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南楠
在整本書閱讀中,學生比較喜歡故事類文本。相比較而言,科普類整本書閱讀對學生的吸引力就顯得不足。對此,教師要根據(jù)科普類整本書的特點,選擇適合開展科普類整本書閱讀的策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切實提高閱讀質(zhì)量,為學生未來能夠閱讀更專業(yè)的整本書打好基礎(chǔ)。
科普類整本書閱讀的目的是讓學生在獲得科學知識的同時增強科學素養(yǎng),如何讓學生對科學知識像對故事情節(jié)一樣感興趣,就是教師指導學生開展科普類整本書閱讀需要解決的問題,提問策略就是一把打開科普類整本書閱讀之門的鑰匙。
一是從日常生活提問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會遇到不理解的問題,雖然他們努力思考與積極探索,往往都得不到結(jié)果,這樣的問題就是他們最希望得到解決的問題。如閱讀《十萬個為什么》時,教師可以設(shè)計問題情境:“大家在觀察周圍的世界時,肯定會遇到各種不理解的問題,請你說出自己最想知道結(jié)果的問題是什么?”學生在小組中列出問題清單后,教師就可以提出解決問題的路徑:“我們一起來看看《十萬個為什么》,從書的題目來看,作者想解決的問題多達十萬個;從書中的內(nèi)容來看,這些問題應該是讀者平時最想解決的問題。那么,大家先從書的目錄中找一找,看看你們能不能從中找到答案?”教師結(jié)合學生的日常生活引導閱讀該書,能夠促使學生形成閱讀期待,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是以融合的理念提高學生提問的能力。在指導學生閱讀科普類整本書時,教師需要將教材中學習的提問策略適時運用到閱讀活動中來,既要學習作者提出問題的角度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又要針對閱讀的內(nèi)容提出自己的問題,自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閱讀過程中,學生以問題為導向,將日常生活中的思考與科普類整本書閱讀緊密聯(lián)系起來,就能夠?qū)破疹愓緯3珠喿x興趣。同時,語文教師還可以與科學教師對接,讓科學教師結(jié)合教學實際,組織學生定向提問或者發(fā)散提問,然后從書中尋求解決方法。這樣的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閱讀科普類整本書的提問能力。
不動筆墨不讀書是良好的閱讀習慣,也是重要的閱讀策略,即批注閱讀策略。這一閱讀策略同樣適合科普類整本書閱讀,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能夠?qū)€性化體驗與理解以文字、符號在文本中呈現(xiàn)出來,能夠促進閱讀活動的持續(xù)開展。
一是明確適宜的批注格式、方法、內(nèi)容。在運用批注策略開展科普類整本書閱讀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回憶學習和使用過的批注格式與方法有哪些,討論哪些格式、方法適合運用在科普類整本書閱讀中。經(jīng)過討論,學生認為在使用符號進行批注時,可以結(jié)合科普類作品的特點加上不同色彩進行批注,使關(guān)注點更加醒目;在使用文字批注時,可以綜合運用圖表或思維導圖進行批注。此外,不同學生還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習慣選用不同的批注方法。
二是在自主批注中體現(xiàn)閱讀個性化理解。整本書閱讀主要是學生在課外進行的,因而其批注也是以自主的方式進行的。教師需要注意學生在閱讀中可能遇到的科學術(shù)語,用示范批注的方式將定義等寫在空白處。如閱讀《灰塵的旅行》時,有的學生采用的是品鑒式批注:灰塵是人們呼吸道的破壞者,對身體有危害;灰塵還是工業(yè)品的毀壞者,能把工業(yè)品變成廢品……可見,灰塵有時候雖然看不見,但危害是看得見的!這樣的批注,體現(xiàn)的是學生的個性化理解,有一定的閱讀深度。
三是借助交流與評價推進合作與探究。學生在科普類整本書閱讀中進行的批注,教師應選擇適當?shù)臅r機,組織學生開展交流與評價活動。這樣的活動,可以推進學生的合作與探究,讓學生重視自己的批注行為,及時記錄自己在閱讀中遇到的問題、啟發(fā)。
總之,在科普類整本書閱讀指導中,教師要從學生閱讀時容易產(chǎn)生的問題出發(fā),采用適宜的閱讀策略,扎實推進科普類整本書閱讀活動走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