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蜜珍
(長春理工大學 長春 130000)
渦紋作為中國傳統(tǒng)紋樣體現了人們追求圓滿的審美觀和哲學觀,是一種精神文化以及物質文化的傳播載體,其形態(tài)變化多樣,不僅應用于各類器物裝飾之上,隨著時代的變化,在標志設計應用上也成為一種流行趨勢。
渦紋是以一種器物裝飾紋樣出現的,陶器上的渦紋因形態(tài)近似水渦,又稱水渦紋、旋渦紋,而青銅器上的渦紋與陶器上的渦紋相比有些不同,呈現火焰向中心聚攏,形狀似太陽之像,是天火,故又稱火紋、太陽紋。其造型不僅在裝飾上運用得非常廣泛,而且蘊含著獨特的文化內涵,并對自然有著至高的崇拜與敬畏,體現了民族傳統(tǒng)的自然觀和哲學觀。就渦紋的視覺形象來看呈現螺旋狀的幾何圖形,內在寓意象征著綿延不絕的生命力。
傳統(tǒng)渦紋符號是文化凝聚力的象征,代表著永恒的東方美。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渦紋形式也普遍出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形成了獨特的紋樣文化,在中華民族歷史的發(fā)展趨勢中周而復始,并與不同的文化相融合,一直延續(xù)至今。
渦紋作為經典的幾何紋樣,于商周時期開始流行,是最早出現的傳統(tǒng)紋樣之一,雖然大部分用于裝飾青銅器,但在其他器物上也經常出現。中心圓是渦紋圖案的典型特點,可分為圓圈、乳丁、圓點和空白四大類型(見圖1)。大部分渦紋都是同向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的,也有個別特殊情況,其弧線兩兩相對旋轉,不具有代表性。
圖1 筆者手繪的4種渦紋圖案
中華民族是歷史綿長的文明古國,在每個時期都有其時代特征,古人們對于日神的崇拜,最早起源于新石器時代,渦紋就是對太陽的演變,并且在思維中形成了太陽神觀念。古代人們用寫實性的圖案來表示太陽,形成獨特的符號,例如三星堆曾經出土的“輪形器”青銅物件,呈圓形,對日神的崇拜可以從這里體現出來。此青銅器的外形是太陽的形狀,中心的大圓周圍出現放射狀的直線,且發(fā)出太陽光。其實太陽的造型在世界各國都是一致的,是對太陽的簡單描繪。
商代時期,渦紋的造型的符號特點還是太陽的形象,中間一圓心,四周是向內彎曲的弧線,似太陽散發(fā)出來的光芒,熾熱而耀眼,在各類器物中廣泛出現。其在時代的發(fā)展過程中逐漸規(guī)范化,弧線變得越來越長,彎鉤變得愈加明顯,呈現出逗號的形狀,后期的谷紋、云雷紋等多種紋樣的形狀就是從渦紋不斷演變形成的說法,似乎從這里也可以看出來。
西周時期,渦紋四周的弧線不僅有向外彎曲的,也產生了向內彎曲的形態(tài)。其特點不再僅限于陰刻線形式,用浮雕的形式表現渦紋開始流行起來,使弧線和中心點通過雕刻都突出于器物的表面,使其更加具有立體感。
春秋戰(zhàn)國時期,渦紋中間的圓心部分基本去除了,形成大部分的空白,這一點產生了較大的變化,四周弧線旋轉而不相交,很大可能水紋說就是從這流傳而來的,隨著弧線數量的增加,它變成了一種裝飾化的圖案,常與云紋、夔紋等紋樣相間組成紋飾帶。本文研究的渦紋外在形象到戰(zhàn)國時期比較少,之后以不同的表現形式出現,但并沒有徹底消失。
有人認為渦紋是火紋,起源于對太陽的信仰,象征著希望和光明,其符號從形象上看還留有一些太陽的具體特征,也有人認為渦紋其實是綿綿不絕的水紋,起源于古人對水的崇拜,后世演化為雙魚、三魚或四魚太極等。
從商代早期青銅器上的渦紋來看,可以發(fā)現是永恒的日神象征的延續(xù),內圈和外圈都有同心圓,此時人們仍然對太陽保持著敬畏之心,是一種對自然神靈的信仰。商代中晚期,渦紋作為代表日神信仰的符號,不再成為器物的主要紋樣裝飾,而以輔助紋樣出現,日神信仰也開始逐漸減弱。春秋戰(zhàn)國時期渦紋轉變作為裝飾性符號出現,表示吉祥美好的寓意也逐漸取代了宗教內涵的日神信仰。
標志設計是一種非常直觀的文化符號,不僅反映了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特征,也是視覺形象的核心體現。通過標志符號設計不但可以將要表達的信息傳遞給大眾,并傳達了設計者自身的審美觀念與情感態(tài)度,這就是標志設計的魅力所在。而且也可以融入中國的傳統(tǒng)紋樣,但并不是完全拘泥于傳統(tǒng)模式,設計者要做的是將中國傳統(tǒng)紋樣中的精神內核體現在作品創(chuàng)作中,將民族與眾不同的文化品格與人文情懷表現出來。尋找可以在創(chuàng)作中重新設計的細節(jié),用經典的傳統(tǒng)紋樣作為出發(fā)點,在設計中融入時代的新特色才是體現標志特征的關鍵,它也會讓設計看起來不那么落伍,不需要單純的復古,而是創(chuàng)造出一種擁有時尚與典雅的大眾設計。
現代標志設計既要體現觀念和時尚感,又要有一定的文化內涵,這其實是“外在形象”和“內在意義”的充分體現,也是渦紋在標志設計應用中的重要方法。因此,在現代標志設計中,人們將傳統(tǒng)紋樣與標志設計進行結合的方法是創(chuàng)造出新形式的靈感來源。此外可以將具有吉祥寓意的中國傳統(tǒng)渦紋進行提煉和變形,結合現代審美設計出的圖案,更加容易被識別出來并留下深刻印象,由于現代人的審美不斷提高,沒有內涵的標志設計將不再流行,因此,我們可以在“外在形象”和“內在意義”中尋找新的出發(fā)點,將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自然觀、哲學和思維方式融入現代標志設計中,不僅能更好的傳承發(fā)展我國傳統(tǒng)文化和弘揚民族精神,而且有可能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對于渦紋“形”的演繹是其在標志設計的重要方法,是基于對渦紋原型的解釋和分析,以及根據設計任務的具體要求而對渦紋外在形象的選擇,將渦紋表現出來的形狀和構造圖案,通過解決各元素之間的復雜關系,達到最終和諧的目的。因此,想要更好的在標志設計上對渦紋的外形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必須要了解渦有哪些外在表現形式,我們可以發(fā)現在自然界中處處存在著與其相關聯的事物,渦表現于多種內在和外在的結構形式之中。比如許多貝殼的形狀,表面都呈現渦的造型,臺風、龍卷風都是旋渦形,這種渦旋形運動由內向外延伸,構成了渦的一種表現形式。在了解這些之后,我們對渦就有了具體印象,可以通過以下兩種方法進行標志設計。
第一種方法是直接提取渦紋“形”的元素及保留“形”的基本造型;第二種方法是進行解構與重組,增強渦紋在標志設計中的表現力。
各種元素的堆疊并不能產生好的標志設計,但可以在設計過程中對渦紋進行功能的改變,通過簡化、變形和重組,去掉不符合現代需要的內容,在保留渦紋外在表現形式的基礎上進行再設計,將渦紋造型靈活應用于標志設計中,通過對傳統(tǒng)文化的不斷解讀與深入感知,使渦紋形象符號以一種新的面貌呈現在標志設計中。
基于新時代的審美觀設計具有傳統(tǒng)韻味之物,將傳統(tǒng)與現代相碰撞產生出藝術的火花,能在現代設計中以合適的方式體現傳統(tǒng)藝術,不僅是一種文化的傳承,也是一種推陳出新的方法。
一個優(yōu)秀的標志設計,不僅要注重外在形象的表現,內在意義的傳達也非常重要。內在意義的體現也是渦紋在標志設計中保持傳統(tǒng)藝術形式與文化內涵統(tǒng)一的重要方法,將渦紋的內在意義體現在標志設計中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獨有特征,“意”是指渦紋蘊含著美好的吉祥寓意,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寄托,獨特的內在意義可以讓標志更具說服力和容易記憶。在人類文明的發(fā)展中,世界各民族的渦紋所具有的象征意義有著許多相似之處,這也是自然現象的反映,傳達著生生不息的內在意義。渦紋作為簡單的符號造型存在,不僅有直接、準確傳達信息的特點,而且使標志體現一種美好的寓意。因此,人們想要更好地解讀圖形的內涵可以從“意”的傳達出發(fā)。
渦紋的“外在形象”和“內在意義”是緊密相連的,其圖案和意義是分不開的。標志設計如果只表現“外在形象”而毫無“內在意義”,其實就是披著傳統(tǒng)文化外衣的模式化設計。所以渦紋造型“意”的表現也尤為重要,對渦紋圖案進行重新設計,以新的形式與渦紋的內在意義相結合,或保留渦紋的基本形態(tài),將其意義升華和發(fā)展。想要設計出具有文化底蘊的標志,就必須找到傳統(tǒng)與現代之間一種奇妙的聯系,在“舊”的基礎上做出“新”的形象,那么將傳統(tǒng)渦紋的“外在形象”與“內在意義”在標志設計上進行巧妙的融合應用就尤為重要,不僅能展現獨具魅力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滿足現代人的審美趣味,而且能使標志設計更深入人心,獲得人們的喜愛與廣泛傳播。通過多層次、多角度的對渦紋在標志設計應用中進行挖掘,是標志在設計不斷精益求精的過程,也是中國匠人精神的一種體現。
渦紋的造型構圖多采用中心均衡的方式,形式美法則的運用是其主要的特點,體現出圓滿的審美觀念,從一種元素符號到一種結構樣式,無不展現出中國傳統(tǒng)的思維模式,并且渦的形式在設計中無處不在,現代標志設計中的渦紋作為符號形式運用也是非常具有特點的。
鳳凰衛(wèi)視的臺標就是以渦紋造型為原型,一鳳一 凰的兩個主體形象似旋轉的水渦,其形狀和意義與道教的太極圖有相同之處(見圖2)。太極圖則是由渦紋演變而來的,既具直觀性又有象征意義,融合了東西文化,體現出傳媒受眾廣泛、覆蓋面大、時效性強的特點,以全新的姿態(tài)融入世界。暢唐品牌的標志經過形象升級,其靈感來源于渦的造型(見圖3),渦紋有源于古人對水的崇拜說法,是生生不息的水紋。道家將水文化發(fā)揚光大,《老子》言:“上善若水”,也就是說善良的人有如水一般的崇高品德。這與企業(yè)推崇的“君子之道”非常契合,“君子慎獨、立德向水”體現了暢唐文化“和而不同”的品牌內涵。世界著名大師福田繁雄的設計作品非常具有代表性,其中設計過很多關于旋渦造形的標志(見圖4),擁有不同的結構樣式,其形態(tài)呈正負紋理交錯旋渦狀,大膽的運用不斷重復并列的視覺方法來呈現,形成旋轉的動態(tài)意味圖案,能夠風趣幽默的突出設計主題。
圖2 鳳凰衛(wèi)視的臺標
圖3 暢唐品牌的標志
圖4 福田繁雄的設計作品
由此可見,渦紋在標志設計中仍然是常見的造型樣式,無論渦紋以何種姿態(tài)出現在標志設計中,渦的形象都含有非常多的象征性意義,其象征意義雖然在歷史的變遷下,幾經流變、融合、演進而逐漸淡化,而成為民族傳統(tǒng)的文化符號象征,所具備的形式意義超越象征意義,但其象征意義在現代設計環(huán)境中的地位依舊很重要,仍具有較強的生命力。
通過上述對渦紋造型在標志設計的應用分析中可知,傳統(tǒng)紋樣依然是設計界里永不枯竭的靈感來源,優(yōu)美典雅的紋路凝聚了東方的想象力,現如今渦紋以新的生命力在標志設計中煥發(fā)光彩,既滿足了新時代人們的審美觀念,又彰顯出強烈的標志性和寓意性,融合了新文化和新思想,渦作為主要形象出現在標志中心,不僅在形式上對渦紋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在其象征意義上也更加突出。渦紋那樸質的形象和豐富的寓意將于時代發(fā)展中繼續(xù)升華,已經成為各種藝術設計中不可或缺的符號形式。
綜上所述,渦紋可以通過對其歷史的探究,挖掘其文化價值,同時醞釀在標志設計中的創(chuàng)作靈感,尋找能夠吸引自己關注的某個特征,并加以想象和創(chuàng)作,將傳統(tǒng)和現代進行有機結合,能有效地設計出既符合時代的審美觀念又具有文化內涵的標志,我們需要繼承傳統(tǒng)文化精髓為現代設計所用??梢詮募y樣中取其獨特的符號元素,結合現代設計美學的方向重新創(chuàng)作,以標志設計展現出的影響力帶動中國傳統(tǒng)紋樣走向更廣闊的天地。
此外想要在標志設計中既要體現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之處,又要追求新的理念,對于新的材料和新的時尚造型應具有包容性和保留性。通過傳統(tǒng)紋樣的各種設計實踐,在浩瀚的傳統(tǒng)文化中尋找創(chuàng)作靈感,將本民族的各類文化形式融入現代設計,可以不斷加深民族文化認同感,增強民族自信。
因此,對傳統(tǒng)紋樣的外在形象和內在含義所體現出特定的文化內涵在標志設計中所要表達的主題內容也尤為重要,在不斷拓寬標志設計視覺語言的同時,賦予傳統(tǒng)渦紋新的時代內涵和展現新的時代活力。渦紋在標志設計中得到了進一步的應用,但渦紋絕不是僅用于標志設計中,其種類是豐富而多樣的,在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可以進行設計應用,這樣才能使渦紋綻放出更多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