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一竹
過年這些天,我們一家五口人每頓都得準備一桌子菜??上覀兌紝儆谄饺绽飫拥蒙伲缚诓淮蟮哪且活愋?,因此頓頓都剩不少菜。怎么處理剩菜,真是成了個大難題。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聽說很多人家里都是大年三十一桌新菜,初一到初五吃剩的。
其實大部分人都有吃剩菜的經(jīng)歷。想起來我小時候的一件事兒,爸媽帶我上姥爺家吃飯,桌上有盤餃子,我爸夾起來嘗了嘗,詢問姥爺是不是酸菜餡的。誰承想姥爺不吭聲,把那盤餃子端自己面前不讓別人吃了。后來姥姥悄悄告訴我們,哪是什么酸菜餡的,其實是白菜放壞了,姥爺不好意思說。老一輩的人經(jīng)歷過饑餓,最見不得浪費。
在我們家,剩菜得以頻繁出現(xiàn),不僅是因為我們的飯量小且不忍浪費食物,還有許多原因。比如在北方,人們上菜市場動輒買半車白菜、半扇豬的場景可不少見,有的時候買少了店家還不愿意賣呢,這么多食材買回去,可不得剩下嗎。另外,也許還和不知道下一頓吃什么有關(guān)。在我看來,“一會吃什么”簡直是世界上最難回答的問題之一,吃剩菜真是節(jié)省腦細胞的好選擇。
再想想,做飯這件事也挺麻煩的:買菜的時候要考慮價格和新鮮程度;前期備菜要處理到位,是去皮剔骨,是切塊切丁,還是用一堆名字相近又不相同的調(diào)料腌上一會兒;烹飪方式要結(jié)合時間上的預算做決定,燉雞湯要熬上許久,而炒個蘑菇只需五分鐘;還要滿足家人的特殊要求,比如喝中藥的時候就不能吃海鮮,臉上長痘則避開辣椒。好容易做出一桌子飯,哪舍得浪費這一次辛苦。
近些年,關(guān)于剩菜不能吃這件事兒幾乎是家喻戶曉了,各種關(guān)于剩菜致癌、食物中毒的新聞層出不窮。但眼看著那么多菜剩下,倒了實在是于心不忍。其實,剩菜也不是完全不能吃,重點是怎么保存、怎么吃。
世界衛(wèi)生組織提出的“食品安全五要點”中第四點“保持食物的安全溫度”里明確建議:熟食在室溫下不得存放2 小時以上,應該及時冷藏(最好在5℃以下),不要在冰箱當中存放超過3 天,剩飯菜加熱的次數(shù)不應該超過1 次。為了避免出現(xiàn)食物中毒等事件,保存剩菜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密封性、溫度以及保存時長。
另外在食用剩飯菜前務(wù)必要“熱透”,應該將剩飯菜加熱至100℃,而且至少要保持沸騰5 分鐘以上。吃多少,熱多少,切勿反復加熱,剩下的食物繼續(xù)儲存于冰箱,并抓緊吃完。
當然,最好還是不要食用,做飯時控制總量,寧可少做一點,也不要浪費,畢竟老話說得好,飯吃七分飽嘛。
主編信箱:rrj k365@126.com傾聽您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