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健民,韋 霄,鄒 蓉,丁 濤,柴勝豐,朱顯亮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中國科學院廣西植物研究所,廣西桂林 541006)
廣西地跨熱帶和亞熱帶、東部濕潤常綠闊葉林亞區(qū)域和西部半濕潤常綠闊葉林亞區(qū)域,地形地貌復雜,境內山地約占3/4,最高峰達2 142 m,同時有特殊的巖溶山地、熱帶海岸及海島,氣候、土壤類型多樣,為植物的生存和發(fā)展提供了有利條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復雜多樣的環(huán)境,構成多樣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從而孕育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和物種特有性。廣西是我國植物種類較豐富的省區(qū)之一,維管植物的種數(shù)僅次于云南和四川,其中屬于國家和地方重點保護的野生植物資源更是占比非常大[1]。保護、發(fā)展和合理利用珍稀瀕危植物已成為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核心內容之一。本文闡述廣西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的種類及變化情況、各行政單元的地理分布狀況、植物區(qū)系的組成及特點,并分析廣西在瀕危植物保護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相應的保護對策和建議。
根據(jù)《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廣西部分)》[2],經(jīng)對《中國植物志》[3],FloraofChina[4],PlantsoftheWorldoftheRoyalBotanicGardens,Kew[5],《廣西植物名錄》[6]和《中國珍稀瀕危植物信息系統(tǒng)》[7]等文獻資料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合多年的野外調查數(shù)據(jù),確定廣西分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的種類組成、生活型、生態(tài)型及區(qū)系地理成分等。
2.1.1 種類組成
2021年9月7日,國家林業(yè)和草原局、農業(yè)農村部發(fā)布新版《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8](以下簡稱新版《名錄》),收錄野生植物455種和40類,包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54種和4類,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401種和36類。相比1999年發(fā)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9],新版《名錄》大幅擴容,并調整了部分種類的保護級別。
2021年11月19日,為進一步加強我區(qū)野生植物資源的保護工作,依據(jù)新版《名錄》,由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林業(yè)局和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農業(yè)農村廳聯(lián)合組織編制《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廣西部分)》(以下簡稱《名錄(廣西部分)》)。對于整屬、整組列入《名錄(廣西部分)》的類群,根據(jù)廣西歷次野生植物資源調查結果和最新分類學、系統(tǒng)學研究成果,明確到具體的種(或亞種、變種、變型,下同)。
《名錄(廣西部分)》共收錄野生植物332種,其中苔蘚植物1種,石松和蕨類植物44種,裸子植物31種,被子植物255種,真菌1種[10,11]。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33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299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包括蘇鐵屬Cycas(所有種)、兜蘭屬Paphiopedilum(被列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的帶葉兜蘭Paphiopedilumhirsutissimum和硬葉兜蘭P.micranthum除外)、紅豆杉屬Taxus(所有種)、水韭屬Iso?tes(所有種)等16屬33種。廣西火桐Erythropsiskwangsiensis、廣西青梅Vaticaguangxiensis、毛枝五針松Pinuswangii等3種原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晉升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原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水松Glyptostrobuspensilis、資源冷杉Abiesbeshanzuensisvar.ziyuanensis、元寶山冷杉A.yuanbaoshanensis、銀杉Cathayaargyrophylla、望天樹Parashoreachinensis、膝柄木Bhesarobusta等繼續(xù)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
《名錄(廣西部分)》共新增246種,其中灰?guī)r紅豆杉Taxuscalcicola、文山紅柱蘭Cymbidiumwenshanense、暖地杓蘭Cypripediumsubtropicum、小葉兜蘭Paphiopedilumbarbigerum、同色兜蘭P.concolor、長瓣兜蘭P.dianthum、白花兜蘭P.emersonii、巧花兜蘭P.helenae、麻栗坡兜蘭P.malipoense、飄帶兜蘭P.parishii、紫紋兜蘭P.purpuratum、紫毛兜蘭P.villosum、文山兜蘭P.wenshanense、小葉紅豆Ormosiamicrophylla等14種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5]。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新增200多種,主要集中在石杉屬Huperzia(所有種)、馬尾杉屬Phlegmariurus(所有種)、觀音座蓮屬Angiopteris(所有種)、油杉屬Keteleeria、蘭屬Cymbidium(絕大部分種)、金線蘭屬Anoectochilus(所有種)、石斛屬Dendrobium、海菜花屬Ottelia(所有種)、重樓屬Paris、獨蒜蘭屬Pleione(所有種)、八角蓮屬Dysosma(所有種)、黃連屬Coptis(所有種)、紅豆屬Ormosia(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小葉紅豆除外)、梧桐屬Firmiana(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廣西火桐除外)、山茶屬Camellia金花茶組Camelliasect.chrysantha(所有種)、山茶屬茶組C.sect.thea、獼猴桃屬Actinidia、人參屬Panax(所有種)等。
2.1.2 瀕?,F(xiàn)狀組成
對照《中國珍稀瀕危植物信息系統(tǒng)》[7]、《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12]和《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大型真菌卷)》[13]等相關文獻,廣西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中極危(CR) 44種、瀕危(EN) 85種、易危(VU) 114種、近危(NT) 51種、無危(LC) 28種、數(shù)據(jù)缺乏(DD)10種。依據(jù)瀕危程度將極危(CR)、瀕危(EN)、易危(VU)3個等級統(tǒng)稱為受威脅等級,則屬于受威脅等級的物種有243種,占總物種數(shù)的73.19%(圖1)。因此,急需對《名錄(廣西部分)》中極危物種(急迫性)、數(shù)據(jù)缺乏物種(物種資源不清晰)和新增的保護物種開展相關調查研究。
圖1 廣西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的瀕危等級情況
《名錄(廣西部分)》共收錄野生植物332種,其中石松和蕨類植物8科12屬44種;裸子植物5科14屬31種,被子植物54科97屬255種,種子植物共計59科111屬286種(表1)。
表1 廣西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的特征
2.2.1 廣西國家重點野生植物區(qū)系特點與性質
根據(jù)周厚高等[14.15]和臧得奎[16]對蕨類植物分布類型的劃分,對廣西國家重點保護野生蕨類植物8科12屬進行區(qū)系分析??苿澐譃?類,分別是世界分布(石松科Lycopodiaceae、水韭科Iso?taceae、瓶爾小草科Ophioglossaceae)、泛熱帶分布(金毛狗科Cibotiaceae、桫欏科Cyatheaceae、鳳尾蕨科Pteridaceae、烏毛蕨科Blechnaceae)和舊世界熱帶分布(合囊蕨科Marattiaceae);屬劃分為6類,分別是世界分布(石杉屬、水韭屬、瓶爾小草屬Huperzia)、泛熱帶分布(馬尾杉屬、桫欏屬Alsophila、白桫欏屬Sphaeropteris、水蕨屬Ceratopteris、蘇鐵蕨屬Brainea)、熱帶亞洲和熱帶美洲間斷分布(金毛狗屬Cibotium)、舊世界熱帶分布(觀音座蓮屬)、熱帶亞洲至熱帶大洋洲分布(七指蕨屬Cibotium)、熱帶亞洲至熱帶非洲分布(黑桫欏屬Cibotium)(表2)。
表2 廣西國家重點保護野生蕨類植物的分布區(qū)類型
根據(jù)吳征鎰等[17-19]對中國種子植物屬分布區(qū)類型的劃分方法,將廣西國家重點保護野生種子植物59科111屬286種進行地理成分分析。屬分為13個分布型和9個變型,其中世界分布類型3屬,占種子植物總屬數(shù)的2.70%;熱帶分布類型(2-7)62屬,占種子植物總屬數(shù)的55.86%;溫帶分布類型(8-14) 33屬,占種子植物總屬數(shù)的29.73%;中國特有分布13屬,占種子植物總屬數(shù)的11.71%(表3)。從屬級水平可以看出,廣西國家重點保護野生種子植物區(qū)系具有明顯的熱帶、亞熱帶性質。
表3 廣西國家重點保護野生種子植物屬的分布區(qū)類型
(1)世界分布類型有3屬(茨藻屬Najas、槐屬Sophora和貍藻屬Utricularia)3種。
(2)泛熱帶分布類型有9屬,分別是海菜花屬、稻屬Oryza、火索藤屬Phanera、紅豆屬、苧麻屬Boehmeria、秋海棠屬Begonia、柿屬Diospyros、巴戟天屬Morinda、冬青屬Ilex;種數(shù)41種,占種子植物總種數(shù)的14.34%。其中變型熱帶亞洲、大洋洲(至新西蘭)和中、南美(或墨西哥)間斷分布有1屬,即羅漢松屬Podocarpus。
(3)東亞及熱帶南美間斷分布有1屬(楠屬Phoebe)1種。
(4)舊世界熱帶分布有2屬(龍血樹屬Dracaena、石梓屬Gmelina)2種。本類型有1個變型(熱帶亞洲、非洲和大洋洲間斷或星散分布),該變型有1屬,即格木屬Erythrophleum。
(5)熱帶亞洲至熱帶大洋洲分布有11屬,即風吹楠屬Horsfieldia、樟屬Cinnamomum、金線蘭屬、蘭屬、天麻屬Gastrodia、蝴蝶蘭屬Phalaenopsis、魚尾葵屬Caryota、米仔蘭屬Aglaia、香椿屬Toona、紫荊木屬Madhuca、蘇鐵屬;種數(shù)有43種,占種子植物總種數(shù)的15.03%。
(6)熱帶亞洲或熱帶非洲分布有2屬(大豆屬Glycine和藤黃屬Garcinia)2種。
(7)熱帶亞洲分布有20屬,分別是木蓮屬Manglietia、含笑屬Michelia、石斛屬、血葉蘭屬Ludisia、兜蘭屬、火焰蘭屬Renanthera、水禾屬Hygroryza、猴耳環(huán)屬Archidendron、膝柄木屬Bhesa、川苔草屬Cladopus、水石衣屬Hydrobryum、大風子屬Hydnocarpus、芒果屬Mangifera、荔枝屬Litchi、韶子屬Nephelium、柑橘屬Citrus、沉香屬Aquilaria、柳安屬Parashorea、青梅屬Vatica、山茶屬;種數(shù)96種,占種子植物總種數(shù)的33.57%。本類型有4個變型:①爪哇(或蘇門答臘)、喜馬拉雅間斷或星散分布至華南、西南分布,有2屬(山豆根屬Euchresta和梭羅樹屬Reevesia)2種;②熱帶印度至華南(尤其云南南部)分布,有1屬(獨蒜蘭屬)5種;③緬甸、泰國至華西南分布有4屬(斜翼屬Plagiopteron、柄翅果屬Burretiodendron、翠柏屬Calocedrus、穗花杉屬Amentotaxus)6種。④越南(或中南半島)至華南或西南分部分布有8屬(煥鏞木屬Woonyoungia、喙核桃屬Annamocarya、東京桐屬Deutzianthus、福建柏屬Fokienia、獨子椴屬Diplodiscus、蜆木屬Excentrodendron、伯樂樹屬Bretschneidera、報春苣苔屬Primulina)8種。
(8)北溫帶分布有10屬,分別是細辛屬Asarum、杓蘭屬Cypripedium、紫堇屬Corydalis、黃連屬、薔薇屬Rosa、桑屬Morus、櫟屬Quercus、紅豆杉屬、冷杉屬Abies、五針松屬Pinus;種數(shù)16種,占種子植物總種數(shù)的5.59%。本類型有北溫帶和南溫帶間斷分布1個變型,該變型有1屬,即枸杞屬Lycium。
(9)東亞及北美間斷分布有8屬(八角屬Illicium、鵝掌楸屬Liriodendron、擬單性木蘭屬Parakmeria、十大功勞屬Mahonia、錐屬Castanopsis、山核桃屬Carya、人參屬、黃杉屬Pseudotsuga)12種。
(10)舊世界溫帶分布有3屬(重樓屬、菱屬Trapa、蕎麥屬Fagopyrum)11種。有地中海區(qū)、西亞(或中亞)和東亞間斷分布1個變型,該變型有1屬,即櫸屬Zelkova。
(12)地中海區(qū)、西亞至中亞分布有1屬(坡壘屬Hopea)1種。
(14)東亞分布有5屬(白及屬Bletilla、杜鵑蘭屬Cremastra、檵木屬Loropetalum、獼猴桃屬、粗榧屬Cephalotaxus)9種。本類型有中國—喜馬拉雅分布1個變型,該變型有4屬(八角蓮屬、火桐屬Erythropsis、梧桐屬、油杉屬)9種。
(15)中國特有分布13屬,分別是獨花蘭屬Changnienia、藤棗屬Eleutharrhena、蒴蓮木屬Sauvagesia、傘花木屬Eurycorymbus、平舟木屬Handeliodendron、蒜頭果屬Malania、圓籽荷屬Apterosperma、香果樹屬Emmenopterys、富寧藤屬Parepigynum、瑤山苣苔屬Dayaoshania、水松屬Glyptostrobus、白豆杉屬Pseudotaxus、銀杉屬Cathaya,占種子植物總屬數(shù)的11.71%;種數(shù)13種,占種子植物總種數(shù)的4.55%。表明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廣西分布屬的中國特有性高。
2.2.2 地理分布分析
由于廣西的地理位置特殊,處于熱帶向亞熱帶及東部濕潤地區(qū)向西部半濕潤地區(qū)過渡的位置上,又是我國石灰?guī)r面積分布最廣泛的省區(qū)之一,所以廣西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非常豐富,多見于桂南、桂西南、桂中和桂北的山林中,較為集中的分布區(qū)有弄崗林區(qū)、十萬大山林區(qū)、大瑤山林區(qū)和花坪林區(qū)。依據(jù)《名錄(廣西部分)》,以縣為最小單位、各地級市作為一個整體,對廣西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進行地理分布統(tǒng)計。結果顯示,在廣西84個市縣行政單元中,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分布最多的3個行政單元分別是龍州縣(86種)、那坡縣(84種)、靖西市(75種)。這3個市縣均位于廣西西南部,是中國西南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qū)。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80種(含)以上的行政單元有2個,分別是龍州縣和那坡縣;70(含)-80種的行政單元有1個,即靖西市;60(含)-70種的行政單元有3個,分別是融水苗族自治縣、防城港市和環(huán)江毛南族自治縣;50(含)-60種的行政單元有6個,分別是樂業(yè)縣、龍勝各族自治縣、金秀瑤族自治縣、上思縣、南寧市和桂林市;40(含)-50種的行政單元有1個,30(含)-40種的行政單元有5個;20(含)-30種的行政單元有9個;10(含)-20種的行政單元有20個,5(含)-10種的行政單元有23個;1(含)-5種的行政單元有10個;3個行政單元未發(fā)現(xiàn)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分布記錄。可以看出,各市縣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的豐富程度與廣西五大生物多樣性關鍵地區(qū)的分布規(guī)律基本一致,分別是桂西南、桂南、桂西北、桂中、桂北和桂東北。
根據(jù)廣西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保護等級分布情況可以看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分布最多的行政單元是那坡縣(12種),其次是環(huán)江毛南族自治縣(8種)、龍州縣(8種)、隆林各族自治縣(7種)和靖西市(7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分布最多的行政單元是龍州縣(78種);其次是那坡縣(72種)、靖西市(68種)、融水苗族自治縣(63種)和防城港市(57種)(圖2、圖3)。
圖2 廣西各市縣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分布
圖3 廣西各市縣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分布
2.3.1 種類數(shù)量多,科屬組成豐富
廣西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共計69科125屬332種。在科級水平,物種數(shù)量較多(≥9種)的科從大到小依次為蘭科(84種)、豆科(32種)、山茶科(31種)、石松科(17種)、合囊蕨科(12種)、松科(9種)和藜蘆科Melanthiaceae (9種)。在屬級水平,物種數(shù)量較多(≥9種)的屬從大到小依次為石斛屬(32種)、山茶屬(30種)、紅豆屬(26種)、蘭屬(19種)、兜蘭屬(12種)、馬尾杉屬(12種)、觀音座蓮屬(12種)、重樓屬(9種)和桫欏屬(9種)。
2.3.2 具有重要價值的種類比例高
廣西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資源類型多樣,有材用植物、藥用植物、觀賞植物、能源植物和食用植物等。新版《名錄》新增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主要為藥用植物、觀賞植物和食用植物,如石斛屬[20]、金線蘭屬[21,22]、重樓屬[23-25]、八角蓮屬[26,27]植物都具有非常高的藥用價值,金花茶組[28,29]、蘭屬[30]、兜蘭屬[31]、觀音座蓮屬[32]、秋海棠屬[33,34]植物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獼猴桃屬、人參屬、稻屬植物具有非常高的食用價值。
2.3.3 特有現(xiàn)象明顯
廣西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中,中國特有屬有13屬,占總屬數(shù)的10.40%;中國特有種114種,占總種數(shù)的34.34%;廣西特有種28個,占總種數(shù)的8.43%(表4)。從中國特有屬、中國特有種以及廣西特有種的比例來看,廣西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特有現(xiàn)象明顯。
2.3.4 生活型種類豐富,以草本占優(yōu)勢
廣西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的生活型主要有喬木、灌木、草本、藤本、苔蘚和真菌。其中,草本種數(shù)最多,為168種,占總種數(shù)的50.60%;其次是喬木,有123種,占總種數(shù)的37.05%;灌木32種,占總種數(shù)的9.64%;藤本7種;苔蘚和真菌各1種(圖4)。
圖4 廣西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的生活型
目前,廣西參與國家重點保護植物遷地保護工作的單位主要有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中國科學院廣西植物研究所(以下簡稱廣西植物研究所)、廣西藥用植物園、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南寧樹木園和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熱帶林業(yè)實驗中心等。各單位雖然建立了一些遷地保護基地,但只根據(jù)各自的科研項目需要來開展遷地保護工作。由于缺少自治區(qū)層面的總體規(guī)劃,廣西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遷地保護工作進展緩慢。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遷地保護工作中沒有按廣西的氣候帶和喀斯特地貌分區(qū)建立保育基地,達不到科學、有效保護的目的。一些特定的植物只能在特定的氣候帶區(qū)生長。廣西屬于東亞季風區(qū),具有典型的熱帶海洋和亞熱帶陸地季風氣候特征,從北向南依次可劃分為中亞熱帶、南亞熱帶和北熱帶3個氣候帶。另外,廣西還有廣闊的喀斯特地貌區(qū)。不同氣候帶區(qū)和喀斯特地貌區(qū)分布著一些特有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這些特有植物遷地保護到別的氣候帶區(qū)時,會出現(xiàn)死亡、生長不良或只開花不結果等現(xiàn)象,達不到科學地遷地保護的目的。例如,將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膝柄木從北熱帶遷地保護到中亞熱帶的廣西植物研究所,植株不能存活;將分布于喀斯特石灰土的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廣西火桐和毛瓣金花茶引種到紅壤土會出現(xiàn)只開花不結果的現(xiàn)象。因此,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的遷地保護必須按廣西的氣候帶和喀斯特地貌分區(qū)建立保育基地。
隨著時間推移和環(huán)境變化,一些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的資源狀況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同時,根據(jù)《名錄(廣西部分)》可以看出,廣西幾個重要的科屬資源調查比較薄弱,如蘇鐵科Cycadaceae、紅豆屬、海菜花屬等。因此,急需對廣西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進行家底調查,摸清其資源狀況。
一中心:由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林業(yè)局和廣西植物研究所等單位合作共建“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保育研究中心”。四基地:根據(jù)廣西的3個氣候帶分別建立3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遷地保育基地,根據(jù)廣西喀斯特地貌區(qū)建立1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遷地保育基地。“一中心四基地”的建立,旨在為科學保護和利用廣西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奠定基礎。
針對當前廣西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的地理分布格局,加強對分布區(qū)各市縣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的宣傳保護力度,增強群眾的生態(tài)保護意識,同時對其資源保護進行全面、整體的規(guī)劃。
(1)編制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一中心四基地”的總體規(guī)劃。主要內容有:a.收集資料,整理分析國內外野生植物保育中心及基地的成果、經(jīng)驗及教訓;b.對廣西近年來開展的野生植物尤其是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的保護與發(fā)展所做的工作進行整理、分析;c.依據(jù)氣候帶的分布,開展“一中心四基地”項目的總體建設規(guī)劃;d.參考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IUCN)評價體系[35],提出具有廣西特色的評價指標,科學合理地為每個基地篩選亟需開展保育工作的植物種類;e.對每個保育基地的工作進度進行規(guī)劃。
(2)構建“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保育中心(廣西)”組織機構。主要內容有:a.創(chuàng)建工作領導小組(由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林業(yè)局和廣西植物研究所等單位的領導組成);b.組建工作小組(含中心主任,副主任,雙方具體工作人員等);c.組建專家委員會。
新版《名錄》中超1/3的物種在廣西有分布,及時開展廣西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資源調查有助于全面了解廣西本土野生植物資源。同時,廣西有桂西南喀斯特區(qū)、桂西黔南石灰?guī)r區(qū)和南嶺區(qū)等中國生物多樣性優(yōu)先保護區(qū)域,加強廣西喀斯特區(qū)域重點保護植物的遺傳多樣性和瀕危機制研究,對生態(tài)系統(tǒng)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1)對廣西3個氣候帶區(qū)和喀斯特地貌區(qū)上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的生存發(fā)展現(xiàn)狀進行準確調查,主要內容包括物種的分布地點、種群大小、瀕危現(xiàn)狀等。
(2)廣西雖然在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資源調查,以及利用傳統(tǒng)的種群生態(tài)學、生殖生態(tài)學、分子遺傳標記和新興的轉錄組學等技術手段研究植物瀕危機制和瀕危時空過程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總體科研水平相對較低,落后于沿海地區(qū)。這可能與科研經(jīng)費不足、許多研究和保護工作難以開展,以及研究力量薄弱、學科合作不足等原因有關。應加強國內外科研合作,用多學科手段,研究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的瀕危機制及應對方法,進一步提高廣西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的總體科研水平。
具有重要應用價值的植物資源的保護應與科學研究結合起來。有些具有較高觀賞價值和藥用價值的保護植物,如蘇鐵科、蘭科、紅豆屬、觀音座蓮屬、金線蘭屬、重樓屬、八角蓮屬、金花茶組等,應增加科研投入、加強產學研合作、加大擴繁力度以滿足市場需求,從而減少對野生植物資源的破壞,特別是加強對野生蘭科植物資源的研究和保護力度。蘭科金線蘭屬、蘭屬、兜蘭屬、石斛屬等名貴的藥用植物和和觀賞花卉,野生資源盜采非常嚴重,因此,2010年廣西頒布《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第一批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36],將整個蘭科植物列為廣西重點保護植物。近幾年,廣西林業(yè)部門已基本摸清廣西本土的蘭科植物資源,并確定廣西蘭科植物的重點保護地和重點保護種類,對廣西的蘭科保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據(jù)最新調查資料,廣西野生蘭科植物的種類接近500種[37,38],如此豐富的野生蘭科植物資源,繼續(xù)全面深入地開展專項研究意義重大。
目前,廣西植物研究所、南寧青秀山風景名勝旅游區(qū)、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南寧樹木園、廣西藥用植物園、南寧市金花茶公園等已對部分珍稀瀕危植物開展遷地保護研究,但是還有許多列為廣西優(yōu)勢資源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尚未開展此項研究,如紅豆屬植物。廣西地跨北熱帶、南亞熱帶、中亞熱帶,可考慮分區(qū)建設珍稀瀕危植物園及低溫種質資源庫,采用超低溫保存、試管保存(試管苗基因庫)等方法進行遷地保護研究。
隨著廣西林業(yè)、農業(yè)、海洋等部門對生態(tài)文明建設工作的日益重視和廣大群眾對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的不斷提高,一些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種類的種群和個體數(shù)量明顯增多,瀕危等級有所降低。例如,原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狹葉坡壘Hopeachinensis,近幾年的調查結果顯示數(shù)量已接近2萬株[39,40],因此被降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掌葉木Handeliodendronbodinieri[41]、瑤山苣苔Dayaoshaniacotinifolia[42]、報春苣苔Primulinatabacum[43]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的種苗繁殖技術取得突破,開展了大量的回歸栽培,野生種群數(shù)量進一步增加,經(jīng)評估后由國家一級下調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但是,廣西青梅Vaticaguangxiensis目前僅在廣西那坡縣發(fā)現(xiàn)1個野生種群,資源十分稀少,是全國極小種群野生拯救保護植物,針對其種群的極危特性,已由國家二級上升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44]。20年前,廣西火桐在其模式產地靖西僅剩3株,而在第二次全國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資源調查過程中又發(fā)現(xiàn)了更多的分布點,但也僅有700多株,從而由國家二級晉升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45,46]。因此,根據(jù)最新調查評估結果,適時調整物種保護級別是科學合理的。廣西政府部門根據(jù)實際變化情況,于2023年頒布了《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47],對2010年頒布的《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第一批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的種類動態(tài)進行調整。根據(jù)植物最新的分布情況、個體數(shù)量、居群大小等,對那些瀕危狀況發(fā)生變化的植物種類及時進行調整,可以更有效地保護野生植物資源,進而達到動態(tài)保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