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祎揚
虛實結合是寫作中常用的一種手法。何為實寫?即對人、事、景、物進行直接描寫。何為虛寫?即描寫對象沒有直接出場,而是借助其他事物的烘托渲染,隱藏在文字背后。作者有時會通過想象、聯(lián)想等手段描繪出與現(xiàn)實世界截然不同的虛擬世界,營造一種特殊的藝術境界,以此來表情達意。
如《桃花源記》中,武陵人所見到的桃源之景顯然并不真實存在,這是陶淵明創(chuàng)設出的一個“世外桃源”,然而桃花源中處處都在呈現(xiàn)現(xiàn)實中的情境。“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一句,體現(xiàn)出桃花源中的人和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是沒有區(qū)別的;“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一句,體現(xiàn)出桃花源和現(xiàn)實中的環(huán)境是一般無二的;“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一句,則體現(xiàn)出無論是在桃花源還是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招待客人的習慣都是一樣的。這樣虛實相生的寫法,自然地表達出作者對社會和平寧靜、人與人之間和諧友善的向往,且能更好的讓讀者產(chǎn)生共鳴。
秦牧《哲人的愛》中有這樣一段話:
長街寂寂,我來回踱步,一次、一次又一次。那具骷髏在我眼前冉冉騰起,我的想象使它還原為血肉之軀:他埋頭在燈下研讀,他屹立在講壇上講學,他以深邃的眼光凝視人群,毅然寫下獻出骨骼遺囑的情景,歷歷在目。我雖不是教徒,卻涌起一種教徒似的心情,渴望能夠有個和神圣的魂魄對話的機會。
這一片段以實寫虛,看似在寫想象,實則寫了“哲人”生前的鞠躬盡瘁,以及死后還要獻出自己的遺體作教學之用的高尚情操。作者于“虛”處著筆,搭配實寫展現(xiàn)人物的光輝品格。文中“實”與“虛”的描寫相映生輝,將“哲人的愛”及其帶給世人的感動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那么,如何在寫作中運用虛實結合法呢?
1.化虛為實
化虛為實,即化抽象為具體。也就是在構思時,由抽象的文題聯(lián)想到具體的事物。運用“化虛為實”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具體化,把抽象的內(nèi)容變得眼睛可見、耳朵可聽、雙手可摸。二是形象化,通過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將抽象的內(nèi)容變得栩栩如生、活潑動人。
2.化實為虛
化實為虛,就是將具體的化為抽象的?;瘜崬樘摰姆椒ㄖ饕袃煞N:一是歸納法,從具體事件中歸納出深刻的道理,或者由具體實物推斷出科學的結論。但兩者都必須符合邏輯,講究科學。二是演繹法,由具體事物折射出抽象哲理,或由具體實物進行推理,并力圖做到演繹合理,推理邏輯嚴密,無懈可擊。
3.虛實結合
虛實往往配合使用。可以由虛入實,以實為主,如:先拋出一個抽象的道理,然后用具體事例加以印證,力圖邏輯嚴密,讓人信服;或置虛景,寫實情。也可以由實入虛,以虛為主,如:從具體事例出發(fā),引出許多感悟;或由真實具體的事例引發(fā)聯(lián)想和想象。要做到虛實結合,方法有二:一是合并法,將虛與實合二為一,合并使用??梢韵忍摵髮?,也可以先實后虛。二是融合法,將虛與實有機結合,融為一體??梢蕴撝杏袑?,也可以實中有虛。
把虛構作品寫逼真,是在要求我們把生活中的事實轉化成文本里的真實。當我們把生活中的景、物、人、事等寫作元素調(diào)度到文本中,并使其產(chǎn)生合乎生活邏輯的情與理時,虛構的內(nèi)容也就會活靈活現(xiàn)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