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旭
抗美援朝老兵、全國勞模謝炳勛1926年出生在長沙縣北山鎮(zhèn)牌樓村。他在抗美援朝戰(zhàn)斗中被敵人炸傷致雙腿截肢,榮立二等功和三等功。1952年他回到家鄉(xiāng),投身教育事業(yè)。1956年11月和1960年6月,謝炳勛兩次進京,受到毛澤東、劉少奇等領導人的親切接見和嘉獎。
抗美援朝 身殘志堅
1950年11月27日晚,長津湖戰(zhàn)役新興里戰(zhàn)斗打響了,經過三天四夜的惡戰(zhàn),美軍“北極熊團”傷亡慘重,只有殘余部隊還在抵抗。12月1日,謝炳勛所在的團乘勝追擊,一鼓作氣將包括接任指揮官在內的“北極熊團”殘余美軍團滅,從此“北極熊團”在美軍的戰(zhàn)斗序列中永久消失。12月2日,在零下35攝氏度極寒氣溫下,美軍利用武器裝備優(yōu)勢對志愿軍狂轟濫炸。謝炳勛不幸被敵軍榴彈炮擊中,因傷勢嚴重,組織安排他回國治療。謝炳勛在徐州陸軍醫(yī)院通過5次手術,最終保住了性命,但被炸傷的雙腳只能截除。謝炳勛意志堅強,克服了一切困難。他服從治療的同時,還不忘協(xié)助院部做好政治宣傳工作,榮立了二等功。傷口基本痊愈后,謝炳勛到華東榮校安裝了假肢,通過鍛煉基本可以行走后,就轉到了湖南榮軍醫(yī)院繼續(xù)療養(yǎng),直至1952年10月回到家鄉(xiāng)。
1956年11月,謝炳勛受邀進京,參加全國烈士家屬、軍人家屬、殘廢軍人、復員軍人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大會,作為主席團成員,他作了典型發(fā)言。會后,毛澤東與他握手并稱贊道:“長沙老鄉(xiāng)!干得不錯!”
全國勞模 建設家鄉(xiāng)
回到家鄉(xiāng)的謝炳勛了解到長沙縣教師資源緊缺,立志興學,創(chuàng)辦起了全省第一所民辦牌樓農業(yè)中學,為農村、工廠和事業(yè)單位輸送了一批又一批人才。接著,他又辦起了湖南省內第一所民辦牌樓師范。牌樓師范以附設團員橋小學為實習基地,開設幼師培訓班,為長沙縣和相鄰各縣輸送了一批又一批教師和鄉(xiāng)村干部。1956年長沙縣教育局下發(fā)了一個轉公辦教師的指標給謝炳勛,但他把這個轉正名額讓給了優(yōu)秀教師,自己一直等到學校所有教師都轉正了,才于1959年轉為公辦教師。
1960年6月,謝炳勛再次受邀進京,參加全國教育和文化、衛(wèi)生、體育、新聞方面社會主義建設先進單位和先進工作者代表大會,作為主席團成員又一次作了典型發(fā)言,并被授予“全國勞?!钡墓鈽s稱號。會后,劉少奇稱贊他:“民辦!民辦!大家都來辦,潛力大,收效快,不錯!不錯!桃李滿天下!”
教育先鋒 一心為民
1955年5月24日,謝炳勛照常在教室中給學生上課。屋外一陣龍卷風突然襲來,吹倒了房屋的防火墻,磚瓦木頭砸向了他和學生,不少學生被埋在了廢墟里。謝炳勛不顧自己身上被砸傷,想跑去搶救學生,可發(fā)現(xiàn)自己站不起來,低頭才發(fā)現(xiàn)自己的假肢不僅被打斷了,原來的傷口處還添了新傷。謝炳勛忍著劇痛、冒著生命危險使勁爬向被壓在磚瓦下的兩個女學生,這時一面將倒的墻轟然倒塌在他身上,他毫不猶豫用自己的身體保護著她們,盡管全身血流如注,疼痛難忍,直到救援人員趕來。謝炳勛被找到時,早已昏迷。他蘇醒之后問的第一句就是:“學生怎么樣了?”得知只有部分人受傷,其他學生都已安全轉移,他才放下心。
從1953年到1984年,謝炳勛被評為省、市、縣勞模、先進工作者等30多次,獲全國、省、市、縣獎章共18枚。1980年離休后,他應邀到全省各地區(qū)作講座220多場,聽眾達到12萬人次。謝炳勛把生命扎根在教育這片熱土,直至2021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