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在玉米種植業(yè)飛速發(fā)展的背景下,玉米的種植范圍也在不斷擴大,有效帶動了當?shù)剞r業(yè)經濟的發(fā)展。雖然當前玉米的種植技術水平在不斷提升,但是在種植作業(yè)實際開展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著諸多問題,嚴重影響了玉米的品質和產量。為此,本文分別針對玉米種植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相關的玉米栽培技術規(guī)范進行了探究,希望能夠為相關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玉米;種植;栽培技術
隨著市場對玉米需求量的不斷增加,玉米的栽培技術也在不斷創(chuàng)新和優(yōu)化。不過從當前玉米種植的現(xiàn)狀來看,玉米種植過程中仍然存在著選種不科學、土地深耕不到位、種植密度控制不當、病蟲害防治不合理的問題,需要對玉米種植技術進行進一步規(guī)范,提升玉米的栽培技術水平,保障玉米的產量和品質。
1玉米種植的主要問題分析
1.1玉米種植過程中存在著選種不科學的問題
在玉米種植過程中,選種工作是至關重要的。優(yōu)質的種子不僅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和抗病蟲害能力,而且具有較高的產量和品質。但是目前在玉米種植過程中,種植戶對于選種工作缺乏認知,沒有充分意識到選種的重要性,只是一味關注種子的價格,沒有根據(jù)當?shù)氐沫h(huán)境條件及玉米種植的具體要求對玉米品種進行綜合考慮[1]。比如在干旱地區(qū)種植玉米的過程中,需要在選種的時候將種子的抗旱性能作為重要指標進行考核,這樣才能確保種子在后期生長過程中能夠更好地適應當?shù)氐淖匀画h(huán)境條件。
1.2玉米種植過程中存在的深耕不到位問題
當前在玉米種植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普遍存在著種植地深耕不到位的情況。這主要是由于種植戶對深耕的重要性缺乏認知,沒有充分意識到土壤條件和栽培環(huán)境對玉米產量和品質的影響。如果對玉米種植地沒有進行深耕或者對玉米種植地進行了簡單的翻耕就開展玉米種植工作,久而久之會導致種植地出現(xiàn)板結情況,土壤的通氣性越來越差,嚴重影響了玉米的產量和品質。
1.3玉米種植過程中存在著種植密度控制不當?shù)膯栴}
玉米的產量和品質直接受種植密度的影響。一般玉米的種植密度越大,玉米種植獲得的收益就越大。但是不能肆意增大玉米的種植密度,否則隨著玉米的不斷生長,其植株會越來越大,相鄰之間的玉米植株可能會產生擁擠情況,有限的水肥條件以及光照條件無法滿足玉米植株的需求。而且整個田間的透氣性也會變差,容易引發(fā)病蟲害問題,不利于玉米產量和品質的提升。再加上大部分種植戶在種植過程中只是根據(jù)自己以往的種植經驗對種植密度進行判斷和確定,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和規(guī)范性,不利于玉米的健康生長。
1.4玉米種植過程中存在著病蟲害防治不合理的問題
目前病蟲害是威脅玉米健康生長的重要因素。不過目前在玉米病蟲害防治過程中,種植戶采用的防治措施缺乏一定的科學性、合理性。采用的土壤處理方式比較落后,對化學農藥過于依賴,化學農藥的使用不符合相關標準,不僅沒有達到預期的病蟲害防治效果,而且還破壞到了周圍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不利于玉米種植業(yè)的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
2玉米的栽培技術規(guī)范分析
2.1科學合理地選擇玉米品種
玉米品種直接影響著玉米的品質和產量。因此,在玉米種植過程中,要重視玉米選種工作。在具體選種工作開展的過程中,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首先,需要全面準確地分析玉米種植環(huán)境及玉米的種植條件。在此基礎上,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通過對玉米病蟲害問題進行具體分析,盡量選擇一些自身抵抗病蟲害能力比較強、對當?shù)丨h(huán)境條件適應能力比較強、抗逆性能比較強的玉米品種,為后期玉米的產量和品質提供有效的保障。其次,還需要對選擇好的種子進行科學合理的處理。開展科學合理的預處理工作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玉米病蟲害的發(fā)生概率。在具體處理種子的過程中,采用人工與機械相結合的方式,篩選出品質優(yōu)良的玉米種子,去除掉玉米種子中發(fā)霉的、壞掉的、具有病蟲害的和干癟的種子,確保篩選出的玉米種子顆粒飽滿、大小一致。在篩選工作結束之后,還需要對篩選好的玉米種子進行晾曬,并采取相關的措施,對玉米種子進行拌種處理和包衣處理,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優(yōu)化和提升玉米種子的抗性能力。在玉米種子播種之前還需要科學檢測玉米種子的發(fā)芽率,確保玉米種子的發(fā)芽率都保持在95%以上,確保篩選的玉米種子凈度不小于98%,純度不小于97%。當前在玉米種植過程中大部分種植戶都會根據(jù)當?shù)氐沫h(huán)境條件優(yōu)先選擇新型玉米雜交品種,因為這種玉米品種不僅具有較強的穩(wěn)產性,而且還具有良好的豐產性和抗逆性[2]。
2.2合理開展土壤翻耕和施肥工作
與豆類、馬鈴薯等農作物相比,玉米在種植過程中具有龐大的植株,它的根系在生長過程中具有較高的要求。如果玉米在生長過程中不具備良好的根系,必然會影響整個玉米植株的生長質量,降低后期玉米的產量和品質。因此在玉米種植過程中,種植戶要根據(jù)玉米的生長需求做好選地工作。確保選擇的玉米種植地不僅具有深厚的耕層和松軟的土層,而且要具有平坦的地勢以及豐富的營養(yǎng),同時要具有便利的灌溉條件。在選擇好種植地之后還需要對土地進行深耕,并做好基肥的施加工作。在土壤深耕作業(yè)開展的過程中,需要按照耙地、翻地和耕地的流程進行操作,玉米種植地需要每隔一年深耕一次,嚴格控制好深耕深度。如果深耕的深度太淺,土壤中可能會殘留一定的病菌,增加病蟲害的發(fā)生概率。如果深耕的深度太深,玉米在生長過程中可能會遇到氣候干旱時無法充分吸收水分,降低了后期玉米種植的質量和產量。為此,需要確保深耕的深度保持在20cm以上,不可過深度或者過淺,為后續(xù)玉米根系的良好生長提供有力的保障。
此外,還需要對玉米種植地的營養(yǎng)情況進行準確檢測,根據(jù)檢測結果選擇適合的基肥進行針對性的施加,為后續(xù)玉米的健康生長提供必要的營養(yǎng)物質。為了增加玉米的產量,需要根據(jù)玉米的生長情況對其進行科學合理的追肥。對于拔節(jié)期的玉米,需要在施肥過程中選用一些復合肥,平均每公頃田間施加肥料375~450kg左右。在具體施肥過程中,可以采用溝施法進行施肥,這樣不僅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而且還可以讓玉米植株在吸收水分的同時對肥料進行快速吸收。同時還要嚴格控制肥料的入土深度,準確掌握施肥地點與玉米根系之間的距離,確保二者之間的距離在8cm左右,以免施肥過近而發(fā)生燒根的現(xiàn)象或者施肥過遠而達不到理想的施肥效果。針對孕穗期的玉米,在施肥過程中也需要選擇復合肥,每公頃田地需要施肥225~300kg。在施肥的過程中,還可以開展科學合理的灌水作業(yè),準確掌握玉米的灌漿期,并在灌溉過程中施用適量的高磷鉀肥,以此來達到提高玉米粒種、增加玉米產量的目的。
2.3科學合理地確定玉米種植密度
玉米的種植密度也會直接影響玉米后期的產量和品質。因此,在玉米種植過程中,還需要對玉米種植密度進行嚴格控制。種植戶需要提前對玉米品種因素、種植模式以及種植地的土壤肥力進行全面準確的了解,并在此基礎上對玉米種植密度進行合理確定。如果在玉米種植過程中選擇的是緊湊型的玉米品種,需要將玉米種植密度控制在每公頃6萬株左右,如果種植的是半緊湊型的玉米品種,需要將玉米種植密度控制在每公頃52500株左右。如果玉米種植地土壤比較肥沃,可以將玉米種植密度控制在每公頃地58500株左右。如果玉米種植地的土壤肥力比較差,可以適當?shù)亟档陀衩追N植密度,將其控制在每公頃48000株左右[3]。控制好種植玉米種植密度不僅有助于玉米營養(yǎng)物質的充分吸收,而且還能夠為玉米后期生長提供良好的通風條件和光照條件,降低病蟲害的發(fā)生概率,有助于實現(xiàn)玉米高產穩(wěn)產的目的。
2.4開展科學的玉米病蟲害防治工作
當前在玉米種植過程中出現(xiàn)的玉米病蟲害種類越來越多,嚴重影響了玉米的質量和產量。因此需要加大對玉米病蟲害的防治力度,最大限度地降低玉米病蟲害給玉米生長帶來的不良影響。在其病蟲害防治工作開展的過程中,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首先,玉米種植戶要將玉米種植地中的枯枝雜草進行徹底清除,也可以選擇適量的石灰石播撒在土壤中,將土壤中隱藏的蟲卵以及相關的病菌進行徹底清除。其次,種植戶在防治病蟲害的過程中不要僅僅依靠農藥防治方法,還需要對生物防治方法、物理防治方法等多元化的病蟲害防治方式進行綜合應用。
2.4.1針對玉米大斑病采取的防治措施
為了防止玉米大斑病,需要在玉米種植過程中盡量選擇一些抗病能力比較強的玉米品種。一般不同的玉米品種自身具備的疾病抵抗力也不同,在選擇玉米品種的過程中,需要科學鑒定玉米的抗病能力,當其滿足相關的要求之后方可對此玉米品種進行大面積種植,這也是預防大斑病的重要措施。一般玉米大斑病是由大斑凸臍蠕孢菌引起的,如果能夠有效消滅初始的侵染源,那么就能夠從根源上預防大斑病。同時在收割完玉米之后,還需要及時翻耕地塊,這樣可以將表面病株掩埋在土壤內部,讓其快速腐爛,發(fā)酵腐熟后的玉米秸稈還可以還田,提升土壤的肥力。此外,還需要不斷完善和優(yōu)化當前的玉米栽培技術,采用輪作和間作相結合的玉米栽培方法,合理選擇玉米栽培的最佳時間,控制好玉米的栽培密度,做好科學合理的水肥管理工作,確保玉米田間具有良好的通風性和透光性,破壞大斑病生長的環(huán)境條件,降低大斑病的發(fā)生概率。針對已經感染了大斑病的玉米植株,也可以采用相關的藥劑進行防治。在防治初期可以在玉米植株上噴施適量的75%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者適量的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施頻次為七天一次,連續(xù)噴射三次方可達到一定的防治效果。
2.4.2針對玉米青枯病采取的防治措施
在防治玉米青枯病的過程中,一方面要做好玉米品種的選擇工作,盡量選擇一些抗病能力強、比較早熟的玉米品種??刂坪糜衩椎姆N植密度,采用與大豆輪作的方式種植玉米。在種植玉米的過程中,可以采用大小行栽培的方式,這樣可以改善田間的通風性和透光性,降低青枯病的發(fā)生概率。如果玉米植株出現(xiàn)了青枯病,需要集中病株并對其進行燒毀。為了預防青枯病,還可以適當?shù)卦黾佑衩滋镩g鉀肥的施用量,抽干玉米田間的積水。此外,在種子處理過程中還可以采用相關的化學藥劑對其進行包衣處理。在玉米苗期也可以向田間均勻噴施適量的10%苯醚甲環(huán)唑水分散粒劑2000倍液。在玉米抽雄過程中,為了預防青枯病,可以使用適量的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進行噴施。
2.4.3針對玉米絲黑穗病采取的防治措施
在防治玉米絲黑穗病的過程中,不僅要從源頭入手做好品種的選擇工作,而且要做好田間的清理工作,及時清除里面的病殘體。當前在玉米病蟲害傳播過程中,土壤和糞肥是重要的傳播渠道,需要在玉米栽培過程中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對栽培方法進行合理選擇,減少絲黑穗病的侵染源,降低絲黑穗病的發(fā)生概率。同時還可以采用化學藥劑對絲黑穗病進行防治。比如可以選擇適量的多菌靈或者甲基托布津,將其噴灑在玉米植株上。也可以提前采用適量的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對玉米進行拌種處理,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玉米絲黑穗病的發(fā)生概率。
2.4.4針對草地貪葉蛾害蟲采取的防治措施
在防治草地貪夜蛾害蟲的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物理防治措施。比如可以在田間設置適量的殺蟲燈、性誘劑或者性誘捕器,達到對草地貪夜蛾進行誘殺的目的,降低草地貪夜蛾害蟲的產卵數(shù)量。同時也可以采用一些生物藥劑對草地貪葉蛾進行防治,比如蘇云金桿菌、白僵菌等。也可以通過害蟲天敵的適量引入達到對害蟲進行防治的目的,比如可以引入適量的黑小峰或者螟黃赤眼蜂等。此外也可以采用適量的化學藥劑對草地貪夜蛾進行防治。盡量選擇一些類似于茚蟲威高效低毒的藥劑,根據(jù)藥劑說明書對藥劑的使用量、使用濃度以及使用頻次進行嚴格控制,以免用藥不合理而發(fā)生嚴重的藥害問題。
2.4.5針對玉米螟采取的防治措施
玉米螟作為玉米生長過程中重要的一類害蟲,直接影響著玉米的產量和品質。為了降低玉米螟的蟲口基數(shù),減少玉米螟的羽化數(shù)量,一般在玉米螟幼蟲化蛹的前期階段采取生物防治措施如白僵菌進行封垛處理,也可以采取機械滅茬的措施。與機械滅茬相比,白僵菌封垛對于玉米螟蟲的防治效果會更好,并且能夠將80%以上的玉米螟殺死。因為玉米螟蟲的活動時間是夜間,它具有一定的趨光性特征,因此在防治玉米螟蟲的過程中,也可以利用玉米螟蟲的趨光性特征在玉米田間設置一定數(shù)量的殺蟲燈和黑光燈來實現(xiàn)對玉米螟的有效誘殺,一般誘殺的時間選擇在每年的五月下旬到七月下旬之間,開燈時間控制在日落之后,關燈時間控制在日出之前。此外,也可以引入適量的赤眼蜂,將其釋放在玉米田間,通常每公頃玉米田需要引入22.5萬~30萬頭赤眼蜂,這樣才能夠實現(xiàn)對玉米螟害蟲的有效防治。
綜上所述,當前在玉米種植工作開展過程中仍然存在著諸多問題,嚴重影響了玉米的產量和品質。為了保障玉米健康高質量生長,需要深入分析玉米種植的主要問題,加強對玉米栽培技術規(guī)范的研究力度,準確掌握玉米栽培技術要點,并根據(jù)實際情況對其不斷優(yōu)化和提升,為玉米的健康生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達到玉米高產穩(wěn)產豐產的目的,推動玉米種植業(yè)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劉濤.優(yōu)質玉米規(guī)范化栽培技術與病蟲害防治[J].農業(yè)開發(fā)與裝備,2023(3):147-148.
[2]吳福秀.長龍鎮(zhèn)山區(qū)玉米高產增效栽培技術[J].農業(yè)技術與裝備,2022(11):158-160.
[3]徐曉兵.玉米優(yōu)化栽培技術及種子生產管理措施[J].中文科技期刊數(shù)據(jù)庫(全文版)農業(yè)科學,2022(4):0068-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