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吳口天
01 疫情防控期間,吳進寶帶頭沖在第一線
吳進寶的名字,對于奉賢人民尤其是青村人來說,其實并不陌生。他是為許多人所熟知的“小皮匠”,扎根在奉賢青村40多年,開修鞋鋪、鞋店,卻有點“不務正業(yè)”,常?;ù蟀褧r間在公益一線。從16歲起,他就想“學先進,爭取入黨”,終于在2016年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chǎn)黨員,他還組建志愿服務社,把家人都變成了志愿者??梢哉f,青村鎮(zhèn)的百姓只要有困難,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小皮匠”。
在第十九屆上海市家庭文化節(jié)上,表彰了全市的23戶2022年全國最美家庭,其中奉賢區(qū)青村鎮(zhèn)吳進寶家庭榜上有名。
1981年,16歲的吳進寶獨自從江蘇泰州來到上海奉賢青村,開始了他的創(chuàng)業(yè)。剛開始,人生地不熟的吳進寶只能每天挑著擔子、拿著工具,風吹雨淋、走街串巷,給老百姓修鞋子。因為手藝精湛且服務熱情周到,鎮(zhèn)上的人很喜歡這個樂呵呵的小伙子,大家親切地稱他為“小皮匠”。
“小皮匠”對于鎮(zhèn)上的老人格外照顧。有一位80多歲的老奶奶,每次鞋子壞了都會找吳進寶修。有一回,老奶奶好幾天沒有來取鞋,吳進寶有些擔心,便找上門去。進門后他才發(fā)現(xiàn),原來老奶奶的腳崴了,疼痛難忍,而她是孤老,家中無人照顧,沒有人陪她看病。吳進寶二話沒說,立馬攙扶著她就去了醫(yī)院。老奶奶的腳得到了及時醫(yī)治,她特別感激,一定要給吳進寶2元錢作為報酬,可吳進寶怎么也不肯 收。
從那以后,只要在街上遇到吳進寶,老奶奶都會熱情地打招呼,有時,還會塞給他一個剛烤好的山芋。山芋熱乎乎、香噴噴的,吃在嘴里,甜蜜蜜的。這段人與人之間的微妙感情,讓吳進寶的心頭暖融融的。30歲時,他在青村振興路上開了一家鞋鋪,自此扎根青村?!靶∑そ场钡墓适?,也因此一傳十、十傳百,很快為青村的百姓所熟知,這一稱呼一叫就是30多年。
吳進寶做了一個小竹筒,從1986年開始,他每天往里面存一塊錢,這筆積蓄,成為了他的愛心善款,哪里有困難,他就會無私地捐獻出去。30多年來,竹筒幾次升級換代,可吳進寶樂善好施的行為從未停止。他先后在汶川地震、龍卷風災害發(fā)生時捐款,個人捐款額已達到數(shù)萬元。
“小皮匠”生意越來越好,青村鎮(zhèn)民們特別認可吳進寶的手藝。1996年,吳進寶和妻子陳秀蘭租下了振興路上的一個小門面,開起了自己的小店—華寶鞋店。店門的玻璃上,貼著一張醒目的紅色告示:“小皮匠”學雷鋒志愿者天天有,為70歲以上老人及殘障人士、困難人員,免費修鞋。20多年來,吳進寶為民服務的初心從未更改。
02 吳進寶和志愿團隊伙伴為行動不便的居民服務
獨木無法成林,一個人的力量始終是單薄的。自從踏上了樂于助人的“雷鋒路”,吳進寶便開始思考一個問題:如何帶動身邊的人一起奉獻愛心,讓更多人感受到來自社會的溫暖。
1987年,吳進寶找到了一位熱心的修傘師傅,之后,他又分別找到了磨剪刀師傅和另一位修傘師傅,4個人組成了一支愛心小分隊,每月10日設攤,為大家免費提供服務。大家紛紛為愛心小分隊點贊,服務現(xiàn)場總能吸引一大批街坊鄰居。吳進寶和伙伴們從早忙到晚,分文不取,毫無怨言,這一愛心服務直到現(xiàn)在仍在堅持。
慢慢地,愛心小分隊的隊伍不斷壯大,商鋪業(yè)主、退伍老兵、退休工人紛紛加入其中。2010年,“小皮匠”志愿者服務社正式成立了。志愿者們從不計較得失與報酬,他們因為助人為樂的共同目標走到了一起。人員的遞增,能力的提升,讓“小皮匠”隊伍的服務不再單一,從修鞋到磨刀、修傘、理發(fā)、配鑰匙,“五小”便民服務逐漸常態(tài)化。同時,志愿者服務的面也不斷擴大。吳進寶積極組織、策劃,以村居“點單”、服務“到家”的模式,每月在青村鎮(zhèn)33個村居開展1次便民服務,每天會有幾位“小皮匠”在大街小巷或困難家庭提供幫襯服務。再后來,志愿者們走出了奉賢區(qū),開始向周邊區(qū)的村鎮(zhèn)輻射,那里的百姓也可以享受到“小皮匠”的免費服務了。
老人一直是“小皮匠”志愿者服務社重點關懷的對象。2010年開始,吳進寶與志愿者團隊開始與當?shù)氐木蠢显簩樱赓M上門為他們提供理發(fā)、修指甲、洗腳、縫補衣物被子等服務,大家還自掏腰包,為老人們送去吃的、穿的。雖然彼此之間沒有任何血緣關系,但在志愿者的心目中,這些老人就像他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一樣親切。
消防救援隊的建立,讓吳進寶為民服務的形式更上了一層樓。那是2018年的一天,華寶鞋店隔壁商鋪的家中發(fā)生了火災險情。那天,女主人在爐子上燉著雞湯,轉身鎖上門去了店里就忘記了。雞湯燒干了,鍋子燒穿了,爐子邊上放著一大桶油,液化氣鋼瓶就在一旁。情況非常危急,消防隊還在趕來的途中。吳進寶得知此事后,立即趕往現(xiàn)場,奮不顧身地敲碎這戶人家后窗的玻璃爬了進去,及時關上液化氣鋼瓶,避免了爆炸的發(fā)生。
附近的居民十分敬佩吳進寶的勇敢和果斷。在居委會書記的建議和支持下,吳進寶召集了12位志愿者前往消防隊進行刻苦培訓,成立了一支消防救援小分隊。每當有火災發(fā)生,救援隊隊員都會趕在消防隊到場之前先行采取相關措施,將損失和危害降低到最小。
2015年,吳進寶成為了一位光榮的共產(chǎn)黨員,他感到無比自豪。他總說,雖然是異鄉(xiāng)人,但青村鎮(zhèn)就是他的第二故鄉(xiāng),是這里的水土養(yǎng)育了自己。他在黨旗下宣誓,一定要身先士卒,發(fā)揮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全心全意地為大家服務。
吳進寶的確是這么做的,很多時候,遇到突發(fā)情況,他都會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2022年春節(jié)長假期間,吳進寶穿上漢服,擔任起青溪老街的志愿者,在景區(qū)值守,為游客提供幫助和服務。2月6日中午,當吳進寶巡邏到河邊碼頭附近時,忽然聽到游客們的呼喊聲:“快來救人??!有人落水了!”原來,一位奶奶帶著孫女在碼頭岸邊的階梯上拍照,奶奶一不小心踩空,一個趔趄跌入水中,順勢把孫女帶了下去,而她重重地壓在了孩子身上。
吳進寶飛奔過去,伸手去拽祖孫倆,未果。他想都沒想,立刻跳入河中,把兩人拉上了岸,整個過程只有15秒。當天的氣溫僅2攝氏度,河水冰到刺骨。吳進寶的水性并不好,且有幾十年沒有下過水了,但他全然沒有考慮這些,心里想的,只有“趕快救人”。從河里爬上來時,他渾身濕透了,雙腿直顫抖,幾乎走不動路?;氐郊抑校s忙沖了熱水澡,可還是發(fā)起了高燒,一連昏睡了3天。即便如此,對于自己當時的舉動,吳進寶一點都不后悔。他說,自己是共產(chǎn)黨員,所以,這都是應該做的。
吳進寶的一言一行感動和鼓舞著身邊的人,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小皮匠”志愿者服務社中。目前,志愿者已接到近80人,其中注冊人員有40多位。10多年來,“小皮匠”志愿者服務社已服務了40余萬人,近5年累計志愿服務時長達15 120小時,人均服務時長400小時。當問到“小皮匠”們最大的心愿是什么時,他們都會像吳進寶一樣回答:“為人民服務!”
03 吳進寶為民服務
吳進寶總說,之所以能堅持幾十年如一日地幫助他人,是因為背后有一位默默支持他的人— 妻子陳秀蘭。陳秀蘭是吳進寶的同鄉(xiāng)人,兩人同歲。18歲那年,吳進寶回老家探親,經(jīng)親戚介紹,他認識了這位善良淳樸的姑娘,然后便定下了婚事。22歲時,兩人喜結連理,隨后,陳秀蘭跟著丈夫來到了上海。
夫妻倆一起打拼,一起出攤。吳進寶挑著扁擔走街串巷,陳秀蘭一直跟著;吳進寶幫人修鞋、修自行車時,陳秀蘭忙著招呼客人、打下手;等到自己的小店開張了,陳秀蘭也成了鄰里皆知的熱心好客的老板娘。兩人恩恩愛愛,從來沒有紅臉吵架的時候,遇到難題,他們一起商量,相互扶持。
很多次,吳進寶對陌生人伸出援助之手時,陳秀蘭都給了他很大的鼓勵。有一回,華寶鞋店附近店鋪的老板發(fā)生了車禍,倒在血泊中,而他的妻子卻置之不理,拿著家里的錢一個人走了。救人要緊,陳秀蘭趕緊回家,拿出1萬元交給吳進寶,讓他趕快跟著救護車陪傷者去醫(yī)院救治。那幾天,吳進寶一直陪伴在傷者身邊,幾乎沒怎么合眼,直到對方脫離了生命危險,他和陳秀蘭才放下心來。
夫妻倆樂善好施的行為潛移默化中影響到了自己的家人。吳進寶的兩個女兒也積極參與各項公益活動,今年疫情防控期間,她們主動報名,成為了社區(qū)志愿者;而兩位女婿也熱心助人,做律師的大女婿,經(jīng)常為社區(qū)居民提供免費法律咨詢服務。
吳進寶的外孫、外孫女也慢慢長大了。大女兒生了一對龍鳳胎,兩個小家伙調(diào)皮可愛,從小有著熱心腸?!靶∑そ场敝驹刚叻丈缱龉鏁r,小家伙也會跟著忙里忙外,打掃衛(wèi)生、分發(fā)宣傳單,他們從小便懂得幫助別人是一件十分快樂的事情。
如今,吳進寶已經(jīng)完全兌現(xiàn)了當年對老黨員尹春炳許下的諾言。他的心中始終有一個堅定的信念,那就是履行共產(chǎn)黨員的職責,傳遞更多正能量,讓社會大家庭變得更美。
幾十年來,吳進寶收獲了眾多榮譽:2014年“感動奉賢”十大人物、2014年上海市“4.15”愛心行動日活動先進個人、2018年全國文明城區(qū)創(chuàng)建工作優(yōu)秀志愿者……可最讓吳進寶感到驕傲的,是今年剛剛獲得的“2022年全國最美家庭”。是家人的和諧共處、共同努力,讓優(yōu)良的家風得以代代相傳,也讓這個幸福甜蜜的小家庭,永遠充滿歡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