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立召,秦慶舉,李永紅,席 明,年伏軍
(陜西金源招賢礦業(yè)有限公司,陜西 寶雞 721500)
底鼓是一個復雜的動力現(xiàn)象,與地應力、工程地質(zhì)條件及施工技術等多種因素有關,因此底鼓一直是煤礦巷道支護的難題。招賢礦大巷所處層位的巖石組分含有伊利石、蒙脫石及高嶺石,為極易親水性圍巖,遇水膨脹或極易風化,巷道掘進成巷后北翼輔助運輸大巷、帶式輸送機巷及副立井井底車場局部地段頂、幫漿皮開裂,底鼓嚴重,初期礦井采用臥底法治理底板,但僅滿足短時巷道的底鼓控制,治理效果欠佳。綜上所述,需對巷道底鼓機理和治理技術進行研究。
根據(jù)巷道底鼓形成的力學作用機理,巷道底鼓可以分為5 種類型[1],即擠壓變形性底鼓、擠壓撓曲性底鼓、剪切性底鼓、遇液體膨脹性底鼓和復合型底鼓。
招賢礦業(yè)北翼大巷及北翼帶式輸送機大巷幫頂破壞、底鼓嚴重點均為變坡點前后,該處存在一條麥里溝向斜褶曲構造。根據(jù)招賢礦大巷圍巖變形破壞情況,招賢礦巷道底鼓類型為遇水膨脹型底鼓和擠壓流動型底鼓2 種形式的組合。
1.2.1 郭家河礦I盤區(qū)西翼輔運下山[2]
郭家河礦I盤區(qū)西翼輔運下山穿越5 條褶曲和2 條斷層,其中褶曲構造包括3 條向斜和2 條背斜,斷層包括F+1 斷層和F16 斷層。圍巖以炭質(zhì)泥巖為主,炭質(zhì)泥巖主要含有伊蒙混層礦物,屬膨脹巖;底鼓類型為遇水膨脹型底鼓和擠壓流動型底鼓2種形式的組合;采用反底拱+錨注修護后聯(lián)合支護。
治理效果:頂?shù)装?、兩幫約在15 d 后變形量基本穩(wěn)定,兩幫變形量最大達到12 mm。
1.2.2 崔木煤礦北翼回風大巷[3]
崔木煤礦北翼回風大巷位于花園陽坡向斜軸部,地應力實測其構造水平應力高達28.8 MPa。北翼回風大巷沿3#煤層下部掘進,預留2~4 m 底煤。煤層老頂以細或中粒砂巖為主,巖性較為穩(wěn)定,厚度為10.3 m,抗壓強度為29.4 MPa;直接頂多為炭質(zhì)泥巖,厚度約為2.8 m,抗壓強度為22.7 MPa;直接底板多為炭質(zhì)泥巖,水平層理,厚度不穩(wěn)定,其下部為鋁質(zhì)泥巖,厚度為3.9~4.4 m,巖性破碎、極易風化,遇水潮解,抗壓強度為18.4 MPa。采用高預緊力全長錨固錨桿+幫部錨索二次補償支護。
治理效果:跟蹤監(jiān)測100 d 左右,兩幫位移量為80 mm,頂?shù)装逡七M量為120 mm。
1.2.3 亭南礦井西翼軌道大巷[4]
亭南礦井西翼軌道大巷埋深為463 m,底板無支護,底板巖層遇水極易軟化膨脹,底鼓嚴重,最大底鼓量達到500 mm,多次挖底返修。采用反底拱+底角錨桿+補打幫部錨桿的支護和鋪設隔水層防治水措施。
治理效果:兩幫累計位移最大值為7 mm;頂板下沉累計最大值為2 mm,底鼓量最大值只有10 mm。
從工程實例能看出,工程實例中的圍巖中均含有膨脹性的高嶺土、蒙脫石;巷道埋深為305~463 m;巷道的支護均為錨網(wǎng)噴+錨索支護;巷道有位于向斜軸部,褶曲和斷層的地質(zhì)構造。這些工程實例中都出現(xiàn)了巷道底鼓和圍巖破裂,導致工程不能正常使用。對于巷道底鼓和圍巖變形破裂采取的防治措施均為底板加固。加固后的變形觀測圍巖移近量均在100 mm 以內(nèi),圍巖變形得到了有效控制。
2.1.1 工程概況
井底車場繞道三岔門至消防材料四岔門段軌道大巷,總長約200 m,巷道采用直墻半圓拱斷面,凈寬×凈高=5 000 mm×4 700 mm 錨網(wǎng)梁索噴支護,該段巷道頂幫完好底板持續(xù)底鼓多次臥底翻修效果不明顯。
2.1.2 治理方案
治理采取的支護方式為:臥底+底板錨網(wǎng)梁索+底板錨桿+底板注漿+噴射混凝土。
首先將多次修復后破碎的底板清理,然后采用錨網(wǎng)梁噴對底板進行加固處理。錨桿為Φ22 mm、長度L=2 400 mm 的高強左旋無縱筋螺紋鋼錨桿,間排距為800 mm×800 mm;注漿錨桿規(guī)格為Φ22 mm、L=2 500 mm,間排距為1 600 mm×1 600 mm;配合錨桿使用的鋼筋梯子梁垂直于巷道布置,配合注漿錨桿使用的鋼筋梯子梁平行于巷道布置;采用的注漿錨索為Φ21.8 mm、L=5 000 mm,配合L=3 800 mm 的36U 型鋼平行于巷道方向,錨索間距為1 600 mm。錨桿注漿張拉后,預緊力不小于210 kN,張拉后錨桿外露為100 mm。噴射混凝土,巷道全斷面進行噴漿,強度等級為C20,噴漿厚度為100 mm。
2.1.3 治理效果
支護完成后,在大巷F7 測點前10 m 至前40 m 位置處進行巷道圍巖表面收斂變形監(jiān)測,每間隔5 m 布置一組測試斷面,測量巷道頂?shù)装逑鄬σ平?、頂板下沉及底鼓量、兩幫相對移近等。觀測點數(shù)據(jù)如圖1 所示,圖中數(shù)據(jù)顯示,巷道位移量變化較小,兩幫未出現(xiàn)明顯的變形,頂?shù)装逡平孔畲笾禐?6 mm,達到預期效果。
圖1 F7 測點前10 m 至前40 m 段巷道觀測點頂?shù)装逡平孔兓瘓D
2.2.1 工程概況
北翼膠帶輸送機大巷P11 測點前20 m 至前40 m段,巷道采用直墻半圓拱斷面,凈寬×凈高=5 400 mm×4 700 mm 錨網(wǎng)梁索噴支護,該段巷道頂板完整,兩幫開裂,底板鼓起。
2.2.2 治理方案
治理采取的支護方式為:刷幫補打錨索+底板反拱梁+底板錨桿+噴射混凝土。
幫補打錨索為Φ21.8 mm×7 300 mm、1×19 芯結構的鋼絞線,每排4 根;間排距為1 800 mm×1 200 mm;錨索托盤為300 mm×300 mm×15 mm 的碟形托盤;樹脂錨固劑為Z2370 樹脂藥卷和K2335 樹脂藥卷;每根錨索2 支Z2370 和1 支K2335 樹脂藥卷,錨固長度為2 472.36 mm,預緊力不低于210 kN,拉拔力為500 kN。底板反拱梁采用U36 彎曲成反拱形,矢跨比為0.2,反拱梁中點與2 個端點的垂距為1 250 mm。錨桿為Φ22 mm×2 400 mm 左旋無縱筋超強螺紋鋼錨桿,錨桿對稱布置,間排距為1 200 mm×1 200 mm,每排5 根;采用Φ28 mm 鉆頭施工,每根錨桿1 支Z2370 和1 支K2335 樹脂藥卷,錨固長度為1 555.88 mm,預緊力矩不小于240 N·m,拉拔力為127 kN。噴射混凝土,巷道全斷面進行噴漿,強度等級為C20,噴漿厚度為100 mm。
2.2.3 治理效果
支護完成后,在大巷P11 測點前20m 至前40 m段處進行巷道圍巖表面收斂變形監(jiān)測,每間隔5 m 布置一組測試斷面,測量巷道頂?shù)装逑鄬σ平?、頂板下沉及底鼓量、兩幫相對移近等。觀測點數(shù)據(jù)如圖2 所示,圖中數(shù)據(jù)顯示,斷面位移量變化較小,兩幫收斂沒有出現(xiàn)明顯的變形,最大值為16 mm,其中左幫變化最大值為11 mm,右?guī)妥兓畲笾禐? mm ;頂板下沉也沒有出現(xiàn)明顯的變化,最大值為13 mm。
材料圖文并茂,圖片材料呈現(xiàn)“玄奘西游”(中印)和“鑒真東渡”(中日),可以將兩個信息源升華成“中外文化交流”一個對象。文字材料反映了玄奘西游推動了佛教傳播和中印外交史研究。鑒真東渡把先進的中華文明傳播到日本,推動了日本社會的進步??梢詫⑦@兩個信息源升華成“人類文明”或“世界文明”的發(fā)展。這兩個對象之間可以構成因果邏輯關系,因此,這個“全開”式論題基本確定,即論題1(觀點):中外文化交流推動了人類文明的發(fā)展。而參考答案提供的論題2(觀點):中國為世界文明的發(fā)展做出貢獻。按此法擬定的論題和參考答案提供的高度相似。
圖2 P11 測點前20 m 至前40 m 段巷道觀測點斷面位移量變化圖
2.3.1 工程概況
北翼膠帶輸送機大巷P10 測點前10 m 至前25 m段,巷道采用直墻半圓拱斷面,凈寬×凈高=5 400 mm×4 700 mm 錨網(wǎng)梁索噴支護,該段巷道頂板開裂下沉、兩幫開裂、底板鼓起。
2.3.2 治理方案
治理采取的支護方式為:U 形棚+頂板和幫部補打錨索+底板反拱梁+底板錨桿+噴射混凝土。
U 形棚采用U36 可縮型U 形棚,排距為600 mm。幫部補打錨索為Φ21.8 mm×7 300 mm、1×19 芯結構的鋼絞線,每排7 根;間排距為1800 mm×1 200 mm;錨索托盤為300 mm×300 mm×15 mm 的碟形托盤;樹脂錨固劑為Z2370 樹脂藥卷和K2335 樹脂藥卷;每根錨索2 支Z2370 和1 支K2335 樹脂藥卷,錨固長度為2 472.36 mm,預緊力不低于210 kN,拉拔力為500 kN。底板錨桿為Φ22 mm×2 400 mm 的左旋螺紋鋼錨桿,間排距為1 000 mm×1 000 mm,每排5 根;采用Φ28 mm 兩翼復合片鉆頭施工,每根錨桿1 支Z2370 和1 支K2335 樹脂藥卷,錨固長度為1 222 mm,預緊力矩不小于300 N·m,拉拔力為129 kN。底板反拱梁采用礦用U 型鋼彎曲成反拱形,反拱梁中點與2 個端點的垂距為1 250 mm。噴射混凝土,巷道全斷面進行噴射混凝土施工,強度等級為C20,噴漿厚度為100 mm。
2.3.3 治理效果
支護完成后,在大巷P10 測點前10 m 至前25 m段進行巷道圍巖表面收斂變形監(jiān)測,每間隔5 m 布置一組測試斷面,測量巷道頂?shù)装逑鄬σ平㈨敯逑鲁良暗坠牧?、兩幫相對移近等。觀測點數(shù)據(jù)如圖3 所示,圖中數(shù)據(jù)顯示,斷面位移量變化較小,兩幫收斂沒有出現(xiàn)明顯的變形,最大值為15 mm,其中左幫變化最大值為11 mm,右?guī)妥兓畲笾禐? mm;頂板下沉也沒有出現(xiàn)明顯的變化,最大值為15 mm。
圖3 P10 測點前10 m 至前25 m 段巷道觀測點斷面位移量變化圖
2.4.1 工程概況
北翼輔助運輸大巷中點Y12 測點前50 m 至F11 測點后25 m 段,巷道采用直墻半圓拱斷面,凈高×凈寬=4 700 mm×5 200 mm。該段巷道頂板下沉開裂嚴重,兩幫開裂,底板持續(xù)底鼓,每次臥底翻修效果不明顯。
2.4.2 治理方案
采取的支護方式為:U 形棚+頂板和幫部補打錨索+底板反拱梁+底板錨桿+噴射混凝土+全斷面注漿。U形棚采用U36 可縮型U 形棚,排距為600 mm。
幫部補打錨索為Φ21.8 mm×7 300 mm、1×19 芯結構的鋼絞線,每排7 根;間排距為1 800 mm×1 200 mm;錨索托盤為300 mm×300 mm×15 mm 的碟形托盤;樹脂錨固劑為Z2370 樹脂藥卷和K2335 樹脂藥卷;每根錨索2 支Z2370 和1 支K2335 樹脂藥卷,錨固長度為2 472.36 mm,預緊力不小于210 kN,拉拔力為500 kN。底板錨桿為Φ22 mm×2 400 mm 左旋無縱筋超強螺紋鋼錨桿,錨桿對稱布置,間排距為1 20 0 mm×1 200 mm,每排5 根;采用Φ28 mm 鉆頭施工,每根錨桿1 支Z2370 和1 支K2335 樹脂藥卷,錨固長度為1 555.88 mm,預緊力矩不小于240 N·m,拉拔力為127 kN。底板反拱梁采用U36 彎曲成反拱形,矢跨比為0.2,反拱梁中點與兩個端點的垂距為1 250 mm。噴射混凝土,巷道全斷面進行噴漿,強度等級為C20,噴漿厚度為100 mm。
全斷面注漿:高強注漿錨桿規(guī)格為Φ22 mm×3 000 mm,采用無縫鋼管制作,厚度為4 mm,桿體上設置Φ6 mm 注漿孔,1 個樹脂錨固藥卷端錨,封孔采用快硬水泥藥卷,高強注漿錨桿間排距為1 500 mm。注漿參數(shù)[5]選擇如下:注漿材料采用凱密安JUST-2 型快速注漿材料,漿液水灰比為0.3∶1~0.7∶1。注漿量首先要控制泵壓,在圍巖內(nèi)泵壓達到4.0 MPa 時應停止注漿;其次要根據(jù)相鄰鉆孔跑漿量來決定,相鄰鉆孔一旦跑漿應停止注漿。注漿壓力為2.0~3.0 MPa,最大注漿壓力為4.0 MPa。一般單孔注漿時間取2~6 min。
2.4.3 治理效果
治理工程完成后,在北翼輔助運輸大巷中點Y12點前50 m 至點前70 m 位置處與F11 點前5 m 至F11點后25 m 段,設置圍巖觀測站,每間隔5 m 布置一組,測量巷道頂、頂板離層量、頂板下沉量及底鼓量、兩幫相對移近等。觀測點數(shù)據(jù)如圖4 所示,圖中數(shù)據(jù)顯示,斷面位移量變化較小,兩幫收斂沒有出現(xiàn)明顯的變形,移近值為13 mm,其中左幫移近值為1 mm,右?guī)鸵平禐?2 mm ;頂板下沉也沒有出現(xiàn)明顯的變化,最大值為5 mm。
圖4 Y12 測點前50 m 至F11 測點后25 m 段巷道觀測點斷面位移量變化圖
招賢煤礦大巷的地質(zhì)構造、圍巖性質(zhì)、水的作用和支護方式是產(chǎn)生圍巖變形破壞的重要因素,大巷底鼓變形類型屬于遇水膨脹型底鼓和擠壓變形型底鼓2種形式的組合。采用工程類比法,根據(jù)工程條件相似性分別參考了郭家河礦I盤區(qū)西翼輔運下山、崔木煤礦北翼回風大巷及亭南礦井西翼軌道大巷3 個巷道圍巖變形破壞翻修治理的工程實例。根據(jù)招賢煤礦大巷底鼓機理不同制定了相應治理方案,通過對治理后巷道圍巖表面收斂變形進行監(jiān)測,測量巷道頂?shù)装逑鄬σ平㈨敯逑鲁良暗坠牧?、兩幫相對移近等?shù)據(jù),巷道治理達到預期效果能夠滿足安全生產(chǎn)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