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珊
異國的梅花,明晃晃地芬芳了冬日,重重新蕊,秀色奪人,使人不由得凝神觀看。粉白的梅蕊清靈地站在枝頭,又使我想起陸放翁的不朽詞句了。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泵坊硽栝_去,放翁消瘦的身影漸漸浮現(xiàn)出來。那是陰郁的一天,百姓年復一年望眼欲穿,陸游也是。他望著南宋黑云壓城的蒼穹,他望著偏安一隅的朝廷。放翁的眼光是悲愴的,他的眼神升華成了梅的光彩,照進我的心里。我凝望著梅花,眼睛漸漸濕潤。
梅花的清香更馥郁了。我仿佛看見在梅嶺上,陳毅元帥毅然寫下“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的詩句;又想起毛主席“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的妙筆。忽而發(fā)覺我的祖國有梅花的魂魄,以一樹的輝煌,將千里冰霜踩在腳下,使凝望的人終于看到無限的生機與希望。
可眼前的梅到底不是祖國的紅梅。粉白的梅雅致玲瓏,仿佛西方油畫的點染,不及家鄉(xiāng)紅梅的厚重磅礴。想起家鄉(xiāng)的梅,不禁與王維同發(fā)一問:“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家鄉(xiāng)的草木庭院,都能讓人產(chǎn)生“何事吟余忽惆悵,村橋原樹似吾鄉(xiāng)”的傷感。馬致遠望著小橋流水人家,一個人走在古道西風里,想必眼神里充滿了惆悵吧。我在異國看著這株梅,想到父母“好男兒志在四方”的告誡,竟生出與馬致遠一般的思緒。家,我的家最終在哪里呢?
這個疑問,也有一個亮麗的回答。當蘇軾問“嶺南應不好”時,寓娘的笑帶著嶺南梅花的香氣回答:“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比缃裱矍暗囊粯涿坊ǎ路鹗恰叭f里歸來顏愈少”的美。這美穿越了時空,化在這一樹梅花中,給凝望的我以啟示。
凝望在梅花樹下,有關家與國的天問得到了答案。
(指導教師:胡萍/編輯:于智博)
特約評點:廣西桂林國龍外國語學校 莫羽
作者在異國他鄉(xiāng),凝望“梅花”,由“梅花”帶出了陸游、陳毅等人物及典故,其間,貫穿了沉沉的愛國情懷、濃濃的思鄉(xiāng)情結(jié)。作者由此也得出了“眼前的梅到底不是祖國的紅梅”的深切認識,領悟了祖國的梅花的魂魄——以一樹的輝煌將千里冰霜踩在腳下,使凝望的人看到無限的生機與希望。整篇文章把對梅花品格的贊頌與異國思鄉(xiāng)的情感融合在一起,洋溢著濃濃的古典韻味與愛國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