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輝
解題技巧
古詩詞按體裁可分為古詩、詞、曲,其中古詩包括古體詩和近體詩。古體詩又稱“古風”,是與近體詩相對而言的,一般把近體詩形成以前各種詩體統(tǒng)稱為古體詩,近體詩形成以后,詩人模仿古體詩寫法創(chuàng)作的詩歌也稱為古體詩。古體詩格律自由,不講究平仄,用韻比較自由,不要求對仗,篇幅長短不限。閱讀考查的古體詩一般篇幅比較長,如2020年北京卷選用的《寄東魯二稚子》(李白)是五言古體詩,共二十六句;2020年全國新課標二卷選用的《贈趙伯魚》(韓駒)是七言古體,共十六句,考題節(jié)選了后八句;2021年北京卷選用的《和陶歸園田居》(蘇軾)是五言古體詩,共二十句。如何有效應(yīng)對古體詩的閱讀?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整體感知,識別體裁
我們閱讀時首先要識別古體詩。
1.看作者與創(chuàng)作時間。
如果詩歌的作者或創(chuàng)作的時間是唐代以前,可以據(jù)此判斷其為古體詩。如《詩經(jīng)》、陶淵明的《歸園田居》、鮑照的《擬行路難》、曹操的《觀滄海》都是古體詩。
2.看標題標志。
標題含“歌”“行”“歌行”“引”“吟”等標志的是古體詩,如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賀的《李憑箜篌引》、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孟浩然的《夜歸鹿門歌》等都是古體詩。
3.看詩歌特點。
(1)古體詩每句字數(shù)不限,常見的有四言、五言、七言、雜言等,如《詩經(jīng)》以四言為主,李白的《將進酒》是雜言古體詩。也有少數(shù)二言、六言,如上古時期的《彈歌》:“斷竹,續(xù)竹。飛土,逐宍”。
(2)句數(shù)沒有限制,篇幅可長可短,不講究對仗,押韻比較自由。如劉邦的《大風歌》、陶淵明的《停云》等作品篇幅短小,而樂府詩《孔雀東南飛》《木蘭詩》、杜甫的《兵車行》、白居易的《琵琶行》等篇幅較長。這些詩歌押韻自由,不講究對仗,是古體詩。
二、關(guān)注標題,讀懂詩歌
古體詩的標題有三類:
1.第一類:以第一句或第一句的第一個詞語為標題。
如《關(guān)雎》《涉江采芙蓉》《庭中有奇樹》《孔雀東南飛》等,這類作品一般是本無標題,為加以區(qū)別以首句或首詞作為標題。這類古體詩,可忽略題目直接閱讀詩句,理解詩歌內(nèi)容。
2.第二類:與體式相關(guān),是指標題中含有“歌”“行”“歌行”“引”“吟”等。
標題中的這些詞有助于我們判定這是一首歌行體的古體詩。要解讀其他信息需要從標題中的其他詞語入手,如《夢游天姥吟留別》中“吟”表示是樂府詩體,不能理解為“吟唱”“吟誦”等?!皦粲翁炖选笔前凳玖嗽姼鑳?nèi)容,而“留別”表明寫作的目的。
3.第三類:這類古體詩的標題同樣是詩歌之眼,審讀標題可以窺探詩歌的主要內(nèi)容或主題。
如李白《寄東魯二稚子》中的“寄”,表明這是詩人遠離親人,寫下詩歌寄給親人;“東魯二稚子”,“二稚子”是他的兩個孩子,“東魯”推斷兩個孩子遠在東魯,由此可以看出,這是李白寫給遠在東魯?shù)膬蓚€孩子的一首詩,由此揣測詩中要表達的是對親人的思念之情和對兒女的關(guān)愛之情。又如岑參的《早上五盤嶺》,題目交代了時間、地點,根據(jù)題目可以推斷詩歌要描寫的是清晨五盤嶺的景象,運用的手法可能是借景抒情。
三、劃分層次,理解詩意
古體詩篇幅較長,因此理解詩意是解答問題的前提和關(guān)鍵。一般考查的古體詩短則八句左右,長則二十多句,如果只是逐句理解,就會感覺詩句多,無法整體把握,影響到內(nèi)容與主題的理解,自然會影響做題的效率。因此,閱讀古體詩時,除了逐句理解每句詩的意思之外,還應(yīng)該劃分詩歌層次,概括每層的大意,以便準確理解詩歌內(nèi)容和主題。如蘇軾的《和秦太虛梅花》,共十六句,可以分為四個層次,每四句為一層。第一層贊美秦詩,第二層賞看梅花,第三層回憶舊游,最后一層抒發(fā)今日之慨。這樣就能快速準確地把握詩意和情感主旨。再如李白的《寄東魯二稚子》共有二十六句,全篇可分為三層,開篇六句由吳地桑蠶觸景生情想到東魯,第七至二十二句想象東魯兒女在桃樹下待我歸的情形,最后四句回到現(xiàn)實以書寄情,表達思念之情。
閱讀古體詩時,運用分層概括法有助于理清詩歌的寫作思路,把握詩歌的主要內(nèi)容和主旨。這是詩歌鑒賞的前提和關(guān)鍵。
四、識別陷阱,掌握方法
高中考查古體詩的題型主要有選擇題和簡答題。
選擇題一般考查內(nèi)容的理解與賞析,要求找出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我們既要將選項所涉及的詩句內(nèi)容放在整首詩中去理解分析,在讀懂詩歌后逐一比對和綜合分析,又要練就一雙慧眼,善于識別設(shè)誤方式,即“陷阱”。古體詩常用的設(shè)誤“陷阱”有:解說詞語,曲解原意;脫離詩境,主觀臆斷;畫蛇添足,無憑無據(jù);意象意境,分析不當;手法分析,張冠李戴等錯誤。
古體詩簡答題考查的角度和內(nèi)容與其他體裁的詩歌是相同的,主要是鑒賞詩歌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評價分析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與主旨情感。解題方法:(1)做到知人論世,關(guān)注作者與注釋,理解作者的情感傾向和所要表達的主題。(2)根據(jù)詩歌標題和內(nèi)容區(qū)分詩歌的類別,從詩歌的類別著手,把握各類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3)抓住古體詩中的關(guān)鍵句,如議論抒情句、情感詞等,由此推斷作答的切入點。(4)掌握常見的表現(xiàn)手法,從分析表現(xiàn)手法入手,分析其作用與內(nèi)涵。(5)抓住古體詩中出現(xiàn)的意象,借助意象意境把握詩歌所抒寫的情懷??傊C合運用詩歌鑒賞的知識,結(jié)合注釋和題干的信息,仔細品味,在認真審讀題目要求的基礎(chǔ)上作答。
模擬演練
一、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1、2小題。
幽居值春
◎〔南北朝〕庾 信①
山人久陸沉②,幽徑忽春臨。
決渠移水碓,開園掃竹林。
欹橋久半斷,崩岸始邪侵。
短歌吹細笛,低聲泛古琴。
錢刀不相及,耕種且須深。
長門一紙賦,何處覓黃金③。
【注】①庾信:南北朝時文學(xué)家。初仕梁,后出使西魏,值西魏滅梁,被留,歷仕西魏、北周,居官顯貴,然心向南朝,不以富貴為意。②陸沉:陸地無水而沉,比喻隱居。③“長門”二句:據(jù)司馬相如《長門賦序》,漢武帝皇后陳阿嬌失寵,居長門宮,曾花大量金錢請司馬相如寫《長門賦》以打動武帝,后“復(fù)得親幸”。本詩中反用典故,言自己雖有相如之才,卻在此幽居,無人以黃金相求。實際是表示自己不愿與貴戚交游。
1.下面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本詩開頭就自稱為久已陸沉之人,詩人以隱士的心境抒寫在春天來臨之時的愉悅自得之情。
B.這首詩寫小園值春的景象,但并沒具體描繪園中景物春天來臨時的形貌,卻用漫筆勾勒出小園荒蕪失修的狀況,表現(xiàn)詩人悠閑自在的意趣。
C.“錢刀”,這里泛指錢幣、金錢,指貪圖利祿而招致災(zāi)難,表明詩人無意富貴榮華,只愿適閑居之志。
D.第七、八句表現(xiàn)詩人幽居此地無人領(lǐng)會自己心境的孤獨寂寞之情。
2.詩中描寫了幽居生活的哪些事件?請簡要概括并結(jié)合詩句分析。
答:
二、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3、4小題。
夜夢故人
◎〔南朝梁〕何 遜①
客心驚夜魂,言與故人同。
開簾覺水動,映竹見床空。
浦口望斜月,洲外聞長風。
九秋時未晚,千里路難窮。
已如臃腫木②,復(fù)似飄飖蓬。
相思不可寄,直在寸心中。
【注】①何遜:青年時即以文學(xué)著稱,但仕宦不順,多為幕僚小職。②臃腫木:《莊子·逍遙游》說有一棵大樹,主干臃腫不中繩墨,小枝卷曲不中規(guī)矩,因而“匠人不顧”。
3.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準確的一項是(? )
A.整首詩歌緊緊圍繞“驚”字展開,客居的詩人這“驚”既因夢見故人而起,也因漂泊郁郁不得意的孤獨、失意而起。
B.詩中運用了比喻的手法,“臃腫木”既是自嘲,也是自怨,比喻自己不合世用;“飄飖蓬”將漂泊無依的自己比作蓬草,流露出由不公正待遇帶來的怨艾之意。
C.“床空”一詞,指詩人回顧屋內(nèi),只有幾枝稀疏的竹影印在空空的床上,寫出了內(nèi)心的孤寂。而“千里路”指歸途,形象地表現(xiàn)了詩人離家路途之遠。
D.這首詩以夢與故人作為觸發(fā)點,明寫相思,暗寓傷懷,相思的悵惘和傷懷的凄涼構(gòu)成了纏綿的情致。但語言清新,抒情寫物,顯現(xiàn)出清秀雅致的風格。
4.請賞析“開簾覺水動,映竹見床空。浦口望斜月,洲外聞長風”的表達技巧。
答:
1.D(“無人領(lǐng)會自己心境的孤獨寂寞之情”錯。應(yīng)聯(lián)系詩人的經(jīng)歷、思想情感及全詩內(nèi)容理解詩中的感情傾向。開頭兩句,“忽”對應(yīng)“久”,表達出一種驚喜之情。詩人在幽居中,小園里春天來臨,也使他的心田滋生春意。末尾說不愿與貴戚交游,可見幽居是自己的主動選擇。因此,在這里吹細笛、彈古琴,表現(xiàn)的是一種幽雅古樸之趣,表達詩人幽居于此內(nèi)心的悠閑和淡淡的喜悅。)
2.(1)整治小園。詩人挖開水渠,移動水碓,準備迎接降雨;打開園門,清掃竹林,以便理出小徑。(2)吹笛彈琴。在小園中用細笛吹起短歌,用古琴彈奏低低的泛音。(3)躬耕田園。閑居小園深耕細種,遠離錢刀之禍,與世事無涉。
3.C(對“千里路”的理解片面?!扒Ю锫冯y窮”既是寫友情,說自己與故人相聚遙遙無期,同時也表達了對自己仕途遭遇不順的失望。“千里路”除了指歸途,還指仕途。)
4.(1)由內(nèi)而外,由近及遠。這幾句寫作者夢中驚醒后起身外出的所見所聞所感??臻g的轉(zhuǎn)換使人物的行蹤和情緒清晰可感。(2)動作描寫。通過“覺”“見”“望”“聞”等動作,表現(xiàn)詩人內(nèi)心的凄涼、惆悵。(3)寓情于景。所見之景融入了作者的主觀情緒。有孤獨、失意、悵惘、相思等。(4)動靜結(jié)合和視聽結(jié)合?!八畡印薄伴L風”為動景,“床空”“斜月” 為靜景。“水動”“床空”“斜月”為視覺感受,“長風”為聽覺感受。動靜結(jié)合和視聽融合,為抒發(fā)詩人內(nèi)心情感服務(w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