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佩 任帥 張培風 張玉紅 王蕊 王文潔 張瑞平 李祥 馬朝陽 李合順 王學軍 周聯(lián)東
(河南省新鄉(xiāng)市農(nóng)業(yè)科學院,新鄉(xiāng) 453000)
雜種優(yōu)勢是選育玉米新品種的重要理論基礎,合理的玉米雜種優(yōu)勢類群劃分以及雜種優(yōu)勢模式研究均對于提高玉米育種效率有重要意義[1-2]。20 世紀80 年代吳景鋒[3]對我國主要玉米雜交種種質(zhì)基礎進行評述,指出國內(nèi)種質(zhì)遺傳基礎較為狹窄,應當盡早重視。黃益勤等[4]利用RFLP 標記進行雜種優(yōu)勢類群劃分,通過聚類分析將45 份玉米自交系劃分為6 個類群,分別為熱帶種質(zhì)類群、Mo17 類群、FRB73 類群、地方類群Ⅰ、地方類群Ⅱ和自330 或OH43 類群。曹永國等[5]利用SSR 分子標記進行聚類分析將17 個玉米自交系劃分為6 個類群。張世煌等[6]將我國玉米種質(zhì)劃分為6 個亞群或3 個雜種優(yōu)勢群,DOM(國內(nèi)種質(zhì)、旅大紅骨和塘四平頭)、Reid(BSSS 和PA)和非Reid(Lancaster 和PB)種質(zhì)。
分子標記技術已成為作物育種中不可缺少的手段。從最初的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限制性內(nèi)切酶片段長度多態(tài)性)等到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標記,為基因定位、分子育種和基因組選擇等作物育種技術奠定了技術基礎[7]。1996 年Lander[8]提出SNP為新一代分子標記。SNP 技術遺傳穩(wěn)定性更高、可靠性更強,易于實現(xiàn)高通量、大規(guī)模的基因型檢測[9]。
目前,SNP(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標記已被廣泛應用于玉米育種研究[10-12],包括性狀的基因定位、遺傳多樣性分析、遺傳基礎分析、品種鑒定等玉米育種方面的研究[13]。在玉米雜種優(yōu)勢利用方面,SNP 標記也已廣泛應用于劃分雜種優(yōu)勢類群,成為構(gòu)建雜種優(yōu)勢模式的重要手段。史亞興等[14]利用覆蓋玉米全基因組的1059 個SNP 標記,通過聚類分析,將39 份自交系劃分為5 個類群,劃分結(jié)果與系譜來源基本一致。盧柏山等[15]利用1031 個SNP 標記進行群體劃分,將39 份甜玉米自交系劃分為5 個類群。高嵩等[2]采用3750 個SNP 標記將205 份玉米自交系材料分為瑞德、蘭卡斯特、旅大紅骨、塘四平頭、PA、PB、熱帶血緣共7 個類群。趙久然等[16]采用SNP 芯片技術對344份具有廣泛代表性和時效性的玉米自交系進行類群劃分,可分為8 個類群,分別為旅大紅骨、塘四平頭、Iodent、蘭卡斯特、P 群、改良瑞德、瑞德和X 群。
本研究結(jié)合SNP 標記芯片技術,通過對玉米品種新科910 的雙親進行基因型鑒定和分析,對新科910 的遺傳基礎和雜種優(yōu)勢模式進行深入研究,以期為新科910 雙親后續(xù)的改良和創(chuàng)新奠定基礎,為黃淮海地區(qū)玉米新品種的選育提供理論指導。
1.1 試驗材料供試材料為玉米品種新科910 的雙親自交系(母本K381、父本H865),新科910 于2014 年通過河北省審定,審定編號:冀審玉2014011號。以45 份國內(nèi)常用玉米骨干自交系作為劃分雜種優(yōu)勢類群的參照(表1)。
表1 45 份國內(nèi)常用玉米骨干自交系基本信息
1.2 SNP 分子標記分析每份材料選擇5 株植株的幼嫩葉片混合取樣,DNA 提取采用改良CTAB 法,并進行純化處理。SNP 分子標記檢測在北京中玉金標記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Affymetrix Axiom 平臺完成,所用芯片為玉米育種專用的中玉芯1 號(Maize10K),該芯片含有9573 個SNP 標記,均勻分布在玉米10 條染色體上,相鄰標記間的物理距離平均200kb 左右。
1.3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用Axiom Analysis Suite V5.2 軟件的apt-genotype-axiom、ps-metrics、ps-classification和apt-format-result 模塊進行SNP 基因分型分析,Power Marker V3.25 軟件進行最小等位基因頻率、缺失率、樣品雜合率和基因多樣性分析,Treebest V1.9.2軟件的nj-tree模型構(gòu)建進化樹,Admixture V1.3.0 軟件進行遺傳結(jié)構(gòu)分析,GCTA V1.26.0 軟件進行主成分分析(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2.1 SNP 數(shù)據(jù)質(zhì)量控制利用中玉芯1 號芯片對47 份供試材料進行SNP 檢測,通過對dish QC>0.82和標記檢出率(call rate)>0.97 的樣品進行SNP 位點質(zhì)控,剩余7389 個標記,占77.2%。然后進行缺失率(miss)<0.1 和最小等位基因頻率(maf)>0.05過濾,最終獲得4167 個可用標記,占43.5%。
2.2 群體遺傳相似度分析K381、H865 與45 份我國常用玉米骨干自交系間的遺傳相似系數(shù)(表2)表明,K381 與丹9046、鐵7922、U8112、C8605-2、掖478、鄭58 改良瑞德類群種質(zhì)間的遺傳相似系數(shù)變幅為0.6058~0.7513,分別為0.6058、0.6119、0.6173、0.6439、0.7248、0.7513,說明它們之間遺傳距離較近。H865 與吉單27 母本、吉444、黃野四、黃早四、LX9801、昌7-2 塘四平頭類群種質(zhì)間的遺傳相似系數(shù)變幅為0.6356~0.8556,分別為0.6356、0.7006、0.7305、0.8019、0.8109、0.8556,說明它們之間遺傳距離較近。
表2 K381、H865 與45 份我國常用玉米骨干自交系間的遺傳相似系數(shù)
2.3 群體聚類分析基于篩選出的SNP 標記,利用Treebest 軟件的nj-tree 模型構(gòu)建進化樹,以45 份國內(nèi)常用玉米骨干自交系作為劃分雜種優(yōu)勢類群的參照,所有材料被劃分為6 個類群,如圖1 所示。K381被劃分到Ⅰ類群,Ⅰ類群中有鄭32、B73、U8112、鐵7922、C8605-2、丹9046、鄭58、K381、掖478 和先玉335 母本,該類群多屬于改良瑞德類群。H865被劃分到Ⅱ類群,Ⅱ類群有黃早四、黃野四、吉444、昌7-2、H865、LX9801、吉單27 母本、掖81515 和蘇灣1611,該類群主要是塘四平頭類群種質(zhì)。Ⅲ類群有德美亞3 號母本、KWS9384 母本、德美亞2 號母本、德美亞1 號母本、先玉335 父本、德美亞2 號父本和德美亞1 號父本,該類群多屬于歐洲種質(zhì)。Ⅳ類群有自330、莫群17、OH43、丹340、C052、吉853、綜31 和綜3,該類群屬于自330 和旅大紅骨類群。Ⅴ類群有Mo17ht、Mo17、吉002、合344、獲唐黃、德美亞3 號父本和KWS9384 父本,該類群主要是蘭卡斯特種質(zhì)。Ⅵ類群有沈137、齊319、X178、沈3336、豫自87-1 和吉846,該類群主要是PB 種質(zhì)。
圖1 以45 份我國常用玉米骨干自交系為參照構(gòu)建的K381 和H865 系統(tǒng)進化樹
2.4 主成分分析根據(jù)群體SNP 數(shù)據(jù)對供試材料進行主成分分析。前2 個主成分PC1 和PC2 貢獻率分別為31.43%和26.59%,累積貢獻率58.02%。PC1 和PC2 主成分的二維圖(圖2)顯示。為了便于對比分析,圖2 各自交系材料顏色與圖1 一致。根據(jù)各自交系的集中程度,可清晰地鑒定出6 個類群,這與群體聚類分析結(jié)果基本一致。K381 與掖478、丹9046、C8605-2、先玉335 母本等改良瑞德類群材料距離較近,可歸為一類,H865 與LX9801、昌7-2、吉444、黃野四、黃早四等塘四平頭類群材料距離較近,可歸為一類。
圖2 二維主成分分析
2.5 群體結(jié)構(gòu)分析基于篩選出的SNP 標記,利用Admixture 軟件分析47 份玉米自交系材料的遺傳結(jié)構(gòu),測試K=6 時最適合,47 份玉米自交系材料可分為6 個類群(圖3),這與群體聚類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結(jié)果基本一致。
Ⅰ類群中有德美亞2 號父本、KWS9384 父本、德美亞3 號父本、獲唐黃、Mo17ht、吉002、合344 和Mo17,該類群主要是蘭卡斯特種質(zhì)。K381 被劃分到Ⅱ類群,Ⅱ類群有先玉335 母本、K381、C8605-2、掖478、丹9046、B73、U8112、鄭32 和鐵7922,該類群主要是改良瑞德類群種質(zhì)。H865 被劃分到Ⅲ類群,Ⅲ類群有德美亞1 號父本、蘇灣1611、掖81515、吉單27 母本、黃野四、LX9801、黃早四、H865、吉444 和昌7-2,該類群主要是塘四平頭類群種質(zhì)。Ⅳ類群有吉846、沈3336、豫自87-1、X178、沈137 和齊319,該類群主要是PB 群種質(zhì)。Ⅴ類群有先玉335 父本、德美亞1 號母本、KWS9384 母本、德美亞3 號母本和德美亞2 號母本,該類群屬于歐洲種質(zhì)。Ⅵ類群有鄭58、綜3、綜31、丹340、OH43、吉853、C052、自330 和莫群17,該類群屬于自330 和旅大紅骨。表3 為群體遺傳結(jié)構(gòu)分析所得的6 類群血緣在新科910 雙親中占有的比例。由圖3和表3 可以看出,K381 遺傳背景相對復雜,屬于改良瑞德類群,H865 遺傳背景比較單純,屬于塘四平頭類群。
表3 K381 和H865 的群體結(jié)構(gòu)分析
圖3 47 份自交系的群體結(jié)構(gòu)分析
本研究以45 份國內(nèi)常用玉米骨干自交系作為劃分雜種優(yōu)勢類群的參照,分析玉米品種新科910的雙親自交系(母本K381、父本H865)的遺傳基礎?;赟NP 標記出現(xiàn)的頻率計算材料間的遺傳相似系數(shù),分析材料間的遺傳相似程度,為分群提供依據(jù)。同一血緣材料的遺傳相似系數(shù)一般會在0.60或0.70 以上,0.50 左右或者以下的遺傳相似系數(shù)一般代表材料間沒有明顯的血緣聯(lián)系[17]。遺傳相似度分析結(jié)果表明:K381 與掖478(0.7248)、鄭58(0.7513)等改良瑞德類群材料之間的遺傳相似系數(shù)較高,遺傳距離較近。H865 與LX9801(0.8109)、昌7-2(0.8556)等塘四平頭類群材料之間的相似系數(shù)較高,遺傳距離較近。
玉米主要利用的雜種優(yōu)勢模式有瑞德×塘四平頭、蘭卡斯特×旅大紅骨等[18-19]。本研究群體聚類分析結(jié)果表明,47 份玉米自交系材料被劃分為6 個類群,利用SNP 標記對新科910 雙親K381 和H865 進行群體遺傳相似度分析、聚類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遺傳結(jié)構(gòu)分析,K381 屬于改良瑞德類群,父本H865 屬于塘四平頭類群,新科910 的雜種優(yōu)勢模式為改良瑞德×塘四平頭,針對近年來黃淮海地區(qū)異常災害天氣的頻繁發(fā)生[20],下一步將會引進新的種質(zhì)材料,以此雜種優(yōu)勢模式為理論依據(jù),對新科910 的雙親進行改良和創(chuàng)新,為抗生物脅迫與非生物脅迫玉米新品種的選育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