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章平
這是沒有血緣和姻親關系,卻又常來常往的、不同民族之間的一種交往模式,是必將載入史冊的、覆蓋天山南北的“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帶來的美好結果。與“親戚”圍坐一桌,其樂融融品嘗風味美食,更是各民族真情融合的最好見證。
——題記
“你好,我是外力,你工作忙不忙?”
每次來電話,他都是這樣開頭,我可以感覺到他內心的矛盾:想表達對我的尊重卻又不知道該如何稱呼。
“既然咱們現(xiàn)在是親戚,你就別客氣,有啥需要我?guī)兔Φ模M管開口!”
他吞吞吐吐的,似乎難為情。我想,他一定是又遇到難處了。
他是我的第一個結親戶——新疆兵團第四師78 團2 連維吾爾族職工阿布都·阿力,小名外力。
想想這世界真是奇妙,原本素不相識不同民族的兩個家庭,卻由組織牽線搭橋結成了“親戚”。
第一次見面,我們竟有些相見恨晚。由于父親曾經(jīng)在61 團畜牧連工作過,我從小就常跟著他出入少數(shù)民族牧民的帳篷,逢年過節(jié),他們自然而然也成為我家的座上客,這使我對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有著天然的親近感。
外力從小在大山深處的78 團畜牧營和漢族孩子一起長大?;貞浧鹂鞓返耐?,他一臉神往:“那時候,大家都像一家人一樣,一天到晚高高興興的?!比缓笕鐢?shù)家珍地向我們抖露某個漢族鄰居的趣聞和雅號,不時惹得大家開懷大笑。
“可是不知道怎么回事,慢慢地大家和以前不一樣了,互相的來往也不多了。”說起這些年的變化,外力一臉迷惘和遺憾。
“現(xiàn)在好了,我相信我們還會和以前一個樣!”說到正在開展的“民族團結一家親”和“兩個全覆蓋”工作,外力的臉上陰云散去,露出了陽光。
這一天,外力和他的妻子阿依努熱木、女兒阿麗曼、兒子阿布都拉笑得格外開心。桌上擺滿了馓子、土耳其糖果、南疆核桃和78 團的水果。
沒想到第二次去的時候,外力家卻突然多了一個頑皮的小男孩——吾買爾江。見了我們,小家伙興奮不已,纏著我們問這問那,還不停地表演從幼兒園學來的“絕活”,逗得我們哈哈大笑。
吃過晚飯,大家一起圍坐在炕上學習法律知識,我結合新疆的特殊環(huán)境給他們講解了計劃生育政策和《婚姻法》,沒想到這個話題引出了外力的一臉愁容。
原來,吾買爾江是他的小兒子,已經(jīng)六歲了??粗覀円荒橌@奇,外力給我講述了事情的原委:六年前,外力的妻子阿依努熱木回南疆老家探親的時候,發(fā)現(xiàn)自己懷孕了,按新疆的計劃生育政策,外力家是可以生三個孩子的,前提是必須退還三千元獨生子女獎勵金。想來想去,阿依努熱木便在南疆偷偷生下了吾買爾江,并且一直放在南疆由外公外婆撫養(yǎng)??墒?,紙里怎么能包得住火呢?眼看孩子快上學了,外力只好把他接了回來,沒承想落戶卻成了難題。落不了戶就沒法入學,眼看著就要開學了,外力一籌莫展。
我在安慰他們的同時,暗暗打定主意:得幫他想想辦法。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去了連隊辦公室,負責計劃生育的高主席還沒等我說完,就打斷了我的話:“他家的情況我知道,他已經(jīng)退了三千元錢,等過完元旦連隊就給他開證明,可以落戶。”原來,小吾買爾江沒有出生證明,這成了目前落戶的最大障礙。連隊特事特辦,決定在有三個鄰居作證的情況下,給他出具落戶證明。我一聽,心里的一塊石頭落了地。既然如此外力還擔心什么呢?
突然想起在公安局當領導的同學,撥通了他的電話,沒想到他也正在78 團走親戚?!拔椰F(xiàn)在就去派出所,你也過來,咱們在那里碰頭,能辦就馬上辦!”看樣子這個電話沒白打!我心里不由一陣激動。
“不行啊,按照公安部最新規(guī)定,這種情況必須做親子鑒定!”沒想到派出所的戶籍警和所長對外力家的情況了如指掌?!澳悄懿荒芟胂朕k法呢?”同學是個熱心腸,也想幫我把事情辦了??墒?,大家七嘴八舌商討了半天,除此之外沒有一條路能走通。事情并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簡單?!罢k?民族團結工作要做好,國家法律更要遵守,這事還得從長計議??!”局長同學無可奈何地對我攤開了雙手表示歉意。
我的心涼了半截。好在,我并沒有在外力面前隨便拍胸脯。但是,想想外力家的經(jīng)濟狀況,我的心情又沉重起來:外力平時在天然氣加氣站當保安,換班的時候給別人開車,月收入能達到四千元,因為住房臨街,妻子在家操勞家務也順帶擺了個小吃攤,收入不算高,做親子鑒定必須到烏魯木齊,全部費用下來對這個家庭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轉眼就過了元旦,再去外力家,又說起吾買爾江落戶的事,外力一臉不解:“為什么別人和我們家一樣的情況,隔壁鄰居寫了證明都落戶了,我的兒子卻不行呢?”原來,78團類似外力家這樣的情況有四五家,都得到了順利解決?!皠e人還不是親生的都能落戶,我自己的兒子為什么不能!”外力一臉激動和委屈。確實,看看吾買爾江,幾乎和阿依努熱木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小臉蛋,誰也不會懷疑這不是一對親生母子。但是,法律是剛性的,不能憑感覺作出判斷和裁決。我陷入深深的無奈。
外力的大女兒阿麗曼已經(jīng)上初三了,每次見了我們總是靦腆地問候一聲,就回房子學習去了。這是一間不足二十平方米的土木結構的老房子,屋里除了一個大炕,就是一個爐子、一個老式的案板和碗柜連為一體的五斗櫥。就是這樣一間房子,外力一家五口人平時吃住都在這里,這也是大部分少數(shù)民族職工家庭的真實現(xiàn)狀——寧愿把其他房間空下來,也要一家人住在一起。
有天晚上,外力憂心忡忡地來到我們的住處對我說:“有件事,想請你幫忙?!痹瓉?,中考前一些職業(yè)技術學院的老師為了保證生源提前來到團場招生,很多孩子在老師天花亂墜的描述中對職業(yè)技術學院的生活充滿了向往,打算放棄中考,阿麗曼也是其中之一。父女倆發(fā)生了激烈的爭吵,可是無論怎樣,外力始終無法說服女兒,萬般無奈,他想到了我。
好在我家就有現(xiàn)成的例子,幾個初中沒上完就去了技校的晚輩,就業(yè)、婚姻一路磕磕碰碰,讓父母操碎了心,自己也是不停地在奔波和焦慮中度過。同樣是我的甥侄輩,讀了大學出來的,一個個順利就業(yè),家庭幸?!@也是我打小教育兒子最生動的“教材”,現(xiàn)在拿出來簡直是輕車熟路。當然,這時候我那剛考上大學的兒子也成了勵志故事中的主人公。
在我苦口婆心的勸導下,阿麗曼總算想明白了:考上高中,才有機會考上好的大學,考上好的大學,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才有機會走向更廣闊的世界,才有可能過上好日子。旁邊的外力總算松了一口氣。
從78 團回來,腳剛邁進家門,就接到外力的電話:原來,他的老父親生病了,團場醫(yī)院無法診斷。
我一邊安慰外力,一邊讓在醫(yī)院工作的妻子幫忙聯(lián)系掛號、就診和住院床位。第二天上午,我處理完手頭工作,匆匆來到師醫(yī)院,外力他們坐的線路車卻還在半路上。一直等到下班,他們才趕到,帶著他們去附近吃了午飯,下午上班又陪著老人做完檢查、安排好病床。我拿出二百元錢塞給外力時,老人用維吾爾語問道:“這個漢族人為什么要請我們吃飯,還要給錢?”
“你就告訴他,我是你的親戚,也和他兒子一樣!”聽了外力的翻譯,老人羞澀地看了我一眼,露出孩童般清澈的笑容。那一瞬我像是被一股電流擊中,一下子呆住了:這笑容,和晚年的父親何其相似!
等我再去看望外力時,已是天寒地凍,外力早早托朋友灌好了熏馬腸,看著熱氣騰騰的大鐵鍋,我百感交集,這一鍋馬腸子,至少是外力一家人半個月的生活費?。⊥饬s說:“你不吃,以后我們兄弟不是了。你的生活費我們也不要了!”
這一晚,我覺得這熏馬腸比任何地方吃過的都要香。
“這個家伙太聰明了!”說起自己的二兒子阿浩,鐵來甫大哥掩飾不住內心的驕傲,我從他的臉上,看到了發(fā)自內心的快樂和自豪,這快樂足以讓他暫時忘卻身體的疼痛。
這是我調整到64 團8 連后,結的第一個親戚——哈薩克族退休職工鐵來甫·拜爾干,一個樂觀的老人。
聽說我們要去他家認門,老人激動得左一個電話右一個電話催問我:“親戚,你什么時候來?。课铱锤舯诩业挠H戚都來過了,你咋還不來嘛!”
在確定我們去的具體時間之后,鐵來甫專門打電話通知了遠在大西溝福壽山景區(qū)開商店的兒子兒媳。
接到我們的電話,鐵來甫大哥和妻子爾孜古麗早早就站在院門口等著我們,大老遠就見他拄著一根手杖,弓著腰向前挪動著來迎接我們。坐下來一聊,才知道因為風濕病嚴重,他的雙手骨節(jié)和膝關節(jié)都已經(jīng)嚴重變形,行動很困難,常常疼得睡不著覺,平日里就靠吃點止痛片湊合著。
“你不是有退休金,還有醫(yī)保嗎?現(xiàn)在國家政策這么好,大部分費用都報銷,自己花不了幾個錢,干嗎不去住院治療?。俊?/p>
“再等等,給兒子攢點錢買個拖拉機再說?!?/p>
唉,看樣子不管哪個民族,父母的愛都是一樣偉大,一樣無私。
“共產黨對我們多好,逢年過節(jié)把清油面粉送上門,蓋房子有補助,扶貧羊還發(fā)著呢。只要好好干,日子好得很!”我注意到,老人的炕上擺了厚厚一摞《參考消息》。
恰逢周末,就在我們聊天的當兒,鐵來甫大哥的孫子麥迪爾、大孫女麥迪拉、小孫女萊茲在院子里玩耍著。不一會兒,有著一雙黑葡萄似的大眼睛的萊茲扯著長調一臉淚痕地跑來向爺爺奶奶告狀,于是調皮的姐姐麥迪拉被爺爺揚起巴掌一頓呵斥,氣呼呼地扔下妹妹跑出了院子。原來這都是阿浩和熱妮的孩子:麥迪爾九歲,在團部上二年級,麥迪拉四歲,萊茲兩歲多。這也是國家對邊境團場的厚愛:少數(shù)民族家庭可以生三個孩子。
鐵來甫為二兒子阿浩的心靈手巧感到高興,也為自己當警察的大兒子感到驕傲。鐵來甫大哥的大兒子吐魯汗太原來是8 連的會計,是團里為數(shù)不多的少數(shù)民族青年干部,后來參加公務員考試,成為博樂州特警支隊的一名警員。
雖然遠在四五十公里外,傍晚的時候,老人的兒子阿合買提江和兒媳婦熱妮還是驅車趕了回來。這是一對很陽光的年輕人,丈夫俊朗,妻子漂亮,給人天造地設般的感覺。阿合買提江還有個漢族小名叫阿浩,大家平時都這樣稱呼他。
很快,小兩口麻利地把馕、干果、果醬、黃冰糖做的棒棒糖等擺了滿滿一桌。我們圍坐在院里的長條桌旁邊吃邊聊,熱妮守在桌邊不停地為我們添茶,萊孜則依偎在母親懷里,不停地表達著自己的親昵和任性。
奶茶就著馕很快就吃飽了。熱妮從冰柜里拿出了牛羊肉,準備做抓飯。我和崔凱急忙擺手請她不要忙活了,可是鐵來甫大哥非讓兒媳婦接著做飯,說這是哈薩克族的禮節(jié),不能省略。
吃完飯已是夜里十二點多了。
第一次去拜訪多爾困和努日古麗一家,充滿了戲劇性。
多爾困和努日古麗兩口子是我們和鐵來甫大哥一家同時結的“一家親”對子,雖然是8 連的居民,卻在遠離8 連四五公里外的11連居住。由于團場在修路,兩個連隊之間的道路不通,我們只好從團部可克達拉鎮(zhèn)繞行,多跑了二十多公里。
團場改革正在進行,連隊兩委剛剛選舉到位,土地職工民兵三位一體的格局正在形成。湊巧的是,64 團的大街小巷也都在興修道路,到處堆滿了沙土料石。我們順著鋪滿戈壁沙石的路面,一路顛簸趕到11 連的時候,老遠看到連部大榆樹下坐了一排身穿迷彩服的男男女女,他們是治安巡邏的連隊職工。
聽說我們是來看望親戚的,大家立即熱情相待,還有一位哈薩克族漢子直接發(fā)動了摩托車,說多爾困家離連隊遠,發(fā)洪水把路沖斷了,我們的轎車過不去,他去幫我們把親戚接過來。
這一等就是近兩個小時。其他人都去連隊巡邏了,我們無法聯(lián)系,只好伸長了脖子望著遠方,期待著。終于盼來了騎摩托車的漢子,后邊坐著位哈薩克族婦女。漢子滿懷歉意地說,半路上摩托車輪胎沒氣了,推著車走了好久才把氣打足,所以耽誤了很多時間。聽他這么一說,我們反倒不好意思起來,握著他的手連聲說謝謝。
和他一起來的婦女用半生不熟的普通話自我介紹,說是多爾困的妻子。說了半天我們才發(fā)覺,這個連隊竟然有兩個多爾困,費了這么大勁兒找來的這位竟然不是我們要找的人。唉,這個烏龍擺的,讓我們哭笑不得。
最終還是找到了多爾困和他的妻子努日古麗。多爾困在附近的木材廠打工,和我們見了一面就匆匆趕去上班了,妻子努日古麗帶我們去家里認個門。
離連部不遠,有一排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蓋的土坯房,多爾困家就居住在其中的三間內。努日古麗告訴我們,他們是外來戶,前些年花七千元買下了這套住房,經(jīng)過三四十年的風吹雨打,這所老房子已經(jīng)成了危房,可是他們沒有錢翻新,也不愿離開,因為11連種植的農作物多,周圍又有幾家工廠,好打工。
老遠就看見倒塌的院墻,院子里雜草叢生,房門前有個土塊砌的灶臺。因為是星期六,在團部可克達拉鎮(zhèn)中學上學的居馬別克正好在家,他出來接過我們帶來的大米清油,和母親一起把我們迎進屋里。房子里光線不好,正中那間堆滿雜物,左右兩間盤了炕,除了一組滿是油垢的破舊沙發(fā)、一臺電視機,家里幾乎沒有別的擺設。努日古麗的小女兒蘇麥葉正津津有味地看著動畫片。聽說有漢族親戚來了,二十多歲的海薩爾興沖沖地騎著摩托車趕了回來。由于從小患腦癱,他走路有些不利落,生活自理卻沒有問題。
“你看吧,這就是多爾困和他前妻的兒子,你說他不能干活吧,他摩托車騎得比誰都好!”伴著努日古麗的牢騷,我走進了這一家人柴米油鹽的日常生活。原來,因為不堪忍受多爾困酗酒的壞習慣,多爾困的前妻離他而去。努日古麗和多爾困再婚后,育有一子一女:居馬別克和蘇麥葉,居馬別克上小學五年級,蘇麥葉還在上學前班。由于努日古麗身體不好,不能干體力活,一家五口人就靠多爾困一個人打工掙錢,日子過得捉襟見肘。
“你可以幫人放羊,自己也可以順便養(yǎng)幾只,給父母親減輕一點負擔嘛!”我對海薩爾說?!斑@個活我干不了……”聽到我這么說,海薩爾囁嚅著,“我要去連部看看?!比缓蠹t著臉趔趔趄趄走了出去。
“別說放羊了,我們連隊有個人找到他,每月一千五百元的工作,他都不干,就這樣一天到晚混日子,衣服穿臭了都不換。連隊看我們家可憐,給他辦了低保,他知道了不愿意,嫌丟人,去連部找人家退掉了!”說起海薩爾,努日古麗就氣不打一處來。
“多爾困咋樣?現(xiàn)在還喝酒嗎?”鐵來甫大哥直搖頭,我不禁擔心起來。
“還行,今年好多了,開春到現(xiàn)在天天打工,沒有喝酒。”努日古麗緊皺的眉頭舒展開了些。
可是,等我再去的時候,就見不到多爾困的面了,他不是跑回8 連喝幾天酒不回家,就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不好好工作,木材廠老板知道他家的困難,一而再再而三地寬容他,讓他繼續(xù)留在廠里工作。
說起這些,努日古麗滿臉愁容:“這日子真是沒法過了,我想離婚!”我能說什么呢,只能用老生常談的道理開導她,可是我心里明白,這個家庭維持不了多久了。
想想心里總覺得不忍,我就去找11 連的連長閆春羽,請求連隊黨支部想辦法幫幫他們。閆春羽是政工干事出身,文章寫得很好,我們之前雖未謀面,卻神交已久。我剛到8 連結親的時候,她恰巧從11 連調過去當書記,干了一年多又回到了11 連,對兩個連隊的情況都很熟悉。
說起多爾困,閆連長也是恨鐵不成鋼:“他最近長本事了,喝完酒還打老婆?!边@讓我大跌眼鏡,真沒想到看著木訥老實的多爾困還有如此瘋狂的一面。
多爾困家的房子眼看住不成了。聽說團里有政策,每家補貼四萬元蓋新房,或者直接購買已經(jīng)離開連隊去團部住樓房的老職工家的庭院,我想,能不能找團領導協(xié)調一下,把8 連的指標轉到11 連一個,徹底解決多爾困一家的住房難題呢?于是給黨委書記、政委王亭說明緣由請求黨委具體情況具體對待,王政委很干脆地答應了,讓我先給兩個連隊領導打個招呼,讓他們按我說的方案上報計劃。我的心里充滿了喜悅,第一時間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努日古麗。
然而,團里的方案最終沒有落實。在漫長的等待中,努日古麗多次給我微信留言之后也失去了信心,不再追問。最后在連隊兩委的幫助下,努日古麗和孩子們終于暫且搬到了一家閑置多年的磚混結構房屋,據(jù)說主人不回來了,打算賣了這所院落。努日古麗也信心滿滿,打算努把力,把這所院落買下來。
兒子放假回來,我專門帶他去看望努日古麗一家。房子很簡陋,畢竟是磚混結構,不怕雨雪天氣,沒有倒塌的危險。努日古麗很滿意,把屋里打掃得干干凈凈。當兒子聽說這一所院落只需要兩萬元時,一臉難以置信的表情??墒沁@兩萬元,努日古麗一家也拿不出來,購房一事也就再次擱淺。
最后一次見到努日古麗一家是2019年肉孜節(jié)前夕,聽說他們一家搬到了綠華糖業(yè)家屬樓,多爾困、努日古麗和海薩爾負責打掃居民區(qū)的衛(wèi)生,每人每月一千五百元工資。他們租了套七十多平方米的樓房,年租金一千二百元。我和同事專程帶著禮物去看望他們。聽說我們要來,努日古麗早早就把房子打掃得干干凈凈。見到努日古麗的時候,她的臉上充滿了笑容,可以看出來,她對目前的狀況非常滿意。
我們一進門,她就說:“咱們做親戚兩年了,你從來沒有在我們家吃過飯,今天一定要吃了飯再走?!?/p>
這頓飯是努日古麗精心準備的,桌子上擺滿了這個家庭難得一見的干果和點心,拉條子專門配了四樣菜。我想這也是她家?guī)啄陙砩儆械呢S盛??粗展披惡秃⒆觽兡樕弦种撇蛔〉男θ?,我默默為他們的明天祝福。
“阿姨,我這次考試考了一百分!”視頻里,哈薩克族小姑娘別布提開心地向我們報告喜訊。別布提是妻子的“親戚”——67 團5連哈薩克族職工努爾布力、庫爾巴合西夫婦的小女兒。
雖然過去五年多了,但是依舊清晰地記得第一次到努爾布力家的情形。三間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干打壘土塊砌起來的房子,顯得低矮而破舊,屋里的擺設也很簡單,除了幾乎占據(jù)三分之二面積的土炕,幾乎沒有多少家具。顯而易見,我的親戚家經(jīng)濟狀況不怎么樣。
聽說我們要來,努爾布力一家早早就做了準備。土炕上的小矮桌,擺滿了具有哈薩克特色的干果和油炸食品,還有自家做的樹上干杏醬和馬林醬,厚實的哈薩克馕自然也不會少。不一會兒,庫爾巴合西就把奶茶燒好了,努爾布力用隨身帶的“皮夾克”(一種折疊小刀)熟練地把馕切成細長條,擺在桌布上,請我們品嘗。大家用馕蘸著果醬,喝著熱乎乎的奶茶,心里暖融融的。
努爾布力的父親胡達依別爾根聽說兒子的親戚來了,也從隔壁的家中過來。這是一位飽經(jīng)風霜的老人,對共產黨有著深厚的感情,他為自己是一位老黨員感到深深的驕傲和自豪。我們邊吃邊聊,按照“兩個全覆蓋”和“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的要求,我們還承擔著法律和民族團結、宗教政策宣傳的責任和義務。當聽我說到“三股勢力”的陰謀時,胡達依別爾根老人氣憤地說:“真不知道那些人怎么想的,現(xiàn)在共產黨對我們這么好,退休金那么高!誰家有困難,想盡一切辦法解決??墒怯行┤撕薏坏锰焯焯稍诖采仙兑膊桓删瓦^好日子,只有這樣的人才會跟著那些魔鬼跑!”
說到黨中央的治疆方略和對兵團的定位要求,木訥的努爾布力用不熟練的國語接了一句:“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我們知道呢,電視里都講了。”
“是的,我們大家哈拉馬斯(全部的意思)都要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那些壞人就塔西囊(完蛋的意思)啦!”胡達依別爾根老人揮了揮手,做了個斬釘截鐵的動作。
努爾布力、庫爾巴合西夫婦有三個女兒。2016年9月,老大布爾丹以全團第一的成績考上新疆醫(yī)科大學。二女兒拉孜伊拉上小學二年級,三女兒別布提還在幼兒園。第一次去認親的時候,由于不了解具體情況,只是禮節(jié)性地帶了些面粉清油等日常禮物。到了家里,才見到兩個懂事的小姑娘,想到冬天天冷,妻子就對她們承諾道:“好好學習,下次阿姨來的時候,給你們買漂亮的帽子和手套?!?/p>
再去的時候,我們帶去了兩套同款不同色的純羊毛帽子和手套,她們高興地唱起了哈薩克族民歌,小別布提還跳起了從幼兒園學來的舞蹈??吹郊依锘璋档臒艄?,我又為她們買了護眼燈,還有各式各樣的發(fā)卡。孩子們很快和我親近起來。元旦那天,布爾丹專門從學校打來電話問候我們。春季開學的時候,妻子開車把她送到了火車站。
這期間,妻子也成了夫婦倆的“專職導醫(yī)”:努爾布力的弟媳婦第三次剖宮產,臨近預產期,妻子早早幫她聯(lián)系好病床,陪著她掛號、化驗、產檢,一直把她送到產房門口;庫爾巴合西的母親住院,妻子為老人買了營養(yǎng)品送去,住院期間有空就去看看,老人高興得似乎連病情都減輕了許多……還有努爾布力的弟弟出車禍住院,甚至是親戚的親戚,只要找到妻子,她都不厭其煩,真心相助。
努爾布力和庫爾巴合西都不善言談,可他們在心里早已把我當成親人。在團里的幫扶下,兩口子蓋起了兩間磚混結構的新房,可是他們一家依舊住在低矮的老房子里,卻把新房子收拾得干干凈凈,留給我們去住。
有一次,我們還沒到,他們就備好了土雞蛋和自家做的風干羊肉,走的時候非要塞到我的手里。我們知道他們日子過得拮據(jù),就婉言謝絕,沒想到這讓努爾布力很不快:“如果不要,我們親戚的不是?!蔽抑荒苣邮芰诉@份心意。
周末朋友們來家里小聚,我給他們煮了風干肉,炒了土雞蛋,這幫吃貨禁不住好奇地問道:“這是在哪里買的?好多年沒有吃到這樣正宗的風干羊肉了。再看看這雞蛋,色澤金黃,真香??!”
如今離開四師三年多了,可我每每想起和“親戚”們在一起的日子,想起他們囊中羞澀卻毫不吝嗇的真情。我相信他們也一定記著我炒的大盤雞、包的餃子和油炸花生米。這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讓我們像石榴籽一樣緊緊地抱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