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為“吃維生素就等于吃水果蔬菜”,還有人認為補充維生素可以防病、治病,因而堅持每天按時服用。維生素真能“包治百病”嗎?能隨便吃嗎?醫(yī)生認為,這是一種誤導,超劑量服用維生素,往往會適得其反。
1912 年11 月,一支由3 個人和6 只狗組成的考察隊駛進南極腹地,對綿延數百公里的冰裂隙進行考察。一個月后,一名科考隊員和載滿輜重的雪橇不慎墜入冰裂隙。剩下兩名隊員為了活下去,不得不做出艱難的決定——吃掉他們的狗。但奇怪的事情發(fā)生了,這兩名隊員都開始出現(xiàn)胃痛、腹瀉、皮膚和頭發(fā)脫落。很快,一名隊員便死去了,另一名隊員奄奄一息地回到了營地。
這是怎么回事?后來,人們發(fā)現(xiàn),奪取第二名科考隊員性命的,竟是狗狗肝臟中豐富的維生素A。醫(yī)生認為,超劑量服用維生素,往往會適得其反。那么維生素到底該如何補充?
維生素,是人體生長所必需的一大類有機物。我們的身體無法自己合成這些有機物,因此只能從食物中獲得。雖說我們的身體不能合成它們,但還真離不開它們。
鑒于維生素對我們的健康至關重要,自古以來,人們就知道攝入適宜維生素的必要性。
1747 年,英國醫(yī)生詹姆斯·林德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新鮮水果對治療壞血病有奇效。雖說當時并不知道起作用的成分究竟是什么,但自19 世紀中期起,大英帝國遠航的水手們配給單里就多出了一項——檸檬,用于補充他們所需的維生素C。
真正讓維生素C 走向神壇的,是諾貝爾獎得主萊納斯·鮑林。鮑林曾在一位生物化學領域專家的推薦下服用大量的維生素C,來“延長壽命”。在每天服用3 克維生素C 的觀察實驗中,鮑林得出了結論,認為維生素C 能確實能夠“強身健體”。在1970 年,他還出版了一本名叫《維生素C 與感冒》的書。在書中,鮑林提倡美國人應該每天服用3 克維生素C。
在鮑林的帶領下,人們服用著超大劑量的維生素C,并深信維生素C 能夠治愈小到感冒、大到艾滋病的各種疾病。
但鮑林的親身體驗并不等同于科學研究,在隨后的研究中,人們并沒有發(fā)現(xiàn)維生素C能夠有效的預防感冒。不過2013 年的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每天服用200 毫克的維生素C,能夠讓感冒恢復變快,不過也只快半天而已?!鞍伟俨 钡纳衿婀πМ斎徊粡痛嬖诹?。
其實,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改善,我們已經可以在任何季節(jié)吃到各種想要的食物了,而這些日常飲食也能夠滿足絕大多數人對維生素的需求。但還是有人會想:“我不知道我的飲食夠不夠均衡,我還是吃點兒維生素膠囊以防萬一吧!”
但維生素真的不是越多越好?!吨袊用裆攀碃I養(yǎng)素參考攝入量》對于我們每天需要的維生素都有推薦攝入量以及可耐受的最高攝入量。
比方說,鮑林強烈推薦的維生素C,每日推薦攝入量僅僅為100 毫克,而可耐受最高攝入量為2000 毫克(也就是2克),鮑林每天攝入3 克,已經遠遠超過了這個量。
過量攝入維生素C,可能會導致腹瀉、惡心、胃痙攣等不良反應。有科學家還發(fā)現(xiàn),過量攝入維C 的人群腎結石的患病率比普通人高出一倍。
維生素C 攝入過量的后果還算輕的,因為維生素C 以及維生素B 家族的各種維生素都屬于水溶性維生素,一旦攝入過量,很容易隨著尿液排出,對身體的影響相對較小。但對于脂溶性維生素來說,一旦攝入過量,則可能產生更加嚴重的后果。例如長期過量攝入維生素D,可能會導致血鈣過高、腎臟和心臟功能受損等不良反應;過量攝入維生素A 會導致頭暈、惡心、頭痛、昏迷,還可能導致老年人患上骨質疏松癥,孕婦過量攝入維生素A 可能會對胎兒產生傷害。
對于一般人群,專家建議:每天攝入300 至500 克的奶及奶制品、25 至35 克的大豆及堅果類;每天200 至300 克的谷物,其中全谷物和雜豆50 至150 克;每天120 至200 克以上的肉、魚、蛋等動物性食物;每天300 至500 克的蔬菜和200至350 克的水果;每天1 個雞蛋,每周至少兩次水產品。
以上基本就可以滿足日常的維生素需求了。當然,自然界中富含維生素D 的食品并不多,雖說曬太陽就能夠補充維生素D,但如果你在陰雨連綿的季節(jié)或是光照偏少的冬季,可適量補充一點兒維生素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