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道強
“小白兔,白又白,兩只耳朵豎起來。愛吃蘿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愛!”兔子能夠成為十二生肖之一,表明它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今年是農歷兔年,讓我們來了解關于兔子的趣味知識吧!
兔子只有一種嗎?
基于生物學的分類規(guī)則,“兔子”并非專指一種動物,而是兔形目60多種動物的總稱。我們不妨把最常見的兔子劃分為穴兔和野兔兩大類群。其中穴兔起源于地中海沿岸,顧名思義,它們是穴居動物,生下來沒有毛,眼睛也睜不開,需要洞穴的庇護。穴兔的模樣比較萌,家兔便是由穴兔馴化而來的。相比之下,野兔則充滿野性,像許多草食性動物一樣,生下來不久就能奮力奔跑,時速可達70千米。
兔子有哪些類別呢?
白兔是白化的家兔,屬于穴兔家族的成員。相對于野兔來說,家兔的耳朵不算很長,因為耳朵太長會妨礙它們鉆洞。野兔長長的耳朵能夠耳聽八方,隨時逃跑。兔子的耳朵敏感且脆弱,人們在抓兔子的時候,可不能揪著它們的耳朵,而應該輕柔地抱起它們的整個身體。
出現(xiàn)在中國成語和古籍里的兔子,絕大部分是野兔,確切地說是中國常見的華南兔,因為中國沒有穴兔自然分布。比如“守株待兔”中的兔子,還有跟隨嫦娥奔月的“玉兔”,大概率都是野兔。
凡事都有例外?!敖仆萌摺崩飼蚨吹耐米釉趺纯赡軙且巴媚兀窟@一典故出自《戰(zhàn)國策·齊策》,那時的齊國不可能有野生穴兔,更不可能有被馴化的家兔,因為家兔的馴化地遠在歐洲。這難不倒后人自圓其說,《戰(zhàn)國策》成書于東漢時期,因絲綢之路引入了西方的家兔,難免有家兔逃逸到野外,過上穴居的生活。于是寫書人依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讓家兔“穿越”到了戰(zhàn)國時期的齊國。
再來看看“龜兔賽跑”里的兔子。這個故事出自古希臘時期的《伊索寓言》,明清時期傳入中國,我們耳熟能詳。在通行的《伊索寓言》英文版里,這只兔子是“hare”,表示它并不是我們熟知的“rabbit”。兩者的區(qū)別在于,“hare”指的是野兔,“rabbit”則常指穴兔和家兔。且不說自然界里龜和兔相遇的概率有多小,更別說賽跑了,故事里磨磨蹭蹭、不慌不忙的兔子理應是穴兔。故事傳入中國,在不同時期的繪本里,這只兔子大多被描繪成萌萌的寵物兔或小白兔??傊?,這只兔子的品種仍然是一樁懸案。
兔子尾巴真的長不了嗎?
歇后語“兔子的尾巴——長不了”是用來形容做事情沒有耐心,草草了事。真實的兔子尾巴說不上很長,卻也不是很短,雖然它看上去的確像一個小毛球蜷(quán)在屁股中間。如果把兔子尾巴拉直了,就會發(fā)現(xiàn)它的尾巴猶如一把卷尺,平時總是收得緊緊的,只讓尾尖露在外面。難怪兔子在奔跑時主要依靠長長的耳朵來平衡身體,而不是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