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飛飛 朱韓依 郭巧換 張甲歡
(陜西高速環(huán)境科技有限公司 陜西 710016)
氮、磷含量超標是引起地表水體富營養(yǎng)化的主要因素[1-2]。研究發(fā)現(xiàn)水體中總磷達到0.02mg/L、無機氮濃度超過0.3mg/L時就可能造成水體的富營養(yǎng)化[3]。
污水廠排放的尾水中含有氮磷,這是地表水體氮磷的主要來源。目前我國污水處理廠尾水排放標準要求總氮(TN)含量小于15mg/L,總磷(TP)小于0.5mg/L。兩者含量分別是地表V類水標準限值的7.5倍和2.5倍??梢哉f污水處理廠的尾水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地表水污染源。
生態(tài)浮床技術是從人工濕地技術演化而來的一種水體原位修復技術,其能耗低、使用壽命長、運行維護簡單,并且可以與景觀設計相結(jié)合,在實際中應用較多。傳統(tǒng)生態(tài)浮床主要依靠植物對水體中污染物的吸收、同化作用及植物根系附著的微生物的降解作用來凈化水質(zhì),但浮床中植物和微生物量少、種類單一,且生長速度慢,故單位面積植物生態(tài)浮床系統(tǒng)的凈化能力有限。有學者提出,將具有良好吸附效果的材料作為基質(zhì)補充到生態(tài)浮床系統(tǒng)中,不僅可以強化生態(tài)浮床系統(tǒng)的生物多樣性和生物量,也提高了浮床系統(tǒng)的凈化效率。浮床基質(zhì)配置和填料的選擇直接關系到其水體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海綿鐵作為一種金屬微孔材料,在去除水體氮、磷方面有著良好的表現(xiàn)[4-5]。以往研究對海綿鐵去除氮、磷的機理不夠系統(tǒng)和全面,僅關注硝酸鹽氮或磷的去除效率,對亞硝酸鹽氮的去除機理研究較少,而海綿鐵與硝酸鹽氮和亞硝酸鹽氮反應過程中產(chǎn)物的變化,特別是反應過程中水質(zhì)理化性質(zhì)的變化等研究較為缺乏。本文以水體中氮磷的去除為目的,對海綿鐵去除硝酸鹽氮、亞硝酸鹽氮和磷的效果與機理進行全面的探究與分析,為海綿鐵在生態(tài)浮床基質(zhì)中的應用提供參考。
(1)材料試劑與儀器
實驗用海綿鐵外觀呈黑色,粒徑1cm左右,為避免受到雜質(zhì)的影響,在實驗前用蒸餾水反復沖洗,直至出水無色透明,通風干燥后密閉保存?zhèn)溆谩?/p>
水體中磷的測定采用鉬酸銨分光光度法,氨氮測定采用納氏試劑分光光度法,硝酸鹽氮(NO3--N)和亞硝酸亞氮(NO2--N)的測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鐵離子濃度檢測采用鄰菲啰啉比色法[6]。水體pH、溶解氧(DO)、氧化還原電位(ORP)[7]和電導率這些指標使用手持式多參數(shù)測量儀測定(HACH-DR6000)。
(2)實驗方法
本研究分別進行吸附實驗和的水處理實驗,水質(zhì)相同。
①海綿鐵吸附水體中氮磷的動力學過程
實驗中磷溶液由磷酸二氫鉀(KH2PO4)配制而成,濃度為20mg/L,pH為7.0。取5g海綿鐵和150mL磷溶液加入250mL錐形瓶中,在振蕩器上勻速震蕩。分別在0.25h、0.5h、1.0h、2.0h、4.0h、8.0h、12.0h和24.0h取樣,并檢測樣品中的磷濃度,計算不同時刻磷的去除率與平衡吸附量。實驗中氨氮溶液由氯化銨(NH4Cl)配制而成,濃度為10mg/L,pH為7.0,操作方法與上述相同。取樣之后測氨氮濃度,計算不同時氨氮的去除率與平衡吸附量。實驗中硝氮溶液由硝酸鈉(NaNO3)配制而成,濃度為10mg/L,pH為7.0。海綿鐵的加入量為10g,其余均與上述操作相同。檢測過濾后水樣中的硝酸鹽氮濃度,計算不同時刻硝態(tài)氮的去除率與平衡吸附量。
②海綿鐵對水體中氮磷吸附去除實驗
A.海綿鐵對水體中NO3--N的去除
用硝酸鉀配置10mg/L的NO3--N溶液,在250mL的具塞錐形瓶中加入150mL配置溶液,添加5g海綿鐵,在震蕩器上定速震蕩,在間隔2h、4h、6h、8h、12h和24h情況下取出水樣進行檢測,檢測水樣中NO3--N、NH4+-N、NO2--N的濃度,并檢測相應時刻下的pH、ORP、電導率和溶解氧這些水體的理化性質(zhì)。
B.海綿鐵對水體中NO2--N的去除
用亞硝酸鈉配置1mg/L的NO2--N溶液,與上述實驗方式相同,在間隔2h、4h、6h、8h、12h和24h時取出水樣進行檢測,檢測水樣中NO3--N、NH4+-N、NO2--N在對應時刻的濃度。
C.海綿鐵對水體中磷的去除用磷酸二氫鉀配置不同濃度的磷溶液,分別在250mL錐形瓶中準確加入磷濃度分別為0.5mg/L、1mg/L、5mg/L、10mg/L、20mg/L、40mg/L、80mg/L的溶液200mL,再加入5g海綿鐵,在150r/min條件下振蕩24h后,取水樣過0.45μm水系膜,檢測上清液中的磷濃度和總鐵濃度。
(1)海綿鐵對水體中氮、磷的吸附動力學過程
對海綿鐵吸附水體中氮、磷的動力學研究可以描述其對氮、磷吸附去除速率的大小,進而通過吸附動力學模型對數(shù)據(jù)進行擬合,以揭示海綿鐵的吸附機理。
①海綿鐵吸附磷動力學分析
圖1為海綿鐵對吸附磷的過程,顯示了24h之內(nèi)反應瓶中磷濃度的變化情況。在初始磷濃度為20mg/L,吸附平衡時(7.5h后)磷濃度約為4.6mg/L,磷的吸附去除率為77%。通過擬合海綿鐵吸附磷的偽一級和偽二級模型(圖2),具體參數(shù)見表1,可知海綿鐵吸附磷的過程符合偽二級動力學模型。雖然兩個模型的R2值相差不大,但是偽二級動力學吸附平衡的實驗值和模擬值相差更小。
圖1 海綿鐵對磷的吸附去除過程
圖2 海綿鐵吸附磷動力學模型
表1 海綿鐵吸附磷動力學模型參數(shù)
②海綿鐵吸附氨氮動力學分析
從圖3可以看出海綿鐵對氨氮的吸附過程。在24h之內(nèi),水體中氨氮濃度并沒有明顯的降低,推測海綿鐵對氨氮吸附去除效果不佳,故未進行吸附動力學過程的分析。
圖3 海綿鐵吸附氨氮示意圖
③海綿鐵吸附NO3--N動力學分析
從圖4可以看出,在實驗開始的前12h,海綿鐵對水體中NO3--N快速吸附去除,12h之后水體中NO3--N濃度幾乎沒有變化,即認為在24h之內(nèi)達到了吸附平衡。NO3--N初始濃度為10mg/L,平衡濃度為1.3mg/L,去除率為87%。對海綿鐵吸附NO3--N進行動力學擬合,分析其吸附動力學過程,見圖5和表2。由表2可知,兩個模型的R2值接近,且偽一級動力學的R2值略高,加之該模型qe.exp=qe.cal,故推斷海綿鐵對NO3--N的吸附更符合偽一級動力學模型。
圖4 海綿鐵吸附NO3--N示意圖
圖5 海綿鐵吸附NO3--N動力學模型
表2 海綿鐵吸附NO3--N動力學模型參數(shù)
(2)海綿鐵對NO3--N的去除過程
圖6可以看出(圖中TN為NO3--N、NO2--N和氨氮的濃度之和),水體中NO3--N的濃度隨著反應時間的增加減小,24h之后NO3--N濃度從10mg/L降至1.3mg/L,去除率為87%。同時,水體中檢測到氨氮和亞硝氮,氨氮的濃度先上升后下降,反應8h后達到最大值(6.3mg/L);24h后,氨氮濃度仍較高(4.66mg/L)。水體中NO2--N的濃度也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整體濃度較低,在6h達到最大值(0.09mg/L),24h后濃度為0.01mg/L。總氮濃度在前2h內(nèi)有下降趨勢,之后濃度幾乎不變。
圖6 海綿鐵與NO3--N反應過程
從圖7可知,隨反應時間延長體系中溶解氧濃度和氧化還原電位不斷降低。反應進行24h后,溶解氧濃度從6.5mg/L降低至0.4mg/L,氧化還原電位從+193.8mv降到-352mv,這表明海綿鐵與硝酸鹽氮反應過程中發(fā)生了電子的轉(zhuǎn)移,消耗了水體溶解氧。水體中電導率和pH有升高趨勢,有研究認為可能是零價鐵與NO3--N的反應過程中消耗了H+,或者是在溶出Fe0等其他價態(tài)的鐵離子的同時釋放OH-,使得溶液中pH值升高,電導率增加。
圖7 海綿鐵與NO2--N反應過程
海綿鐵與NO3--N反應過程中,有氨氮和NO2--N生成,鐵和NO3--N可能有如下反應發(fā)生[8]:
海綿鐵中的零價鐵與NO3--N反應過程中有氨氮和NO2--N生成,隨著反應時間的延長,亞硝氮也轉(zhuǎn)化成氨氮,導致水體中氨氮不斷積累,濃度增加,而硝氮和亞硝氮的濃度均較低。從反應過程中可以看出海綿鐵對氨氮的吸收轉(zhuǎn)化作用較小,水體氨氮濃度下降可能是因為其最終以分子態(tài)氨(NH3)從水體中逸出;NO3--N濃度的降低是因為海綿鐵中的零價鐵將硝氮轉(zhuǎn)化成了氨氮。
(3)海綿鐵對NO2--N的去除機理
海綿鐵在與NO2--N的反應過程中有NH4+-N和NO3--N的產(chǎn)生,反應過程中NO2--N濃度持續(xù)減小,NO3--N的濃度先增加后減小,在8h后達到最大值(0.5mg/L),之后趨于平緩。在反應開始的前12h內(nèi)NH4+-N濃度一直增加,在第24h時NH4+-N濃度與NO2--N的起始濃度接近,可以認為反應過程中NO2--N全部轉(zhuǎn)化為NH4+-N,推斷其反應機理如下:
理論上海綿鐵(Fe0)不會將NH4+-N氧化為NO3--N,但實際中NO3--N濃度在前4h內(nèi)有所增加,說明海綿鐵與亞硝酸鹽反應過程中產(chǎn)生了NO3--N[9]。其原因可能是海綿鐵將NO2--N氧化為NO3--N,隨后過量的海綿鐵繼續(xù)與NO3--N產(chǎn)生零價鐵的自養(yǎng)反硝化反應生成NH4+-N,見式(5)、式(6)??梢酝茰y,海綿鐵與NO2--N的反應有兩步,第一步是海綿鐵將NO2--N氧化為NO3--N,第二步是產(chǎn)生的NO3--N繼續(xù)與海綿鐵反應生成NH4+-N,所以體系中NO3--N先增加,后逐漸恢復到初始濃度,而NH4+-N濃度持續(xù)上升。總氮的濃度在前2h內(nèi)有下降趨勢,之后濃度幾乎不變,在實驗后期隨著時間的延長,受水體中氨氮揮發(fā)等影響總濃度略有下降。
(4)海綿鐵對磷的去除機理
海綿鐵對不同濃度磷的吸附實驗可以看出(圖8),隨著水體中磷濃度的增加,反應平衡后水體中剩余磷濃度也在增加,海綿鐵對磷的去除率不斷降低。水體中磷為0.5mg/L時,海綿鐵對磷去除率可達到97%以上;在水體中磷濃度小于10mg/L時,海綿鐵對磷的去除率在90%以上;當濃度為80mg/L時去除率僅為62%。同時,隨著水體中磷濃度的增加,溶液中鐵離子的濃度也在不斷增加,這是因為海綿鐵表面結(jié)構疏松,鐵離子容易從表面析出,鐵粉常被用作除磷劑,析出的鐵離子與磷酸根反應,發(fā)生如下反應(式7)[10]。
圖8 海綿鐵對水體中磷的吸附過程
在不同濃度磷溶液中,海綿鐵析出的鐵離子被磷酸根不斷消耗,生成難溶于水的磷酸鐵物質(zhì)。在逐漸達到反應平衡的過程中,鐵離子的濃度也逐漸升高。可見,海綿鐵對水體中的磷有較好的吸附去除能力,主要由于其析出鐵離子可以與磷酸根發(fā)生反應,進而消耗水體中的磷。
本文對海綿鐵與NO3--N、NO2--N和磷的反應過程及原理進行了分析與探究,主要結(jié)論如下:
(1)海綿鐵對磷的吸附過程更符合偽一級動力學模型,吸附等溫線過程既符合L型等溫線模型又符合F型等溫線模型,且模擬理論吸附平衡量較大;
(2)海綿鐵與NO3--N反應過程中有氨氮和NO2--N的生成,生成的NO2--N的濃度較低;
(3)海綿鐵與NO2--N反應時NO2--N大部分轉(zhuǎn)化成了氨氮,也有一小部分轉(zhuǎn)化成NO3--N,海綿鐵對氨氮去除作用較?。?/p>
(4)海綿鐵可析出鐵離子與水體中磷酸根反應生成難溶性磷酸鐵,從而使水體中磷含量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