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麗華
福建農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園藝園林學院,福建 福州 350000
《園林制圖》課程主要學習制圖的基本方法與原理,在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師應注重對制圖軟件的應用,有效提升作圖效率與質量,并讓學生熟練運用軟件繪圖的方法,提高繪圖、讀圖的技巧,從而在實踐中得以應用。通過課程教學改革,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不但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yǎng)其空間想象力,而且還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園林制圖》課程分為園林制圖基本知識、幾何體平面制圖、園林效果圖、園林工程制圖、AutoCAD輔助園林制圖等項目,每個項目利用主要任務、項目導入、項目測試、項目小結為組織內容,并且還包含任務目標、任務準備與任務實施等內容。項目一布置有繪制幾何體的三面投影圖、繪制幾何體軸側圖等,項目二包括園林豎向設計圖、園林建筑平立剖面圖、園林工程設計施工圖等。《園林制圖》課程遵循“夠用”“適用”的原則,落實“做中教、做中學”的理論與實際一體化教學理念,并且考慮到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圍繞實際園林設計項目不同要素為主要任務板塊,根據園林綠化工程圖制作的操作步驟與規(guī)范要求,利用項目的實踐操作,使學生掌握園林工程制圖技巧與流程,同時還可以靈活使用AutoCAD進行園林綠化工程圖的繪制。此外,通過由手工制圖到使用軟件繪圖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在園林工程制圖中的綜合能力[1]。
雖然高職學生缺乏一定的文化課基礎,缺乏學習積極性與學習目標,對專業(yè)課程的認知程度較低,但是他們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教師需要結合這一特點加以引導,將理論與實際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實踐課程來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秷@林制圖》課程主要是對建筑物與園林工程的研究,在此過程中學生必然會接觸到幾何元素、實物,將幾何元素轉化為實物,而后再把實物以幾何圖形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這個過程屬于工程制圖,能夠實現(xiàn)抽象空間的關系轉換,讓學生的認知上升到一個新高度,這也是《園林制圖》課程的重難點,要求學生必須具備較強的想象力、畫法幾何基礎與空間思維。研究發(fā)現(xiàn),大部分高職學生缺少對此類課程學習的興趣,反映課程難度較大,無法正確認識到《園林制圖》課程的實用性和必要性,阻礙了學生專業(yè)能力的發(fā)展與提升。
現(xiàn)階段,福建農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園藝園林學院將《園林制圖》課程設置在第一學期,總學時為70學時,理論課程占22學時,實驗課程占48學時。該學校實驗課程表現(xiàn)出專業(yè)與操作性強、學時重的特點。
《園林制圖》實驗課程作為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應以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與專業(yè)素養(yǎng)為重,然而,現(xiàn)階段高校實驗課教學內容大部分圍繞臨摹、抄繪為主,針對畫法幾何與初步設計等方面學生的完成度較低,而且體現(xiàn)出較差的場地與實物比例尺度感。關于工程制圖和園林設計方面,由于所涉及到的知識范圍較廣、難度較大、內容繁雜,導致大部分學生很難掌握[2]。
《園林制圖》實驗課程涵蓋投影制圖、制圖基礎知識、園林專業(yè)制圖等方面的內容,并且該學校實驗課學時幾乎貫穿于整個學期,實驗內容根據理論課程內容從要素的抄繪到投影、專業(yè)制圖等訓練,不同環(huán)節(jié)的實驗都比較單一,毫無新意,同時無法突出專業(yè)性,無法與理論知識緊密聯(lián)系。例如,學生完成之前的實驗之后,很難把所學到的制圖知識運用到下一個實驗中。
《園林制圖》課程屬于風景園林專業(yè)最為基礎的課程之一,學生掌握此類課程的規(guī)范性制圖與較強的識圖能力,可以為學習其他專業(yè)課程奠定良好的基礎。然而,從現(xiàn)階段的教學情況看來,大部分學生缺乏制圖標準化意識,在設計圖紙過程中,喜歡憑借自身興趣愛好與經驗制圖,例如,對標注形式、比例、圖例、圖示等要素隨意進行選擇[3]。學生所了解到的知識往往流于某一堂實驗課當中,無法實現(xiàn)其他專業(yè)課程的應用。例如,園林景觀抄繪元素中植物圖例或各個要素不同的表現(xiàn)手法,高校學生在完成自己的抄繪作業(yè)之后,難以將所學知識運用到接下來的植物與工程實例中。
所謂的教學模式,通常指的是在既定學習理論、教育思想、教學理論的指導下,教與學不同要素間活動結構與穩(wěn)定關系的過程形式。目前,部分高?!秷@林制圖》課程往往運用比較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如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普通課堂模式、圍繞多媒體教學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等,前者無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后者雖然運用媒體教學方式,但無法準確把握課堂節(jié)奏與教學重點,凸顯教師板書、講授,學生筆記、聽課等特點,長此以往會使學生產生厭學、懶惰等心理,無法提供更多的時間與空間供學生自主思考并聯(lián)系實際。此外,不同學生存在不同的基礎、能力與水平,在實際教學中僅僅根據統(tǒng)一的教學步調開展教學工作,忽視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與空間想象。
在信息技術與計算機技術不斷發(fā)展的背景下,愈加凸顯信息化教材的特點,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教學質量,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不足。例如,在課前學習階段,教師可積極引導學生利用網絡在線進行新課預習,經過預習不僅可以完成相應的自學任務,還可以系統(tǒng)地認識要學習的基礎知識內容,然后順利完成教師布置的課前小測驗。教師針對小測驗的結果,能夠時刻掌握學生預習情況和自學能力,并對學生預習效果進行分析與評價,結合學生不理解的內容或掌握較弱的要點進行重點講解,學生可以實時在線觀看教師的講解過程,如果再遇到不懂的問題,教師可以在線答疑。通過網絡在線課程,能夠促進師生互動與生生互動,同時實現(xiàn)在線平臺的資源共享,讓全體學生都能夠利用在線平臺觀看每一位學生的作業(yè),發(fā)現(xiàn)自身的不足,了解其他同學的優(yōu)點與長處,從而不斷改善自己。此外,關于知識延伸與課后作業(yè),學生可以在網絡平臺上搜索與瀏覽自己所需要的材料,開闊自己的眼界,擴大自己的知識范圍。
思維導圖作為圖形思維工具,在透視原理中,所涵蓋的知識點與內涵都比較抽象,學生難以區(qū)分相似的知識內容且極易混淆各類知識點。思維導圖的引入能夠實現(xiàn)比較與區(qū)分,特別是在《園林制圖》課程后對于透視的分類和整章知識點的總結具有良好的歸納作用,通過由點及面的知識思維導圖,不會出現(xiàn)遺漏知識點的情況。在開展《園林制圖》教學期間,倘若采用思維導圖的方式,當學生看到圖形后,最先需要做的則是分析此類圖形,總結不同方法對圖形進行繪制,通過分組的形式,讓每個小組成員在完成思維導圖的繪制后,向全部同學分享相關經驗,這樣不僅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思維遷移能力,還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能力。此外,教師還應當注重課程教學的嚴謹性和邏輯性。教師也可將思維導圖應用于課前自學任務中,讓學生通過思維導圖完成相應的分組任務,表述清楚任務的具體要求,這樣學生在使用思維導圖時就能夠明白思維導圖的實用性、便捷性,有效改善《園林制圖》課程教學。
結合高職學生具體學習情況,科學、合理安排教學任務,并設計相應的教學目標。針對文化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盡可能將課程內容設計得簡單些,力求精簡且通俗易懂,尤其是教學重難點,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注重由淺入深。除了在課堂上訓練以外,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在課下多做練習,以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加深學生對課程的理解,并能夠靈活運用到實踐中,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例如,教師可以適當引入多媒體、實物等教學手段,《園林制圖》課程的學習要求強大的空間想象力,而只有當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組合到一起,才能形成一定的空間想象力。高職學生往往具備抽象思維基礎,但由于學生平常在學校很少接觸園林實物,缺乏形象思維,阻礙了《園林制圖》課程的教學工作。所以,教師在課堂中可以利用自制模具,向學生呈現(xiàn)立體、直觀、形象的園林景觀工程,讓學生了解具體結構和圖形建模等知識,如利用泡沫塑料對實物進行仿制、染色、切削,引導學生制作出園林工程的斷面圖、剖面圖等,這樣的教學方式更加直觀、生動,學生容易理解課程知識內容。學生由物到圖再到物,經過長時間的學習,能夠增強學生的空間想象力。而針對不方便或不易制作實物的部分教學內容,教師可以重點應用多媒體課件,例如,制作出圖文并茂、聲像兼具的多媒體課件,為單調、枯燥的課堂增添活力,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4]。
綜合實訓在于體現(xiàn)學生總體制圖水平與質量,通常此環(huán)節(jié)設置在理論教學后,例如,教師可安排學生兩周的實訓實踐,設置針對性較強的綜合訓練與課外習題訓練,以小組為單位,帶領學生到當?shù)貓@林、公園等現(xiàn)場進行實地測繪、制圖,并結合各要素設計出相應的圖紙,諸如園林廊架的繪制、公園環(huán)境的繪制、綠化帶立面圖的繪制等,具體可包括水體、建筑、植物、樓梯、廣場、人行道等要素,把繪制結果表現(xiàn)在圖紙之上,繪制出總立面圖、平面圖、軸測圖、透視圖和剖面圖等。并且,在學生繪制圖紙的過程中,注意把握總體圖面的結構,提升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
教師還需要為學生布置實訓報告的任務,要求實訓報告圍繞圖樣的形式表達,學生可以根據自身偏好與特長選用鋼筆、鉛筆、鋼筆淡彩等工具繪制圖樣。在此過程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字體、線型、標題欄、圖幅、尺寸標注、比例尺等要素的掌握程度,考查學生是否能夠正確使用繪圖工具與繪圖方法,色彩是否搭配協(xié)調、圖面是否干凈整潔、布局是否合理等。此外,在實訓的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分層次對學生進行指導,針對技術方面的問題,教師應給予學生啟發(fā)和引導,從而更好地促進《園林制圖》課程教學的改革。
投影部分的知識是《園林制圖》課程中的難點,部分學生遇到相關的知識點就會犯難,需要教師反復講解才能充分理解,特別是關于復雜園林建筑結構圖方面的知識。首先,教師可以采用手繪的方式,在紙上繪制三維投影體系,方便學生深入理解與掌握,同時還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空間想象力。其次,教師可以通過計算機三維建模軟件技術,利用其三視圖視覺功能,建造出相對應的模型,從而獲得三面投影圖。同時,教師在實踐教學中,應當根據職業(yè)崗位實際情況,構建職業(yè)崗位型模擬課堂,把課堂轉變?yōu)閳@林工作室,對學生進行分組,如制圖方、審圖方、設計方等。制圖方主要負責制作方案文本和設計相關圖紙,審圖方承擔起審核圖紙的重責,主要檢查圖紙的嚴謹性、完整度、合理性,設計方則需要對圖紙進行評價并準備一個案例。通過將課堂與職業(yè)崗位進行無縫銜接,使學生了解未來職業(yè)發(fā)展方向,提升其職業(yè)素養(yǎng)。另外,還需要加強學生的職業(yè)道德教育、職業(yè)素質培養(yǎng),結合現(xiàn)代化企業(yè)理念,讓學生學會做事、學習,將其培養(yǎng)成有良好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人才,為學生未來學習與發(fā)展打下牢固的基礎[5]。
在開展《園林制圖》的教學中,教師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所布置的學習任務從簡單到復雜,學生剛接觸到新的知識點與軟件時,難免產生畏難心理,因此在教學前期,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信心與耐心。在軟件應用過程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上臺操作演示CAD軟件,增強學生信心,利用網絡在線平臺對學生進行評價,實現(xiàn)自評、互評等評價功能,在此期間應嚴格按照評價標準,做到客觀評價與公平評價。
關于教師安排的課后任務與課后作業(yè),對于缺少電腦硬件條件的學生,教師應盡最大努力為學生開放機房,對學生進行分組,在此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小組的互相監(jiān)督、互相學習的作用,組長需要協(xié)調好組員的分工任務,打好配合完成課后作業(yè),提升學生的溝通能力與協(xié)作能力。此外,通過網絡平臺,教師上傳相關軟件的操作視頻,學生可以利用空閑時間,總結與練習軟件,確保高效完成課后作業(yè)任務。
綜上所述,高校在《園林制圖》課程教學改革中,應明確教學目標、教學方向、教學內容,因材施教。注重將理論與實際有機結合起來,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與先進的教學手段,以職業(yè)為導向,以園林工程為主要載體,組織學生開展專業(yè)教學活動,使其充分體會在學中做、在做中學,切實掌握這門課程,從而更好地為今后的學習與發(fā)展奠定基礎,實現(xiàn)其終身學習與發(fā)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