏銳,例如:他給校長取綽號“殷神仙”,一是因為校長在他看來很“陰”,二是因為校長總能夠知道他和其他同學在做什么,像神仙一樣。他遇到事情也總是有辦法,例如:有一天,賈苗紅帶著幾名女同學找到了他喜歡的那棵樹,還蕩上了秋千,其他女同學有些害怕,說這棵樹可是巴王超過鐘意的,而且他一會就要過來。賈苗紅則不屑地說:“憑什么他可以,我們就不可以?!焙髞?,巴王超過真的過來了,說了句:“誰還在這里玩,誰就是我媳婦”,只這一句話,就輕松地將這些女生嚇跑了。那么,為何聰明的他會成為一名后進生呢?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成年人根深蒂固的偏見。在成年人看來,巴王超過調(diào)皮搗蛋不聽話,令他們頭痛和失望。校長說,教書三十年,第一次遇到巴王超過這樣的學生,太調(diào)皮,屢教不改,讓新來的粉提老師也不要管了。巴王超過因此被許多老師甚至他自己的父親放棄了。他們認為,巴王超過已然是這樣了,不會有太多好的轉(zhuǎn)變。
二是教育中缺乏耐心和愛心。除了粉提老師和巴王超過的母親,幾乎所有的成人對他的教育缺乏耐心和愛心。除此之外,就連他的很多同學如賈苗紅也是排斥他的。缺乏耐心和愛心的一個最為主要的表現(xiàn)就是沒有走近和深入了解孩子,非但吝嗇對孩子鼓勵的語言,對孩子總是戴著有色眼鏡去看,甚至沒有給予孩子解釋的機會,導致誤會孩子。
因為班主任老師快要面臨生孩子了,所以請假回家準備休產(chǎn)假,而在這個當口,班主任的表妹粉提老師走進了這所鄉(xiāng)村小學,也正是因為粉提老師的到來,給予了這所鄉(xiāng)村小學新的希望,包括巴王超過的轉(zhuǎn)變。粉提老師為他帶來了哪些轉(zhuǎn)變呢?
首先,給予尊重和認可。粉提老師認識巴王超過時,就不曾帶有成見,覺得他很可憐,因為背誦沒有過關(guān)就不能回家吃飯。為此,她給他罐頭吃,巴王超過覺得很溫暖。除此之外,巴王超過喜歡看娃娃書,其他教師包括校長在內(nèi)都禁止孩子看娃娃書,唯有粉提老師不一樣,她鼓勵學生包括巴王超過看娃娃書,巴王超過還當選了圖書管理員,這無疑是對他的認可,也助長了他的自信心,給予其融入班集體的機會。
其次,走近和了解孩子。粉提老師讓巴王超過在她的宿舍洗臉,給他泡泡糖,讓他可以穿自己的拖鞋,在自己的床上午休。那段日子,巴王超過過得很“愜意”,覺得老師把他當自己人,是真正值得信任的朋友。除此之外,粉提老師在課間還和同學們一起跳繩,參與到孩子的游戲中來,還和巴王超過一起參觀他的“好地方”,看他私藏的玩具,蕩秋千,等等。
再次,給予鼓勵和引導。粉提老師面對巴王超過墊底的成績,并沒有放棄他,而是鼓勵他好好復習,考及格后繼續(xù)帶領(lǐng)大家看娃娃書。為此,巴王超過非常努力,回到家后很晚了還在做練習,他在教室外看書,在“好地方”上看書,在很多地方看書。正因為他的努力,本來就聰明的他最終在學習上取得了重大進步,贏得了粉提老師為他親手制作的“學習進步獎”獎狀,給了他極大的肯定。
最后,堅守教育的底線。在校長鼓勵作弊的情況下,巴王超過也進行了考前“準備”。恰巧在考前被老師發(fā)現(xiàn),第一次嚴厲批評他:“你可以不及格,但不能不誠實!”這是粉提老師堅守教育底線的表現(xiàn),也是對他最關(guān)鍵的一次教育事件。堅守教育的底線,非但不會引起孩子的反感,反而會讓孩子由衷地欽佩。后來,粉提老師巡考之際,巴王超過還露出膀子和肚皮,示意他沒有作弊。
總之,教育是一門慢慢深入人心的藝術(shù)。要整合家庭、學校和社會各方力量,不戴有色眼鏡去看孩子,相信孩子自身向上成長的力量,走近孩子,了解他的性格和愛好。尊重孩子,俯下身去,與其平等交流,真正對其接納、信任、鼓勵和引導,抱持以殷切的期望,就能在其成長的某個關(guān)鍵時刻帶他走出迷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