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思享
江西瑞金,是享譽中外的紅色故都。當你走進瑞金的時候,就會驚喜地發(fā)現(xiàn),紅色是這片土地最炫目的符號。它目睹了“紅色中國”的建政傳奇,見證了鮮血凝固的精神之塔,孕育了新中國的美好未來。
秋日的微風悄然拂過,我驅(qū)車從南昌來到瑞金,探尋“共和國搖籃”的歷史榮光,感受歷久彌新的蘇區(qū)精神。
走進瑞金中央革命根據(jù)地紀念館,“人民共和國從這里走來”十個手書大字熠熠生輝。從1931年9月至1934年10月,瑞金一直是中央蘇區(qū)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政治、軍事活動中心,中央黨、政、軍、群機構均駐在瑞金,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陳云、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都曾在瑞金從事過偉大的革命實踐活動。
在紀念館展廳,聽著解說員講解那段波瀾壯闊的崢嶸歲月,我的心始終緊貼著那一張張承載著厚重歷史的圖片。參觀大柏地戰(zhàn)役板塊時,我們首先觀看了一段視頻:1929年1月,為了打破困局,毛澤東主持召開柏露會議,作出紅四軍主力下山,紅五軍和紅四軍余部留守井岡山的決定。同年1月14日,毛澤東、朱德、陳毅等率領紅四軍主力3600多人離開了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踏上了轉(zhuǎn)戰(zhàn)贛南的艱苦行程。紅四軍主力下山后,連連遭到敵軍的圍追堵截,直到取得大柏地之戰(zhàn)的勝利。這是紅四軍離開井岡山以來取得的第一次重大勝利,徹底打垮了敵軍的圍追堵截,極大鼓舞了紅軍的士氣,并形成了以瑞金為中心的全國最大、最重要、最具有代表性的根據(jù)地中央蘇區(qū)。
參觀瑞金革命舊址群時,解說員介紹,當年,中央機關最初設在葉坪,后來因為敵軍的狂轟濫炸,進行了幾次遷移。如今,瑞金形成了葉坪、沙洲壩和云石山3個舊址群。坐落在瑞金東北6公里處的葉坪鄉(xiāng)葉坪村,是一處古樸的村落,村落中央的一幢有著幾百年歷史的謝氏宣太宗祠,便是1931年11月7日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的地方。來自閩西、贛東北、湘贛、湘鄂西、瓊崖等根據(jù)地的紅軍部隊,以及在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的全國總工會、全國海員總工會的610名代表出席了大會。大會通過了蘇維埃憲法大綱等決議案,組成了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毛澤東當選為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和其下設的人民委員會主席。發(fā)表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對外宣言》,并向全國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正式成立,定都瑞金。從此,瑞金成為人民共和國的搖籃、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發(fā)源地和黨的群眾路線的重要形成地。
毛澤東曾形象地說:“盡管我們這個新生的國家還很幼稚,像一只羽毛未豐的小鳥,但麻雀雖小,肝膽俱全?!睍h結束后,謝氏宗祠被木板隔成15個房間,作為各個部的辦公室。從政府組建到法律頒布,從貨幣印發(fā)到廉政建設,從婦女解放到掃盲運動,新生的紅色政權打破重重封建枷鎖,讓蘇區(qū)貧苦百姓翻身得解放、當家做主人。在這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首次以國家政權的姿態(tài)誕生于世,與當時的“國民政府”對立并存,成為全國工農(nóng)革命運動的指導者與組織者,拉開了中國新社會的序幕。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
在沙洲壩,有一處寄托著當?shù)乩习傩諏h和紅軍的濃厚感情,被老百姓稱為“一頂紅軍留下的八角帽”的建筑——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大禮堂舊址。1933年春,臨時中央政府從葉坪遷到沙洲壩后,為準備召開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決定自己動手建造大禮堂。1934年1月,中華蘇維埃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這里隆重召開。這次會議不僅使民主政治制度得到空前發(fā)展,選舉制度更加完善,還誕生了國徽、國旗和軍旗等。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考察時指出:“以百姓心為心,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是黨的初心,也是黨的恒心?!鳖I袖情懷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
“紅井水喲,甜又清哎,手捧(里格)清泉想親人。喝上一口喲紅井水,一股暖流涌上心。毛主席當年在瑞金,親手為咱挖紅井?!弊哌M江西瑞金沙洲壩,看著那口“紅井”,仿佛回到20世紀70年代江南水鄉(xiāng)的那個偏僻小村莊的土坯房教室里,和童年的伙伴一起豎起耳朵,聆聽語文老師朗讀課文:“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刻想念毛主席……”幾十年來,我不止一次夢見沙洲壩,今天這個夢終于變成了現(xiàn)實。雖然歲月的年輪已經(jīng)走過近90載,但紅井的水依然清冽甘甜。黨把我從農(nóng)家子弟培養(yǎng)成軍隊師職領導干部,我的感恩之情就像紅井水一樣永不干涸。
在紅井出現(xiàn)之前,瑞金沙洲壩流傳著這樣一首民謠:“沙洲壩,沙洲壩,有女莫嫁沙洲壩,天旱無水洗頭帕。”沙洲壩是個干旱缺水的地方,住在沙洲壩的人吃的是又臟又臭的溏水,用水問題嚴重影響著沙洲壩人民的生活。毛主席來到沙洲壩,了解了村里群眾吃水困難的情況后,親自帶警衛(wèi)員找水源挖井。消息傳開后,鄉(xiāng)親們齊聚村頭和毛主席一起挖井。毛主席邊干邊開心地和鄉(xiāng)親們聊家常,不到一天工夫就挖成了。毛主席還親自下井底鋪砂石、墊木炭。從此,沙洲壩人民喝上了清澈甘甜的井水。
▲作者品嘗清冽甘甜的紅井水
1934年10月,紅軍長征離開瑞金后,蘇區(qū)淪陷,敵人為了阻止人民群眾對毛主席和紅軍的思念,填掉了這口井。敵人白天填井,群眾夜晚又把井挖開,周而復始,沙洲壩人民終于取得了勝利。在紅軍北上的那些日子里,每逢遇到困難和受到欺壓時,鄉(xiāng)親們總是悄悄地來到井邊,默默地坐在井旁,思念著遠方的紅軍,思念著共產(chǎn)黨,思念著親人毛主席。紅井是當年黨和蘇維埃政府關心群眾生活,為人民群眾辦實事的歷史見證,甘甜的紅井水滋養(yǎng)了一代又一代人。
飲水思源是一種感恩,瑞金市人民武裝部部長魏紅軍給我講了一個真實故事。他們每年在新兵入伍前都要組織新兵到紅井前進行宣誓。2021年,一位孤兒新兵臨別時突然在紅井前跪別鄉(xiāng)親,這位吃百家飯長大的孩子以這種特殊方式感恩親人,令人動容。
每天前來參觀紅井的游人絡繹不絕。在新時代新征程的路上,我和他們一樣,沐浴著思想火炬照進美好生活的光芒,更加懂得心懷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