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軍裝甲兵學院幼兒園 戎志艷 任 紅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幼兒園課程結構變化很大,各種課程模式應運而生,幼兒園教師需要不斷探索、總結經驗,本著尊重幼兒、促使幼兒個性全面發(fā)展的指導思想,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將“以教師為中心”轉變?yōu)椤耙杂變簽橹行摹?。在內容上注重將貼近幼兒生活、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作為教育內容,通過沉浸體驗式教育,堅持寓教于樂,在游戲參與和分享中加深幼兒對紅色文化的理解,讓幼兒在互動游戲和親身體驗中學習知識、塑造品質。
紅色文化教育是新時代“立德樹人”教育理念的體現(xiàn)。紅色文化是指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革命和建設過程中形成的革命傳統(tǒng),是一種特殊的文化類型,蘊含著豐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紅色文化包含了人們熟知的井岡山精神、大慶精神、雷鋒精神、長征精神等精神,是我們黨革命歷史、崇高精神和優(yōu)良傳統(tǒng)的積淀和凝聚,是我們黨最可貴的精神財富[1]。紅色文化對幼兒的思想培養(yǎng)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豐富的紅色文化是立德樹人教育理念的源頭活水,為幼兒德育工作提供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新課程改革的出發(fā)點是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開放型的新課程觀是現(xiàn)代教育的必然選擇,沉浸體驗式的參與互動有助于構建新型師生關系,更強調尊重學生、引導學生。面對新課程變化,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轉變角色定位和教育模式,通過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創(chuàng)設情景,引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貫徹落實新課改要求,優(yōu)化教育方式,將紅色基因潛移默化地植入幼兒的心田是幼兒園必須優(yōu)化的教育改革方向。學前兒童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尚不完整,在這個階段培養(yǎng)幼兒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為幼兒樹立學習榜樣尤為重要。幼兒園應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寓教于樂,采用幼兒能接受的方式開展教育,才能事半功倍,通過沉浸體驗式教育,以幼兒喜歡的方式開展教學,將知識學習、能力提升、思維鍛煉融入到游戲情節(jié)和日常生活中,將教育方式變成游戲模式,在游戲體驗中培養(yǎng)幼兒的學習思考習慣。
在幼兒園教學中,借助沉浸體驗式教育,可以有效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提高幼兒的文化素養(yǎng)和思想品德。從積極心理學角度看,當幼兒一旦集中注意力完全投入情境當中,將會過濾掉所有不相關的感知,即進入沉浸狀態(tài),獲得身臨其境的體驗。紅色文化沉浸體驗式教育重新定義了紅色文化的學習方式,不再是填鴨式教育,而是讓幼兒積極參與并親身體驗紅色文化的故事情節(jié)。借助紅色文化沉浸體驗式活動,讓幼兒親自參與到重要歷史事件中,作為事件主人公體驗歷史事件發(fā)生全過程,在體驗中學習文化知識,調動幼兒內在驅動力,進而完成對幼兒的愛國主義教育。
紅色文化是需要傳承的,將紅色文化滲透到幼兒園的課程當中,可以幫助幼兒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及對祖國的熱愛。為提高幼兒對紅色文化的認識,幼兒園開展了“慶祝黨的生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等系列主題紅色文化宣傳活動,通過主題活動、區(qū)域活動、生活活動、環(huán)境布置等方面對幼兒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通過傳唱富有濃郁感情基調、較強節(jié)奏感的紅歌《學習雷鋒好榜樣》《共產兒童團歌》等,鼓勵幼兒自覺向榜樣學習;通過講述紅色革命故事《小英雄雨來》《雞毛信》等,激發(fā)幼兒對英雄的崇拜心理;通過表演軍旅題材的幼兒舞蹈“中國少年志”“閃閃的紅星”等,以故事情節(jié)貫穿舞蹈始終,用肢體語言描繪新時代兒童牢記黨史、銘記黨恩、致敬革命先輩、傳承紅色經典的心路歷程;通過開展社會活動“我愛祖國”、手工“紅五星”等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讓幼兒在了解紅色文化的同時,感受美好的生活來之不易。
開展區(qū)域活動,豐富教學內容,滿足幼兒不同需求。在圖書區(qū),為幼兒提供各種紅色經典故事繪本,并通過制作圖書推薦表、英雄人物手偶、故事錄音等方式,方便幼兒生動地講解故事、理解故事;在表演區(qū),為幼兒提供紅色歌曲歌譜、紅軍服飾,還有玩具手槍、手榴彈、紅色故事劇本等,輔助幼兒在游戲表演中充分扮演角色,真正地沉浸在故事當中,感受紅色經典,傳承紅色文化。
戶外游戲符合幼兒成長特點,容易被幼兒所接受。結合沉浸體驗式教育,積極開展幼兒園戶外游戲能夠促進幼兒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發(fā)展,磨煉幼兒的意志力。充分發(fā)揮戶外游戲活動相對自由、民主、輕松愉悅的優(yōu)勢,讓幼兒沉浸在游戲中體驗互動學習的快樂,在積極主動的互動體驗中獲得身心全面發(fā)展。在幼兒園戶外游戲中開展紅色文化教育,豐富沉浸體驗式教育活動的內容和形式,促進紅色文化沉浸體驗式教育在幼兒園得到更好的運用和發(fā)展。通過沉浸體驗式教育方法讓幼兒身臨其境去感受經典的紅色故事,幼兒通過直接扮演某個角色,在親身體驗中感悟紅色歷史文化,讓紅色基因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傳承。
通過區(qū)域活動設計游戲場景,將紅色文化教育與戶外游戲更好融合。以《幼兒園發(fā)展指南》為指導依據(jù),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及身心發(fā)展目標,確定了幼兒體能鍛煉的發(fā)展方向、組織形式和實施要點。為讓幼兒耳濡目染地感受紅色文化,創(chuàng)設以走、跑、跳、鉆、爬、攀登、平衡、投擲等區(qū)域游戲模塊。在投擲區(qū),設計主題為“三炮炸碉堡”的游戲環(huán)節(jié)。以三炮炸碉堡為背景,首先搭建游戲場景,準備好布制仿真手榴彈、綁手榴彈的腰帶、用紙箱子做的碉堡、輪胎山等游戲道具。然后幼兒扮演紅軍戰(zhàn)士,身上綁上手榴彈,趴在輪胎山上投擲手榴彈,以打倒碉堡上的旗子為獲勝。身臨其境的沉浸體驗式環(huán)境讓幼兒更加直觀地感受到中華民族百折不撓的精神。在平衡區(qū),設置“穿越草地”的主題游戲,以平衡木、梅花樁、呼啦圈、荷葉、萬能工匠等組成各種泥潭沼澤陷阱,幼兒需要按照地圖路線躲過各種危險,最終穿越草地。為了讓更多幼兒都有參與游戲的樂趣,同一個游戲材料準備上還有不同的難度,供幼兒選擇挑戰(zhàn),比如設計多條道路,有平衡木、梅花樁,高度各不相同,幼兒可以自由選擇,從而激發(fā)幼兒積極勇敢、不怕困難的精神。
為了讓幼兒真切感受戰(zhàn)爭年代的場景,除了在戶外布置場景,在材料的選擇上也盡可能地仿照戰(zhàn)爭年代,搜集準備道具。在游戲中,為了區(qū)分角色,可以準備紅軍和八路軍不同的服飾、軍帽以及紅旗。給軍人配備手槍、步槍、手榴彈,給兒童團配備紅纓槍等,給隊伍中騎馬的軍人準備小馬頭,還要準備小推車、擔架、物資包等。為了在游戲中練習負重前行,磨練堅強意志,還要準備擔子、背包等材料,借助豐富逼真的游戲材料,真實再現(xiàn)紅色文化場景,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學習紅色文化知識。
設計豐富多彩的集體游戲,吸引幼兒積極參與沉浸體驗式教育活動。比如體育游戲“乘風破浪送物資”深受幼兒喜歡,幼兒分組帶上紅軍帽,推著小車給前線運送糧食及彈藥,游戲既能鍛煉幼兒手臂肌肉的力量,同時還能提高幼兒全身協(xié)調性。在游戲中,幼兒分角色扮演,有推車的、有護送的、有扛物資的,再配上槍林彈雨的背景音樂,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很高,誓有不完成任務不罷休的氣勢。通過相互協(xié)作、相互配合完成任務的游戲,讓幼兒懂得團結就是力量,團結才能戰(zhàn)勝一切困難。
根據(jù)紅軍長征途中的英勇事跡,設計體育游戲“飛奪瀘定橋”。首先,教師為幼兒講解飛奪瀘定橋的故事背景,讓幼兒了解紅軍英勇事跡。其次,教師準備了長度、形狀、寬窄不同的梯子和木頭,和幼兒共同布置游戲場景。然后,讓幼兒觀察橋的結構特點,探討過橋的方法。幼兒接受任務后,三三兩兩圍攏到一起,分工合作,不斷地協(xié)商討論,互相交流。在共同搭建過程中,不斷嘗試各自的搭建方法,以探索最佳過河方式,大家還可以一起討論分析哪種搭建方式能夠讓紅軍最快通過。通過這種參與體驗的方式讓幼兒完全沉浸在游戲當中,仿佛自己被賦予了紅軍的使命,從而大大激發(fā)幼兒參與游戲的興趣,既鍛煉幼兒的協(xié)作能力,又能讓幼兒學習紅軍不怕困難的精神。
通過游戲分享加深幼兒對紅色文化的理解。落實新課改中關于游戲分享的相關要求,可以有效促進幼兒的主體性發(fā)展。在游戲分享環(huán)節(jié),幼兒通過回顧游戲的整個過程,不僅強化幼兒在互動體驗中的獲得感,還能提升幼兒自主性,充分喚醒幼兒的學習興趣,讓幼兒對游戲獲得更為深刻的了解,也使幼兒園的教學工作變得更加具有實效性,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幼兒在認真傾聽他人游戲經歷的同時,反思自己的游戲過程,借鑒他人的經驗,進一步加深對紅色文化知識的學習了解,在游戲中潛移默化地理解和傳承紅色精神。幼兒還可以通過自己親身體驗,嘗試總結出紅軍的艱苦、樸素、勇敢、奉獻、堅持等優(yōu)秀品質,每一個品質的總結提煉都是一次精神層面的升華,這正是我們對幼兒進行紅色傳承教育的真諦。
通過幼兒分享可以讓教師很容易了解幼兒對游戲內容的理解以及游戲目標的掌握程度,進而幫助教師改變教育方式,提高教師自身素質,為教師學術水平的提高奠定良好基礎。在分享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有效的問題,引導幼兒完善分享內容,并能根據(jù)幼兒的分享隨時調整問題,使幼兒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表達自己在游戲中的學習收獲,并結合同伴間互相交流學習,加深對紅色文化知識掌握,以達到完善幼兒自身水平、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健康發(fā)展的教學目標[2]。
幼兒園在部隊環(huán)境背景下,可以讓幼兒通過參與文藝演出,更深刻地體會到作為軍娃的重任。如在以“傳承紅色基因,賡續(xù)紅色血脈”為主線的文藝節(jié)目中,可以通過舞蹈、情景劇、歌伴舞、合唱等多種形式,生動再現(xiàn)從建黨初期到黨的二十大以來,軍隊幼教工作者在不同歷史時期保育教育革命后代的歷史故事,展示紅星幼兒園從“馬背上的搖籃”到新時代幼兒園的發(fā)展歷程?!拔覀冇袀€夢想,穿上軍裝,我們有個夢想,插上翅膀……”在舞蹈《鐵甲鐵甲》中,小軍娃們化身鐵甲勇士,穿上戎裝,戴著坦克帽,英姿颯爽,就像他們的父輩一樣,守衛(wèi)邊疆?!拔覀児o不克,我們是小小裝甲兵……”在舞蹈《裝甲夢》中軍娃們訴說著身為裝甲兵傳人的驕傲與自豪。
幼兒們從小在紅色藝術氛圍熏陶下,用翩翩舞姿來詮釋從小學黨史、聽黨話、感黨情、頌黨恩,厚植愛黨、愛國、愛軍、愛社會主義的情懷,同時園里的每一個幼兒都能沉浸在教育的大氛圍中,感悟幸福生活。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幼兒園有效結合紅色文化教育,以幼兒為中心,通過沉浸體驗的游戲方式,讓幼兒在游戲中更真切地感受紅色文化,真正融入到紅色文化的教學實踐中,進而有效激發(fā)幼兒參與紅色知識學習的興趣,潛移默化地引導幼兒學習掌握紅色文化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