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鴻│文
山西陽泉市畜牧技術服務中心,045000
常年利用最佳群勢是高效養(yǎng)蜂的核心。不同的地區(qū),不同的時期,由于自然條件的不同,最佳群勢的標準也不同。開繁群勢的多與少,大與小,是決定一個蜂場當年最佳效益的基礎。而越冬蜂的交替是這個基礎的基石。
什么是越冬交替蜂?蜂群開繁后第21天,新蜂開始孵化出房,新蜂數量達到開繁數量時,越冬蜂交替期結束,這一過程就叫做越冬蜂交替期。越冬蜂的哺育力,一個越冬蜂可喂活1.18只幼蟲,而新出房的蜜蜂能喂活3.85只幼蜂(根據《蜜蜂生物學》推出)。前蘇聯(lián)蜂群越冬期長達7個月,開繁后越冬蜂存活30天,1只蜜蜂可喂活1.12只幼蟲;而我國蜂群越冬不超過5個月,以越冬期4個月計算,由此得出:開繁后越冬蜂平均存活33~35天,1只越冬蜂的哺育力應該在1.18左右。按歷年開繁日在3月15日左右(氣溫高的地方早,氣溫低的地方晚),洋槐流蜜在5月10日左右,(氣溫高的地方早,氣溫低的地方晚),首搖日是5月13日,從3月15日到5月13日長達58天。由此得出,最佳開繁蜂數是3.5脾蜂。只有最佳的開繁蜂數才能在大流蜜前達到最佳采蜜群勢。
蜂群越冬狀況不好時,要及早排泄飛翔,第一個飛翔排泄日稱為首飛日,首飛越早,饑餓、傷熱、下痢的可能性小。首飛日應選在無風、小風的天氣,(晴天氣溫8℃,陰天氣溫14℃),確保飛翔排泄的蜜蜂不會被凍僵,避免因大風而發(fā)生偏集。越冬狀況良好時,應在第二個氣溫回暖期選擇試飛日排泄飛翔(因第一回暖期與第二回暖期之間有7~10天的低溫期)。蜜蜂在越冬期體力消耗輕、死亡率低,過早飛翔,蜜蜂排泄后就積極育子,而氣溫、飼料條件都不利,空飛嚴重,極易造成春衰,因此,越冬期不超過5個月的蜂群提早排泄飛翔是錯誤的,決定首飛日寧晚勿早。
首飛日將室內蜂群搬出,分別排列,箱底墊草,室外越冬的蜂群除去巢門遮擋物,氣溫升高到8℃時,蜜蜂就會陸續(xù)飛翔、排泄。首飛日箱外觀察每群蜂的越冬情況,進行登記,對下痢、傷熱、死亡率高的蜂群做明顯的標記,以備次日有序檢查。次日要仔細檢查每個蜂群,除去箱內死蜂,飼料不足要及時補給,下痢蜂群的巢脾要更換。
蜂巢的布置:蜂箱向西的一邊,依次放置粉脾、少蜜脾、半蜜脾和草隔板。草隔板的厚度不能超過2cm,草隔板高與巢脾上梁等高,長度應在箱前留有0.8cm的蜂路,而箱后不留蜂路,以防空氣對流巢溫過低。每脾之間的蜂路為1.2cm,即每個蜂路之間可在氣溫低時爬滿3層蜂,巢溫高時蜜蜂可在冷邊脾上睡眠休息,不會發(fā)生空飛和受悶。
開繁時蜂群要做到蜂脾相稱,也就是每張脾有2000只蜂,或者蜂略多于脾,即3.5脾放3張脾,寧多勿少。第一次檢查應在開繁日10天以后,主要檢查飼料、蟲蜂比等,蜂群發(fā)生偏集時要及時加減脾。把蜂少于脾的巢脾提出,如果巢脾上有卵蟲的及時加給需蟲群,蜂多于脾的也就是需蟲群,要適時加脾,飼料少的蜂群及時更換蜜粉脾。越冬蜂在交替過程中蜂箱四周不保溫,也不獎勵飼喂。制約繁蜂速度的主要因素是蜂數,哺育力、保溫能力、蜂王產卵力不會影響繁蜂速度。
春季開繁25天后(21天出房的幼蜂必須試飛排泄,認巢后才能參加飼喂幼蟲和清理巢房的工作),越冬蜂開始交替,如冷邊脾蜂數達到1張脾便可加入1張空脾供蜂王產卵,以后每3天檢查1次蜂群。如果氣溫升高,新蜂陸續(xù)出房,繁蜂速度加快,冷邊脾蜂數達到0.8脾時就可加脾,此時要特別注意蜂群的飼料,蜜不足時要加蜜脾,粉不足時要人工喂粉,飼料嚴重不足時可用糖水(1∶0.6)灌脾,放在大蜜脾的位置,提出原群的空脾,不可用蜂蜜飼喂,以免發(fā)生盜蜂。
開繁35天后,蜂群達到5~6脾,越冬蜂交替期結束。群勢達到6脾時,要及時去除保溫物,以免發(fā)生蜂群受悶,哺育力下降出現(xiàn)間蟲和空心,這時制約繁蜂速度的主要原因是蜂王產卵力,需要勤獎飼,適時加脾才能充分發(fā)揮蜂王的產卵力,使蜂群保持最佳“房蜂比”即蜂王有充足的產卵空間,哺育蜂能積極哺育到每個幼蟲??掌⒁釉谧悠⑼鈧?,作邊脾或邊二脾,使蜂群逐漸擴大子圈,在蜂大于脾且蟲蜂比例小于0.6時要強迫蜂王產卵。6張脾已經能夠自我調節(jié)巢溫,能使蜂群內部保持適宜的生產環(huán)境,蜂群產育力達到最佳。白天氣溫高時要大開巢門,氣溫達到25℃時將覆布卷起2cm或折小角,低于20℃時蓋上。
草隔板去除后不再加木隔板。當群勢達到8脾時,打開雙巢門,氣溫25℃以上時卷少許覆布,氣溫30℃折起一半覆布,保持通風。這一時期應注意通風,防止蜂群受悶空心,巢溫高時工蜂雖然能扇風調節(jié),但蜂巢中心離四周蜂路遠,蜂路中又有哺育蜂阻礙,巢內子脾溫度達到36℃時,許多哺育蜂離開子脾中心散熱,幼蟲長期得不到飼喂,幼蟲體弱甚至死亡,子脾就會空心。
在加第九張脾時應加繼箱重新布巢,巢箱靠邊(原冷邊脾)放一空脾為1脾,2脾為蛹脾,3脾卵蟲脾,4脾為蛹脾,5脾為蜜脾,中間不加隔王板。繼箱布巢依次為1是粉脾,2蛹脾,3空脾,4小蟲脾,5蜜粉脾,此時蜂路應為1.5cm,巢礎可加在繼箱邊二脾。每3天檢查1次蜂群,及時加脾、整巢,上下對調蛹、蟲脾,用繼箱的小蟲脾對調快出房的老蛹脾,讓蜂王及時產卵。當蜂群每脾蜂數達到0.8脾時加1張空脾。如果首搖日15天前蜂群已達到最佳采蜜群勢,要抽強補弱或提蛹分群,到首搖日前6日停止提蜂,蜂群達16脾蜂,稱為最佳大流蜜采集蜂群。
注意事項:越冬蜂交替期布巢要蜂脾相稱,飼料寧多勿少,蜂巢保溫寧冷勿熱,加脾速度寧遲勿早,注重蜂群通風,適當控飛,根據氣溫高低及時增大、縮小巢門,既要注重蜂群保溫也要保持蜂群通風,給蜂群創(chuàng)造最佳的繁蜂條件,后期注重大流蜜期采集蜂的培育,加強通風,防止空心和間蟲發(fā)生。在越冬蜂交替期和大流蜜采集蜂培育期,有大粉源時要適時脫粉,有大蜜源時棄花躲蜜,哺育蜂過早投入到采集工作,蜂蜜產量不會高,還嚴重影響下一代的數量和質量,得不償失,哺育蜂提前參加采蜜工作是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