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在繁忙工作學習之余曾寫過很多家書,與親人們溝通交流、傳情達意。他孝敬父母,感恩長輩,疼愛子女,關心遠近親戚……他將熱烈真摯的愛給予親人。目前,我們能看到的毛澤東家書就有100 多封,寫作時間最早追溯到1915 年,最晚延續(xù)到20 世紀70 年代。
老一輩革命家的家書是珍貴的檔案資料,寄托了他們深沉的家國情懷、優(yōu)良的家風傳承以及至深的親情眷戀。毛澤東在繁忙工作學習之余曾寫過很多家書,與親人們溝通交流、傳情達意。目前,我們能看到的毛澤東家書就有100 多封,寫作時間最早追溯到1915 年,最晚延續(xù)到20 世紀70 年代。這些家書,是走進毛澤東情感世界的重要載體。
毛澤東的家書字里行間充滿愛,讓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情感豐富、平易近人、細膩溫柔的真實毛澤東。他孝敬父母,感恩長輩,疼愛子女,關心遠近親戚……他將熱烈真摯的愛給予親人。
在毛澤東早年給七舅父文正興、八舅父文正瑩的家書中,可以看出毛澤東對母親、對舅家的深厚感情。1918 年8 月,毛澤東準備去北京組織赴法勤工儉學運動,心中卻又牽掛著病中的母親。他在給兩位舅父的信中寫道:“家母在府上久住,并承照料疾病,感激不盡。鄉(xiāng)中良醫(yī)少,恐久病難治,故前有接同下省之議。今特請人開來一方,如法診治,諒可收功。如尚不愈之時,到秋收之后,擬由潤蓮護送來省,望二位大人助其成行也?!?/p>
從毛澤東給子女的家書中,又可以看出他的拳拳愛子之心。1938 年3 月,已與兒子毛岸英、毛岸青分別10 年的毛澤東,看到兄弟倆托人從蘇聯(lián)帶回的信與照片,激動得當即回信:“時常想念你們,知道你們的情形尚好,有進步,并接到了你們的照片,十分地喜歡?,F(xiàn)因有便,托致此信,也希望你們寫信給我。我是盼望你們來信??!我的情形還好。以后有機會再寫信給你們。祝健康、愉快與進步!”1948 年,毛澤東收到分別了多年的女兒李敏從東北的來信,立即用加急電報回信:“看到了你的來信,很高興……爸爸想念你,也很喜歡你,希望你趕快回到爸爸身邊來。”1951 年1 月,女兒李訥生病了,毛澤東在百忙中寫了封短信:“你病了,我很念你。你好好養(yǎng)病,早日好了,大家歡喜。下大雪了,你看見嗎?”
毛澤東還十分關心親友的生活困難,常常拿出自己的稿費接濟他們。比如,堂弟毛澤連患有眼病腳病,家境貧寒,1952年母親死后無錢安葬,寫信向毛澤東訴苦。毛澤東獲悉后,給堂兄毛宇居寫信,“茲寄人民幣三百萬元,以一百萬元為六嬸葬費,二百萬元為(均屬舊幣,舊幣1 萬元=新幣1 元)澤連治病之費”“另寄二百萬元給澤榮(毛澤東堂弟)助其家用”,并附信告誡“這些錢均是我自己的稿費,請告他們節(jié)用”。
毛澤東在給子女、晚輩的家書中,除了表達關愛,更多的是與他們談立志勵志,談讀書學習。
1947 年10 月,毛澤東在給毛岸英的信中寫道:“一個人無論學什么或做什么,只要有熱情,有恒心,不要那種無著落的與人民利益不相符合的個人主義的虛榮心,總是會有進步的?!泵队⑦@段話工整地抄寫在筆記本扉頁上,當作自己的座右銘,并且一直珍藏著這封信,直到犧牲。
在毛澤東看來,年輕人只有立下遠大志向,才能戰(zhàn)勝眼前的困難,擺脫生活瑣事的干擾,獲得不斷前進的動力。1960年1 月,毛澤東勉勵大病初愈、學業(yè)遇阻的大兒媳劉思齊,“要立雄心壯志,注意政治、理論。要爭一口氣,為死者,為父親,為人民”。1962 年6 月,毛澤東寫信給二兒媳邵華,“要好生養(yǎng)病,立志奔前程,女兒氣要少些,加一點男兒氣,為社會做一番事業(yè),企予望之”。
毛澤東對親人懷有深厚的感情,但始終堅持原則,嚴格要求親人,常常在家書中提醒親人不能有特權思想,哪怕只是發(fā)現(xiàn)問題的苗頭,也會一針見血而又親切坦率地指出來。早在1937 年11 月,毛澤東在給表兄文運昌的回信中就表達了自己的初衷:“我為全社會出一些力,是把我十分敬愛的外家及我家鄉(xiāng)一切窮苦人包括在內(nèi)的。我十分眷念我外家諸兄弟子侄,及一切窮苦同鄉(xiāng),但我只能用這種方法幫助你們,大概你們也是已經(jīng)了解了的?!?/p>
1949 年新中國剛剛成立,毛澤東收到妻兄楊開智的來信,信中提出要進京見妹夫,并希望謀一份好工作。楊開智是烈士楊開慧的哥哥、烈士楊展的父親,在艱難歲月里曾多次幫助毛澤東一家。然而,向來感恩重情的毛澤東這次卻顯得格外嚴肅。他致電楊開智:“希望你在湘聽候中共湖南省委分配合乎你能力的工作,不要有任何奢望,不要來京。湖南省委派你什么工作就做什么工作,一切按正常規(guī)矩辦理,不要使政府為難?!彼€同時寫信給時任湖南省委副書記、長沙市軍管會副主任王首道,說:“楊開智等不要來京,在湘按其能力分配適當工作,任何無理要求不應允許。其老母如有困難,可給若干幫助?!?/p>
類似這樣的家書還有很多。毛澤東對子女更是經(jīng)常教育引導,防微杜漸,嚴禁特殊化。1941 年1 月,毛澤東寫信給毛岸英、毛岸青:“人家恭維你抬舉你,這有一樣好處,就是鼓勵你上進。但有一樣壞處,就是易長自滿之氣,得意忘形,有不知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危險?!?957 年8 月,毛澤東給劉思齊回信談到她轉學問題時,寫道:“不論怎樣,都要自己作主,不要用家長的名義去申請,注意為盼。”
毛澤東的家書是崇高家國情懷的具體生動反映,蘊涵著豐富深厚的家教家風,是一代偉人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經(jīng)過時間的沉淀,這一封封家書的墨跡會愈久彌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