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夢媛
每年的2 月4 日是“世界癌癥日”。一項研究顯示,2019 年,在15~39 歲的人群中,有119 萬人新患癌癥,死于癌癥的人數(shù)高達39.6 萬。其中,排在前5位的癌癥依次為:白血病,乳腺癌,腫瘤及中央神經(jīng)系統(tǒng)癌,大腸癌,胃癌。在全球青少年中,癌癥已經(jīng)成為第四大死因。并且在15~39 歲的癌癥患者中,35~39 歲的個體所占比例最大。
有些人可能會問,為什么年紀輕輕會患癌呢?這些年輕人患癌后的反思,值得我們深思。
33 歲乳腺癌患者于娟
作為復旦大學優(yōu)秀青年教師、博士的于娟,既有著令人羨慕的事業(yè),又是一個孩子的母親,擁有著幸福的家庭。不幸的消息卻突然而至,砸中這個溫馨的小家庭——她被診斷為乳腺癌晚期,不到兩年的時間,年僅33 歲的她最終沒能戰(zhàn)勝病魔,因癌癥離世。
患病后,于娟為了反思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寫了一年多的《癌癥日記》。她說這10 年基本沒有在晚上12 點以前睡過覺。學習,考GRE、托福,考研……同時也喜歡聊天、網(wǎng)聊、BBS 灌水、蹦迪、夜宵、K 歌,甚至有時通宵達旦,連凌晨1 點睡都算是早睡。
27 歲癌癥患者華哥(化名)
華哥,27 歲,大學畢業(yè)后到一線城市廣州工作,時常感到焦慮?;及┖?,他一直在思考自己究竟為什么得這個病,并在微信公眾號上寫了一篇“患癌后反思”的文章。其中談道:“我是一個對自己很苛責的人,常常給自己很大的壓力,總是很焦慮,整夜整夜地睡不著。睡眠差又導致我早上起不來,早餐通常就‘省略’或者隨便打發(fā)了。而且廣州的生活也是‘壓力山大’,基本都是靠外賣湊合著吃的。來不及好好吃飯,來不及好好運動,來不及好好休息,更重要的是也不想把所剩無幾的時間花在這上面?!?/p>
26 歲胃癌患者陸羽(化名)
三餐不定、愛吃燒烤的陸羽,26 歲就被確診了胃癌晚期,住院期間他也曾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他表示,工作中有時候忙起來就到凌晨2 點甚至是4點,黑白顛倒。不僅如此,一日三餐也不規(guī)律,常常來不及吃早飯,有時到下午三四點才能吃上當天的第一頓飯,晚飯則得到晚上七八點,差不多三天里就有一天是不得不一日兩餐的。雖然餐數(shù)減了,但吃起來又會暴飲暴食,特別是他最愛的燒烤,二十串起步,四十串才比較滿足,而且全葷,沒有一丁點的素菜。他說:“我從小就這樣挑食,一點蔬菜和水果都不碰,只吃肉?!?/p>
32 歲腸癌患者高英(化名)
年僅32 歲的高先生于2020 年6 月被確診為結(jié)腸中分化黏液腺癌,腹膜轉(zhuǎn)移。據(jù)悉,高先生的父親曾在2014 年偶然發(fā)現(xiàn)腸道息肉(不明性質(zhì)),當即切除,此后再未復查;直到高先生查出腸癌,他爸爸也去做了腸鏡檢查,結(jié)果查出腸癌早期,幸好發(fā)現(xiàn)及時,順利地在腸鏡下切除了腸癌。高先生唯一的姨媽在45 歲時被檢查出患有直腸癌,一年后就離開了人世。
不僅如此,高先生從3 年前(29 歲)就出現(xiàn)每天多次大便的情況,一般都是頭一次大便成形,后面幾次就基本不成形了。隨之而來的是間斷性便血、肚子疼、體重驟降等問題,卻一直沒有被重視。醫(yī)生多次勸他做腸鏡,都因為種種原因被高先生拒絕。
便血出現(xiàn)后,他剛接受公司安排的年度體檢,其中一項名為腫瘤標志物檢查(腫瘤篩查5 項),各項指標全部正常。更加堅定了他的信念,“一定不會得癌癥!”因此,對于身體發(fā)出的各種信號,高先生都不以為意,甚至體重下降都沒有再去醫(yī)院做一次檢查。
專家表示,癌癥在早期形成的過程中,并不會出現(xiàn)特殊的異常癥狀和體征,所以早期出現(xiàn)的一些臨床癥狀和體征,在不容易引起注意的情況下,很容易與其他疾病混淆在一起?!暗缙诘酵砥诎┌Y的時間可能很短,有的可能只有2~3 個月,而且通常到了中晚期,失去最佳治療時機,使癌癥治療變得更加困難。當年輕人真正意識到了,或者開始重視的時候,基本上已經(jīng)到了中晚期?!?/p>
另一項刊登在《柳葉刀·腫瘤學》上的權(quán)威研究發(fā)現(xiàn),與兒童患者相比,15~39 歲的青少年和年輕患者5 年生存率更低(5 年生存率:指患者被確診為癌癥后,經(jīng)過各種綜合治療,生存5 年及5 年以上的比率)。也就是說,中青年患癌后更不容易康復和治療。
專家也表示,從臨床實踐來看,白血病、骨肉瘤等青少年高發(fā)惡性腫瘤的總體預后都不是很好。導致中青年癌癥患者5 年生存率低,主要有如下幾個原因:
首先,腫瘤的生物學特征是造成生存率差異的主要原因,其包括增殖、分化、侵襲和轉(zhuǎn)移等很復雜的一個機理過程。而絕大多數(shù)年輕人患癌可能與相關(guān)遺傳因素關(guān)聯(lián)更大一些,其分化程度較差,惡性程度較高。臨床發(fā)現(xiàn),年輕癌癥患者的疾病進展速度要比老年人快。
其次,癌癥的生存率和腫瘤的分期有重要關(guān)聯(lián)。檢查的不及時、確診時間的延誤、開始治療和持續(xù)有效治療時間的耽擱均是癌癥分期較晚的常見原因,所以臨床上,很多年輕癌癥患者一經(jīng)診斷就是晚期,給治療帶來很大的難度,使其臨床治療效果也很有限。
再次,在有效規(guī)范治療上,年輕癌癥患者處于比較尷尬的境地。在白血病的骨髓移植治療方面,兒童比中青年群體可能更有優(yōu)勢。因為兒童患者的父母更有可能再給他生一個弟弟或妹妹,進而提供合適的骨髓進行骨髓移植,而中青年患者則很難辦到,能夠通過骨髓移植進行治療的概率明顯縮小。
比起老年人對養(yǎng)生的重視、兒童有父母的關(guān)懷來說,中青年人在生活方式上顯得更加“放縱”,絕大部分存在熬夜、暴飲暴食、久坐等壞習慣。
天津醫(y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最新綜述指出,我國19~35 歲的年輕人,在過去5 年中,胃癌的發(fā)病率比30 年前增加了1 倍。長期抽煙,喝烈性酒;長期吃煙熏、鹽漬、發(fā)霉的東西;肥胖、精神長期萎靡。這是導致患癌的三大元兇。這組冰冷的數(shù)據(jù)提醒年輕人,只有保護好自己,擁有健康的體魄,才能更好地守護家人,關(guān)愛家人,所以更應該做好防癌抗癌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