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離騷》給我們留下了什么?

    2023-03-10 13:50:50葉嘉瑩
    視野 2023年3期
    關鍵詞:離騷宋玉屈原

    /葉嘉瑩

    《離騷》在我國詩史上是繼《詩經(jīng)》之后的又一個高峰,它的作者屈原名平,是戰(zhàn)國時期的楚國人,曾做過楚懷王的左徒,但楚懷王后來聽信上官大夫等小人的讒言,疏遠了他。司馬遷《史記》認為,屈原因 “信而見疑,忠而被謗”,所以才作了《離騷》以抒發(fā)心中的怨憤。然而屈原的志趣是高潔的,行為是不肯茍且的,所以他的怨憤也是光明正大的?!峨x騷》兼有《國風》“好色而不淫”和《小雅》“怨悱而不亂”的優(yōu)點,因此太史公說:“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p>

    作為我國詩史上第一部杰出的抒情長詩,《離騷》對后世詩人產(chǎn)生了各方面的影響。所謂 “才高者菀其鴻裁,中巧者獵其艷詞,吟諷者銜其山川,童蒙者拾其香草”,確實是 “衣被詞人,非一代也”(劉勰《文心雕龍·辨騷》)。由于篇幅所限,我們不能進行全面的分析,本課僅就《離騷》在內(nèi)容上對后世詩歌的幾點影響做一些簡單的介紹。

    在中國的詩人之中,有些人是十分曠達的,像蘇東坡就屬于這一類。當他遭到打擊和貶謫的時候他說什么?他說,“莫聽穿林打葉聲, 何妨吟嘯且徐行”(《定風波》);他說,“云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六月二十日夜渡?!罚?。這一類詩人,他們看任何問題都保持著一種歷史的眼光和通達的態(tài)度,所以無論遇到什么樣的苦難,總是能夠自己從精神上解脫出來??墒沁€有一類詩人與此相反,他們寧可忍受痛苦也不肯放棄,明知無濟于事也要堅持。他們說,“蓋棺事則已,此志常覬豁”(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他們說,“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李商隱《無題》);他們說,“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里朱顏瘦 ”(馮延巳《蝶戀花》);他們說,“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韋莊《思帝鄉(xiāng)》)!他們在用情的態(tài)度上固執(zhí)到極點,那種執(zhí)著使人感動,使人無可奈何,同時也使人肅然起敬。如果對這兩類詩人追根尋源的話,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前一類詩人用情的態(tài)度可以說是出于《莊子》,而后一類詩人用情的態(tài)度則可以說是出于《離騷》。

    屈原在《離騷》這首兩千四百多字的鴻篇巨制之中反反復復地陳述他希望楚國美好強盛的愿望,在愿望不能實現(xiàn)的苦悶之中,他曾設想過退而自保,獨善其身;也有人勸他去國遠游,另尋出路,但經(jīng)過一番上天入地的追尋之后他仍然不肯放棄自己的愿望,最后終于說:“既莫足與為美政兮,吾將從彭咸之所居!”彭咸,相傳是殷時賢大夫,諫其君不聽,投水而死。屈原說,在楚國既然已經(jīng)實現(xiàn)不了美好的政治,那么我活著還有什么意義和價值?我寧可從古人于地下,也不能與那些齷齪的小人同存于混濁的世間!在這首長詩里,詩人用情的態(tài)度之中包含著一種殉身無悔的執(zhí)著感情,即所謂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后世詩人繼承了《離騷》的這種精神,他們在詩歌中不但以這種頑強執(zhí)著的態(tài)度去追求理想的政治和理想的社會,也以這種頑強執(zhí)著的態(tài)度去追求理想的人格和理想的愛情,從而在世上留下了很多感人至深的詩篇。對這類詩篇,我們將在后面具體各課中做更詳細的介紹。

    與“殉身無悔”的態(tài)度相聯(lián)系的,就是 “上下求索”的精神。屈原說:“吾令羲和弭節(jié)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币馑际牵鹤屘栕叩寐稽c吧,不要這么快就消失;因為道路是如此遙遠,我將上天入地去尋求。屈原要尋求的是什么?是能使楚國繁榮強盛的賢君賢臣、開明的政治和美好的品德。然而他所得到的卻是失望的悲哀——“朝吾將濟于白水兮,登閬風而紲馬;忽反顧以流涕兮,哀高丘之無女?!薄伴侊L”是昆侖山的最高峰,而昆侖山是我國神話傳說中神仙所在的地方;“白水”,則是去昆侖山途中所要經(jīng)過的一條河流。屈原說:清晨我就渡過白水繼續(xù)前進,當我登上昆侖山的山頂系好我的馬時,我猛然回頭一看不覺流下淚來,因為在經(jīng)歷了這么艱難久遠的攀登之后我才發(fā)現(xiàn),這里并沒有我所追尋的那個對象!屈原所追求的理想是最高遠、最完美的,因此也是最難以達到的,但正是由于人類有這樣的追求,所以人類才有希望。最可悲哀的事情無過于所有的人都放棄了追求,就像陶淵明在《桃花源記》結(jié)尾所說的 “后遂無問津者”,對整個社會來說,那才是一件最可怕的事情。在中國詩歌里,追求的精神也被詩人們從《離騷》那里繼承下來了。陶淵明說,“因值孤生松,斂翮遙來歸。勁風無榮木,此蔭獨不衰。托身已得所,千載不相違”(《飲酒》)——他所追求的乃是人格的操守;杜甫說,“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他所追求的乃是天下百姓的溫飽;李商隱說,“風光冉冉東西陌,幾日嬌魂尋不得。蜜房羽客類芳心,冶葉倡條遍相識”(《燕臺》)——他所追求的,乃是在春風中蘇醒的一份活躍的春心!其實,詩歌本是一種感發(fā)的生命,像曹操的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短歌行》);像李白的 “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玉階怨》);像柳永的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蝶戀花》);像辛棄疾的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青玉案》)等,又何嘗不給人一種追求的感發(fā)與聯(lián)想?詩人,與一般人是有一點點不同的。一般人比較偏重于現(xiàn)實,而詩人往往更偏重于理想。尤其是中國的舊詩,它們所經(jīng)常表現(xiàn)的一個主題就是對美好的事物、美好的對象、美好的理想的追求和懷思。這個傳統(tǒng),應該說是從屈原《離騷》那里繼承下來的。

    在中國的詩歌中,還有一種 “比興寄托”的傳統(tǒng)。我們在這里所說的 “比興”,與前一課所講 “詩六義”中的 “比”和“興”有一定的區(qū)別。“詩六義”的“比”和“興”,包括朱熹所說的 “比而興”或 “興而比”,乃是就詩歌開端感發(fā)作用的由來和性質(zhì)而言;而“比興寄托”所強調(diào)的則是詩歌中有“意在言外”的寄托。李商隱有一首《無題》詩:“八歲偷照鏡,長眉已能畫。十歲去踏青,芙蓉作裙衩。十二學彈箏,銀甲不曾卸。十四藏六親,懸知猶未嫁。十五泣春風,背面秋千下?!边@首詩里,作者是在寫一個女子嗎?不是的。作者真正所要寫的乃是一個男子,這個男子雖然有美好的才能和品德,卻找不到一個能夠賞識他并任用他的對象。詩中“長眉已能畫”是從《離騷》“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 ”中的“蛾眉”引申而來;而“芙蓉作裙衩”則直接脫胎于《離騷》的“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這就是人們常說的 “美人香草以喻君子”,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一種獨特的比興方法,它的源頭來自《離騷》。

    在屈原筆下,美人與香草的形象比比皆是:“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用香草比喻人才;“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以美女自比;“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以美好的花草比喻高潔的品質(zhì);“思九州之博大兮,豈惟是其有女”——以美女比喻賢君。后世詩人繼承和發(fā)展了《離騷》這種獨特的比興方法,有的以香草為喻:“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陳子昂《感遇》),“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張九齡《感遇》),“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李璟《山花子》);有的以美人為喻:“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杜甫《佳人》),“敢將十指夸針巧,不把雙眉斗畫長”(秦韜玉《貧女》),“早被嬋娟誤,欲妝臨鏡慵”(杜荀鶴《春宮怨》)……盡管由于時代的不同,詩人們在感情與志意上和屈原不一定完全相同,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詩中對美好芬芳事物的那種愛惜和向往之情與《離騷》是一脈相承的。在《離騷》中還有一個習慣,就是經(jīng)常以服飾容顏之美來象征品德之美,如我們前面提到過的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還有 “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等,這種表現(xiàn)方法,在以后的《古詩十九首》和曹植《雜詩》等作品中都有所體現(xiàn),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

    《離騷》在我國詩史上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影響,那就是從《離騷》開始,詩歌中形成了 “悲秋”的主題。杜甫有一首《詠懷古跡》說:“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搖落”,指宋玉《九辯》中的 “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杜甫說:我深深理解宋玉看到草木搖落時所感到的那種悲哀,盡管我和他之間相隔千年,但他的感動通過他的詩傳給了我。宋玉是為了草木的搖落而悲哀嗎?不是的,他是由草木的搖落想到生命的短暫,想到自己的才華和志意不能夠有所完成才悲哀的。杜甫也是一個有才有志的讀書人,也像宋玉一樣的坎壈失志,所以他在千載之后讀了宋玉的《九辯》才會引起共鳴,為之落淚。而宋玉這種悲秋的感情來自哪里?它來自屈原《離騷》的“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如果你生來就不是美麗的,如果上天并沒有賦予你美好的才智,那么你在生命的秋天雖然悲哀,卻不痛苦。最悲哀、最痛苦的無過于一個才智之士生命的落空。所謂 “朱實隕勁風,繁英落素秋”,“功業(yè)未及建,夕陽忽西流”(劉琨《重贈盧諶》)。逝者如斯,來日無多,你在你的一生中完成了什么?你能給人世間留下什么?你對得起你自己天生美好的稟賦嗎?初唐詩人陳子昂說,“遲遲白日晚,裊裊秋風生。歲華盡搖落,芳意竟何成”(《感遇》);北宋詞人柳永說,“歸云一去無蹤跡,何處是前期”(《少年游》),他們所表現(xiàn)的,也都是這樣一份志意無成、生命落空的感情。

    人的生命當然是短暫的,但詩歌的生命卻生生不已。上下求索的精神、殉身無悔的態(tài)度、美人香草的喻托、悲秋傷逝的傳統(tǒng),這是《離騷》留給后代詩歌的幾個“母題”。屈原的政治理想雖然落空了,但他的生命并沒有落空,他心靈中那些最美好的東西通過《離騷》留給了后代,在兩千年的歷史中不斷地撥動人們的心靈,點燃人們的熱情,使中國詩歌的主流從不走向消極和頹廢,使中國詩人永遠保持著那種熱烈執(zhí)著的感情。我以為,這乃是《離騷》在中國詩史上最大的貢獻,是今天我們?nèi)匀粦摾^承和發(fā)揚的寶貴傳統(tǒng)。

    屈原的作品除了《離騷》之外,還有《九章》《九歌》《天問》《招魂》等,這些作品都屬于楚辭。楚辭除在內(nèi)容上對后代詩人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之外,在形式的發(fā)展上也起了一個過渡的作用。《詩經(jīng)》基本上是四言體,由于它的音節(jié)頓挫是簡單的、整齊的,所以它的風格也表現(xiàn)為樸實的、典雅的。楚辭的句法則以三言為基礎,加上 “兮” “些”等語氣助詞,并與二言、四言配合運用。由于句法的擴展和語氣詞的作用,就形成了一種飛揚飄逸之美。再加上南方民族那種神話的氣氛、豐富的想象,所以在戰(zhàn)國之世被視為 “風雅寢聲”之后 “奇文郁起”的一種新詩體。

    猜你喜歡
    離騷宋玉屈原
    夢見屈原
    文苑(2020年8期)2020-09-09 09:30:26
    端午思屈原
    少先隊活動(2020年6期)2020-07-27 01:35:04
    人見人愛的“子”
    這是個什么字
    屈原及其《離騷》(外三則)
    中華詩詞(2018年9期)2019-01-19 01:11:02
    《離騷》中的象喻手法及創(chuàng)作范式
    解讀《離騷》中屈原的思想斗爭和心路歷程
    《離騷》審美意象分析
    屈原送米
    說“看”不用“看”
    弥勒县| 牟定县| 井研县| 夹江县| 西畴县| 高台县| 连山| 九江市| 肇东市| 马公市| 翁牛特旗| 汉川市| 湖口县| 清丰县| 习水县| 古丈县| 库车县| 通州区| 肃南| 邢台县| 辰溪县| 平顶山市| 肥乡县| 富民县| 卫辉市| 丰宁| 普兰县| 台州市| 图们市| 响水县| 五寨县| 东乌珠穆沁旗| 武穴市| 台江县| 塔城市| 平阳县| 南安市| 藁城市| 惠来县| 册亨县| 天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