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認為,在軍事沖突目前不太可能爆發(fā)的情況下,認知戰(zhàn)已經成為臺海最激烈的戰(zhàn)場。據悉,“1450 網軍”在配合民進黨操作臺灣島內社會輿論與帶風向之外,也不斷向大陸網絡滲透,抹黑及扭曲、顛覆中國歷史,大搞認知戰(zhàn)。
臺媒認為,在軍事沖突目前不太可能爆發(fā)的情況下,認知戰(zhàn)已經成為“臺海博弈”的最前線,也是最激烈的戰(zhàn)場。
據臺媒報道,去年8 月,在時任美國眾議長佩洛西竄訪臺灣后,解放軍采取了強大的反制措施,包括試射導彈、啟動軍事演習、派遣戰(zhàn)斗機飛越所謂“臺海中線”等。巨大的軍事實力差距,讓民進黨當局毫無辦法。
不過,民進黨當局卻在想盡辦法給自己臉上“貼金”。比如,民進黨當局稱,早在佩洛西專機降落前,他們就在防范大陸“更隱秘的攻擊”——“以假消息散播恐懼、擾亂民心”。
臺媒舉了一個例子,在佩洛西8 月3 日結束竄臺行程后,當地的某通訊軟件用戶檢舉平臺上流傳“大陸打算8 日前全面從臺島撤離相關人員”的信息,因為這個動作帶有大陸即將武力攻臺的意味。而在該通訊軟件流傳的信息看似是中國大陸中央電視臺主播播報內容,畫面下方打上“中國中央政府決定撤離在臺的大陸同胞”字幕的截圖。一個事實查核組織通過對照查核央視畫面,認定這條信息是虛假的。
在確認這條是虛假消息后,臺灣便通知國外社交媒體在臺的辦公室。這些西方互聯網科技公司隨后采取措施,防止這條信息在各自平臺上繼續(xù)傳播。這也被民進黨當局宣揚為“西方互聯網平臺企業(yè)與臺灣方面成功聯手的案例”。但實際上,這些西方科技公司與臺灣合作的是打擊虛假新聞,并非針對性地指向所謂“中國大陸發(fā)起的認知戰(zhàn)”。后面這半部分,都是民進黨方面有關部門強行給自己“加戲”。
為什么民進黨當局用盡各種辦法,想要突出自己能應對“大陸發(fā)起的認知戰(zhàn)”呢?最主要的原因是,臺灣地區(qū)領導人蔡英文已經把這個領域當成其這幾年執(zhí)政的“特殊政績”。尤其是唐鳳,已經被蔡英文視為得力助手,并于去年8 月就任民進黨當局新成立的“數碼發(fā)展部部長”一職。
唐鳳被稱為“臺灣最具知名度的黑客”。2014 年臺灣“太陽花學運”時,她參與黑客團隊架設相關網站,將“占領運動”期間的所有言論直接播出、記錄和存盤。盡管她表示自己“對占領臺灣地區(qū)立法機構不感興趣”,但其搭建的平臺顯然極大煽動了“臺獨”分子的氣焰。2016 年,唐鳳獲民進黨當局招攬,負責督導數字經濟與開放發(fā)展。據港媒報道,在香港暴力事件中,唐鳳也是“反修例”網軍的幕后軍師。
“1450”是外界對民進黨網軍的戲稱。2019 年3 月,臺當局農業(yè)主管部門的“2019 年度加強農業(yè)訊息因應對策計劃”遭指控編列1450 萬元預算,以每月4 萬元以上薪資招募人員在網絡論壇等社交平臺進行“訊息實時澄清”等工作。島內各界質疑:“是否只要不利于民進黨當局的消息都會被歸為‘假消息’?這是拿臺灣人民的納稅錢養(yǎng)網軍?!薄?450= 民進黨網軍”的說法由此而生。
“1450 網軍”在配合民進黨操作臺灣島內社會輿論與帶風向之外,也不斷向大陸網絡滲透,抹黑及扭曲、顛覆中國歷史,大搞認知戰(zhàn)。在其顛覆三觀的操作下,臺灣輿論的風向飄擺不定,臺灣民眾的思想極易被洗腦,給兩岸的隔閡又蒙上了一層隱形的紗。
近年來,民進黨當局依靠手中權力,加大對媒體與社會輿論的操控與操弄,主要采取以下四種做法。
一是操縱綠媒,抹黑大陸。民進黨肆意操縱親綠媒體,雇大量網絡水軍,在線上和線下對大陸進行誣蔑攻擊,持續(xù)抹黑大陸發(fā)展建設成就,誤導和扭曲島內民眾對大陸的認知,加大島內民眾對大陸的疏離。
二是炒作議題,離間兩岸關系。民進黨利用所謂“新冠肺炎疫情溯源”問題、參加東京奧運會、加入世界衛(wèi)生組織等議題,炒作政治敏感話題,編造所謂“大陸打壓”謊言,企圖制造島內民眾“反中、仇中”情緒,離間兩岸同胞感情。
三是勾結外方,惡意攻擊大陸。近年來,民進黨加大與美國等西方國家勾連,企圖參與美國主導的所謂“民主價值”架構平臺,附和美國等西方國家炒作涉疆、涉港等敏感議題,為亂港分子“撐腰打氣”,伙同美國等西方國家加大對中國大陸的意識形態(tài)滲透策反,不斷制造麻煩。
四是出版濫發(fā),操控輿論謠言。特別是民進黨在島內出版發(fā)行抹黑、攻擊大陸的出版物,制作播放各類帶有意識形態(tài)特性的網絡視頻,并妄圖向大陸傳播。2021 年1 月,親綠媒體發(fā)布所謂“大陸疫苗外交,大陸‘疫’團亂”的假新聞,聲稱大陸為拉近與外國關系而大量出口疫苗,導致自己疫苗接種不足,影響群體免疫進程。而事實卻是,大陸在短短數月內就實現超10 億劑次疫苗接種。
臺灣社會輿論陷入了歧途,導致一些臺灣民眾難以分辨善惡。
眼下,民進黨當局一手加強認知戰(zhàn)能力,另一手打算采購更多進攻性武器。
據報道,為了應對所謂的“中國大陸軍事壓力”,臺灣民進黨當局宣布為2023 年提交創(chuàng)紀錄的防衛(wèi)預算。從數額上看,如果將打算用于采購新式戰(zhàn)機、提升海空戰(zhàn)力的1083 億元新臺幣“采購特別預算”加在一起,2023 年的預算總額將高達5234億元新臺幣(約合人民幣1186.5億元),比2022 年增加近15%。
在發(fā)展遠距離打擊導彈方面,臺防務部門2021 年就曾宣稱,臺軍未來建軍目標重點為“遠程打擊”,將持續(xù)發(fā)展可大幅增程的空射導彈。
據公開資料顯示,臺“中科院”研發(fā)且量產的雄風- 2E 巡航導彈,是一款地對地巡航導彈。外界認為其射程可達1000公里,并以3000 公里為目標增加射程距離,欲對中國大陸的東南地區(qū)造成威脅。
在采購武器方面,去年12月,美國正式通過了《2023 財年國防授權法案》,包含為中國臺灣地區(qū)提供“軍事融資”和售武等內容。同時,美國務院已批準向臺灣出售價值約1.8 億美元的反坦克布雷系統(tǒng)。
對此,中國國防部新聞發(fā)言人譚克非表示,我們歷來堅決反對美方向中國臺灣地區(qū)出售武器。美方此舉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特別是“八·一七”公報規(guī)定,損害中國主權和安全利益,助長“臺獨”分裂勢力囂張氣焰,破壞臺海和平穩(wěn)定,中方對此強烈不滿,將予以堅決反制。美方企圖借打“臺灣牌”遏制中國發(fā)展、阻撓中國統(tǒng)一,完全是癡心妄想。我們敦促美方停止售臺武器和美臺軍事聯系,停止制造新的臺海局勢緊張因素,停止向“臺獨”分裂勢力發(fā)出錯誤信號,否則終將引火燒身,由此造成的嚴重后果將由美方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