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亞婷
隨著年齡增長,學生免不了會內心孤寂、為學業(yè)焦慮、遇到人際沖突……情緒問題會越來越多。生活帶來了消極情緒,我們可以不斷創(chuàng)造積極情緒與之對抗。如果及時種下積極情緒的種子,學生將沐浴在陽光之下。
每天下午放學前的最后15分鐘是我班的“整理時光”。首先是整理課桌,把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打掃干凈,不留一片紙屑。其次是整理作業(yè),將未完成的家庭作業(yè)及時抄寫好,記錄明天要帶的物品,避免產生慌亂。最后是整理心情,正視自我,梳理對錯,反省得失,繪制“心情晴雨圖”,積極迎接每一天。
什么是“心情晴雨圖”呢?當發(fā)現學生不善于應對自己的消極情緒時,我通過電影《頭腦特工隊》讓孩子們認識了黃色的樂樂、藍色的憂憂、紅色的怒怒、綠色的厭厭和紫色的怕怕5個小人,他們分別代表快樂、憂傷、憤怒、厭惡和害怕5種情緒。我們約定在每天的家庭作業(yè)本上開辟一個小欄目,選擇一個小人代表自己今天的心情,并簡要說一說選擇這個情緒小人的原因,這便是“心情晴雨圖”的初級版本。
每天檢查學生的家庭作業(yè)時,我都能第一時間知道孩子的情緒變化。當發(fā)現孩子被消極的情緒困擾時,我會及時溝通解決。有的學生選擇紅色的怒怒,理由是同學在背后說自己的壞話;有的選擇藍色的憂憂,理由是今天的作業(yè)沒有及時完成,被老師批評了,回家可能要被媽媽嘮叨;有的選擇綠色的厭厭,理由是今天中午吃南瓜,那是自己最不喜歡的菜,打飯的同學非要打很多……我會用對話框的形式對學生的不良情緒進行分析引導,或者面對面地疏導,使得學生的情緒得以釋放。當發(fā)現學生選擇了黃色的樂樂,我會及時肯定孩子的快樂?!耙魳氛n讓我陶醉,我愛音樂課!”“同桌借給我一支筆,太感謝他啦!”“午餐加雞腿了,真開心!”我還會在課前3分鐘讓孩子們分享自己的快樂,讓他們持續(xù)體驗積極的情緒。
“心情晴雨表”的快樂分享開啟了一天的美好時光。我告訴孩子們,讓我們生機勃勃的積極情緒其實還有感激、興趣、喜悅、寧靜、希望、自豪、逗趣、激勵、敬佩和愛。積極情緒是高度個人化的,更多取決于我們自己內在的理解。孩子們若有所思,我看時機成熟,便推行了“心情晴雨圖”的升級版。
首先給自己每天的心情打分,這便是“情緒溫度計”。1分表示情緒低落,10分表示情緒高漲。比如遇到不開心的事、被批評了、丟東西了、和同學鬧矛盾了,情緒數值可能在1分到4分。比如受到表揚、得到幫助、沉浸在書本中、品嘗了美食、開懷大笑等,情緒數值可能在5分到10分。同時,學生可以嘗試使用前面提到的5種基本情緒和10種積極情緒來描述自己的感受。最后,再寫一寫“今日心情大事件”,簡單寫下一天中體驗到的積極情緒或消極情緒,并寫一寫自己是如何調整情緒的。我告訴學生:“消極情緒并非來自我們遭遇的不幸,而是來自我們看待不幸的態(tài)度。我們可以做一些事情讓自己忘掉煩惱,比如跑步、聽歌、玩魔方等;我們可以把煩惱表達出來,向他人求助;我們還可以轉換一個視角,嘗試欣賞周圍的人和事……”因為這是一本專屬于自己的“心路歷程”,我鼓勵孩子們進行插畫創(chuàng)作,讓它變得五彩繽紛,獨一無二。
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提出,樂觀是一種解釋風格。顧名思義,解釋風格是個體如何向自己解釋已發(fā)生事件的心理屬性。因此,我教給學生書寫兩種“樂觀心情日記”的方法。
《魯濱孫漂流記》中,魯濱孫憑借著驚人的毅力和百折不撓的精神在荒島生活了二十余年,最令人稱贊的莫過于他面對困境時,“把遇到的兇險和幸運做個對比,使自己能夠心平氣和”。我告訴學生,在書寫心情日記時,我們可以像魯濱孫一樣把事情的壞處和好處都列出來。比如疫情來襲,被迫上網課,孩子們的內心非常煩躁,我建議孩子們用好壞對比的方法釋放負面情緒。有的同學寫道:疫情讓人經歷生死離別,但是讓人學會接受意外,敬畏生命;疫情使人消極抱怨,心態(tài)悲觀,但是讓人明白負面情緒其實比病毒本身更可怕;疫情使假期延長,人變得懶散,但是讓人明白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可以多讀課外書……學生在好壞對比中逐步消解了消極情緒。
“ABC樂觀日記”可以幫助學生分清事實、想法和感受,從而反思想法背后的信念,進而做出調整,成為一個樂觀自信的人。“ABC樂觀日記”法分6步,以學生考試沒考好的事情為例,第一步是記錄事實,注意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4要素?!白蛱?,我的模擬考試沒考好,下降了20名。”第二步寫產生的想法,注意用“我想”“我覺得”開頭,捕捉當下的想法?!拔矣X得很沒面子,非常丟人,讓父母和老師失望了,這嚴重挫傷了我的自信心。我覺得我的人生可能完了……”第三步寫感受,描述情緒和身體變化?!拔沂职脨?,對自己非常生氣。我害怕看到老師和父母的目光,覺得天都塌下來了,大腦一片空白,胸口很悶,睡不著覺……”第四步改寫想法?!捌鋵嵰淮慰荚嚊]考好不算什么,我以前都考得不錯。這讓我明白學習有不足,知識無止境。老師和父母問我的分數,是關心我、重視我,說明我在他們心目中很重要。我在乎成績,說明我是一個對學習很較真的人。我不能自暴自棄,畢竟不是最后一次考試……”第五步是觀察自己現在的感受?!拔矣X得內心平靜多了,更能冷靜地看待成績,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我不想讓人失望,骨子里還是不自信。唯一的辦法就是多努力,更細心……”第六步寫“我以后可以怎么做”。主動與老師和父母溝通,拿出試卷對比分析,找出漏洞進行補救,改進學習的方法,考試時將心態(tài)調整好……長期這樣訓練,孩子們面對問題當然會越來越樂觀。
當教會學生繪制“心情晴雨圖”和書寫“樂觀心情日記”后,我們試著把每種積極情緒做成一個項目集合,當作一項特殊的作業(yè)來完成,形成“積極情緒檔案袋”。
檔案袋里可以放入“心情晴雨圖”“樂觀日記”、照片、信件、歌曲、視頻、具有紀念意義的物品。形式可以是文件盒、剪貼簿,也可以是相冊、網頁。我們的目標不是單純地填滿它,而是細細地品味與享受它。當我們與它打交道時,都可以用積極情緒喚醒我們的心靈。
創(chuàng)建“情緒檔案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學生對已有的積極情緒有一定認知的基礎上,我會通過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完善“情緒檔案袋”。比如,為了建立“感激檔案袋”,我讓孩子們思考:你最感激的人是誰?是因為什么事情?在什么時候?你最珍視的禮物是什么?你如何報答對方?你有沒有做過善意的回報?你有沒有產生過對大自然的感激之情?等等。我還會通過一系列活動喚醒孩子們的感激之情。比如“守護天使”的行動,讓孩子們知道總有人在默默守護自己。再如感恩系列主題班會,讓孩子們知道親情、友情的可貴。創(chuàng)建“情緒檔案袋”后,我們還要不斷發(fā)展、更新它,讓它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當心情陷入惡性循環(huán)時,學生可以隨時拿出檔案袋,始終帶著覺知力和開放的心態(tài)與之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