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美青 蘇 蕾
(新疆第二醫(yī)學院,新疆 克拉瑪依 834000)
1958 年國務院批準設立克拉瑪依市,克拉瑪依是一個以石油命名的城市,經(jīng)歷六十余年的發(fā)展變遷,這一進程中展現(xiàn)克拉瑪依人民智慧與情感的故事很多,記錄著克拉瑪依發(fā)展進程中的艱辛與巨變,承載著克拉瑪依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體現(xiàn)了克拉瑪依人民不屈的特性、砥礪奮進的精神。這些故事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需要我們充分挖掘和發(fā)揮這些故事的價值,做好不斷學習和傳承。
在全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jié)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我們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就是要理直氣壯開好思政課,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绷⒌聵淙司褪且茉齑髮W生的理想、信念、道德、品格等,引導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鞍褠蹏椤妵?、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中?!盵1]克拉瑪依故事中有很多思政教育的元素,挖掘本地資源,結合真實案例,并與思政課教學內容相融合,能有效與學生產(chǎn)生共鳴,增強思政課教學的感染力和說服力,傳播故事的同時落實高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克拉瑪依故事中所展示的內容與思政課教學內容之間本身就具有內在的契合性,與高校思政課所要講授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社會公德、個人品德、職業(yè)道德、黨建、法治等內容相一致。將克拉瑪依故事與思政課教學相融合,有助于講好用好克拉瑪依故事。同時,也使得思政課教學實現(xiàn)了“接地氣”,既能突出思政課的政治性、思想性,又提升了思政課的親和力、針對性和吸引力,發(fā)揮故事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
克拉瑪依現(xiàn)有大中專院校四所,外地生源的學生逐年增多,大家雖來自不同的城市,但又相聚于同一城市,并且一待就是4-5 年。充分挖掘和利用好地方教育資源,將克拉瑪依故事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中,既有利于大學生進一步全方位、多層次了解克拉瑪依,增強對克拉瑪依這座城市的情感,又能激勵大學生畢業(yè)投身于克拉瑪依的建設中,將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落實到具體實踐中,助力地方社會的發(fā)展,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做出自己的貢獻。
講好克拉瑪依故事必須尊重客觀現(xiàn)實,不能為了片面增強故事的吸引力而擅自做主并有意改編故事的細節(jié)或內容,而要做到實事求是的呈現(xiàn)。應尊重客觀現(xiàn)實,挖掘故事人物身上經(jīng)典事跡所體現(xiàn)出的時代價值,更好地體現(xiàn)克拉瑪依故事本身特有的價值,切不可夸大其詞,更不能弄虛作假。同時還要注重真實感受,加強達到認同的效果。來到克拉瑪依的學生對克拉瑪依充滿了好奇,渴望了解這個“由油而生,由水而興”的城市,通過故事講述和實地考察參觀,強烈的真實感受使得他們成為講好克拉瑪依故事的受眾群體,通過他們對克拉瑪依的認知和感悟來講出克拉瑪依故事,要比教師講出來更具有說服力、影響力和感染力,為此要多鼓勵學生走上講臺講好克拉瑪依故事。
克拉瑪依故事的多樣性以及受眾客體的不同,需要遵循多樣性和針對性相結合的原則,實現(xiàn)思政課想講的和學生想聽的相統(tǒng)一,使得學生愛聽想聽。為了增強克拉瑪依故事在思政課教學中的實效性,要針對不同受眾客體選取故事,做到有的放矢,增強故事在思政課教學中的實效性。比如針對醫(yī)學專業(yè)的學生,在講解克拉瑪依故事過程中重點引入疫情防控中堅守在一線的臨床醫(yī)生和護士的故事,通過故事來展現(xiàn)他們救死扶傷,舍小家為大家的博愛情懷;針對石油專業(yè)的學生,重點講述克拉瑪依油田建設以及典型工匠人物故事,感悟克拉瑪依石油精神。
增強克拉瑪依故事在思政課教學中的實效性,就必須打通歷史和當下,緊密聯(lián)系學生實際,對故事進行再精練,實現(xiàn)老故事與新時代相貫通,故事與實踐相結合。
首先,根據(jù)00 后受眾對象提煉故事。當前受眾對象主要為00 后,00 后大學生易于接受新事物,求新求變。如何使老故事有穿透力,實現(xiàn)歷史和當下的有機統(tǒng)一,加強對故事的提煉和整合,既要還原故事的本來面貌,體現(xiàn)故事的真實性,又要創(chuàng)新講故事的話語方式。同時,還要充分挖掘故事所蘊含的時代價值,比如在講述克拉瑪依油田建設的故事,通過一個個經(jīng)典的故事,讓學生感受石油工人們安下心,扎下根,不出油不死心的石油精神。他們戰(zhàn)嚴寒,斗酷暑,只要出油,工人們臉上洋溢著喜悅和幸福,這是人生的理想和愛國奉獻精神的體現(xiàn)。對于醫(yī)學專業(yè)的學生而言,同樣需要學習和傳承這種精神,把這種精神力量化為攻堅克難,“醫(yī)”心為民的精神動力。對受眾對象要做到有的放矢,充分挖掘和實現(xiàn)故事的教育教學目標,避免出現(xiàn)“對牛彈琴”的尷尬情形。
其次,精心構思和設計故事講述的方式。講故事不能變?yōu)椤霸捈页!保且?jīng)過充分的提煉和構思,在突出故事主題和充分表達思想的同時,讓有價值的故事發(fā)揮其作用,不要過分注重篇幅的長短,而要在增強吸引力上下功夫,可在講故事前埋下伏筆,起到瞬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的作用,慢慢解開伏筆的過程中保持故事持久的吸引力,這樣會使得故事深深烙在學生的心中,刻在他們的腦海里。也可對故事進行“再分析”和“再加工”,在保證故事真實性的基礎上,設置互動環(huán)節(jié),進行精心構思。
高校本科開設思政課程要根據(jù)不同的課程組建各自的教學團隊。通過常態(tài)化的集體備課,根據(jù)課程教學內容有側重地精心挑選故事,比如在《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課程中則要側重改革創(chuàng)新故事、脫貧致富故事、民族團結故事的引入,在《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治》課程中要側重優(yōu)秀黨員故事的引入,在《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程中要側重油田建設故事和戈壁變綠洲故事的引入,從整體統(tǒng)籌故事在思政課程中的分布。這樣既可以避免克拉瑪依故事在思政課程教學中的重復,同時強化了課程內容與故事的緊密結合,進一步增強故事在思政課教學中的實效性。
講好克拉瑪依故事需要充分關注學生的需求。對于通過教師無法形象直觀講述的故事,則需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為故事增色,發(fā)揮多媒體的強大優(yōu)勢,在課堂教學中借助多媒體教學進行視頻傳播故事。在課程學習中創(chuàng)建學習通、藍墨云班等平臺,結合課程內容與克拉瑪依故事以視頻或音頻的方式有效鏈接,進行課前或課后學習任務的發(fā)布,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既完成了預定的學習任務,同時也通過故事進一步感染了學生。故事傳播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微視頻、微電影的拍攝,把握好故事的真實性。學生角色的參與,有利于學生更好的感悟人物心理、情感,在拍攝過程中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情感交流和體驗,更容易產(chǎn)生思想共鳴,增強故事的教育和感染作用。也可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以小組為單位對故事主人公進行采訪,形成訪談記錄并在全班進行分享交流。
故事的講解如何讓人信服,不能僅僅停留在口頭的宣講上,還要注重故事和實踐相結合,讓學生通過實踐參觀和考察感受克拉瑪依的人文地理和發(fā)展變化。結合課程內容組織實踐教學,比如講到脫貧攻堅內容時可將小拐鄉(xiāng)脫貧致富的故事引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黨的脫貧攻堅政策,并通過參觀考察讓學生了解小拐鄉(xiāng)人民是如何通過大力發(fā)展庭院“微經(jīng)濟”增加農民收入的.在講到新中國建設時,可帶領學生參觀黑油山博物館,通過故事與展館中文、圖、實物、模型等相結合,展示克拉瑪依油田的發(fā)展史,感悟各族石油工人為開發(fā)和建設克拉瑪依所作出的巨大貢獻及取得的成就。實地考察和故事講解相融合將使得思政課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要具備扎實豐富的理論功底??死斠拦适聝热葚S富,內涵深刻,而思政課程是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tǒng)一的課程,內容涉及經(jīng)濟、政治、文化、生態(tài)、黨建等方方面面,如何實現(xiàn)二者的有機結合,教師需要具備扎實豐富的理論功底。教師只有吃透理論,才能借助一個個鮮活典型的故事,將抽象枯燥的理論深入淺出地闡釋好,更好地發(fā)揮故事對于學生的價值引領作用。其次,要注意講述技巧和課堂把控。要把故事講生動,提高課堂的抬頭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故事的感染力,教師要有較好的表達能力,可借助語氣、語音、語調和語速以及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語言增強故事的生動性。一定要避免平鋪直敘,表達生硬。同時,教師還要能有效駕馭課堂,多關注學生的反應并加強與學生的互動,有效借助故事實現(xiàn)與學生思想的共振共鳴。再次,教師要不斷加強學習。通過學習,提升自己的科學素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和道德素養(yǎng)等,只有這樣才能把故事講精彩。通過學習,提高運用現(xiàn)代媒介的能力,充分發(fā)揮現(xiàn)代媒介的優(yōu)勢。
克拉瑪依故事和思政課課程內容有著內在的契合性,將克拉瑪依故事融入思政課教學中,講好本地故事的同時增強了思政課教學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