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 順,楊 祎,嚴展飛
(1.咸豐縣植物保護站,湖北 咸豐 445600;2.中央民族大學生命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北京 100080)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處鄂、湘、渝三省(市)交匯處。境內為亞熱帶季風性山地濕潤氣候,小氣候特征明顯,垂直差異突出,年均氣溫16.2℃,年均降水量1 600 mm。恩施山區(qū)海拔差異大,大部在500~1 200 m之間,適宜辣椒生產,所產辣椒品質優(yōu)異,香辣適中,品味醇厚,在武漢、長沙、廣州、重慶等周邊市場享有盛譽,歷來是恩施山區(qū)商品化率最高的蔬菜品種。2021年恩施州辣椒種植面積14 600 hm2,居白菜、蘿卜之后列第三位,占蔬菜總面積的10%。與此同時,辣椒病蟲害發(fā)生嚴重,已成為制約辣椒生產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因素。為此,本文就恩施山區(qū)辣椒病蟲害發(fā)生特點及綠色防控技術作如下探討。
隨著辣椒產業(yè)的發(fā)展,商品辣椒生產基地大量涌現,栽培模式不斷革新,重茬、混作現象突出,部分種植戶管理粗放、病蟲防治技術缺乏,加之山區(qū)霧多露重的小氣候條件,導致辣椒病蟲害發(fā)生嚴重,并呈現病蟲種類多、危害損失大、季節(jié)性明顯、生理性病害嚴重等特點。
在辣椒生產中,從播種到收獲,無時無刻不受到病蟲害的侵襲。據恩施州植保站調查統(tǒng)計,恩施山區(qū)辣椒上常發(fā)性的病蟲害有20余種,常年發(fā)生面積9 300 hm2,經大面積防治后,產量損失仍達1.1萬t??傮w上,病害發(fā)生、損失程度明顯重于蟲害。在局部地區(qū),因多年大面積種植,病蟲害發(fā)生重、損失大,連作障礙突出,產量、品質大大下降,辣椒生產已無法持續(xù)。
辣椒病害常年發(fā)生面積7 500 hm2,經防治后產量損失約1.0萬t。常見病害有炭疽病、疫病、病毒病、瘡痂病、白星病、軟腐病、青枯病等,苗期還易發(fā)生猝倒病、立枯病。據統(tǒng)計,炭疽病是辣椒生產上的第一大病害,常年中等偏重發(fā)生,發(fā)生面積約420 hm2,產量損失7 200 t,占病害產量損失的72%;其次是青枯病,常年中等發(fā)生,發(fā)生面積860 hm2,產量損失760 t;第三是疫病,常年中等至偏重發(fā)生,發(fā)生面積660 hm2,產量損失650 t;第四是病毒病,常年中等發(fā)生,發(fā)生面積620 hm2,產量損失約160 t。
辣椒蟲害常年發(fā)生面積1 800 hm2,經防治后產量損失800 t左右。常見蟲害有:煙青蟲、蚜蟲、小地老虎、白粉虱等。據統(tǒng)計,發(fā)生最重的是煙青蟲,常年中等、部分年份偏重發(fā)生,發(fā)生面積300 hm2,產量損失220 t;其次是蚜蟲,常年中等發(fā)生,發(fā)生面積420 hm2,產量損失120 t;第三是小地老虎等地下害蟲,常年中等發(fā)生,發(fā)生面積350 hm2,產量損失約100 t。
冬春病害重,春夏之交及秋季病蟲并重。同時,地區(qū)間由于海拔高度、種植結構與栽培模式變化,病蟲害發(fā)生呈現出較大差異。
春季處于辣椒育苗期,恩施山區(qū)常年陰雨連綿、光照不足,加之管理不當,辣椒苗床上易發(fā)生猝倒病、立枯病,同時生理性病害如僵苗、漚根也常有發(fā)生;夏季正值辣椒成株期,常遇上高溫高濕氣候,有利于疫病、炭疽病、瘡痂病、白星病的發(fā)生,部分年份疫病、炭疽病暴發(fā),對辣椒生產構成了極大威脅;7—8月常天氣偏旱,易發(fā)生蚜蟲、粉虱,病毒病也有較重發(fā)生;9—10月辣椒生產處于尾期,而此期多秋風秋雨,有利炭疽病等病害的發(fā)生。
隨著棚室生產的興起,辣椒病蟲害發(fā)生也有較大差異。總體上,露地生產病蟲害發(fā)生種類多,發(fā)生程度重,如疫病、炭疽病、瘡痂病、煙青蟲均發(fā)生較重。而棚室生產上,病蟲害發(fā)生相對輕微,但一些露地難得一見的病蟲害,如灰霉病、粉虱、茶黃螨等在棚室上有一定程度發(fā)生。
由于種植面積增加、耕作制度改變、長期連作混作、反季節(jié)栽培等原因,造成常規(guī)病蟲害繼續(xù)危害的同時,一些次要病蟲害逐步上升,如近年青枯病、螨類、黃螞蟻等有明顯加重。
尤其青枯病、枯萎病等土傳性病害,成為制約辣椒發(fā)展的重要因素。一些知名的辣椒生產基地,如恩施沙地、咸豐活龍坪等,因土傳病害嚴重等因素難以為繼,辣椒種植面積大幅下滑。
辣椒長期連作、肥水管理不當、山區(qū)陰雨寡照等,造成生理性病害嚴重。常見的有落葉落花落果、日灼病、臍腐病、漚根等。
辣椒落葉落花落果。在6—9月產量形成期,出現異常的落葉、落花、落果的“三落”現象。其產生原因較多,一是不良氣候所致,如夏季氣溫超過35℃,或溫度低于10℃,以及持續(xù)陰雨寡照,導致大量落花落果;二是肥料施用不當,如偏施氮肥、植株長勢過旺,或者嚴重的營養(yǎng)不良,均可導致坐果不良。三是田間水分過多或過于干旱,也易誘致落花落果;四是病害、肥害等因素,如瘡痂病、葉斑病、紅蜘蛛嚴重,可造成大量落葉、落花。
日灼病。發(fā)病后果實向陽面被太陽曬成灰白色或淺黃白色革質狀,病部組織壞死[1],是一種由強烈陽光照射引起的生理病害。2022年恩施山區(qū)遭遇大旱,日灼病發(fā)生普遍,造成嚴重減產減收。
臍腐病。發(fā)生在辣椒果實臍部,變褐凹陷干枯成角質,有時病部上有黑色霉層[1]。主要是因肥料供應失調而誘發(fā)缺鈣(如氮肥施用過多),或生長期間水分供應失調引起的。
辣椒漚根。多在苗床期或移栽初期發(fā)生,初期白天萎蔫,夜晚恢復,老根變褐腐爛,病輕時秧苗生長緩慢,嚴重時植株死亡。主要是因春季土壤水分過大,且環(huán)境溫度偏低引起。
引起辣椒的生理病害,還有高溫及低溫造成辣椒生理障礙,低溫和寒潮造成霜害和凍害,以及苗期的僵苗、徒長苗。同時,微量元素缺乏現象普遍,常見的有缺硼、缺鈣、缺鋅等,如臍腐病多系養(yǎng)分失調缺鈣所致;而硼、鋅等微量元素不足,直接影響辣椒的開花坐果,乃至產量、品質。
當前,化學防治在辣椒病蟲害防治過程中仍占據主導地位。部分辣椒生產基地及種植戶過分依賴化學農藥,在生產上盲目多次施用化學農藥,有的施藥后不久即采摘、銷售辣椒,導致農產品質量安全仍存在一定隱患。同時,因長期、單一使用農藥的現象突出,造成有益天敵種群數量下降,病蟲害抗藥性明顯增強,給辣椒病蟲害防治又帶來極大的困擾。
近年來,恩施山區(qū)在辣椒生產上,著力集成推廣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每年綠色防控覆蓋率均在45%以上,辣椒主要病蟲害得到有效控制,農藥使用量得以明顯下降,綠色辣椒生產成效明顯。
2.1.1 因地制宜,選用抗病優(yōu)質品種
在選擇適銷對路、適應本地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前提下,選擇豐產優(yōu)質、抗病蟲害、耐低溫弱光的品種。引進品種應適應本地的自然氣候條件,主要病蟲害發(fā)生較輕,先示范再推廣,避免大規(guī)模盲目引種。辣椒品種上,紅椒可選用中椒106、鄂椒錦繡紅、長香早尖等;螺絲椒可選用鄂螺3號、煜豐大螺絲、一尺長龍等;簇生椒類有艷椒425、子彈頭、朝天紅等[2]。
2.1.2 實行輪作、倒茬
青枯病、枯萎病等土傳病害蔓延快、發(fā)生重,且防治困難,輪作倒茬是其最重要的綠色防控手段。在辣椒生產上,輪作不僅可減輕連作障礙,而且能切斷土壤里的病原積累,減輕病害發(fā)生。水旱輪作更為理想,輪作間隔可縮短至2~3年。此外,與玉米間作可減輕病毒病。
2.1.3 培育無病蟲壯苗
培育壯苗是辣椒高產栽培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也是減輕病蟲害的重要措施。恩施山區(qū)辣椒種植分散,種植戶對科學育苗認識不足,育苗密度普遍偏大,僵苗弱苗多,病蟲害較重,建議集約化、工廠化育苗,以提供無病蟲壯苗。普通種植戶在育苗上,一是選擇避風向陽、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管理方便,最近兩年內沒有種過茄果類蔬菜的田塊,采用小拱棚育苗[2]。二是搞好種子消毒,方法有溫湯浸種、藥劑拌種、電解水處理等。如播前用55~60℃的溫水浸種15 min[3],也可用種子量0.4%的咪鮮胺拌種,預防猝倒病等多種病害。三是搞好床土消毒,選用80%敵克松、50%立枯凈等噴灑苗床,可預防猝倒病、立枯病。四是適當稀播,加強苗期溫度及水肥管理,以培育健壯的幼苗,并就近移栽、帶藥移栽。
2.1.4 科學施肥,提高植株抗逆性
恩施山區(qū)土壤大多瘠薄,酸化嚴重,有機質含量低,鉀、硼等元素缺乏??茖W施肥上,應根據辣椒種類、需肥特性、土壤肥力狀況等,實行測土配方施肥,并做到四個結合。即:有機肥與化學肥料相結合,以有機肥為主;基肥與追肥相結合,以基肥為主;大量元素與微量元素肥料相結合,氮磷鉀三大元素平衡施用,適當補充微量元素;根際施肥與葉面施肥相結合,以根際施肥為主,葉面施肥為補充。在辣椒生產上,切忌氮肥施用量過大,應適當增施有機肥,增施鉀肥,以提高植株抗逆性,減輕病蟲害發(fā)生程度;山區(qū)酸性土壤比例達90%,每667m2施生石灰50~100 kg以調酸補鈣;砂地做到薄肥勤施,促進植株健壯生長。必要時,還可在辣椒生長期葉面噴施氨基寡糖類、蕓苔素內酯、氨基酸葉面肥、免疫誘抗劑等,促進植株生長及開花座果,提升抗病蟲能力。
2.1.5 開溝排漬,起壟栽培
平整田塊應做到三溝配套、雨住溝干,以降低田間濕度,減輕病蟲滋生。同時,深溝起壟可延緩土傳病害的傳播。辣椒根系弱,既怕旱,又怕澇,恩施山區(qū)3—6月常陰雨連綿,壟作或高畦栽培可防止雨后田間積水,降低耕層濕度,減輕病害發(fā)生,而7—8月高溫干旱季節(jié)應及時灌水[2]。
2.1.6 適時播種,規(guī)避病蟲害高峰
播種期的早晚不僅影響辣椒種子的出苗,而且與病蟲害發(fā)生關系密切,必要時可調整播期以避開病蟲高峰期[4]。如二高山3—4月、高山4月份育苗,可避開低溫高濕季節(jié),減少僵苗、漚根、根腐病的發(fā)生。
2.1.7 加強田間管理,實施健康栽培
根據辣椒的生理生化特性,加強溫、光、水、氣、肥管理,使植株健壯生長,達到抗病高產的目的[4]。及時中耕松土可促進辣椒根系發(fā)育,干旱時節(jié)淺中耕可保墑,梅雨季節(jié)深中耕促進水分蒸發(fā),但注意避免傷根。又如合理密植、畦面鋪草、適時整枝等,均可減輕病蟲害發(fā)生。
2.1.8 保持田間衛(wèi)生
加強中耕除草,清潔田園,可有效壓低病蟲基數。拔除或摘除中心病株(病葉、病果)并銷毀,必要時消毒處理,可減輕病害發(fā)生。辣椒收獲后,及時清理殘枝敗葉和雜草并集中銷毀,可減少蟲源和病菌侵染源[4]。整枝、打杈等農事操作前,用肥皂水洗手,可防止病毒病傳播。
2.1.9 嫁接育苗和異地育苗
在辣椒青枯病和枯萎病防治中,利用抗性強的砧木嫁接新品種,可大大減輕病害發(fā)生,這也是有效防治土傳性病害的有效措施之一。而在從未種植過辣椒的地塊育苗,可減輕立枯病、猝倒病的發(fā)生。
2.1.10 新優(yōu)技術推廣利用
如地膜覆蓋栽培、棚室栽培等。地膜覆蓋是山區(qū)辣椒高產栽培的一項重要技術措施,可提高地溫、保水保肥、抑制雜草,防止土壤板結,以促進辣椒根系發(fā)育,可減輕漚根、枯萎病、病毒病等多種病害發(fā)生,對生理性落花落果也有改善。而棚室栽培,可調節(jié)棚內溫濕度,實現辣椒穩(wěn)產增收,并減少山區(qū)降雨偏多氣候的影響,從而減輕疫病、瘡痂病等病害的發(fā)生。
生物防治可以取代部分化學農藥,對環(huán)境無污染,對天敵友好,病蟲害也不易產生抗藥性,近年來在恩施山區(qū)推廣面積逐年增加,在推進蔬菜病蟲害綠色防控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辣椒生產上,可保護和利用赤眼蜂、瓢蟲等捕食性天敵防治蚜蟲;防治煙青蟲、小地老虎等鱗翅目害蟲,可選用10億PIB/g核型多角體病毒、32 000 IU/mg蘇云金桿菌、60 g/L乙基多殺菌素等生物農藥,及2%苦參堿、0.3%印楝素等植物源農藥;防治蚜蟲、粉虱等刺吸式口器害蟲,可選用0.5%黎蘆堿、150億孢子/g球孢白僵菌;防治病毒病,可選用8%寧南霉素;防治瘡痂病、軟腐病、青枯病等細菌性病害,可選用3%中生菌素、90%新植霉素;還可選用100億CFU/mL枯草芽孢桿菌防治疫病,選用10%多抗霉素、4%農抗120防治炭疽病等。
物理防治是一種理想的綠色防控方法,近年來在恩施山區(qū)蔬菜生產上得到了一定面積的應用。它常通過采用光誘、色誘、食誘等技術,以殺死、驅避或隔離病蟲害[3]。
如利用太陽能殺蟲燈,每2 hm2左右安裝一盞,可誘殺煙青蟲、小地老虎、金龜子等多種害蟲。應用黃色、藍色粘蟲板,每667m2安裝25~30張,可防治粉虱、蚜蟲、薊馬等刺吸式口器害蟲,當粘滿蟲體時需及時更換。食誘,即常用的糖醋液誘殺,可防治小地老虎、煙青蟲等鱗翅目害蟲。
另外,結合地膜覆蓋栽培,選用銀灰色地膜可驅避蚜蟲。采用棚室栽培的,可在換茬、閑茬期,利用夏、秋季的高溫火熱天氣,蓋嚴塑料薄膜進行高溫悶棚[3],可控制青枯病、枯萎病等土傳病害發(fā)生;同時,在棚室通風口安裝防蟲網,可防治蚜蟲、粉虱的入侵等。
由于山區(qū)辣椒病蟲害發(fā)生重、損失大,當前化學防治仍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在化學防治中要實現農藥減量增效,應主攻炭疽病、疫病,兼顧其它病蟲害,并做到以下幾點:一是植保部門加強辣椒病蟲害田間調查,準確掌握發(fā)生動態(tài),及時發(fā)布病蟲情報,指導農戶準確把握防治時機,對癥下藥開展防治。二是注重防治指標,嚴禁見蟲就殺、見病就治,提倡病蟲害達到防治指標才開始施藥,減少用藥次數。三是選用高效、低毒農藥,注意交替使用,并做到合理混用,以減緩產生抗藥性。四是科學施藥,采用先進器械,改進噴藥技術,提高施藥質量。五是注意施藥的安全間隔期,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在具體的辣椒病蟲害化學防治上,針對炭疽病、白星病,可選用325 g/L苯甲·嘧菌酯、10%苯醚甲環(huán)唑、430 g/L戊唑醇等,在發(fā)病初期噴霧防治;針對疫病,可選用687.5 g/L氟菌·霜霉威、25%雙炔酰菌胺等,發(fā)病初期防治;針對瘡痂病、青枯病等細菌性病害,可選用77%氫氧化銅、20%噻菌銅等,在發(fā)病初期防治;針對猝倒病、立枯病,可在苗床期選用30%噁霉靈、50%立枯凈等噴霧防治;針對病毒病,可選用0.5%香菇多糖、5%氨基寡糖等噴霧防治;針對蚜蟲、粉虱,可選用10%吡丙醚、10%溴氰蟲酰胺等噴霧防治;針對煙青蟲、棉鈴蟲、小地老虎,可選用6%甲維·蟲螨腈、20%茚蟲威等噴霧防治。
恩施山區(qū)辣椒病蟲害種類多、發(fā)生危害重,化學防治仍是當前重要手段,農產品質量安全存在一定隱患,亟需植保部門加強病蟲害監(jiān)測預報,做好宣傳培訓,科學指導農戶開展大面積防治,并通過推廣普及綠色防控技術,以達到減輕病蟲害發(fā)生程度、實現農藥減量增效、推進辣椒綠色轉型發(fā)展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