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會寧縣東關(guān)小學/ 張曉林
看到這個標題,大家一定很詫異,“后進班”怎么能成就一個老師呢?但事實的確如此,從教這么多年,我之所以取得了一些成績,主要是因為帶了一些所謂的“后進班”和“學困生”。事情還要從2007 年說起。
2007 年暑假,在農(nóng)村中學待了11 年后,我有幸通過招考調(diào)入了夢寐以求的東關(guān)小學,揣著美好憧憬我走入了新單位。可是,那份喜悅還沒來得及消退,心情馬上跌入了谷底,一個又一個的“壞”消息差點讓我崩潰。首先是在開學例會上,當聽到安排我?guī)б荒昙墪r,腦子就開始嗡嗡作響,因為在鄉(xiāng)下我一直帶初中語文,現(xiàn)在居然要“哄”一年級的小娃娃,真不知從何做起?那天的會后來開了些啥,我?guī)缀跻痪涠紱]有聽進去,腦子里一直亂哄哄的。出了會場,我哭喪著臉去找分管教學的柴校長,看能不能調(diào)個高年級慢慢適應(yīng)一下。還沒走到柴校長的辦公室,就聽見激烈的爭吵聲,我嚇得一下子止住了步,偷偷在外面“竊”聽,聽出了一點頭緒:原來五年級這學期新分了一個班——9 班,但各班抽出的幾乎都是“學困生”,學校安排的教師不愿接手,跟柴校長吵了起來。聽著他們激烈的爭吵,我更不敢進去了。后來終于聽到了一句話:“你有本事找一個教師愿意帶這個班的話,我立馬給你調(diào)整?!边@讓我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樣,提著小心推開了柴校長辦公室的門,怯怯地說:“換給我行不行……”就這樣我稀里糊涂成了這個“后進班”的班主任兼語文老師。
而真正讓我心涼的事情還在后面。第二天早上我早早去給學生報名注冊。十點多,其他班學生基本到齊了,我們班還缺十幾個,我一直等到中午,那十幾個學生還沒有來。下午快放學的時候,我終于等不住了,正準備去找柴校長反映情況時,同辦公室的一位同事悄悄對我說:“不要找了,那些還沒找你報名注冊的學生,是因為家長聽說你是新調(diào)來的,想辦法又讓他們的娃娃回到原來的班里去了……”聽到這話,我鼻子一酸——在原先的農(nóng)村初中帶班、帶課我也算小有名氣,如今到了這里,帶五年級都要被人小瞧,看來在一個新的環(huán)境里要被人認可、接納很難啊!
那學期五年級從鄉(xiāng)下陸續(xù)轉(zhuǎn)來了很多學生,因為我的班人數(shù)最少,教導處又前后給我插入了十幾個“學困生”,我只好照單全收。就這樣舊的“學困生”加新的“學困生”,整個班就成了“學困生之家”。那些“學困生”不僅學習差,紀律、習慣更差,上課亂說亂講、下課打打鬧鬧幾乎是每天的常態(tài),根本不把我這個剛從鄉(xiāng)下調(diào)來的班主任當回事。面對著這樣一群“搗蛋鬼”,在鄉(xiāng)下帶初中時令初三學生“聞風喪膽”的我竟然亂了手腳,不知從何抓起。說句實話當時我是有些后悔,后悔自己為啥要調(diào)到這所學校。但很快我就調(diào)整了自己的心態(tài)。在一個新的學校里要站穩(wěn)腳跟,第一印象十分重要,只有打響“第一炮”,學生、家長、同事才能對你刮目相看。特別是十幾個學生家長把分到了我班的孩子領(lǐng)走,深深刺激了我,我當時就在心里暗暗發(fā)誓,一定要將這個班帶好。
有了這個想法以后,干工作的勁頭自然就比以前足了,不管是班級管理還是語文教學,我耐心地向其他老師請教,甚至向小學生請教。特別是班級管理方面,我經(jīng)常和學生交流,讓他們從學生的角度給我指點“治班之道”。隨著交流的深入,我對班里每個同學的大概情況有了了解和掌握。在此基礎(chǔ)上,我重新調(diào)整了班干部,把一大批“愛干事、會干事、能干事”的同學用在了“刀刃”上,把他們發(fā)展成我的小助手。有了這些得力的小助手,班級各方面的工作明顯有了起色。
隨著擔子的減輕,我騰出手來做的第二件事情就是清理班里那些消極型非正式群體,班級在發(fā)展的過程中出現(xiàn)不和諧“音符”,與那些消極型非正式群體、尤其是他們的“領(lǐng)頭羊”有很大的關(guān)系。當時我采用的主要策略是“招安”和“瓦解”并用,一部分組織能力強、有積極向上潛質(zhì)的,把他們發(fā)展成了班干部,反其道而用之;一部分比較頑皮、積習難改的,我先“瓦解”了他的追隨者,待其成“孤家寡人”后再批評、教育、引導,幫他們逐漸融入正式群體。隨著班里一個個消極型非正式群體的消失,班風、學風大有好轉(zhuǎn)。
班風、學風的好轉(zhuǎn),讓我信心大增,對帶好這個班更充滿期待了。接下來我做的第三件事就是樹立典型。俗話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要讓班里的每一個學生都不斷進步,必須給他們樹立學習的典范。為此,我利用班會,采取教師提名和民主推薦相結(jié)合的方式,從德智體美勞等方面評出了第1 期“班級之星”,開辟專欄宣傳他們的優(yōu)秀事跡。之后每2 周輪換一次,評選出了第2 期、第3 期……不要看這一小小舉動,對孩子們來說卻是極大的激勵和鼓舞。
除此以外,我還在教室右側(cè)墻壁上設(shè)計了一塊“綜合評價積分欄”,對全班同學進行量化積分管理,“綜合評價積分欄”里的積分,在評選“三好學生”時作為參考(占30%的比例)。這個舉措不僅激發(fā)著同學們向真向善、努力進取,同時也起著應(yīng)有的約束作用,大部分學生很看重自己的積分,在你追我趕中,每個同學都進步了不少。
除了通過外界的誘導激勵不斷激發(fā)孩子們積極向上外,我還特別重視學生的自我肯定和自我激勵。為此,我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又開辟了一個欄目——“自我評價成長樹”,如果哪位同學感覺自己做了對班級、他人或自己有益的事,都可以用一句簡單的話將自己的事跡寫在記事貼上,然后貼在成長樹上。每周班會我們都要比一比誰在成長樹上結(jié)的“果子”多。自我評價不僅起到了激勵、約束作用,還讓很多同學發(fā)現(xiàn)了自己原先沒有被發(fā)現(xiàn)的優(yōu)點,大大增強了同學們的自信心。
總之,隨著一系列對口措施的落地生根,我的班級奇跡般地出現(xiàn)了好轉(zhuǎn),每周幾乎都能掙到流動紅旗,等到六年級畢業(yè)的時候,學習、紀律、衛(wèi)生各個方面都趕了上來,處于同年級的前列……我的努力、成績得到了家長、同事和領(lǐng)導的一致肯定。領(lǐng)導一看我還行,下一年又給我安排了另外一個六年級的“后進班”……等到將這一屆學生帶畢業(yè),我不僅在“高手如云”的東關(guān)小學站穩(wěn)了腳跟,而且小有了名氣……
作為老師,僅僅將班帶好還不行,只有將課堂教學拿捏好,上精彩、上出特色,學生才會從骨子里佩服你、家長才會從心底里敬重你。調(diào)入東關(guān)小學后我才發(fā)現(xiàn),與初中的語文相比,小學的語文更難教。很多以前我認為寫得中規(guī)中矩的字,常常在課堂上被學生指出問題,一節(jié)課下來普通話也要被學生糾正數(shù)十遍……而且最大的問題還不在于此,與其他教師相比,我的課堂學生的參與度明顯不高,自己經(jīng)常在唱“獨角戲”。發(fā)現(xiàn)問題以后,我一遍又一遍地提醒自己——改變,一定要改變。為了盡快掌握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技能,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白天在校上班期間,除了加大聽課觀摩之外,我虛心向身邊的各位名師請教;晚上放學后,我認真閱讀周一貫、于永正、薛發(fā)根等名家的教育教學論著和課堂實錄……通過不懈努力,我的語文課堂漸漸貼近了孩子,課堂上學生的活動多了、聲音響了……通過不斷打磨,現(xiàn)在的我不僅改變了“滿堂灌”的毛病,還探索出了具有自己風格的風趣幽默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
彈指一揮,調(diào)入東小已經(jīng)15 年了?;叵胝{(diào)入東小的15 年,從剛調(diào)入時不被家長認可和信任,到今天的小有成就——會寧縣青年教學能手、骨干教師,白銀市青年教學能手、骨干教師、優(yōu)秀教師,甘肅省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隴原名師、正高級教師……一路走來,我感到,老師喜歡優(yōu)秀的學生,這是人之常情,無可厚非,但我們更要用一顆平和的心對待“后進班”、善待“學困生”。“學困生”其實也很可愛,他們就像欠了雨水的莊稼,只是暫時“長勢不好”,只要我們用心澆灌、適時施肥,同樣能茁壯成長,成為有用之才。只要你真心付出,說不定也會像我一樣,在成就“后進班”“學困生”的同時也被他們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