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 何緒琦 王雪艷
眼外傷是造成患者失明或持續(xù)性視力低下的主要原因,患者眼外傷后形成視力低下導致生活質量下降[1]。面對這類患者大多單純從疾病角度分析[2]。虛擬現(xiàn)實技術也被稱之為VR技術,屬于人造的三維仿真技術,是一種由計算機表達,患者通過佩戴相應的電子設備來對外界環(huán)境的一切產生封閉狀態(tài),同時一步步地指導患者陷入到虛擬背景當中[3]。隨著我國目前醫(yī)療及科技的大幅度提高,VR技術在臨床醫(yī)療中的應用也是必不可少,在相關技術培訓當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績[4]?,F(xiàn)將其應用于眼外傷低視力患者,效果滿意。
選取2019年7月—2021年8月河南省人民醫(yī)院64例眼外傷低視力患者,按照組間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則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2例,納入條件:入選患者符合臨床眼外傷低視力診斷標準[5];自愿參與本次研究;患者具備良好的配合度。排除條件:存在感染性疾病、重要臟器損傷者;存在出血傾向或活動性出血;合并嚴重器官功能不全;1個月內有大型眼科手術經歷,例如外傷性玻璃體積血或角膜移植術后等;中途退出研究;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
對照組患者中男18例,女14例;年齡26~48歲,平均37.41±4.62歲;外傷類型:銳器或金屬碎片傷15例,鈍挫傷8例,破裂傷4例,貫通傷3例,其他2例。觀察組患者中男17例,女15例;年齡25~49歲,平均37.61±4.55歲;外傷類型:銳器或金屬碎片傷18例,鈍挫傷6例,破裂傷3例,貫通傷2例,其他3例。兩組患者上述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意義(P>0.05)。
1.2.1 對照組 采取常規(guī)護理:對患者進行基礎的健康宣教、心理疏導;講述手術操作流程;給予患者心理支持;對行動不方便的患者攙扶。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VR技術。護理人員為患者提供相對應的眼鏡和頭盔,并配合計算機相同系統(tǒng)的耳麥,以此來組成VR技術的準備工作,在該系統(tǒng)當中事前準備相關的游戲,讓患者在進行治療之前的30 min 或1 h來感受到VR的真實性,可以按照患者的想法來任意控制游戲畫面,同時按照不同背景搭配不同的音樂,隨著游戲時間的增加,其游戲的難度也會加大[6]。選擇森林、草原或雪山等自然景色視頻資料,播放時間為30~40 min。通過將其和沒有使用該系統(tǒng)的患者從治療前的不良情緒以及疼痛程度進行分析比較,應用VR技術能夠降低患者的負性情緒,通過改善眼前畫面,對患者起到心理上的安撫。由于在佩戴頭盔后,將患者的聽力和視覺能力與現(xiàn)實環(huán)境所隔斷,在提高其孤單感同時,也營造了游戲畫面,可讓患者感受未知的快樂,并告訴其VR技術對疾病治療效果的科學性[7-11]。
(1)負性情緒:應用焦慮自我評定量表(SAS)[12]和抑郁自評量表(SDS)進行評估,其中SDS有20個條目,采取4級評分,總分53~62分表示輕度,>62分為中度,>72分表示重度;SAS同樣采取4級評分法,50~59分表示輕度,60~69分為中度,>70分為重度。焦慮量表信效度系數(shù)為0.892,抑郁量表信效度系數(shù)0.875。
(2)睡眠質量:研究人員應用睡眠質量指數(shù)(PSQI)量表[13]測評,入選了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4個條目,單條目0~3分,分數(shù)低表示患者睡眠質量高。量表Cronbach’sα系數(shù)為0.857。
(3)生活質量:應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量表(GQOLI-74)[14]測評,包含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物質生活及軀體功能4個維度,共計74個條目,單條目1~5分,分數(shù)與患者的生活質量呈正相關,量表 Cronbach’sα系數(shù)為 0.853。
采用SPSS 25.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均數(shù)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VR技術干預前,兩組負性情緒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SAS、SDA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負性情緒評分比較(分)
VR技術干預前,兩組睡眠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評分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護理前后兩組患者睡眠質量評分比較(分)
VR技術干預前,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由于眼外傷患者術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低視力,影響日常工作、社會功能,多數(shù)患者因為視力下降,給家庭帶來負擔,更有甚者因為視力原因失去原本工作,導致經濟壓力大,整體對患者的心理產生負面影響,從而影響生活質量和睡眠質量。
VR技術是一種可以創(chuàng)建和體驗虛擬世界的計算機仿真系統(tǒng),是以戴頭盔形式的顯示器連接到主機或是手機屏幕中,通過對患者的視覺和聽覺的模仿,讓其在虛擬的設備中感受到現(xiàn)實,讓患者通過顯示屏與現(xiàn)實生活進行短暫的封閉,切身體驗虛擬游戲的快樂,在改善患者不良情緒的同時,也能明白現(xiàn)實中視力的重要性,以此更加配合醫(yī)護人員的治療操作。針對一些年老的患者身邊沒有家屬陪同的患者,采用虛擬技術可以讓患者避開孤單,也可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睡眠質量和負性情緒評分低于對照組,但生活質量是高于對照組,由此得知VR技術可以讓患者通過親身感受、實時感知得到真實的視覺、聽覺盛宴。分析原因如下:VR技術提高了患者配合的趣味性,操作便捷,無難度,虛擬場景可以按照患者當下喜好隨機轉變,利于調整患者面對治療的積極性[15];調整患者思維及注意力,改善內心焦慮情緒,緩解目前的緊張和疲憊,讓患者完全沉浸在自我調整當中。
VR技術最初源自日本癌癥中心的心理護理模式,是讓出現(xiàn)癌痛的患者可以應用VR技術來短暫緩解生理和心理上的疼痛,降低內心的復雜情緒,也有一部分因素來自于該技術通過特殊的設備方式來控制患者的聽覺,讓患者感受到自己深陷其中一樣,感受世間的美好存在,或是可以聽到海風,以此來舒緩焦慮情緒。對要接受治療的患者,護理人員可以提前30 min或是正在治療時給患者應用VR護理,通過讓患者玩游戲或是更換背景音樂等來轉移注意力,可以有效降低負性情緒,患者的睡眠情況也有所改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綜上分析,針對患有眼外傷低視力患者給予VR技術,可以有效減少負性情緒,對患者的生活質量有較大的幫助,也能改善睡眠質量。本次研究的樣本量較少,整體的延續(xù)時間不夠長,導致很多數(shù)據(jù)的延展性不夠,希望日后可以擴大研究樣本量,本次研究可為日后的VR技術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