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馨蔚
2022年以來,中歐在經貿層面的合作亮點頻頻。從中國“取暖神器”走紅歐洲,到中歐新能源車企加快投資布局,再到中國政企組團“出?!睂ど虣C,中歐不斷拓展互利共贏合作的深度與廣度。
最近3年,中國和歐盟的關系出現(xiàn)一些波折。但近期,中國和歐洲機構之間的高層交流傳遞出了一些非常積極的信號,歐洲政界人士紛紛以表態(tài)或實際舉措認可中歐經貿合作的重要意義和互利關系。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崔洪建指出,如果現(xiàn)在描述中歐之間的關系,可以說是穩(wěn)定化,這個關系是非常重要的。相信2023年,雙方會傳遞出更多積極信號。希望中歐能有更好、更全面的合作,這樣中歐關系就會有更多韌性。
“我們需要創(chuàng)造更有利的環(huán)境,而不是制造更多的麻煩。對于中歐而言,我們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去做,而不只是去相互批評。我們應該達成更多的一致,來為雙方創(chuàng)造更有利的環(huán)境?!贝藓榻ǚQ。
2023年將是對中國和歐洲非常重要的一年。當前,歐盟面臨能源和通貨膨脹問題,而中國可以同歐盟經濟體在實現(xiàn)GDP發(fā)展方面達成合作。崔洪建認為,雙方應更多關注經濟、貿易、投資方面的合作,讓貿易成為中歐關系的發(fā)展點。
崔洪建表示,中國是歐盟的重要合作伙伴,也是烏克蘭重要的經濟合作伙伴。歐洲需要恢復一個和平的環(huán)境,結束俄烏沖突,重建烏克蘭,希望這能成為中歐關系新的增長點。
“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中歐之間在過去3年沒有直接聯(lián)系,導致雙邊關系有所惡化甚至是下降的。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不能讓它再繼續(xù)惡化下去?!比蛑改厢樖紫瘓?zhí)行官讓·克里斯托弗·巴斯說。
中歐之間在經濟上的聯(lián)系是不可分割的,且中歐之間的關系對于推動世界各國的發(fā)展都是至關重要的。巴斯指出,當前,歐洲正在致力于重新振興歐洲自身,這一振興過程也在不斷加速當中,如同中國一樣。而在此過程中,中國是非常重要的基石和動力,希望雙方的合作能夠形成合力。
“中歐需要開放和坦誠地正視現(xiàn)存問題,建立一種多邊化的體系。同時,不應把中歐關系分成中國和歐洲某些國家之間一對一的關系。歐洲應該把自己看成一個整體,作為一個大的實體去和中國進行平等的對話,這取決于歐洲是否能夠以一種聲音來發(fā)聲。”巴斯坦言。
巴斯表示,當前,開放的問題和其他多種問題互相交織,這是一個契機。中歐需要把握這一契機,恢復彼此間交流,打造相互接觸的情景。
“中國需要認識到歐洲目前非常關注俄烏沖突問題,并關注其對能源、生活成本以及歐洲經濟發(fā)展等各方面造成的影響。這在歐洲是一個分水嶺時刻,關乎經濟相互依賴和政治合作?!睔W洲政策中心首席執(zhí)行官法比安·祖萊格稱。
“當前,我們應該把更多的目光投向氣候變化方面。我們必須認識到,不能再按照現(xiàn)在的情況繼續(xù)下去了,這會讓我們的下一代人面對一個無法生存的世界。因此,我們這一代人有義務更好地管控氣候變化問題。我們目前做得還不夠,還沒有達成所希望的理想的解決方案,還需要更加關注氣候變化,并把它融入到貿易中去。貿易要更加綠色,這意味著我們要討論碳邊界的問題,更好地保護環(huán)境,不能把貿易、投資和其他考慮割裂開來?!弊嫒R格說。
祖萊格認為,互相了解非常重要。歐洲方面需要本著同理心去理解對方的行事方式為什么與自己不同,這樣才能成就未來持續(xù)的對話與合作。而對于中歐未來的交流,他認為,可以有更多的期待。
長期以來,歐洲都十分關注綠色和可持續(xù)發(fā)展,曾制定目標在2030年減少50%碳排放,并于2050年實現(xiàn)碳中和,同時計劃在2038年完全取代火力發(fā)電。歐盟—亞洲中心主席皮特·斯蒂爾指出,中國在這方面已經有了很多的科技成果。歐洲要想實現(xiàn)上述目標,必須要與中國開展合作,歐洲非常需要中國的協(xié)助以成功實現(xiàn)綠色轉型。
“中歐之間的貿易關系并沒有過多地受到政治政策的影響,歐洲仍然與中國緊密地聯(lián)系著。歐洲一方面希望不要過多地依賴中國,另一方面則希望可以在中國的幫助下解決一些全球性問題,包括俄烏沖突、亞洲地區(qū)熱點問題等,這對全球可持續(xù)發(fā)展而言是必要的。”斯蒂爾稱。
全球解決方案倡議組織(GSI)秘書長馬可思·安格斯表示,氣候變化危機是威脅世界各國生命的巨大挑戰(zhàn),所有人都需要參與應對。開展中美氣候會談等國際對話,對于達成有效的氣候政策是十分必要的。
2022年1—8月,中歐雙邊經貿活動增加了8.9%,雙方直接投資增加了121%。2022年前11個月,中歐貿易額達到7797億美元,中國與歐盟仍互為最主要的貿易伙伴。同時,中歐班列已觸達180個歐洲城市,運行數量也增長迅速。自2011年3月開行至2022年年底,已累計開行超6.2萬列,貨值在中歐貿易總額中占比達9%以上。
復旦大學歐洲研究中心主任丁純表示,中歐之間的經濟合作是大勢所趨。目前,中國的防疫政策已經有了很大轉變,中國重新開放將為歐洲經濟帶去很多機會,相信未來進入中國的外國人士將越來越多。
“中歐關系在貿易、投資以及人員交流上或將出現(xiàn)巨大的復蘇和反彈。近期,已有部分歐洲企業(yè)家訪華,還有更多企業(yè)家十分踴躍地表示想到中國來?!倍〖兎Q。
丁純建議,中歐雙方的智庫可以考慮建立一個平臺,通過研究中國和歐洲之間的差距,并核算出口指數、進口指數、雙邊經貿赤字和往來、順差和逆差等數字,加深了解,化解誤解。同時,為政府決策者提出一些意見和建議,尤其是在氣候變化、數字化和AI等問題上,為決策者們就如何進行合作和技術性磋商、如何執(zhí)行措施提供意見,為中歐雙邊合作打造良好的機遇。
“目前,中歐關系確實處于特殊境地,但并非所有歐洲國家都愿意看到這樣的局面。中歐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在很多方面都可以進行合作。在此過程中,智庫也將貢獻力量,促進雙方對話和交流的恢復?!比蚧菐欤–CG)理事長王輝耀說。
王輝耀表示,隨著中國防疫政策的轉變,中國的經濟復蘇節(jié)奏將逐漸加快。可以預見,2023年中國將迎來非?;钴S的發(fā)展空間,希望旅游業(yè)和留學往來可以逐步恢復。
“中國擺脫疫情影響、再次開放國門是一個非常好的消息,很多企業(yè)在區(qū)域內和國際上都非常依賴中國,可以對未來中歐企業(yè)的合作懷抱積極的期待?!卑哺袼狗Q。
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李永表示,中歐經貿合作是中歐關系的壓艙石和推進器。盡管遇到困難,但中歐經貿關系的主流仍是合作共贏,這一點沒有改變。
長期研究中歐貿易的浙江外國語學院副教授何習堯認為,2023年,中歐交流合作力度和深度必將進一步提升。同時,雙方在云計算、數字經濟、綠色環(huán)保、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領域將涌現(xiàn)更多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