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3年7月至今,我一直從事初中語文教學工作。20年的初中語文教學經(jīng)歷中,我邊教邊學,邊思邊寫,度過了“淡而有味”的語文教學與研究時光。
迷茫中尋求方向
剛參加工作時,我盡管整日在課本、教學用書、教案和試卷里打轉,但每次站在講臺上仍是心懷忐忑。我的教學設計大都是從教案集或年長教師那里“借”來的,今天學王老師,明天學陳老師……邯鄲學步式的課堂教學帶給我的不是輕松,而是深深的自卑和迷惘。
這份自卑與迷惘源自大學時的專業(yè)取向。大一時,在度過兩三個月的大學生活適應期后,我確立了讀研進修的目標。在學習現(xiàn)代漢語、古代漢語、語言學通論的課堂上,在研究《中國語文》《語文建設》《漢語修辭》《語法修辭講話》《中華讀書報》的過程中,我感受到語言學研究的科學之美,基本確立了語言學研究的考研方向。因此,大學里我把大部分時間和精力放在了語言學領域,對語文教育教學投入不夠。
怎樣走出迷茫,獲得教學勇氣和智慧呢?我想起了讀大學時教授推薦的幾種語文教學期刊。于是,從2005年開始,我自費訂閱《語文學習》《語文建設》,每月研讀這兩本專業(yè)期刊成了我最幸福的事情。通過文字,我聽到了專家的教誨,學到了優(yōu)秀教師教學設計的心得,也讀到了豐富鮮活的備課資料。專業(yè)的期刊閱讀帶給了我開闊的視野、實用的教學技能,以及教學的智慧和信心。循著優(yōu)秀同行的足跡,我一步步走進課堂教學新的天地。
2007年備教《孔乙己》的情形令我難忘。對于小說體裁的教學,我們多年來的教學流程是復習小說知識、感知故事情節(jié)、分析人物形象、總結中心,這樣的程式化教學一步步磨掉了學生鮮活的閱讀初感。怎樣上出一節(jié)真正的小說閱讀課呢?重讀《語文學習》《語文建設》2005—2006年刊發(fā)的有關《孔乙己》和小說教學的文章后,我精選了3篇文本鑒賞文章研讀,并學習錢理群、孫紹振“文本細讀”與“還原法”的文學閱讀方法。
潛心備課后,我毅然摒棄了傳統(tǒng)的教學流程,省去了煩瑣的知識教學,讓學生直面文字素讀文本。在“按平日讀小說的感覺來讀”的提示下,學生逐漸有了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疑問:“孔乙己為什么一定要考科舉呢?去做生意、種地不行嗎?”“文中說‘排出九文大錢’‘摸出四文大錢’,而小說第一段說‘每每花四文銅錢,買一碗酒’,為什么后面兩處用‘大錢’不用‘銅錢’呢?”我順勢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與魯迅對話,學生思維活躍、新見迭出,一節(jié)原汁原味的小說閱讀鑒賞課永遠地留在了我教學探索的征途上。課后,我整理出課堂實錄《銅錢·大錢·十九個錢》一文,獲得全國中學語文教師“魯迅作品教與學”征文一等獎,并被錄入《魯迅作品在課堂》(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年9月出版)一書。
研讀中反思寫作
我堅定了研讀語文教學專業(yè)期刊的專業(yè)發(fā)展之路。在2006年,核心期刊《語文學習》的《案例》欄目是我最愛讀的,上海師范大學王榮生教授的評課成果??l(fā)于此。王榮生教授“語文教學內(nèi)容僵化和隨意性并存”的分析與批評、“從教學內(nèi)容角度評課”的主張,至今讓我受益匪淺。
備教《大雁歸來》時,我閱讀三四遍課文后仍感到迷惘:“這篇課文似乎沒有什么可教的?!敝刈x王榮生教授的文章后,我開始了新一輪的課文研讀,最終從單元教學目標和文本特點的角度確定了教學內(nèi)容和重點。那節(jié)課獲得了全校教師的一致好評,也給了我極大的鼓舞。我告訴自己:從專家論著中汲取教學的智慧,在解讀課程標準、確立文本閱讀取向、開掘教學內(nèi)容上努力,一定有豐厚的收益。
自2008年起,我又增訂了《語文教學通訊》(初中刊)、《中學語文教學參考》(中旬刊)、《中學語文教學》和《教育時報·課改導刊》。持續(xù)、認真的專業(yè)閱讀,不時帶給我拔節(jié)的愉悅。每次參加集體備課、聽評課等教研活動,我都問自己:“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應是什么?你會選取哪些教學內(nèi)容?會采用哪種教學方法?”于是,每次教研活動我都有這樣那樣的收獲,一篇篇教學案例、教學反思順勢生成,《莫把哀情付笑場》《直接模仿不如潛心會文》《立竿見影的誦讀指導》等10余篇論文發(fā)表于省級刊物。
通過《語文學習》《語文教學通訊》等中文核心期刊,我研讀了王榮生、李海林、王尚文、孫紹振、鄭桂華等語文教育教學專家名師的代表性論文論著。其中,《語文科課程論基礎》《語文教學科研十講》《語文教學內(nèi)容重構》《聽王榮生教授評課》《聽鄭桂華老師講課》較大地影響著我的專業(yè)思維,讓我明白了:從課程標準、單元主題、文本特征等角度入手來挖掘一篇課文的教學內(nèi)容,從教學內(nèi)容而不是教學方法的角度評課研課,須審視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之間的關系。
歲末年初,整理一年來閱讀的期刊和圖書是我必做的事情??粗鴷股弦粋€個親切的名字,摩挲著留有我批注的紙頁,我心緒難平,是它們引我走向了語文教學教研這片富有生機和樂趣的田野。
挫折中自省自強
優(yōu)質(zhì)課、賽課,是教師成長不可繞開的重要內(nèi)容。因為編制、結婚、買房等生存壓力,因為對職稱評審制度的陌生,因為生性自卑與膽怯,入職7年來我只上過4節(jié)校內(nèi)公開課。2009年職稱評審失利后,我在膽怯、緊張、壓力中走向了優(yōu)質(zhì)課競賽活動。從說明文閱讀課到散文閱讀課、作文課,從市二等獎到市一等獎、省一等獎,我幸運地獲得了6張優(yōu)質(zhì)課證書,終于在2012年評上了中小學一級教師。這段充滿悔恨、艱難、喜悅的一級教師評審之路,給了我低頭拉車、抬頭看路的訓導,給了我正視自己、規(guī)劃自己的勇氣。隨著時間的流逝,我越來越感謝那艱難的4年。
2014年,學校推薦我參加“省培”。在江蘇師范大學的省培班,我被丁衛(wèi)軍、董旭午、葉映峰等特級教師的教學教研品格深深感染。原來教學教研可以是、本應是樸素而深邃的,語文教師應是腳踏大地、仰望星空的人。我開始努力走向安靜、從容的課堂。截至目前,我獲得了濮陽市首屆城市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競賽一等獎、濮陽市第十六屆中小學作文優(yōu)質(zhì)課教學比賽一等獎第二名、河南省“一師一優(yōu)課”活動一等獎等。
著力于優(yōu)質(zhì)課參賽的同時,我堅持專著閱讀和論文寫作。一是繼續(xù)研讀名師名家。《閱讀教學設計的要訣——王榮生給語文教師的建議》《余映潮的語文教學主張》《聽王君講語文教師成長》是我常讀常新的專業(yè)論著。二是繼續(xù)寫作,提煉教學主張。我寫作的《閱讀教學切忌以圖代文》《字詞教學的三個立足點》《細微之處見精神》《曲問在閱讀教學中的運用》等都被公開發(fā)表。三是以課題研究凝結教學探索成果。2015年,我開始思考不同文體的課堂教學模式優(yōu)化問題,參研的1項市級課題、1項省級課題順利結項。2017年開始,我關注統(tǒng)編語文教材的特點和教學運用,在名著教學方面做了一些探索。2020—2022年是我專業(yè)成長的重要時段,我于2020年被確定為中原名師培育對象,一段嶄新的研修歷程開啟了。
在新的歲月,我將更加專注、更加勤勉、更加專業(yè)地閱讀、實踐、思考、寫作,向著豫派實踐型教育名家的目標邁進。
寄語青年教師:
把教學當作一種生活,而不僅僅是一份工作。做勤于閱讀、善于反思、勇于實踐、精于寫作的成長型教師,用閱讀、思考與寫作滋養(yǎng)生命,創(chuàng)造并享受完整的教學生活。
(本欄責編 韓玉兵 侯心雨)
董金剛
濮陽市第三中學教師。中原名師,河南省教師教育專家,河南省名師,河南省骨干教師,河南省教學技能競賽一等獎獲得者,河南省教學標兵,河南省優(yōu)質(zhì)課教師。濮陽市學科帶頭人,濮陽市“學生最喜愛的老師”。河南師范大學文學院“國培”班、安陽師范學院文學院“國培”班授課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