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傳戈 孫晉美 陳 菁 高 凡 張光耀
(青島城市學院 機電工程學院,青島 266106)
隨著生物醫(yī)療、柔性電子、可穿戴設備、軟體機器人和航空航天等領域的高速發(fā)展,人們對產品的要求越來越高,單一材料已經無法滿足生產發(fā)展需要,于是復合材料尤其是功能梯度材料成為發(fā)展趨勢[1-6]。
功能梯度材料是近年國內外的研究熱點之一。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PDMS)基體材料具有無毒、防水、高彈性及生物相容性佳等優(yōu)點,被視為生物醫(yī)療電子、可穿戴設備以及柔性電子產品的理想材料。為滿足一側具有良好柔性而另一側具有較高剛度的應用需求,采用PDMS/SiC功能梯度材料,將SiC作為增強填料,根據需求可在PDMS基體中逐漸增加SiC含量,使其具有連續(xù)功能梯度和變剛度的特性。
增材制造技術被認為是制備具有應力優(yōu)化分布和良好幾何形狀功能梯度材料的有效方法。作為一個新的研究領域,梯度材料制備的研究仍處于初步階段,需要進一步完善與深入。目前已開發(fā)出PDMS/SiC功能梯度材料的3D打印裝置[7-10],但大多處于試驗階段,部分結構還有待優(yōu)化。由于PDMS/SiC功能梯度材料容易混入氣泡,在噴射成型前需要做抽真空處理,而目前很多3D打印裝置抽真空和加壓噴射成型共用一個腔體,抽真空時無法打印,打印時無法抽真空,存在無法連續(xù)穩(wěn)定生產、抽真空時密封不良等問題。
鑒于此,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一種功能梯度材料主動混合3D打印噴頭裝置,可實現(xiàn)不同SiC配比變剛度功能梯度材料的連續(xù)性打印。
主動混合3D打印噴頭為3D打印裝置的核心部件,采用左右2個腔體,如圖1所示。左側腔體6為儲料腔,主要保證功能梯度材料的混合均勻和抽真空。右側腔體18為打印腔,通過閥針14順序動作控制功能梯度材料打印。
圖1 打印噴頭結構
在左側儲料裝置中,5為供料模塊Ⅰ,利用注射計量裝置向儲料腔6輸送PDMS材料(PDMS和固化劑比例為10∶1)。11為供料模塊Ⅱ,利用另外一個注射計量裝置向儲料腔輸送不同配比的PDMS/SiC材料。這2種液體材料進入儲料腔后,由步進電機1帶動攪拌葉4將2種料混合均勻。
完成儲料后,利用氣路系統(tǒng)Ⅰ(3)抽真空,再通過氣路系統(tǒng)Ⅱ(10)產生的正壓將混合材料輸送至右側的打印裝置。單向閥8可防止液體材料倒流。在右側打印腔18中,常態(tài)位時閥針14和進料塊19無間隙配合(閥口是關閉的)。當需要3D打印時,可通過電磁換向閥控制氣缸12縮回,氣缸接頭13帶動閥針14向上運動,閥口打開,氣路系統(tǒng)Ⅲ(17)通正壓梯度材料即可從打印噴嘴20噴射成型。當停止打印時,利用電磁控制閥控制氣缸12向外伸出,閥針14向下移動,閥口關閉。石墨銅套15主要起到閥針運動時的導向作用,可有效防止運動卡滯。
在右側打印腔噴射成型時,左側腔體可同時進行儲料和抽真空。左右2個腔體互不影響,可實現(xiàn)不同配比PDMS/SiC功能梯度材料的連續(xù)性打印。
左側儲料腔和右側打印腔需要良好密封,否則會影響抽真空和3D打印的效果。板與板之間的密封主要靠O形密封圈進行端面密封,密封相對容易,而密封不良主要發(fā)生在電機軸和閥針的軸向動密封。為解決動密封問題,專門設計了與步進電機主軸尺寸相匹配的骨架油封2。骨架油封主要由橡膠彈性體、金屬骨架和金屬彈簧圈組成,如圖2所示。它的密封效果好,能滿足使用要求。
圖2 骨架油封結構(單位:mm)
增材制造技術俗稱3D打印,基于離散-堆積原理,是一種“自上而下”材料累加的制造方法。它先由計算機輔助設計(Computer Aided Design,CAD)軟件對零件進行三維建模,再通過專門的軟件切片,即數(shù)字分層后生成3D打印裝置能夠識別的數(shù)控代碼,控制3D打印裝置移動X軸、Y軸及Z軸,通過物理層積逐層打印出三維實體結構。
不同材料和工藝的組合形成了多種增材制造技術。按增材制造的方法,可分為熔融沉積制造、分層實體制造、選擇性激光燒結、立體光固化成型和三維打印技術等多種形式。不同的工藝方法應用在不同的領域,各有優(yōu)缺點。三維打印技術(3D Printing,3DP)使用液態(tài)光敏樹脂和粉末材料,核心部分為3D打印噴頭。加壓后,3D噴頭噴出一薄層的液態(tài)樹脂截面,通過加熱底板加熱或紫外線光源照射使其固化成型,層層累積,直到形成精確的3D實物。
實驗裝置采用自主搭建的3D打印平臺,主要包括由雕刻機改造的三軸工作臺、自主開發(fā)的主動混合噴頭、加熱底板、供料模塊、閥針控制模塊、抽真空系統(tǒng)和背壓調節(jié)系統(tǒng),如圖3所示。打印材料選用PDMS(PDMS與固化劑比例為10∶1)和PDMS/SiC混合液體的功能梯度材料。
圖3 功能梯度材料主動混合3D打印裝置
基于多材料主動混合3D打印工藝制備PDMS/SiC功能梯度襯底的工藝流程如下。
(1)輸送料,即通過供料模塊Ⅰ和供料模塊Ⅱ分別將PDMS和PDMS/SiC混合液體輸送至儲料腔。
(2)混料和抽真空,即利用步進電機帶動攪拌葉使混合材料攪拌均勻。為徹底清除功能梯度混合材料中的氣泡,利用真空泵抽真空。
(3)加熱及打印,即打印前先將打印底板加熱至設定溫度,然后通正壓將儲料腔中的料輸送至打印腔。利用氣缸帶動閥針上移打開閥口,同時打印腔加正壓進行3D打印。
(4)打印完成后,利用控制閥實現(xiàn)氣路換向,氣缸帶動閥針下移,閥口關閉。待固化成型后,即可將打印襯底從載玻片上取下。
為驗證主動混合打印噴頭的打印效果,進行三維模型打印實驗。打印時,打印噴嘴與載玻片基底間距調整為0.1 mm,噴嘴背壓設定為40 kPa。打印實物及截面如圖4所示,實物邊界平直,質量較好。
圖4 三維實物及剖面圖
(1)雖然是單噴頭,但是通過儲料腔和打印腔,實現(xiàn)了功能梯度混合材料的連續(xù)性生產。
(2)對于電機軸和閥針處的軸向動密封,利用骨架式油封結構,能起到較好的密封效果。
(3)針對PDMS打印材料和實驗裝置,實驗驗證主動混合3D打印噴頭結構合理,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