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玉米綠色種植是近年來農業(yè)領域中備受關注的一種新型農業(yè)生產方式。其主要特點是采用有機肥料和生物農藥進行栽培,同時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降低對環(huán)境的污染程度。玉米綠色種植不僅能夠提高農作物產量和品質,還能夠實現生態(tài)保護和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但是,該種生產方式需要投入較多的人力物力資源以及較高的成本費用,對于農民而言,如何科學地實施玉米綠色種植顯得尤為重要。本文以山東省莘縣為例,對玉米綠色種植田間管理以及技術推廣展開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綠色種植;田間管理;技術推廣
山東省莘縣作為我國玉米主產區(qū)之一,一直以來都致力于推進玉米綠色種植的發(fā)展。目前,莘縣已經建立了一批示范基地,并通過多種形式開展了宣傳教育活動。此外,政府還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來支持玉米綠色種植的發(fā)展。不過,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根據地區(qū)實際情況做出對應的改善。
1 玉米綠色種植技術
1.1品種選擇
在挑選玉米品種時,應該全面考慮當地的經濟環(huán)境、消費者的偏好以及價格的波動,以確保選出的品種具有良好的抗逆性、抗病能力、耐旱耐寒、適應性強、產量可觀、品質上乘的特點。莘縣的農民通常都會把齊單系列、登海系列玉米種作為他們的主要品種。這是因為這些品種既具備了其他品種的優(yōu)點,又可以顯著提升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同時也非常適應環(huán)境[1]。
1.2選地整地
由于玉米具有發(fā)達的根系和較強的適應性,因此,在選擇種植區(qū)域時,應綜合考慮當地的氣候和土質條件,采取少量耕作、無需耕作的農業(yè)管理模式,以深層土壤為基礎,結合松土、翻土、耙土、壓土等技術措施,以達到最佳的農業(yè)生產效果。秋季的整地工程中,為了有效地處理已經進行的深度松土和深度翻土的土壤,應當采用多種技術,如耙茬、淺翻、深度松土等,以達到最佳的效果。在實施深度松土時,應當嚴格遵守打破犁底層的原則,將深度控制在25~30cm厘米,并且施加適量的肥料,同時按照規(guī)定的壟距起壟,以達到最佳的效果。
1.3種子處理
播種前要充分了解所選用的玉米品種特性,根據不同品種的要求制定相應的育苗方案。一般來說,玉米種子的處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消毒、浸泡、晾曬、篩選、混合、分裝等。其中,消毒是最為重要的一步。因為玉米種子表面含有大量細菌和真菌孢子,如果不能及時殺滅它們就會導致作物感染疾病。所以,一定要保證消毒液濃度符合標準,時間充足,溫度適宜才能有效殺死有害菌株。浸泡是指通過加入一定量的水或溶液讓種子浸潤一段時間,從而使種子發(fā)芽更快更好。一般情況下,浸泡的時間不宜過長,否則會影響種子的質量。晾曬則是指將種子放在通風處自然曝曬一段時間,以便水分蒸發(fā),使得種子更容易發(fā)芽。晾曬通常為1~2天左右,但具體時間還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最后,要將經過處理后的種子進行篩查和分類,并將每種類型的種子分開存放。這樣有利于后期的播種工作更加順利[2]。
1.4播種時間
為了能讓玉米更好地生長發(fā)育,一般建議在氣溫穩(wěn)定且降雨較少的時候進行播種。當然,具體的播種時間還需要根據當地的天氣情況和土地狀況等因素進行調整。一般來說,北方地區(qū)的玉米一般從4月下旬開始播種,南方地區(qū)則一般是5月份以后開始。通常條件下,當土壤的溫度在10~12℃的時候就可以種植玉米了。如果土壤溫度低于這個水平,那么就要等到氣溫升高后再進行播種;如果高于這個水平,那么就容易造成植株生長緩慢或者死亡的情況。因此,在確定播種時間之前,必須要先做好土壤溫度測量的工作[3]。
1.5種植密度
種植密度指的是每公頃所能栽植的玉米株數,它直接影響著玉米的產量和質量。一般來說,玉米的種植密度越低,產量越高;反之亦然。因此,在決定種植密度的時候,必須考慮到當地的氣候、地形、土壤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一般情況下每畝可以種植200~300株玉米,但這并不是絕對的規(guī)定,而是取決于具體情況。在設置玉米種植密度時,應當對玉米的品種、生育期、營養(yǎng)需求等方面進行深入的研究,以此為基礎來合理安排種植密度。例如,玉米的品種有早熟型、中期型和晚熟型三種類型,不同的品種有著不同的生育周期和營養(yǎng)需求。因此,在種植密度的選擇時,應當根據不同品種的特點來進行合理的安排。
2玉米田間管理技術
2.1除草
在玉米苗期,為了確保玉米植株的健康生長,應該在播種前進行徹底的清理,將土壤表面的雜草徹底清除,可以采取人工鏟除、化學除蟲劑噴灑等方式,以達到最佳的除草效果。為了確保苗木的健康生長,在定植時應該選擇健康的、沒有病蟲害的植株。每個植株都應該留下一粒種子,以便讓它們長得整齊一致。同時,還需要保證植株有充足的水分,以促進它們的快速生長。具體的除草方法應該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和播種時間來決定。如果遇到干旱的天氣,應該及時澆水。通過溝渠灌溉或條狀噴射的方式,將50%的多菌靈500g混合750kg的水,均勻地撒播于田地,然后將多菌靈倒入土壤中,再將其表層覆蓋1cm的土層,最后用塑料膜將其緊緊地包裹起來,以維護土壤的潮濕性,促進植物的健康生長[4]。
2.2施肥
為了提高玉米的產量,應該采取有效的施肥方式,其中農家肥(N+P2O5)、復合肥(K2O+CaO=10%~12%)和尿素(N-P2O5)的比例應該在15 % ~20 %之間,而尿素的比例則應該在25%~35%之間,以此來確保玉米的正常生長發(fā)育。使用高效的有機肥料,如N≥46%的尿素、磷酸鈣和硝酸鉀,在灌溉和澆水的過程中,均勻地施加,以促進植物的健康生長,達到最佳的生長效果。
2.3移苗補栽
玉米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其生命周期比較短,需要不斷地進行移栽和補栽。在玉米幼苗期,需要注意保持土壤濕潤度適中的狀態(tài),避免過度干燥和過于潮濕。同時要注意防止風力造成的危害,以免影響玉米的生長發(fā)育。同時,還需注意玉米的病蟲害防治,特別是玉米葉蟬的防治。玉米葉蟬是一種常見的害蟲,會嚴重破壞玉米的葉片和莖稈組織,進而影響到整個農作物的生長和發(fā)展。
3玉米病蟲害防治要點
3.1大斑病及防治
大斑病是一種危及植物的惡性疾病,初期表現為淺黃色的小斑點,但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小斑點會變得更加明顯,從而使得整個植株都處在死亡的邊緣。另外,由于該病毒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傳播,因此,它可能會給植物的生長和收獲帶來巨大的損失,甚至可能導致毀
為了有效地阻止大斑病的傳播,應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為了減少大斑病的發(fā)生,建議采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70%代森鋅500倍液的噴霧方法,每7天噴一次,持續(xù)噴霧2周,這樣可以有效減少患病的概率。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蚜蟲的危害,建議定期噴灑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500倍或聯(lián)苯菊酯2000倍液,以確保穗發(fā)芽后的玉米免遭其破壞。另外,若發(fā)現薊馬受到傷害,應及時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例如使用敵敵畏1000倍濃度的溶劑,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其危害。
3.2黑穗病及防治
黑穗病是一種嚴重的農作物病害,特別是在玉米抽穗期。如果不及時采取防治措施,黑穗病可能會導致穗子和莖稈數量急劇減少,最終導致20%的收成損失。黑穗病不僅會降低農作物的產量,還會損害它們的品質,影響它們的市場價值。因此,防治黑穗病非常重要。早期的病害可能會對植物的葉子造成嚴重的影響,從顏色變深、形狀變形、干燥到最終的死亡,尤其是在玉米的開花期,大量的黃色葉子會出現,如果不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可能會導致植株的枯萎、死亡。
為了防止黑穗病的發(fā)生,應該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這些措施包括:挑選優(yōu)質的種子,并在播種前使用有效的抗菌劑,例如多菌靈和甲基硫菌靈500倍液浸種30分鐘,以確保播種的安全性。應定期清理病殘體,減少害蟲的繁殖[5]。
3.3玉米螟及防治
玉米螟是一種常見的植物病害,通常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7月中下旬至8月底至9月初出現。但是,隨著氣溫的下降,這種病害的發(fā)生概率也會增加。玉米螟的幼苗對外界環(huán)境非常敏感,因此,一旦受到強風的侵襲,就有可能導致葉片的損壞,從而引發(fā)植物的疾病。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玉米螟的數量和活力顯著下降,原因在于它們會消耗掉自身的雌蕊,將其轉移到莖稈上,導致植物變得枯萎、萎蔫,甚至出現死亡現象。
為了有效地控制玉米螟的數量,應該采取多種措施,包括利用燈光誘殺、黑光燈等技術,以及人工捕捉的方式,同時徹底清理玉米田的周圍環(huán)境,以阻止它們的大規(guī)模繁殖。此外,還要加強田間管理,定期監(jiān)測玉米螟的生長狀況,及時發(fā)現問題,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以保證玉米螟的健康生長。除了采取化學方法控制害蟲,比如使用40%的樂果乳油或20%的辛硫磷乳劑,還應該采取更有效的預防措施,比如加強管理,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減少病蟲害的發(fā)生。
3.4黏蟲及防治
黏蟲是一種危害性極強的害蟲,它以玉米為主要食物,一旦受到侵襲,將會給農民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為了有效地防治黏蟲,需要采取以下幾項措施:首先,應該選擇優(yōu)質品種,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其次,應該合理安排農業(yè)活動,盡量減少土地裸露面積,以防止粘蟲的侵害。再次,應該加強田間管理,保證玉米的正常生長和發(fā)育。最終,可以使用70%的晶體石蠟溶液或40%的氧化樂果乳油溶液,將其均勻地噴灑在地面上,以有效地消滅幼蟲。
3.5蚜蟲及防治
蚜蟲是一類重要的害蟲,主要分布在玉米、水稻、小麥等作物中。當玉米處于孕蕾期時,蚜蟲就會大量出現在玉米地上。如果不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蚜蟲會對玉米的生育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因此,對于蚜蟲的防治是非常必要的。
針對不同種類的蚜蟲,需要采用不同的防治方案。例如,對于蚜蟲的防治,可以用90%的晶體石蠟溶液或者30%的氧化樂果乳油溶液進行噴灑。此外,還可以使用一些天然的方法,如石灰、大蒜、辣椒等來驅趕蚜蟲。
4玉米綠色種植田間管理技術推廣建議
4.1把推廣工作落到實處
農戶在種植玉米的過程中仍然使用傳統(tǒng)的方式,這會導致生產成本上升、效率低下等問題。因此,有必要通過各種渠道向廣大農民宣傳玉米綠色種植技術的重要性,讓更多的人了解玉米綠色種植技術的優(yōu)勢首先,加強對農民的培訓,邀請專家學者前來授課,為農民提供專業(yè)的指導意見;其次,可以將相關知識資料發(fā)放給農民們,讓他們更好地掌握玉米綠色種植技術的知識;最后,可以開展一些科普活動,讓更多人了解到玉米綠色種植技術的好處。
4.2開展講座進行指導
首先,要明確目標群體,針對不同的人群制定相應的方案;然后,派出專業(yè)人員前往各個村莊進行實地考察,根據實際情況設計合適的講座內容,并將講座內容發(fā)送給參與者,以便他們更好的理解玉米綠色種植技術的意義。其次,與當地政府部門合作,共同舉辦專題講座,吸引更多的人參加;例如,可以聯(lián)合當地政府部門,舉辦一場大型的主題講座活動,邀請專業(yè)人士來做演講;或者,可以邀請當地知名人士作為嘉賓來主持講座活動,以此吸引更多人的關注。最后,會通過網絡平臺,發(fā)布有關玉米綠色種植技術的文章、視頻等形式的信息,方便大家隨時查看。例如,可以建立一個專門的網站,在其中發(fā)布相關的文章、圖片、視頻等,方便人們?yōu)g覽學習;也可以開設微信公眾號,推送相關資訊,便于群眾獲取信息。
4.3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首先,政府應當出臺政策法規(guī),鼓勵農民采用玉米綠色種植技術。例如,政府可以通過補貼、稅收優(yōu)惠等手段,給予農民一定的資金支持;另外,政府還可以設立獎勵制度,對于積極推行玉米綠色種植的人員予以表彰和獎勵。其次,政府應當加強宣傳教育,引導農民正確認識玉米綠色種植技術的重要性。例如,政府可以組織專家學者,為農民講解玉米綠色種植技術的應用方法;政府可以制作宣傳材料,廣泛散發(fā)于社會公眾視野內,使更多的人了解玉米綠色種植技術的重要性。最后,政府應當加強監(jiān)督檢查,督促農民遵守規(guī)定,堅持實施玉米綠色種植技術。例如,政府可以派遣工作人員到現場進行監(jiān)督檢查,對違規(guī)行為進行處罰;政府還可以設置舉報熱線,接受市民投訴,嚴厲打擊違法行為。
4.4重視典型示范引導
首先,政府應當樹立典型示范作用,選取一批優(yōu)秀的農民,為其提供技術指導和物質保障,使其成為示范對象。例如,政府可以出資建設示范基地,為農民提供先進的設施設備;政府可以為農民提供免費的技術咨詢服務,幫助其解決疑難雜癥。其次,政府應當注重典型示范引領,發(fā)揮示范效應,帶動其他農民積極參與。例如,政府可以組織專家學者,為農民講解玉米綠色種植技術應用方法;政府可以制作宣傳材料,廣泛散發(fā)于社會公眾視野內,使更多的人了解玉米綠色種植技術的重要性。再次,政府應當強化監(jiān)管執(zhí)法,嚴格執(zhí)行相關法律法規(guī),確保農民能夠順利實施玉米綠色種植技術。例如,政府可以派出工作人員,對違規(guī)行為進行查處;政府可以設立舉報熱線,受理市民投訴,嚴肅處理違法案件。最后,可以利用互聯(lián)網等新媒體,擴大宣傳范圍。例如,可以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上發(fā)布相關信息;可以開辦公眾號,發(fā)布相關文章、圖片、視頻等。
5結束語
綜上所述,玉米綠色種植田間管理、健身栽增是一項重要的任務,對于保障糧食安全、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等方面都有著重要意義。只有全面深入地推進這項工作的實施,才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玉米綠色種植技術的應用范圍廣泛且難度較大,所以需要不斷地完善和改進該技術,使其更加符合實際需求。
參考文獻:
[1]袁東學,張慶芝.綠色小麥種植田間管理及技術推廣分析[J].農業(yè)開發(fā)與裝備,2022(12):209-211.
[2]趙寒梅.玉米綠色種植田間管理及技術推廣[J].農家參謀,2022(24):36-38.
[3]張春桃.綠色小麥種植田間管理及技術推廣探討[J].種子科技,2022,40(21):28-30.
[4]姜衛(wèi)東.玉米綠色種植田間管理及技術推廣研究[J].熱帶農業(yè)工程,2022,46(4):63-65.
[5]王娟.綠色小麥種植田間管理及技術推廣研究[J].種子科技,2022,40(14):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