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哆哩
我一直都是個有“貸款焦慮”的人,性格中多少摻雜了一絲“聽風就是雨”的底色,凡事都愛往壞處想,輸入一件事的必要條件,經(jīng)過我大腦“中央處理器”的加工,總會得到不太好的結果,即便事實往往并非如此。于是長大的過程中,我無數(shù)次被這種不必要的提前焦慮困擾,少先隊領誓、校園演講,甚至是大大小小考試的前一天,靜謐的夜晚閉上眼,只聽我的心跳聲撲通撲通,自己也說不清楚到底在擔憂什么。
真正找到問題的解法是在高一那年,從那以后,凡事盡力而為,索性將明天的煩惱交給明天,不再提前焦慮也成為了我的“人生信條”。
記得高一那年政治課講到“經(jīng)濟生活”章節(jié)時,老師將全班同學分成東北、西南、西北、東南四個片區(qū),分組進行不同區(qū)域的消費方式習慣分析,并由每個小組派代表上臺做最終展示。我被分到了東南小組里,經(jīng)過討論,我負責以林俊杰的那首《江南》作為音樂導入,進而開啟小組講解。小組展示前的一個禮拜,我就開始在家反復單曲循環(huán)《江南》,找進入副歌的卡點,征詢同學意見把PPT刪刪改改了很多遍,甚至搬出幼時“過家家”曾用過的小黑板做板書練習,一直到我爸媽紛紛抗議:“淼淼,拜托你能不能換一首歌?”按理說,有了如此充分的前期準備,我應該能胸有成竹、平心靜氣地度過展示的前一晚,但我還是失眠了,輾轉(zhuǎn)反側到凌晨兩點。第三次去衛(wèi)生間時,媽媽默默從房間走出來,打開了廚房的夜燈,還給我溫了一杯牛奶。
“睡不著?”媽媽把牛奶遞給我,我沉默地點點頭。深夜,望向窗外,小區(qū)里一片漆黑,樓層間已無朦朧的燈光,此刻,只有陰云半遮的月亮還守著夜空。我將目光落在有些疲憊的媽媽身上,感到有些內(nèi)疚?!澳悻F(xiàn)在還能記得上一次你們班誰做了什么糗事嗎?”媽媽的問題令我有些意外,仔細從腦海里搜尋一番,我誠實地答道:“不記得了。”
“那你在擔心什么?怕做錯?怕丟臉?沒有人能永遠完美,與其把時間浪費在擔憂明天的煩惱上,不如把握當下抓緊練習,做到心中有底。錯了又怎樣?老師也會做錯?!眿寢尩脑捪褚会槒娦膭?,那些無謂的煩擾不驅(qū)自散,我釋懷地道了聲晚安。臨睡前,我發(fā)現(xiàn)窗外已云開見月明。
第二天,我雖頂著厚重的黑眼圈上臺,心態(tài)卻是從未有過的松弛,伴奏磁帶出了問題無法放出背景音樂,我索性走下講臺邊與同學們碰手互動,邊清唱起來:“風到這里就是黏,黏住過客的思念……”最終,伴奏雖出錯,但小組展示的效果卻格外好。
此后,每當遇到那些令我感到焦慮的時刻,我總會想起那個哼唱著《江南》、班級氣氛熱烈的午后,從記憶中打開屬于我自己的“人生信條”:將明天的煩惱交給明天,不要糾結于當下短暫的得失,把眼光放長遠,在或?qū)蝈e的數(shù)次經(jīng)歷中有所進益,那就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