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鴻雁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在第一學段中明確要求,“嘗試閱讀整本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向他人介紹讀過的書”。如何讓學生“體會讀書的快樂”,“想象故事中的畫面,學習講述書中的故事”,習得閱讀方法和策略,推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生成,是我近年來積極探索和持續(xù)實踐的一個課題。
小學語文統(tǒng)編教材二年級下冊導讀書目《神筆馬良》導讀課是引導學生產(chǎn)生閱讀興趣、熱愛閱讀的一把好鑰匙。課前,我和全班學生玩了兩輪“看圖猜人物”的游戲:出示一組圖片,如《猜猜我有多愛你》中的大兔子、《小貓釣魚》里的小貓、《小狗的小房子》中的小狗,說出它們的名字和身份;再出示二年級下冊“快樂讀書吧”里推薦的四本書的封面,猜猜圖中人物是誰。從學前讀過的繪本故事到二年級上學期讀過的童話故事,再到二年級下學期的整本書閱讀,逐層遞進,喚醒學生的閱讀體驗。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整本書閱讀開始了。
一、看目錄,激興趣
教學生看目錄是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進行的:“雷逸軒讀了《神筆馬良》這本書,特別喜歡《牧童三娃》這個故事,很想再讀一遍,有什么辦法能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它?”“看目錄呀!”孩子們不約而同地嚷出來。曹恒來到講臺前,興奮地說:“翻到目錄部分,從題目這列依次往下找,看,《牧童三娃》在這兒?!彼f著還用手指出課件上的那個題目。
由此,學生知道了目錄由兩部分組成,知道了目錄提前告訴我們書里主要寫了什么,讀的內(nèi)容從哪一頁開始,知道了通過看目錄可以快速找到自己想讀的故事。學生不禁尋找起自己感興趣的故事來……我緊接著來一個“趣味拓展”:“我讀三個故事片段,看誰能快速根據(jù)文字內(nèi)容猜出題目,并準確找到這個故事所在的頁碼?!焙⒆觽儗W⒌芈犞?,搶答的聲音此起彼伏。我乘機引導:“我們可以根據(jù)目錄的指引,按順序閱讀,也可以找到我們感興趣的篇目先讀?!睍具€沒有正式打開,孩子們的閱讀興趣已被激發(fā)。
二、得方法,善分享
(一)圖文對照,練習表達
學生快速默讀《神筆馬良》這個故事。在“導讀單”的幫助下,學生很輕松地說出這個故事講了什么。接著,我請學生分享讀書過程中的小發(fā)現(xiàn)。當學生說到書中的插圖時,我用課件出示張光宇老爺爺為孩子們創(chuàng)作的12幅插圖中的第一幅,請學生猜猜這幅圖說的是《神筆馬良》中的哪一個情節(jié)。借助圖示支架,學生說出:“這張圖畫的是馬良在夢里遇到白胡子老人獲得神筆的場景。看那五彩的光芒,金光燦燦的筆,胡須長長的老人,畫得很傳神!”抓住學生喜歡看插圖的心理,我適時幫他們搭建講故事的支架,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接下來,挑戰(zhàn)升級:“請你翻翻書或者回憶一下剛剛讀到的故事內(nèi)容,想一想,下一個故事場景會是什么呢?”讓學生想象著為這個故事往下畫插圖?!斑@些插圖究竟能幫我們做些什么呢?”孩子們頓悟:“插圖和文字是對照的,我們可以邊看插圖邊閱讀?!薄安鍒D還可以幫助我們想象。”我趁機點撥:“書里沒有具體描寫的內(nèi)容,我們可以借助插圖發(fā)揮想象,豐富細節(jié)?!睂W生聽了紛紛對照圖文讀,爭著說這些圖畫幫助自己理解了哪些情節(jié)。
我又請學生默讀接下來出現(xiàn)的這段文字,迅速找到對應的插圖(課件演示:一天,他走過一個學館門口,看見學館里的畫師拿著一支筆,正在畫畫。他不自覺地走了進去,對畫師說:“我很想學畫畫,請您借給我一支筆可以嗎?”……說完,就將他攆出門去。)學生很快找對了,王梓懿還能反過來看著圖用自己的話說出這個場景。
聽了王梓懿創(chuàng)造性地看圖講故事,其他學生眼里都是滿滿的崇拜和羨慕?!伴喿x時圖文結合有什么好處?”“借助圖片,還可以用自己的話創(chuàng)造性地表達,圖文結合是一個很好的閱讀方法?!崩钚虑缯酒饋碜隽送昝赖慕庾x。
二年級學生擅長模仿。接下來,孩子們圖文結合,和同桌一起互講這個故事,興趣高漲。
(二)關注“時間繩”,助力閱讀
接下來,我請孩子們關注故事中表示時間的詞語:“從前”“一天”“從此”“一年一年過去”“后來”……進而總結道:“一個個時間把一個個情節(jié)聯(lián)系在一起,表示時間的詞語就成了一條線索。我們可以給它取個形象的名字‘時間繩’?,F(xiàn)在請你從書中選擇一處時間來讀一讀,它有什么作用呢?”孩子們細細閱讀,漸漸明白:“有了‘時間繩’,在閱讀理解故事時,就像偵探有了線索和工具,就不會覺得亂了。”
“一個晚上,白胡須老人已經(jīng)不見了?!薄肮适轮v到‘一個晚上’給你一種什么感覺?是不是很神秘、很神奇!《神筆馬良》這個故事就是這樣用‘從前’‘一天’‘從此’‘一年一年過去’等表示時間的詞語串起來,一直講下去,聽起來多么神奇、多么吸引人啊!”我正說著,崔懿軒的小手已高高舉起:“我發(fā)現(xiàn)圖文結合和‘時間繩’都是閱讀的好方法。學會運用這兩種方法,我們的閱讀會變得更有意思!”
(三)演一演,體驗樂趣
《神筆馬良》這個故事好在不僅能讀一讀、講一講,還可以演一演。孩子們迫不及待地開始了“課堂小劇場”。在“演一演”后,他們紛紛說出自己的感受:“馬良有了這支神筆,天天替村里的窮人畫畫,幫助窮人?!薄皳碛羞@樣一支神筆的馬良,是一個善良、勇敢的孩子。”“馬良不怕位高權重的皇帝,也不去滿足他的貪婪。”
我和孩子們一起再次打開扉頁,鄭重地朗讀洪汛濤爺爺晚年給所有小朋友的題字:“愿每一個孩子都是馬良,愿每一個孩子都有一支神筆!”“老爺爺為什么這樣祝福我們呢?”學生再次碰撞出靈感的火花:“善良、勇敢是這支神奇的筆帶給我們的啟示?!薄昂檠礉隣敔斚M覀兌寄芟耨R良一樣善良、勇敢,努力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
孩子們就這樣走進了《神筆馬良》這本書,認識了善良、勇敢的馬良和那支神奇的筆,理解了洪汛濤爺爺對他們的祝福和期許,在閱讀的海洋里發(fā)現(xiàn)了更多的樂趣。
三、創(chuàng)情境,促想象
獲得方法后,我邀請一位神秘嘉賓來到孩子們身邊——《神筆馬良》的作者洪汛濤爺爺。他通過語音向小朋友們發(fā)出了兒童故事征集邀請(課件播放):“親愛的小朋友們,你們好!我是洪汛濤。知道大家喜歡《神筆馬良》,我很高興,祝福每一個孩子都能夠成為勇敢、善良、心中始終懷有夢想、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在成長路上全力以赴的人!我打算繼續(xù)寫一些有趣的兒童故事。在你的生活中,你有沒有什么夢想和愿望?為我提供一些創(chuàng)作的靈感吧!”
在這個情境中,孩子們將一閃而過的“火花”以“故事題目”的形式寫在了“故事征集卡”上:滑冰奇遇記、魔法城堡……在《神筆馬良》的主題曲中,孩子們將手中的“故事征集卡”貼在“愿望樹”上,期待能早日送到洪汛濤爺爺手中。孩子們思維與思維碰撞,在豐富多彩的“語文生活”里成長,閱讀就這樣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
四、用“工具”,會記錄
“快樂讀書吧”要落地,需要工具和支架,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工具”就是導讀單。課堂尾聲,我將“對比閱讀卡”“兒童故事推薦卡”“閱讀打卡記錄單”“寓言佳句記錄卡”“專題研究卡”“閱讀新發(fā)現(xiàn)”等導讀單推薦給孩子們,進一步激發(fā)他們閱讀整本書的興趣。
我發(fā)現(xiàn),不知什么時候,孩子們開始自己設計導讀單了,甚至由一個單子生發(fā)出幾個,他們沉浸在做“小小設計師”的快樂中,也養(yǎng)成了每日自主閱讀和記錄的好習慣。對孩子們來說,整本書閱讀已經(jīng)像空氣一樣重要、像呼吸一樣自然了。
這節(jié)課在潛移默化中弘揚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具體語言情境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感,提升其思維能力,同時使學生在感受、理解、欣賞的過程中獲得了較豐富的審美體驗,促進了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更好發(fā)展。
(本文系2021年度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科書‘快樂讀書吧’欄目教學模式的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JCJYC2102zy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