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倩
[摘要] 導學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進一步培養(yǎng)和提升新時代小學生的語文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本文以四年級下冊《小英雄雨來》導學案設計為例,通過闡釋導學案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設計,分析知識鏈接案、自主預習案、課堂導學案、練習鞏固案、創(chuàng)新實踐案在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引領作用及應用價值,為教者在教學中更好地運用導學案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 新課標;小學語文;導學案;創(chuàng)新設計
導學案是教師針對課堂教學預設而在課前編制的用于引領學生學習的方案。借助導學案能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和效果,兼顧學生的素質教育和全面發(fā)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設計和運用好導學案,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為進一步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和素養(yǎng),發(fā)揮導學案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價值及作用,廣大語文教師有必要就導學案創(chuàng)新設計和運用做出探究,進而總結和提煉出運用導學案的有效方法。
一、導學案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一般認為,導學案可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起到引導、練習、鞏固、檢測、拓展、創(chuàng)新六個方面的作用?!皩А奔匆龑?,引導學生課前結合導學案“預習案”部分所設計的內容,進行獨立預習和自主探究,引導學生閱讀導學案中與課文相關的知識鏈接,從而豐富學生知識并開闊視野;在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要引導學生跟著教師的思路和授課環(huán)節(jié),根據“學習案”設計的問題,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逐步完成對課文相關內容和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在練習、鞏固和檢測環(huán)節(jié),要引導學生及時完成相關練習,鞏固所學知識,及時檢測知識的掌握和應用情況;在拓展、創(chuàng)新環(huán)節(jié),要引導學生及時根據所學知識進行相關拓展、轉化和靈活運用。
二、新課標理念下小學語文導學案的創(chuàng)新設計
(一)導學案設計的理念及要求
導學案創(chuàng)新設計應當體現“精”和“新”的理念?!熬卑瑑蓚€方面:一是精心設計。教師一定要精心設計和制作導學案,要按照“三維”目標進行設計,從而做到教學重難點突出。此外,教師還應設計與教學目標緊密相關的環(huán)節(jié)及內容,通過廣泛搜集和查閱教學用書、備課資料、網絡資源,精選其中對課堂教學最有用的部分,并在課堂教學中適時運用。二是精煉內容。導學案不能重復教材中的內容,不應涉及過多的練習和作業(yè)?!靶隆奔础皠?chuàng)新”。教師要借助導學案這個媒介,在對教學內容進行補充、探究、鞏固、檢測、拓展的同時,緊扣教學內容和目標要求,設計出創(chuàng)新型任務和實踐性作業(yè),以達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和實踐能力目標。
導學案的創(chuàng)新設計要求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讓導學案成為語文教材和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以切實服務于語文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二是導學案的設計不應增加學生的課業(yè)負擔;三是導學案應以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為目標;四是導學案應以培養(yǎng)學生語文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為重要方向。
(二)導學案結構與內容的設計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導學案既是教者的教學輔助案,又是學生課堂導學的學習案。就教學環(huán)節(jié)而言,教學案的設計貫穿整個語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在知識鏈接、課堂導學、練習鞏固、檢測提高、拓展創(chuàng)新、實踐運用等環(huán)節(jié)都具有重要的輔助學習作用。下面分別就導學案的結構和內容方面的創(chuàng)新設計做出探析:
1.知識鏈接案
知識案是導學案的第一部分,是與課文相關的知識鏈接。因此,其應體現課文的時代背景、相關文學常識、作家作品及課文內容主題等方面的知識。以四年級下冊《小英雄雨來》課文為例,在“知識案”部分,主要設計了與抗日戰(zhàn)爭相關的歷史背景知識,如抗日戰(zhàn)爭發(fā)生的背景、抗戰(zhàn)中的典型事件、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軍民抗戰(zhàn)事跡等。知識案的設計具有重要的作用,因為它能幫助學生深入了解與課文有關的歷史時代背景與相關知識,豐富學生的文化知識和人文素養(yǎng),還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民族情感和愛國主義精神,形成正確的歷史觀和價值觀??梢哉f,良好的知識鏈接案設計有助于激發(fā)和調動學習興趣,為課文的深入學習鋪平道路。
2.自主預習案
預習案是導學案的第二部分,是專門為學生的課前自主預習和自主探究而設計的,以基礎知識探究和基本能力培養(yǎng)為主要特征的學案。以《小英雄雨來》自主預習為例,預習案部分主要設計了如下內容:(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給課文標段,圈畫文中生字詞,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注音釋義并抄錄在預習本上;(2)再次研讀課文,讀完后按照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以及故事的發(fā)生、發(fā)展、高潮和結局等環(huán)節(jié),回顧和梳理故事情節(jié),想象課文主要寫了與雨來有關的哪幾件事,試著總結;(3)按照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過程給課文分段,并給每部分總結小標題(不超過5個字);(4)再次瀏覽課文,閱讀重點段落,用典型的詞語試著概括每部分故事中體現雨來所具有的高尚品質,并直接寫在每個小標題的后邊。
通過設計以上四個方面的預習作業(yè),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預習過程中,通過朗讀課文、總結和梳理課文內容、查閱工具書和相關資料,一步步完成預習,從而實現初步理解課文大意,為進一步學習課文掃清障礙。在整個自主預習過程,教師要做好組織引導和指導幫助,積極參與到學生的預習過程之中。這一階段的課堂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以教材為主線、導學案為主要媒介,通過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動性,達到對知識的主動學習和理解,并且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品質和主動學習的精神。
3.課堂導學案
課堂導學案是導學案的第三部分,是整個導學案的主體部分。它是專門為配合課堂的新授部分而設計的引導學習案,因此在導學案設計中的容量和占比最大。課堂導學案是課堂新授環(huán)節(jié)和學習過程中的重點,供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的“新授”部分輔助使用。其設計目的是幫助、啟發(fā)和引導學生進一步深入學習和理解課文內容,掌握相關知識,分析總結人物形象,把握和提煉課文主旨,完成相關語文實踐環(huán)節(jié)。同時,還能為以上課堂環(huán)節(jié)和內容的學習提供可操作性的學習任務、具體環(huán)節(jié)內容和操作模本。
一是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按照由淺入深的設計原則,這部分導學案的首要作用就是引導和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在《小英雄雨來》的新授部分,導學案中設計了三個方面的學習環(huán)節(jié)和內容:(1)從哪里可以看出雨來游泳本領高?找出文中相關的句子。(自主回答)(2)從哪幾件事可以看出雨來是個“小英雄”?(交流發(fā)言)(3)從哪里可以看出雨來上夜校時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交流發(fā)言)(4)雨來在鬼子面前的表現是怎樣的?鬼子為什么要槍斃他?(交流發(fā)言)(5)雨來是怎樣的一個孩子?(結合文中故事,自主概括)以上這些問題的設計,精準地抓中了課文內容理解的核心,教師只要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或者合作學習來解決以上問題,就能深入理解課文內容了。
二是助力人物形象分析。在導學案的助力和推動下,通過學習和理解課文,學生已經掌握了課文內容,梳理清楚了故事情節(jié)。這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和概括人物形象。通過以上環(huán)節(jié)的學習,先前提出的問題被一一解決,學生在心目中分析、概括并得出雨來的形象:雨來是一個游泳本領高、聰明靈活、機智勇敢、熱愛祖國、立場堅定、不怕犧牲的小英雄。
三是總結提煉主題思想。在理解了課文內容、分析概括出了人物形象后,提煉概括主題思想也是該部分導學案的重點內容。教師可通過導學案中設計的問題,結合故事內容和背景,引導學生學會提煉和概括文章的主題思想。
四是強化閱讀訓練,提高閱讀能力。在進行完主體部分的學習后,教師還可利用同類型的網絡教學資源,在導學案中布置同類型的閱讀作業(yè)。其目的是引導學生基于課文內容開展對比閱讀,完成相關作業(yè),總結同類型課文的寫作方法,從而訓練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4.練習鞏固案
練習鞏固案是導學案的第四部分。導學案的練習鞏固及作業(yè)設計要貫徹分層次梯度、體現由易到難的原則。導學案的設計和運用要與每課時的教學進度同步并行,是和課堂教學過程并行的兩條“平行線”。因此,教師要緊扣每課時的教學內容來設計練習鞏固案。
首先,要設計體現基本能力素養(yǎng)的作業(yè)。一般安排在第一課時后,起到及時練習與鞏固所學知識的作用,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字詞、作者作品、文學常識等基本知識。在課堂教學逐步深入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緊扣教學課時和進度,設計一些具有理解性與延伸性的作業(yè)。這些作業(yè)的設計,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分析人物形象、提煉和概括主要內容和主題思想。例如,在《小英雄雨來》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就課文的每一部分讓學生設計一個小標題,以總結該部分的內容;還可以圍繞每部分的故事總結內容,從故事情節(jié)中分析和提煉雨來的形象,總結和概括他的精神品質。
5.創(chuàng)新實踐案
創(chuàng)新實踐案是導學案的最后一部分。在完成課文內容的學習后,導學案中還要少量設計具有創(chuàng)新性和實踐性作業(yè),起到豐富知識、開發(fā)思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和實踐能力的作用。仍以《小英雄雨來》導學案設計為例,教師可以這樣設計:(1)利用課余時間組織編排《小英雄雨來》課本劇,課前在班上演出;(2)假如雨來從鬼子的槍口脫險,活著回來之后,還會發(fā)生哪些故事?請你結合課文,發(fā)揮合理的想象,改寫并續(xù)寫《小英雄雨來》;(3)課后觀看同類題材的電影或者電視劇《小兵張嘎》,并寫觀后感。以上三點作業(yè)設計緊扣課文本身,同時又包含了創(chuàng)新和實踐的內容。這樣的作業(yè)讓學生興趣濃厚,樂于完成,于無形中培養(yǎng)了他們的語文創(chuàng)新和實踐能力。
三、導學案創(chuàng)新設計中應注意的問題
導學案應當是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輔助資料,是課堂的有益補充。因此,導學案的設計不應喧賓奪主,使新授課堂變成了練習課或閱讀理解課。這樣就違背了課堂教學的目標和要求,也沖淡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導學案的設計和運用雖然強化了學生的課堂學習主體地位,但僅僅借助導學案的學習是不夠的,教者一定要精講到位,講解透徹,從而引發(fā)學生思想上的共鳴,真正體現語文學科的育人功能和思想啟迪價值。不僅如此,導學案的設計還要緊緊圍繞課文,最好分課時設計,體現少而精的原則。具體表現在,導學案的容量要適中,內容不可過多、過雜,以學生每節(jié)課都能輕松完成為準,起到既助力課堂學習又不增加學生負擔的作用。此外,導學案的設計一定要做到目標明確,任務具體且細化,有利于操作和實踐。那些模棱兩可的問題、學生通過努力也難以解決的問題、超越教材范圍的問題,一般不要關聯(lián)到導學案中,因為這些問題的解決過程可能需要較多無意義的討論,這就偏離了課堂教學的主題與核心目標。
總之,導學案的設計和運用改進了語文課堂教學模式,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和課堂的主人。它提高了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培育貫穿在教學的全過程中,在提升學生各項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的同時,又開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實踐能力。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和靈活運用好導學案,使其能更好地為語文課堂教學服務。
[參考文獻]
[1]陳玉娟.你的“強勢來襲”,我的“暗流涌動”——談小學語文“導學案”的設計[J].語文天地,2020(30).
[2]林雪琴.小學語文導學案的設計的思與行[J].學苑教育,2019(15).
[3]傅淑瓊.導學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價值與引領作用[J].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22(01).
[4]石俊強.小學語文新課改的實踐與反思——對導學案教學的思考[J].學周刊,2020(11).
張 倩? ?甘肅省慶陽市華池縣南梁希望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