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芳,李穎慧,楊改娥,梁 雁,牛 潔,樊娟麗
(運城市中心醫(yī)院皮膚科 山西 運城 044000)
紅斑毛細血管擴張型玫瑰痤瘡多發(fā)于女性,具有病程長、易復發(fā)的特點,嚴重影響患者容貌美及生活質量[1]。臨床常采用強脈沖光、抗生素及硫酸羥氯喹等方法治療,能夠緩解患者臨床癥狀,但整體治療效果仍有待進一步提高[2-3]。研究發(fā)現(xiàn),玫瑰痤瘡患者持久性面部紅斑可能與面部血管舒縮功能障礙,神經血管調節(jié)功能異常以及皮膚天然免疫防御功能損害有關[4]。噻嗎洛爾是一種β受體阻滯劑,能夠阻斷支氣管、血管平滑肌β2受體,同時可以抑制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和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的合成與分泌,在抑制新血管形成中發(fā)揮重要作用[5]。本研究選取筆者醫(yī)院收治的面部紅斑毛細血管擴張型玫瑰痤瘡患者為研究對象,探究噻嗎洛爾聯(lián)合硫酸羥氯喹的治療效果,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筆者醫(yī)院收治的86例面部紅斑毛細血管擴張型玫瑰痤瘡患者為研究對象,依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3例。兩組性別、年齡、病程、痤瘡分級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例,±s)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例,±s)
1.2 納入標準:①均符合《中國玫瑰痤瘡診療專家共識(2016)》[6]中紅斑毛細血管擴張型玫瑰痤瘡的診斷標準;②年齡20~54歲;③病程1~6年;④近3個月均未服用糖皮質激素或維A酸類藥物;⑤患者及家屬均簽署本研究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①壞死性或職業(yè)性痤瘡患者;②合并面部其他皮膚疾病者;③急慢性感染性疾病患者;④系統(tǒng)性疾病患者;⑤瘢痕體質者;⑥妊娠或哺乳期女性;⑦精神疾病患者。
1.4 方法:對照組口服硫酸羥氯喹(重慶康樂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73332)治療,1片/次,2次/天;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另給予噻嗎洛爾治療,將噻嗎洛爾溶液(江蘇云陽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0313)均勻涂抹于面部皮損處,3次/天。兩組治療時間均為8周。
1.5 觀察指標
1.5.1 臨床癥狀評分:分別于治療前后統(tǒng)計兩組患者丘疹、膿皰數(shù)量,并采用VISIA皮膚檢測儀(美國,Canfield公司)測定面部兩側紅斑分值,總分為4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癥狀越嚴重[7]。
1.5.2 臨床療效:于治療8周后進行療效評價。顯效:灼熱、丘疹及脫屑等臨床癥狀消失,紅斑評分降低70%以上;有效:灼熱、丘疹及脫屑等臨床癥狀明顯減輕,紅斑評分降低30%~70%;無效:灼熱、丘疹及脫屑等臨床癥狀未見減輕甚至加重,紅斑評分降低不足30%??傆行?顯效率+有效率[8]。
1.5.3 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分別于治療前后采用Allegra X-5醫(yī)用離心機(美國,貝克曼)離心(轉速3 500 r/min,時間15 min,離心半徑10 cm)分離血清,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測定血清IL-1α、IL-8、TNF-α水平,試劑盒均購自深圳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1.5.4 不良反應:記錄兩組患者不良反應,包括腫脹、頭暈、惡心等。
1.6 統(tǒng)計學分析:應用SPSS 22.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例(%)]表示,行χ2檢驗,等級分布資料采用秩和檢驗,若理論頻數(shù)為1~5則需校正,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丘疹、膿皰數(shù)量及紅斑評分比較:治療后,兩組患者丘疹、膿皰數(shù)量及紅斑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更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丘疹、膿皰數(shù)量及紅斑評分比較 (例,±s)
表2 兩組丘疹、膿皰數(shù)量及紅斑評分比較 (例,±s)
注:*表示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images/BZ_87_236_946_1203_1064.png觀察組 43 16.85±1.29 5.14±0.77* 3.76±0.34 1.22±0.21*對照組 43 17.02±1.34 7.36±0.85* 3.80±0.36 1.69±0.26* t值 0.599 12.693 0.530 9.222 P值 0.551 <0.001 0.598 <0.001
2.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治療后,兩組療效等級分布比較差異顯著(P<0.05),且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2.3 兩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IL-1α、IL-8、TNF-α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更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
表4 兩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s,pg/ml)
表4 兩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s,pg/ml)
注:*表示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images/BZ_87_236_400_2265_516.png
2.4 兩組不良反應情況比較: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情況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例(%)]
2.5 觀察組典型病例
2.5.1 病例1:某男,治療前患者面中部可見大致對稱分布的紅斑、丘疹、膿皰伴毛細血管擴張,噻嗎洛爾聯(lián)合硫酸羥氯喹治療8周后,面部紅斑、丘疹、膿皰數(shù)量較前明顯減少,效果明顯。見圖1。
圖1 典型病例治療前后
2.5.2 病例2:某女,35歲,治療前皮膚鏡下可見大量線狀及分支狀血管,部分區(qū)域融合成多角形血管網(wǎng),噻嗎洛爾聯(lián)合硫酸羥氯喹治療8周后,皮膚鏡下多角形血管網(wǎng)較前明顯減少,未見明顯毛囊性膿皰。見圖2。
圖2 典型病例治療前后皮膚鏡下面部皮損表現(xiàn)
紅斑毛細血管擴張型玫瑰痤瘡臨床多表現(xiàn)為面部持久性紅斑,其發(fā)病機制尚不清楚,可能與面部皮膚局部免疫功能失調、血管功能紊亂及皮膚屏障功能受損等多種復雜因素有關[9-10]。臨床多采用激光或抗生素及硫酸羥氯喹等藥物治療。然而,激光僅對玫瑰痤瘡毛細管血管擴張有效,且部分患者容易出現(xiàn)紅斑、刺痛和灼燒感,影響治療效果[11-12],大多藥物治療能夠緩解患者臨床癥狀,但整體治療效果仍有待提高[2-3]。
基于噻嗎洛爾的藥理作用,筆者醫(yī)院進行了以上臨床試驗。本文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患者丘疹膿皰數(shù)量、紅斑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更低,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噻嗎洛爾是一種非選擇性β腎上腺素受體阻滯劑,常用于治療小兒青光眼,對β1受體和β2受體有阻斷作用,同時能夠減小皮膚表面張力[13]。此外,噻嗎洛爾能夠抑制一氧化氮釋放從而收縮毛細血管,誘導血管內皮細胞凋亡,調節(jié)有絲分裂原激活蛋白酶途徑,進而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14]。硫酸羥氯喹屬于抗瘧藥,廣泛應用于自身免疫性皮膚病和炎癥性皮膚病,能夠通過抑制抗原-抗體相互作用發(fā)揮免疫抑制作用,并且可以抑制炎性遞質激活,減少中性粒細胞吞噬作用[15]。本研究中噻嗎洛爾聯(lián)合硫酸羥氯喹用于治療紅斑毛細血管擴張型玫瑰痤瘡患者能夠增強免疫抑制,提高局部抗炎功效,進而促進皮膚屏障恢復,提高治療效果。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IL-1α、IL-8、TNF-α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更低。究其原因可能是噻嗎洛爾局部用藥有效增加了病灶內藥物濃度,藥物通過皮膚進入血液系統(tǒng),進而抑制了炎癥因子的釋放。研究發(fā)現(xiàn),天然免疫和獲得性免疫應答均參與痤瘡炎癥反應,多種細胞炎癥因子參與痤瘡炎癥損害的形成[16]。范莉莉等[17]研究發(fā)現(xiàn),血清IL-6、IL-8、TNF-α等炎癥因子表達均與玫瑰痤瘡的炎癥機制有關。本研究中觀察組炎癥因子水平低于對照組,說明噻嗎洛爾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噻嗎洛爾對眼部及周圍組織刺激小,安全性良好,用于皮膚涂抹的安全性得以保證[18]。黎勝苗等[19]研究報道,不同濃度的馬來酸噻嗎洛爾滴眼液用于治療淺表性嬰幼兒血管瘤均未發(fā)現(xiàn)全身或局部嚴重不良反應。
綜上,采用噻嗎洛爾聯(lián)合硫酸羥氯喹治療紅斑毛細血管擴張型玫瑰痤瘡患者療效確切,能夠減輕患者面部紅斑癥狀,同時能夠降低炎癥反應,安全可靠。然而,本研究病例選取有限,研究結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倚,仍需擴大樣本,進行多中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