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軍
家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讓孩子健康成長。如何做到這一點,作為一名體育教師,我覺得需要注重孩子的“德智體美勞心”全面發(fā)展。這里提醒廣大家長特別注意的是,家長一定要“兩只眼睛看孩子”,教孩子“兩條腿走路”,道德培養(yǎng)、智慧養(yǎng)成、強身健體對于孩子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
青少年往往忙于學業(yè),因長時間囿于書桌的一角天地而忽略了體育鍛煉,導致身體素質下降,體能遠遠無法達到自己年齡段的要求。作為家長,要鼓勵孩子走到戶外,多親近陽光和田野,多和伙伴們玩耍嬉戲,通過簡單的游戲和運動,讓心態(tài)變得陽光,讓體質得以提升。
孩子的鍛煉要因時而定,當孩子能夠承受一定的活動強度和壓力時,就可以鼓勵孩子做一些體育鍛煉,比如,通過跑步鍛煉孩子的耐力,通過踢毽子鍛煉孩子身體的靈活性等。
在教育教學中我發(fā)現,很多孩子對體育鍛煉沒有興趣,他們不想跑不想跳,只想待著,甚至有的孩子把體育鍛煉視為自己的“一生之敵”。其實,孩子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為他們對體育鍛煉的認識不夠。當孩子的認識得到提高,就會由“被迫鍛煉”轉變?yōu)椤爸鲃渝憻挕?,體育鍛煉就會從被逼完成的任務變成內心深處的需求。
這種自覺性需要孩子加深對體育鍛煉的認識,同時在體育鍛煉中獲得精神與身體的力量。孩子在不斷深化認識體育價值的過程中,也會提高參與體育鍛煉的意識,從而激發(fā)自覺性和積極性,由“要我鍛煉”轉化“我要鍛煉”,只有這樣才能克服自身的惰性,排除各種不利因素。
只有提高體育鍛煉的意識,把體育鍛煉作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才能獲得愉悅的情感體驗,達到理想的鍛煉效果。在體育鍛煉的過程中,家長應與孩子一起觀察并記錄鍛煉的效果,比如跑800 米所需要的時間、立定跳遠的距離、體重的變化等,這些短期成果有利于增強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在鍛煉的過程中有目標也有信心,真正實現自覺自愿地參與體育鍛煉。
習慣的養(yǎng)成不在于一朝一夕,很多家長在孩子幼年時沒有督促孩子進行體育鍛煉的意識,等到孩子大一點了,覺得孩子的體能跟不上又強迫孩子馬上進行鍛煉,這樣反而難以養(yǎng)成鍛煉習慣。體育鍛煉的習慣應該從小培養(yǎng),特別是家長應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選擇適宜的鍛煉項目和方式方法。
很多家長一提起體育鍛煉,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跑步。跑步雖然沒有過高的技術含量,也不需要專門運動設備,但并不適合年齡太小的孩子。跑步這項運動枯燥且需要耐力,在乏味的長跑過程中很多孩子都無法堅持,早早便失去了耐性,這種耐性的缺失會挫傷他們對運動的熱情與興趣。所以,家長不可以圖省事兒地選擇跑步,而應當為孩子選擇符合他們年齡特點的運動。例如,騎自行車就很適合上學的孩童(低于12周歲的孩子要從學童車開始,未滿12周歲的未成年人不得騎行上路)。學習騎自行車有一定的危險,但是這個年齡的孩子已經具有了一定的自我保護能力,護具準備齊全也能提高安全系數。另外,騎自行車還是一項充滿趣味的運動,能提升孩子的協(xié)調能力與平衡能力,這兩種能力作為很多運動的基礎是必不可少的。
學習打乒乓球的最佳年齡在9 歲以上,這個時期兒童的肢體運動和理解能力都達到了一定的層次。這項運動可以鍛煉孩子的手、眼、腦的協(xié)調能力,也可以練習孩子的思維反應能力。
另外,夏天家長可以帶孩子去游泳,因為不僅能消除暑熱,還能在一次次嗆水中鍛煉孩子頑強拼搏、永不服輸的精神。
很多家長對待體育鍛煉存在著兩個極端:一類家長讓孩子專注學習,不重視孩子的體育鍛煉;另一類家長會強制孩子進行體育鍛煉,不管孩子累不累,也不管孩子喜不喜歡。
上初三的歡歡(化名)就因為體育鍛煉和父母冷戰(zhàn)了半年之久。歡歡學習成績優(yōu)異,一直是大人口中“別人家的孩子”,父母也從來沒有因為他的學習成績發(fā)過愁。然而,面對體育中考,歡歡和父母都犯了難。歡歡雖然在學習上出類拔萃,可體育成績實在拿不出手,尤其是“一千米跑”,讓歡歡和父母無比頭疼。歡歡的父母“望子成龍”心切,擔心他被體育成績拉了后腿,進不了重點高中,便要求歡歡加強體育鍛煉。
可是初三時間緊任務重,每天的作業(yè)非常多。歡歡上了一天學回到家已經累得精疲力竭,可是父母依然要求疲憊不堪的兒子跑一千米。剛開始歡歡對父母言聽計從,然而這樣的鍛煉只持續(xù)了幾天,歡歡便覺得再也無法忍受。高強度的學習加上每天的長跑,讓歡歡身體透支,每天都處在亞健康狀態(tài),上課打不起精神,一到下午就昏昏欲睡。當歡歡跟父母提及自己的疲憊與痛苦時,父母卻全然不顧,反而指責兒子“好吃懶做”,缺乏吃苦精神。
父母的責備讓歡歡的自信心受到打擊,對于體育鍛煉本來就不高的熱情這下子消失殆盡,他開始“自暴自棄”,連學校組織的“體考訓練”也懶得參與,總是裝病請假。歡歡越怠惰,父母就越著急焦慮,對于歡歡的責備也就越嚴厲,久而久之,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歡歡的父母一臉愁容地找到了體育老師,訴說了最近的煩惱和擔心。體育老師聽后表示:“你們太苛責孩子了。體育鍛煉應該循序漸進,你們總是一味地指責孩子無法堅持,其實你們做大人的也未必能堅持下去?!甭犕昀蠋煹脑?,歡歡的父母若有所思?;丶液螅麄儧Q定親自嘗試一下每天下班后跑一千米。不到三天,歡歡的父母便放棄了,并向歡歡真誠地道歉。經過全家人共同商量,最后調整了應對體考的策略——在歡歡身體狀況允許的情況下,夫妻倆陪著他一起進行體育鍛煉。
有了爸爸媽媽的陪伴,歡歡對體育鍛煉不再抗拒,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他的耐力越來越好,速度越來越快,最終順利通過了體育中考,如愿以償地取得了滿分。
很多孩子之所以抗拒體育鍛煉,是因為從小到大沒有樹立對體育鍛煉的正確認識,也沒有感受到體育鍛煉帶來的快樂與成就感。體育鍛煉不應該是孩子的負擔,作為父母,在引導和培養(yǎng)孩子體育鍛煉時,不但要“從娃娃抓起”,而且要講究方式方法。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在擁有健康體魄的同時,收獲積極陽光、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