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藍波 王東波
現(xiàn)階段,在人口老齡化的加劇等多種因素影響下,牙列缺損患者數(shù)量激增。發(fā)生牙列缺損后,一方面會影響咀嚼能力,另外也會影響語言功能和面部美觀度,對生活質(zhì)量保證及患者身心健康不利[1]。隨著大眾生活水平及健康意識的提升,越來越多的患者主動到專業(yè)機構(gòu)接受治療,改善牙列缺損情況。臨床中針對此種患者,通常會選擇活動義齒進行修復治療,但是存在明顯不足,主要包括活動義齒影響咀嚼能力,極易松動和脫落,使用舒適度不足[2-3]?,F(xiàn)階段,隨著口腔治療技術的發(fā)展,口腔種植修復技術廣泛應用并因其自身優(yōu)勢得到廣泛的認可和好評。在口腔種植治療時,骨移植材料有多種選擇,不同材料應用效果存有一定差異。目前,臨床反饋結(jié)果證實,骨缺損重建最佳選擇為自體骨,可實現(xiàn)最佳骨誘導和骨生成效果,但是缺陷為供骨區(qū)開辟會形成創(chuàng)傷,操作復雜且骨量獲取有限,導致臨床應用諸多限制[4]。骨移植時選擇異種骨或是同種異體骨,缺陷在于會明顯增加免疫排斥及傳染性疾病發(fā)生風險,此外價格高且成骨效果有限,患者接受度不高[5]。近些年,相關報道結(jié)果證實,可以拔除無保留價值的自體牙,并制成骨移植材料,對缺損區(qū)域進行回植,可獲得滿意效果[6]。為了進一步明確自體牙骨移植材料對種植效果及后期使用效果的影響。本次特開展對照研究,為種植牙移植材料選擇后期標準制定提供了借鑒,具體如下。
本次研究對象64例均為兗礦新里程總醫(yī)院口腔科牙列缺損治療患者,研究開展時間為2021年2月—2022年2月。依據(jù)收集階段骨移植材料不同作為分組依據(jù),兩組各篩選32例。對照組男女比例:14︰18,年齡范圍23~55歲,平均(35.26±2.56)歲,牙列缺損發(fā)生時間:10~59 d,平均(28.33±3.12)d;試驗組男女比例:15︰17,年齡范圍:23~55歲,平均(35.41±2.78)歲,牙列缺損發(fā)生時間:10~59 d,平均(28.40±3.21)d。兩組一般資料上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颊咦栽竻⑴c并簽署同意文件,其臨床資料醫(yī)院有自主使用權(quán)利,但是需要保護患者隱私;研究得到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1)口腔科證實均發(fā)生牙列缺損。(2)均為成年患者。(3)患者意識清醒且配合度理想,專業(yè)人員進行研究說明和告知。(4)錐形束CT檢查結(jié)果證實需要接受植骨填補缺損區(qū)域。(5)確認有可拔除的無價值自體牙。排除標準:(1)血壓無法穩(wěn)定控制。(2)合并發(fā)生機體感染。(3)凝血功能或免疫功能異常。(4)重要臟器功能嚴重異常。(5)口腔結(jié)構(gòu)異?;蝾l繁發(fā)生口腔潰瘍。
兩組均完善檢查,準確判斷口腔情況,制定口腔種植具體方案。排除治療禁忌后,擇期接受治療。治療前,首先利用過氧化氫溶液(3%)對牙齦進行徹底沖洗,超聲引導下,規(guī)范開展齦下刮治并對牙根面進行處理,同時清理牙面上覆蓋的結(jié)石及色素。牙周袋利用生理鹽水和過氧化氫溶液(3%)進行交替沖洗和處理,確認無明顯出血后,植入骨移植材料。
對照組口腔種植選擇異種骨移植材料:選擇 Bio-Oss骨粉(生產(chǎn)廠家:瑞士蓋氏)作為缺損區(qū)域填充材料,綜合考慮缺損情況,確定 Bio-Oss膠原骨粉量,確保全部覆蓋牙列缺損區(qū)域并延伸到骨膜下緣。
試驗組口腔種植選擇自體牙骨移植材料:材料選擇患者阻生齒或是疾病需要拔除的牙齒,對牙齒進行處理,清理附著軟組織和牙結(jié)石,并使用氣槍進行干燥處理。確認干燥后,放入到智能牙本質(zhì)研磨機中進行研磨制成顆粒,并將其置入到乙醇(20%)和氫氧化鈉中浸泡,處理完成后吸除浸泡液,再置入磷酸緩沖鹽溶液(濃度20%)進行浸泡,靜置浸泡3 min后將液體吸出。并檢測其pH值,如果試紙檢測結(jié)果提示為中性即可待用。選擇合理量制備好的牙骨粉對缺損區(qū)域進行填充處理,要求填充覆蓋整個缺損區(qū)域并延伸到骨膜下緣。
治療完成后,均要求遵醫(yī)囑進行定期復查,了解種植效果,并說明生活及飲食注意事項,加強種植體保護,鞏固治療整體效果。
(1)X線測定并記錄牙槽嵴高度。(2)稱重法測定咀嚼效率[7](方法:稱量咀嚼食物總重量和剩余食物殘渣),計算公式=(咀嚼食物總重量-剩余食物殘渣)/食物總量×100%。(3)牙周健康評價指標:菌斑指數(shù)、牙周探診深度。(4)免疫透射比濁法及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測定炎癥因子:C反應蛋白、白細胞介素-6。(5)患者療效總滿意度:自制問卷對牙齒功能、牙周健康、生活質(zhì)量等方面進行評價,總計50分,10~18分提示不滿意,19~32分提示基本滿意,32分以上提示滿意,總滿意度=(滿意例數(shù) + 基本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數(shù)據(jù)錄入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試驗組兩項指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在兩項指標上對比,試驗組數(shù)值相對較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牙槽嵴高度及咀嚼效率指標對比(±s)
表1 兩組牙槽嵴高度及咀嚼效率指標對比(±s)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牙槽嵴高度(mm) 咀嚼效率(%) 牙槽嵴高度(mm) 咀嚼效率(%)對照組(n=32) 2.15±0.52 56.40±8.63 2.90±0.69 72.21±10.43試驗組(n=32) 2.17±0.50 56.59±8.51 3.27±0.76 84.85±11.28 t值 0.157 0.135 2.039 4.654 P值 0.876 0.893 0.046 <0.001
治療前,兩組在菌斑指數(shù)及牙周袋探診深度上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在兩項指標水平上試驗組相對較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牙周指標組間對比(±s)
表2 兩組牙周指標組間對比(±s)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菌斑指數(shù)(分) 牙周探診深度(mm) 菌斑指數(shù)(分) 牙周探診深度(mm)對照組(n=32) 2.18±0.53 6.71±1.40 1.61±0.38 5.09±1.12試驗組(n=32) 2.16±0.50 6.69±1.43 1.27±0.40 4.10±1.08 t值 0.155 0.057 3.486 3.599 P值 0.877 0.955 0.001 0.001
治療前,兩組在炎癥因子水平上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在兩項炎癥因子水平上試驗組相對較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炎癥因子水平組間對比(±s)
表3 兩組炎癥因子水平組間對比(±s)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C反應蛋白(mg/L) 白細胞介素-6(ng/L) C反應蛋白(mg/L) 白細胞介素-6(ng/L)對照組(n=32) 9.81±2.28 26.40±3.60 7.01±1.81 22.74±2.20試驗組(n=32) 9.76±2.38 26.30±3.58 5.48±1.51 20.57±1.83 t值 0.086 0.111 3.672 4.290 P值 0.932 0.912 0.001 <0.001
64例患者均配合完成調(diào)查問卷,專業(yè)人員統(tǒng)計結(jié)果證實,在療效滿意度上,試驗組相對較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療效滿意度組間對比[例(%)]
現(xiàn)階段,受多種因素影響,例如人口老齡化、牙周病、齲齒、意外傷害、發(fā)育不良等,導致牙列缺損發(fā)生率明顯提升。發(fā)生后,不但會影響外觀美觀度,同時還會對正常的口腔功能產(chǎn)生影響,例如影響咀嚼能力,對營養(yǎng)吸收不利,影響發(fā)聲功能,對日常生活及正常社交不利,還會明顯降低發(fā)病患者心理狀態(tài)?,F(xiàn)階段,大眾自我保健意識明顯提升,對口腔健康的關注度也隨之增強,大部分牙列缺損患者主動就診并接受專業(yè)治療,在這一背景下,牙齒口腔治療行業(yè)有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8]。對于牙列缺損來說,臨床治療方案較多,活動義齒修復治療應用時間較長,外力輔助下穩(wěn)定義齒雖可補齊缺損,但治療后患者牙齒舒適度、咀嚼功能、美觀度和牙體穩(wěn)定性會受到不同程度影響,部分患者對治療效果滿意度不高[9-10]?,F(xiàn)階段,口腔治療技術發(fā)展迅速,口腔種植修復這一新型技術在臨床中廣泛應用,很好地彌補了傳統(tǒng)治療方式存在的不足。口腔種植修復技術能夠確保骨結(jié)合具有良好的抗壓、抗拉合抗剪切力,可保證牙列穩(wěn)定性,同時可良好恢復咀嚼功能[11]。主要是因為種植牙和天然牙齒較為相近,因此舒適度得到有效改善可提升預后效果。同時種植體多選擇抗磨、耐腐蝕材料,仿真感佳,既可保證恢復正常功能,還較為美觀[12]。另外種植牙良好結(jié)合牙槽骨,有助于改善牙周健康程度,且接觸面受力均衡,不但美觀同時還大大提升了咀嚼舒適度。臨床治療效果也證實了口腔種植的優(yōu)越性[13]。
在口腔種植領域中,植骨材料也不斷地更新?lián)Q代,十余年間,合成骨、異種/同種異體骨、自體骨等,均具有較好的臨床應用價值。既往在口腔種植上,異種骨移植材料應用較為廣泛,應用常用的為 Bio-Oss骨粉,其為脫蛋白牛骨,該骨粉的特點為極低吸收速率,使其作為新骨形成的內(nèi)部穩(wěn)定支架,可以保證新骨長期穩(wěn)定的生長,通常會應用于頜面外骨缺損以及牙周骨缺損填充中[14]。臨床應用于牙列缺損種植治療中,結(jié)果證實能夠改善牙列缺損,但是缺陷為骨粉不具備骨誘導特性,因此其臨床應用受到一定程度影響?,F(xiàn)階段,隨著相關研究的不斷深入,自體骨移植材料臨床關注度較高,相比于人工骨移植材料來說,自體骨移植材料具有一定運用優(yōu)勢,具體表現(xiàn)在,具有極佳的生物相容性,同時在骨生成性/傳導性/誘導性上表現(xiàn)優(yōu)異,且抗力性良好,目前已經(jīng)成為臨床骨移植首選材料,應用效果得到廣泛認可[15-16]。
本次研究結(jié)果證實,接受口腔種植治療時,相比于選擇人工骨移植材料來說,使用自體牙骨移植材料組患者在牙槽嵴高度、咀嚼效率上相對較高,而牙周兩項指標上相對較低,炎癥因子水平相對較低,提示自體牙骨移植材料具有顯著運用優(yōu)勢。對其原因進行分析,認為牙本質(zhì)是牙齒的主要化學成分,其和人體的骨組織組成相近,大部分為無機成分,還有少量的水分和有機成分,自體牙骨移植材料是通過拔除自體牙齒,進行脫礦處理,能夠強化材料中的非膠原蛋白生物利用率,從而顯著提升材料的成功能力。異體骨或是人造骨粉缺陷在于可能會引發(fā)機體免疫反應,自體牙骨移植材料則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應用到口腔種植治療中,能夠提升其和相鄰組織融合速度,并具有良好的誘導骨生成能力,促進牙槽骨高度最大程度恢復,進而確??傮w治療效果,在后期咀嚼時也能保持最佳能力。此外,良好的生物融合度也能降低對牙周的影響,促進牙周健康程度改善,避免引發(fā)牙周或口腔炎癥。且自體牙骨移植材料在口腔種植效果患者滿意度上相對較高,提示本種治療可實現(xiàn)良好治療效果,盡快恢復咀嚼功能,避免影響日常飲食和生活。
綜上所述,牙列缺損患者接受口腔種植治療總體效果理想,在骨移植材料選擇上,自體牙骨移植材料具有顯著運用優(yōu)勢,能夠促進牙槽嵴良好恢復,提升咀嚼效率,同時還能夠改善口腔炎癥及牙周健康狀況,對預后有利,應用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