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秀娥,許飛鵬
作者單位: 351100 福建省莆田市第一醫(yī)院內分泌科
更年期綜合征屬臨床常見多發(fā)疾病,患病率極高,其病理機制主要是因女性卵巢功能生理性衰退,雌激素分泌逐漸減少,進而誘發(fā)的一系列與低雌激素狀態(tài)有關自主神經(jīng)和血管舒縮紊亂等癥候群[1]。其主要表現(xiàn)為月經(jīng)紊亂、心神不寧、潮熱、多汗及焦躁易怒等,遠期還會并發(fā)泌尿生殖道綜合征、骨質疏松、脆性骨折等,會對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帶來嚴重影響,危害其身心安全[2]。更年期綜合征的發(fā)病可對患者身心健康及家庭帶來嚴重影響,因此,臨床需尋找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式改善更年期綜合征患者癥狀和提高其生活質量[3]。以往,臨床對更年期婦女多給予安慰劑治療,難以改善患者焦躁易怒、多汗、心神不寧等癥狀,預后不佳[4]。激素治療是目前治療更年期綜合征,尤其由低雌激素狀態(tài)引發(fā)的更年期綜合征的有效手段,療效顯著,可緩解患者癥狀,提高其生活質量[5]。本研究觀察替勃龍片治療更年期綜合征對患者脂類代謝、心血管事件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總結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于福建省莆田市第一醫(yī)院就診的更年期綜合征患者90例,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替勃龍組和安慰劑組,各45例。替勃龍組年齡42~58(49.04±2.21)歲;病程2~14(5.47±1.08)個月。安慰劑組年齡43~57(49.16±2.11)歲;病程2~14(5.58±1.17)個月。2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統(tǒng)計學差異不顯著(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獲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核準,研究對象及家屬已知曉本研究內容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均符合更年期綜合征相關診斷標準[5],絕經(jīng)時間1~3年,伴不同程度潮熱、失眠等癥狀;(2)近3個月內未使用過激素類藥物;(3)意識清醒;(4)臨床資料完整;(5)依從性好。排除標準:(1)合并高血壓、糖尿病且未對血壓、血糖進行控制;(2)有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病史;(3)伴精神障礙;(4)合并惡性腫瘤;(5)依從性差,中途退出研究者。
1.3 干預方法 安慰劑組予安慰劑(淀粉片)治療,每天1片。替勃龍組予替勃龍片(華潤紫竹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chǎn))2.5 mg口服,每天1次。2組均連續(xù)治療30 d后觀察結果差異。
1.4 觀察指標與方法[6-7]比較2組治療前后血脂[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水平、Kupperman量表評分、生活質量評分變化,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率。于清晨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10 ml,分離血清通過酶聯(lián)免疫法檢測TC、TG、LDL-C、HDL-C水平。
Kupperman量表評分內容包含潮熱出汗、焦躁、疲倦乏力、感覺異常、關節(jié)痛、心悸、失眠、頭暈、憂郁、肌肉痛、皮膚蟻走、頭痛等共12項,以0~51分計,分值越高說明患者病情程度越重。
生活質量評分采用SF-36生活質量量表評估,內容包含軀體功能、心理功能、角色功能與社會功能等四項,每項100分,分值越高則提示患者生活質量越好。
2.1 血脂水平比較 治療前,2組患者TC、TG、LDL-C、HDL-C水平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治療30 d后,2組TC、TG、LDL-C水平均較治療前下降,HDL-C水平較治療前升高,且替勃龍組下降或升高的程度大于安慰劑組,統(tǒng)計學差異顯著(P均<0.01),見表1。
表1 安慰劑組與替勃龍組治療前后血脂水平比較
2.2 Kupperman量表評分比較 治療前,2組患者Kupperman量表評分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治療30 d后,2組Kupperman量表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且替勃龍組降低的程度大于安慰劑組,差異顯著(P均<0.01),見表2。
表2 安慰劑組與替勃龍組治療前后Kupperman量表評分比較分)
2.3 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治療前,2組患者軀體功能、心理功能、角色功能與社會功能評分未見組間差異(P>0.05);治療30 d后,2組上述評分均較治療前提高,且替勃龍組提高的程度大于安慰劑組,差異明顯(P均<0.01),見表3。
表3 安慰劑組與替勃龍組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2.4 心血管不良事件比較 替勃龍組出現(xiàn)心血管不良事件1例,安慰劑組為3例。替勃龍組與安慰劑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2.22% vs. 6.67%)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262,P=0.609)。
更年期綜合征在婦產(chǎn)科中是一種多發(fā)疾病,好發(fā)于45~55歲人群。該疾病常見表現(xiàn)多為頭暈焦慮、潮熱、盜汗、抑郁、月經(jīng)紊亂等[8]。臨床研究指出,約90%女性可出現(xiàn)更年期綜合征,而在短時間內體內雌激素降低則是引起更年期綜合征的常見因素之一,多數(shù)患者未接受治療便平穩(wěn)度過此階段,但仍有部分患者因存在明顯癥狀,出現(xiàn)骨質疏松現(xiàn)象,誘發(fā)一系列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生,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其日常生活及工作,因此需及時接受有效治療,以控制其病情,減輕臨床癥狀[9-10]。近些年,隨著社會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由于人們生活節(jié)奏不斷加快及工作壓力加重,生活方式與飲食結構均發(fā)生改變,導致了更年期綜合征的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及身心健康帶來不良影響[11-12]。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2組TC、TG、LDL-C水平及Kupperman量表評分均較治療前下降,HDL-C水平較治療前上升,且替勃龍組下降或上升的程度大于安慰劑組。表明臨床上使用激素替代治療,可改善患者脂類代謝,能有效緩解其臨床癥狀,治療效果顯著。究其原因:大量相關研究證實,更年期綜合征發(fā)病原因通常與患者的激素水平有關,其雌激素水平急劇降低,使得自主神經(jīng)出現(xiàn)紊亂,進而引發(fā)一系列嚴重更年期癥候群[13]。臨床治療更年期綜合征多采用兩種治療方式,即常規(guī)保健治療與藥物治療。常規(guī)保健治療包括健康教育及健康指導,改變更年期婦女的衛(wèi)生習慣,同時通過調節(jié)飲食、心理干預、加強運動鍛煉等保健治療措施,進而緩解患者臨床癥狀,但有大量研究證實,多數(shù)更年期婦女采用該方式治療,其治療效果不佳[14-15]。臨床采用安慰劑治療更年期婦女,其療效欠佳,無法有效緩解患者臨床癥狀,提高其生活質量。目前,激素治療是解決女性卵巢衰退、有效彌補機體性激素分泌缺乏、緩解癥狀的有效手段之一。由于全身機體各組織及器官均存在雌激素受體,因此,更年期綜合征癥狀也屬于全身性,若臨床使用激素替代治療,則能有效減輕更年期臨床癥狀[16-17]。激素治療可以維持穩(wěn)定更年期婦女的性激素水平,能避免或減少不良癥狀。另外,該治療方式不僅能提高更年期婦女雌激素水平,還能緩解其代謝紊亂現(xiàn)象,進而有效改善其身心狀態(tài)[18-19]。同時,治療后,2組軀體功能、心理功能、角色功能與社會功能評分均較治療前提高,且替勃龍組高于安慰劑組;替勃龍組與安慰劑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2.22% vs. 6.67%)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表明臨床使用激素替代治療更年期婦女,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且不增加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研究發(fā)現(xiàn),在規(guī)范檢查排除禁忌證后,予長期激素治療能夠降低遠期心血管病未發(fā)生率,安全性高。究其原因:更年期綜合征的發(fā)生主要因機體卵巢功能功能衰竭,雌激素分泌明顯下降所致,其根本是低雌激素水平,臨床若使用激素替代治療更年期綜合征,能夠明顯改善患者機體功能,有效緩解其臨床癥狀[20-21]。此外,由于機體分泌雌激素不足會加快骨量流失,增加了更年期婦女的骨質疏松與骨折的發(fā)病幾率,同時,雌激素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機體的血脂代謝情況,因此,更年期婦女及時補充雌激素則能夠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及骨折發(fā)生,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綜上所述,替勃龍片治療更年期綜合征對患者脂類代謝、心血管事件及生活質量評分具有積極影響,能改善患者脂類代謝、緩解臨床癥狀,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心血管事件發(fā)生風險,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聲明無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