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麗華
(福建省三明市沙縣區(qū)第三中學,福建 三明 365500)
“雙減”政策的提出,為初中教師開展數學教學活動指明了方向,即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并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不斷探索構建高效初中課堂的有效途徑.將枯燥深奧的數學內容與學生較為熟悉的生活元素融合在一起,可以提高學生的生活認知能力,便于學生從生活的角度去理解初中教材中的內容,在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記憶的同時,促使學生養(yǎng)成理論結合實際的良好學習習慣,為日后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作為教育者,初中數學教師要看到構建生活化課堂的重要意義,并在日常授課中不斷探索應用生活化教學方式的實踐途徑,促進生活元素的作用得以充分發(fā)揮,成為推動學生學好初中數學知識的重要方式和力量.
如何減去學生的學業(yè)負擔,尤其是作業(yè)負擔,讓學生能以飽滿的態(tài)度面對學習?如何提高授課的效果,使學生能弄懂各個數學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并借助現有的知識去解決學習與生活中的難題?這些都是初中數學教師在“雙減”背景下需要研究的重要課題.生活化數學課堂的構建,可以幫助教師解決這些教學問題.首先,生活元素的融入,能讓較為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直觀化、具體化,學生可以借助生活化情境,對數學教材中所涉及到的概念、公式等有更為深刻地理解,促進其在短時間內吸收更多的數學知識,為日后學好初中數學、打好數學基礎提供強大支撐;其次,生活化元素的不斷融入,會促使中學生加深理論與實際的聯系.在學習理論過程中,學生會根據概念而尋找生活中的具體原型;在實踐中,學生又會根據具體原型去尋找相應的數學概念,這對于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是非常有效的.
數學教師在課堂上,不僅要向學生傳授數學知識,確保學生能掌握各個數學概念的真正含義;還需要傳授學生學習的技巧,促使學生逐漸做到“我會學”,從而通過認真觀察、大膽猜想、推理概括等途徑實現對數學知識的深刻記憶和理解.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與強化則可以幫助教師完成這一教學目標.因此,在數學課堂上教師要注重鍛煉學生的探究能力,以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抓住問題的本質,并以此對問題提出各種有價值的猜測,從而學會從多種角度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最終形成保持高度好奇心、勇于創(chuàng)新的學習態(tài)度.
其實學生并不缺乏探究意識,學生從呱呱墜地起,就嘗試用各種感官去認識周圍的事物.當發(fā)現不太了解的物體與現象時,學生會運用已經掌握的技巧嘗試尋找問題的答案.只不過長期的應試教育,將多數初中學生的探究興趣磨滅了,為此,學生在數學學習中表現得相對刻板,不知靈活變通.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數學學習的效果.生活元素的融入可以改善這種情況.面對自己較為熟悉的生活案例,學生的好奇心被極大地調動起來,學生很想知道這些生活現象背后的真實原因,更想知道生活現象與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為了獲取答案,學生會嘗試用已經掌握的舊知識去理解新知識,用深奧的數學理論去解釋生活現象發(fā)生的根本原因.期間,由于實際與理論之間的差異,學生不得不調整自己的探究方向,這些探索,對于學生形成較好的探究能力是較為有利的.
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若能借助于現有的工具,為學生創(chuàng)設極具啟發(fā)性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自己較為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去思考數學概念的內涵,則勢必會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著名作家托爾斯泰,在談到對“教學”的看法時,表示“成功的教學”并非是強制,而在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在“雙減”教育背景下,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重視從學生感興趣的角度出發(fā),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教學中,教師應該結合教學內容,去捕捉與之對應的生活現象,通過引入豐富的數學實例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拉近學生與數學知識的距離,便于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逐步加深對數學知識的記憶,為其學好本節(jié)課中的數學概念提供強大的支持.
以《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為例,這是《相交線與平行線》這章的重點內容之一,也是后續(xù)學習平行線的基礎,它們的概念較為抽象,若只停留在課本的講解上,學生很難理解.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認識這幾種角,在講解完概念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做手指操,用手指展示出這三種角,比如兩個手的大拇指朝上,兩個食指指尖對齊,把它看成一條直線,則兩個拇指與食指的夾角可以看成同旁內角.若兩個手的大拇指一個朝上,一個朝下,食指不變,則可以看成內錯角,等等.通過做手指操,不僅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加深了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我國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曾經指出:“人們對數學產生枯燥無味、神秘難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脫離實際.”因此,每一位數學教師都應該善于挖掘身邊的生活實例作為有效的教學資源,讓學生在體驗數學的實踐活動中感受數學的魅力.
作業(yè)是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學生通過完成作業(yè)可以知道自己哪部分內容已經完全掌握,以后只需定時復習就可以;哪部分尚未完全掌握,需要加強鞏固;哪部分內容根本沒有掌握,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進行學習.以往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將作業(yè)當成檢驗學生學習情況的唯一工具,為此會布置大量的作業(yè).由于作業(yè)內容較為枯燥、形式較為單調,以至于學生產生反感心理,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在“雙減”政策不斷落實的背景下,教師可以改變作業(yè)設計理念,豐富作業(yè)的內容與形式,以便能改變學生對作業(yè)的看法,以積極的態(tài)度參與其中.生活化內容的融入,則可以幫助教師完成這一教學目標.生活化作業(yè)能有效改變以往單調的作業(yè)方式,為學生提供豐富的作業(yè)體驗,促進其體會到學習數學的魅力,從而喜歡上數學.為此,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其布置多元化的生活化作業(yè).
以《一次函數和正比例函數》為例,本節(jié)課的難點是從具體情境中列出相應的一次函數的表達式.為了突破這個難點,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這一內容,并做到學以致用,教師可以布置以下作業(yè):請學生舉出生活中一次函數的例子,并寫出相應的表達式.不得不說學生的答案出乎我的意料,有舉出超市中買水果的例子,油的總費用與加油量的例子,鞋子的長度和碼數的例子,還有分段函數的例子,總電費與用電量的例子,等等.雖然學生的答案還不是那么完美,但是能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是函數,這樣,學生也就不認為函數是那么難懂的內容,也就是將生活中具體問題的數量關系和變化規(guī)律用函數表示出來而已.只有實踐與理論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才能讓學生更好地學好數學,真正走到生活中去用數學,并能最好地解釋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
初中教材中的部分知識相對較難,僅僅依靠課堂上的講解,學生很難完全掌握.教師不妨創(chuàng)設極具生活化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參與中逐漸理解數學知識的內涵,并理清各個數學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以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從而實現對數學知識的有效內化.
在學習完《數據的收集和整理》這章后,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鞏固課堂上所學的知識,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課后作業(yè)”與“微信支付”兩個主題的調查,學生可以任選一個進行調查.首先,請學生通過多種方式搜索與這兩個主題有關的各種資料,形成詳細的數據庫,并且根據“課后作業(yè)”完成時間前后對比或是“微信支付”的年齡段等對其進行科學的歸納與整理,以便數據資料具備統一性,為后續(xù)開展分析活動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持.其次,組織每個小組對整理好的數據進行深入探究.比如分析各科“課后作業(yè)”完成時間過長所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的辦法或“微信支付”的利弊等,分析如何才能更好地展現所搜集的數據,對于需要計算的方式進行深入探討等,總之要盡可能對所獲得的數據展開多樣化分析,以便能夠提高調查的準確性與科學性.最后,請小組成員將調查結果撰寫成調查報告,并在課堂上進行分享.整個實踐活動涉及內容較多,學生為了更好地完成任務,勢必會從自己的角度提出許多建議,這或許會遭到其他成員的反對,為此某些小組可能會存在成員各執(zhí)一詞的狀況.然而在看到其他小組成員正在熱火朝天又有條不紊地開展調查工作時,學生將意識到各執(zhí)一詞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于是會放下對彼此的成見,積極尋找協商的辦法.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學會了與調查活動有關的數學知識,知道如何分析與總結,為其日后擁有良好的探究能力提供了強大助力,還學會了如何與人合作,如何說服別人采取自己的調查方法,這對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團隊意識是較為有利的.
為了提高學生的參與性,教師還可以對表現較為優(yōu)秀的小組給予適當獎勵.比如,請其組員上臺講述自己小組成功的經驗,以此來強化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成就感;讓小組成員少完成一項數學作業(yè),以示對學生努力的肯定.時間允許的情況下,數學教師還可以請學生參與到獎品設計的過程中,請學生談談自己的看法,讓獎勵更具實效性與針對性,成為推動學生朝著優(yōu)秀方向努力的關鍵動力.
總而言之,生活化教學方式在初中數學課堂上的優(yōu)勢是較為明顯的.為了更好地落實“雙減”政策,初中教師有必要以學生為中心,融入豐富的生活資源,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開展多元化的學習,不斷訓練生活化數學思維,最終獲得夯實的數學基礎,為培養(yǎng)其日后良好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提供強大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