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會芳,丁 源,付 群,賀慧甜,吳文迅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與飲食結構的改變,糖尿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糖尿病腎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常見的微血管并發(fā)癥,也是終末期腎臟病變(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主要原因之一[1]。DKD通常起病隱匿,早期僅表現為微量白蛋白尿,一旦進展為大量白蛋白尿期后,發(fā)展至ESRD的速度大大加快,因而早期預防、篩查及治療對于延長DKD患者的生存期,提高其生活質量至關重要。脂蛋白相關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是一種新型炎性標志物,與炎癥反應和動脈粥樣硬化密切相關[2]。既往研究[3]表明T2DM患者Lp-PLA2基因表達增加,高表達的Lp-PLA2與糖尿病的發(fā)生有關。Siddiqui et al[4]研究發(fā)現,Lp-PLA2可增加糖尿病患者并發(fā)視網膜病變的風險,提示Lp-PLA2可能參與了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發(fā)生過程。DKD與DR都屬于糖尿病微血管并發(fā)癥,當前國內外關于Lp-PLA2與白蛋白尿的研究較少,因此,該研究主要探討Lp-PLA2與T2DM患者白蛋白尿的相關性,以便為DKD的早期預防、篩查及治療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1.1 研究對象選取2019年4月—2020年6月于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內分泌科住院的200例T2DM患者,均符合1999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診斷標準。排除標準:① 1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及其他特殊類型糖尿??;② 合并糖尿病急性并發(fā)癥者;③ 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者;④ 嚴重肝功能不全者;⑤ 先天性或繼發(fā)性腎臟疾病患者;⑥ 近3個月應用過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ARBs)或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藥物的患者。本研究獲得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編號:2021-KY-1117-002),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研究方法收集所有患者的性別、年齡、糖尿病病程等一般資料信息,并由專業(yè)人員測量身高、體質量、收縮壓(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和舒張壓(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計算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BMI=體質量(kg)/身高2(m2)。所有患者禁食8~10 h,于次日晨起空腹采集靜脈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檢測糖化血紅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應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BG)、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和血尿酸(uric acid,UA)等生化指標。采用雙抗體夾心免疫層析法(試劑盒購自北京熱景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測定血Lp-PLA2。留取患者晨尿標本,采用免疫比濁法測定尿白蛋白,采用酶法檢測肌酐水平,并計算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ary albumin/creatinine ratio,UACR)。腎小球濾過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根據 2006 年我國制定的改良MDRD公式計算:eGFR=175×Scr-1.234×(年齡)-0.179×(女性×0.79)[5]。
1.3 分組參照《中國糖尿病腎臟疾病防治臨床指南》[6],根據UACR結果將患者分為正常白蛋白尿組(UACR<30 mg/g,n=66)、微量白蛋白尿組(30 mg/g≤UACR<300 mg/g,n=64)和大量白蛋白尿組(UACR≥300 mg/g,n=70)。采用Lp-PLA2三分位數將患者分為低Lp-PLA2組(Lp-PLA2<104 ng/ml,n=66)、中Lp-PLA2組(104 ng/ml≤Lp-PLA2<161 ng/ml,n=67)和高Lp-PLA2組(Lp-PLA2≥161 ng/ml,n=67)。
2.1 不同尿白蛋白水平各組一般資料和生化指標比較大量白蛋白尿組Lp-PLA2水平明顯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組和微量白蛋白尿組,微量白蛋白尿組Lp-PLA2水平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各組糖尿病病程、SBP、HbA1c、FBG、BUN、Scr、UA、eGFR和UACR水平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各組性別、年齡、BMI、DBP、TG、TC、HDL-C和LDL-C水平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不同Lp-PLA2水平各組一般資料和生化指標比較隨著Lp-PLA2三分位數的增加,患者UACR逐漸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各組糖尿病病程、HbA1c、FBG、BUN、Scr、eGFR和Lp-PLA2水平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各組性別、年齡、BMI、SBP、DBP、TG、TC、HDL-C、LDL-C和UA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Lp-PLA2與各指標間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T2DM患者Lp-PLA2水平與糖尿病病程、SBP、HbA1c、FBG、BUN、Scr和UACR呈正相關,與eGFR呈負相關(P<0.05),見表3。
2.4 T2DM患者發(fā)生白蛋白尿影響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以UACR≥30 mg/g作為判斷T2DM患者發(fā)生白蛋白尿的依據,以是否發(fā)生白蛋白尿為因變量(是=1,否=0),以性別、年齡、糖尿病病程、BMI、SBP、DBP、HbA1c、FBG、TG、TC、HDL-C、LDL-C和Lp-PLA2為自變量行單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糖尿病病程、SBP、HbA1c、FBG和Lp-PLA2是T2DM患者發(fā)生白蛋白尿的影響因素(P<0.05)。以T2DM患者是否發(fā)生白蛋白尿為因變量(是=1,否=0),以性別、年齡、BMI和單因素回歸分析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因素為自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Lp-PLA2[OR=1.046,95%CI(1.031,1.060)]是T2DM患者發(fā)生白蛋白尿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4、5。
表1 不同尿白蛋白水平各組一般資料和生化指標比較
表2 不同Lp-PLA2水平各組一般資料和生化指標比較
2.5 Lp-PLA2預測T2DM患者發(fā)生白蛋白尿的ROC曲線以UACR≥30 mg/g為分界點作為判斷T2DM患者發(fā)生白蛋白尿的依據,繪制ROC曲線,結果顯示Lp-PLA2預測T2DM患者發(fā)生白蛋白尿的ROC曲線下面積為0.902[95%CI(0.862,0.942)],見圖1。當Lp-PLA2為148 ng/ml時,約登指數最大為0.642,故以148 ng/ml為最佳切點值,敏感度為65.7%,特異度為98.5%,見表6。
圖1 Lp-PLA2預測T2DM患者發(fā)生白蛋白尿的ROC曲線
DKD是由糖尿病引起的腎臟病變,是T2DM最常見的微血管并發(fā)癥之一,其臨床特征是尿白蛋白逐漸增加和腎小球濾過率逐漸下降[7]。早期DKD癥狀多不明顯,僅表現為腎臟體積增大,腎小球濾過率增加,腎小球出現基底膜增厚,系膜擴張等形態(tài)學改變,開始出現微量白蛋白尿,隨著腎臟損傷程度的加重,尿白蛋白逐漸增多,腎功能逐漸減退,最終導致ESRD。臨床上治療DKD較為困難,因此早期預防、篩查及治療對于延緩DKD的發(fā)生發(fā)展,提高患者生活質量至關重要。
Lp-PLA2是磷脂酶超家族中的亞型之一,是近年來發(fā)現的一種炎性標志物。它主要由巨噬細胞和淋巴細胞產生和分泌,可以水解多不飽和脂肪酸酰基上的氧化卵磷脂,生成游離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FFA)和溶血卵磷脂(lysophosphatidylcholine,LPC)等促炎物質,這些產物與動脈粥樣硬化和血管內皮功能障礙有關[8]。Garg et al[9]研究發(fā)現初診T2DM患者Lp-PLA2活性升高,考慮可能與機體高血糖狀態(tài)有關。此外,Canning et al[10]研究還發(fā)現,Lp-PLA2與DR有關,DKD與DR都屬于糖尿病微血管并發(fā)癥,因此探討血清Lp-PLA2水平與T2DM患者白蛋白尿的關系顯得尤為重要。
表3 Lp-PLA2與各指標間相關性分析
表4 T2DM患者發(fā)生白蛋白尿的單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表5 T2DM患者發(fā)生白蛋白尿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表6 Lp-PLA2預測T2DM患者發(fā)生白蛋白尿的ROC曲線
本研究對血清Lp-PLA2水平與T2DM患者發(fā)生白蛋白尿之間的關系進行探討,發(fā)現大量白蛋白尿組Lp-PLA2水平明顯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組和微量白蛋白尿組,微量白蛋白尿組Lp-PLA2水平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組。隨著Lp-PLA2三分位數的遞增,患者UACR逐漸增加,提示Lp-PLA2與白蛋白尿密切相關,是反映T2DM患者發(fā)生白蛋白尿的較敏感指標。相關性分析顯示Lp-PLA2與UACR呈正相關,Logistic回歸分析表明Lp-PLA2是T2DM患者發(fā)生白蛋白尿的獨立危險因素,這與既往研究[11]相一致,提示Lp-PLA2可能參與了T2DM患者白蛋白尿的發(fā)生過程。ROC曲線顯示Lp-PLA2預測T2DM患者發(fā)生白蛋白尿的曲線下面積為0.902,敏感度為65.7%,特異度為98.5%,表明Lp-PLA2對早期DKD具有一定的診斷預測價值。Lp-PLA2參與了T2DM患者白蛋白尿的發(fā)生發(fā)展,考慮其機制為:① Lp-PLA2可與LDL結合,生成FFA和LPC等促炎物質,促進動脈粥樣硬化,損傷腎臟血管;② 糖尿病患者Lp-PLA2活性增加,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濃度升高,導致腎小球通透性增加和白蛋白尿形成[12];③ Lp-PLA2促進花生四烯酸和前列腺素等活性物質產生,這些物質可參與腎臟高功能狀態(tài)的形成[13];④ Lp-PLA2與機體炎癥反應和胰島素抵抗有關,在慢性炎癥與胰島素抵抗的雙重刺激下,腎小球濾過和灌注增加,腎臟血管損傷,出現白蛋白尿[14]。Lp-PLA2、炎癥反應與胰島素抵抗之間相互作用,可能同時參與T2DM患者白蛋白尿的發(fā)生過程。
本研究還發(fā)現大量白蛋白尿組的糖尿病病程、HbA1c和FBG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組和微量白蛋白尿組,Lp-PLA2與糖尿病病程、HbA1c和FBG呈正相關,這可能是由于高血糖狀態(tài)引起血管內皮應激反應,誘導機體產生炎癥介質,損傷腎臟血管,促進白蛋白尿的發(fā)生,其中炎癥反應在白蛋白尿的發(fā)生發(fā)展中起著重要作用。此外,本研究還發(fā)現三組SBP水平相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相關性分析顯示Lp-PLA2與SBP呈正相關,這與既往研究[15]相一致,說明高血壓與T2DM患者白蛋白尿的發(fā)生發(fā)展有關,Lp-PLA2作為一種血管炎性標志物參與其中。然而本研究中DBP三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考慮與人群差異或樣本量不足有關,需要進一步探討。
綜上所述,本研究驗證了血清Lp-PLA2水平與T2DM患者白蛋白尿的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為DKD的早期診斷和治療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本研究為橫斷面研究,不能推斷Lp-PLA2與白蛋白尿之間的因果關系;樣本量有限,未納入降糖方案等資料,未來需要更多前瞻性研究來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