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琛
“我們面臨著深刻的經濟挑戰(zhàn),我們現(xiàn)在需要穩(wěn)定和團結?!碑?shù)貢r間2022年10月24日,英國保守黨總部,即將接棒英國首相職位的新任保守黨黨首里希·蘇納克發(fā)表他當選后的第一份聲明。在獲得英國國王查爾斯三世批準后,他接替任職僅45天的伊麗莎白·特拉斯,成為英國首任印度裔首相。
同一天,在大西洋彼岸的白宮,美國印度裔副總統(tǒng)卡瑪拉·哈里斯正與總統(tǒng)拜登共同慶祝印度最大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排燈節(jié)。
悄然間,印度裔已經登頂英美這兩個西方大國的政治舞臺。而這股南亞颶風一直延續(xù)到了今天——日前有消息稱,父母都來自印度的美國前南卡羅來納州長、前常駐聯(lián)合國代表尼基·黑莉準備在2月15日宣布競選2024年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或迎來共和黨初選的首位對手。
放眼全球,除英美外,還有多國政要都擁有印度血統(tǒng),更不用說這些國家越來越多的基層官員也是印度裔。
是什么原因讓印度裔突破西方國家的“種族限制”,成為引人矚目的政治力量?
蘇納克擔任英國首相的消息讓排燈節(jié)這個節(jié)日更加喜慶。
在倫敦西部,離希斯羅機場不遠的紹索爾區(qū)是印度裔居民的聚居區(qū),這里有超過55%的居民都是印度裔。雖然紹索爾區(qū)傳統(tǒng)上支持在野黨工黨,但很多印度裔居民依然表示,他們同樣為蘇納克的當選感到自豪。
左圖:拜登和哈里斯(右一)在白宮慶祝排燈節(jié),推文截圖。
蘇納克是第三代印度移民。祖父拉姆達斯·蘇納克于1935年離開故鄉(xiāng)旁遮普,搭上輪船前往同為英國殖民地的肯尼亞尋找機會。在20世紀60年代,東非國家先后擺脫了英國的殖民統(tǒng)治,印度裔在當?shù)厥チ丝可?,他們中不少人選擇再次移民,在這一背景下蘇納克的祖父母和父母先后來到英國。
到達英國后,蘇納克的父親做起了全科醫(yī)生,母親則經營著藥房。蘇納克并沒有出生在印度裔聚居的社區(qū),他于1980年出生于英國南部的南安普頓。所以他自小家庭環(huán)境優(yōu)越,父母送他接受英國的精英式教育。從溫切斯特公學畢業(yè)后,他進入牛津大學攻讀哲學、政治和經濟學。本科畢業(yè)后又到美國的斯坦福大學讀工商管理碩士(MBA)。
不過,蘇納克仍然保留了很強的印度文化認同。他是一名虔誠的印度教教徒,宣誓就職時手持印度教經典《薄伽梵歌》,每個周末都會去印度教的廟宇。特別是在2020年11月的排燈節(jié),時任財政大臣的蘇納克,在官邸唐寧街11號外,按照印度傳統(tǒng)方式點燃了幾盞蠟燭慶祝佳節(jié),還一度成為民眾熱議的話題。
英國首相蘇納克。
蘇納克與印度更深的聯(lián)系,則是他妻子穆爾蒂,至今仍保留印度國籍。他的岳父納拉亞納·穆爾蒂更是印度商業(yè)大佬,是著名的信息技術服務公司印孚瑟斯的創(chuàng)始人。根據(jù)福布斯2022年的數(shù)據(jù),他的身家達到了36億美元(約合258億元人民幣)。
在英國,印度裔參政最早能追溯到1841年,有印度裔血統(tǒng)的索布雷當選為英國議會議員,開啟了印度裔在英國參政的歷史。
進入21世紀后,這種趨勢更加明顯。到了2019年英國大選時,下議院產生了15位印度裔議員。贏得選舉的約翰遜組成了英國歷史上有最多印度裔的內閣:財政大臣、內政大臣和商務、能源與產業(yè)戰(zhàn)略大臣均由印度裔出任。
蘇納克于2022年10月25日就任后即組建了新一屆內閣,其中再獲任命的內政大臣布雷弗曼也是印度裔。
“很可能在出現(xiàn)印第安人總統(tǒng)之前,就會出現(xiàn)一位印裔美國總統(tǒng)?!?019年,英國《經濟學人》雜志曾如此預測。
此后,哈里斯創(chuàng)造歷史,成為美國首位印裔副總統(tǒng)。哈里斯向來以其“親民”“接地氣”的形象為人所知。在她的自傳中,哈里斯袒露自己青年時期遭受排斥卻不斷奮進成長為加州基層檢察官的經歷,并將自己塑造為“開拓者”的角色?!吧贁?shù)族裔”“女性領導者”“出身基層”讓她在注重政治正確的民主黨內備受青睞。
眼下,另一位女性更有可能成為美國第一位印度裔美國總統(tǒng)。她就是尼基 · 黑莉。
黑莉是印度裔二代移民。不同于哈里斯一半非裔一半印裔的血統(tǒng),她的父母都來自印度。而和蘇納克一樣,她也出生在一個移民精英家庭。大學畢業(yè)后,黑莉先是去了家族企業(yè)擔任首席財務官(CFO),后來又在南卡商會任職,從而開始踏入政界。
在英國,印度裔參政最早能追溯到1841年,有印度裔血統(tǒng)的索布雷當選為英國議會議員,開啟了印度裔在英國參政的歷史。
在美國政壇,黑莉擁有極為漂亮的履歷——2004年第一次參選州議員就成功了;兩次連任州議員后,她想挑戰(zhàn)一下更高的位子,于是又在2010年成功當選南卡州長,成為該州首位印度裔州長。聯(lián)合國代表的經歷讓她又增添了處理外交的能力。
在采訪中,黑莉曾表示,接手南卡羅來納州時,該州是一個失業(yè)率達到兩位數(shù)的地方,但在她手中,大量的勞動崗位被創(chuàng)造出來,南卡也變成了美國東南的一只“猛獸”。而在聯(lián)合國任職時,黑莉又以烏克蘭問題和敘利亞問題上強勢而利落的外交風格折服眾人。
此外,在美國,印度裔其實早已滲透進此前少數(shù)族裔難以滲透的傳統(tǒng)權力堡壘。在拜登上任之初,其政府就任命了20名印裔高官 ,其中17人在白宮擔任要職。
在其他西方國家政壇,印裔也不斷進入權力中心:2015年,擁有印度血統(tǒng)的科斯塔出任葡萄牙總理;2017年,父親來自孟買的瓦拉德卡當選愛爾蘭總理;2020年,在印度出生的普里揚卡·拉達克里希南被任命為新西蘭多元化、包容性和民族社區(qū)部長。
“除了我們關注比較多的歐美發(fā)達國家,在過去幾十年,印度裔在多個國家政壇取得不少成功?!鄙虾M鈬Z大學印度研究中心執(zhí)行主任陳金英教授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訪時表示,從葡萄牙、新加坡、蘇里南、圭亞那到毛里求斯和塞舌爾等國的政要中都有印度裔的身影,還有不少印度裔在各國的行政、立法、司法等機構擔任高級職務。
談及印度裔緣何在各國政壇不斷脫穎而出,陳金英分析道,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超14億人口的印度是最大的移民輸出國之一。
黑莉曾任南卡州州長、美國常駐聯(lián)合國代表。
統(tǒng)計顯示,目前有3200多萬印度裔或印度僑民在海外生活,其中近1800萬人已經獲得其他國家的國籍。聯(lián)合國文件顯示,從2000年至2020年,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和地區(qū)的海外移民人口規(guī)模都在增長,而海外印度人的人口增幅最大,達到近1000萬。從海灣地區(qū)到北美,再到澳大利亞和英國,印度裔及印度僑民分布在全球各地。
印度裔不僅是多個西方國家主要的移民群體,還是移民人數(shù)增加最快的群體之一。據(jù)估計,印度裔在英國大約有170萬人,占該國總人口的2.5%;在加拿大約有160萬,占其總人口的4%以上,是加拿大最大的移民群體。在美國,印度裔除了是第二大移民群體,也是該國增長最快的移民群體之一,460萬的印度裔移民占美國人口總數(shù)的1.4%。澳大利亞的印度裔人口已經超過78萬,該群體已超越華人,成為澳大利亞僅次于英國人的第二大移民群體。
如果說巨大的人口規(guī)模讓印度裔成為多個西方國家政治人士不敢輕視的“票倉”,那么經濟上的富足以及對教育的重視,則為這個群體參政提供基礎。
“能走出國門的印度人,幾乎全是有些家底的印度中高種姓群體。他們在本國就是屬于比較上層的階級。高收入、高學歷是西方國家印度裔的普遍特征。因此像蘇納克、哈里斯這樣的移民二代,大多生活體面,甚至很多諸如哈里斯老媽這樣的‘印一代’,也總能比較順利地融入美國社會,躋身成功人士階層?!标惤鹩⒏嬖V記者,“因為有錢有閑,所以印度裔更容易去關注公共事務,也更容易為從事競選組織一些籌款活動?!?/p>
據(jù)皮尤研究中心的數(shù)據(jù)顯示,印裔美國家庭年收入中值為11.9萬美元,是全美家庭年收入中位數(shù)(6.7萬美元)的近兩倍。
與其他亞裔不同,印度裔參政熱情高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美國加州大學調查亞裔美國人的學者拉瑪克里什南認為,印度裔以捐贈者、選民和候選人的身份參與政治的可能性遠高于其他移民群體。他的觀點在今年的中期選舉競選活動中得到印證:美國各個縣和地區(qū)的印度裔參選人正在成群結隊地競選公職。
加拿大多項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印度裔是該國投票最積極的族裔。積極投票不僅會讓各政黨和政治人士不敢輕視印度裔的訴求,而且會讓更多印度裔候選人當選,從而形成良性循環(huán)。
在陳金英看來,印度裔的一些特點也讓他們從政更容易獲得成功。
比如,作為一個多宗教國家,印度融合東西文化特質的歷史地理國情,從小在一個多元文化的環(huán)境下長大,這讓印度裔更容易與其他國家民眾共存,融入性更強。遭遇到的排擠和歧視也少于其他亞裔。
“文化上,由于英國的長期統(tǒng)治,英語與印地語并列為印度兩大中央政府官方語言。盡管印度人因其英語口音較重而備受調侃,但這種口音并不影響印度人表達自己。”陳金英表示,雖然沒有量化的數(shù)據(jù),但很多研究和學者都認為,比起華裔的內斂,印度人的個性是善于爭辯的,他們敢想敢說,且善用西方邏輯與英語思維處理問題。
還有分析文章認為,印度裔政治人士會主動彰顯族裔認同,也會積極替本族裔代言。熱衷從政的他們還建立了各類協(xié)會和游說團體,幫助其他印度裔競選,為他們拉票、籌集資金等。此外,印度的選舉制度遠遠復雜于加拿大等西方國家,因此印度裔參加西方國家選舉就像玩“過家家”。
政治界之外,在商界和科學界,印度裔同樣非?;钴S。這不僅讓所在國對這個群體刮目相看,也讓印度政府分外重視。
“印度領導人到美國訪問時,會舉辦很多跟當?shù)赜《葍S民的活動,也是希望與他們加強聯(lián)系,能夠幫助印度國內的發(fā)展,或者發(fā)揮作用改善美印之間的關系等等?!标惤鹩⒏嬖V記者。
事實上,從2003年開始,印度政府就已經將1月9日——圣雄甘地1915年從南非返回印度的日子定為“海外印度人節(jié)”(PBD),以紀念海外印度裔及印度僑民對印度發(fā)展所作的貢獻。PBD已經成為印度政府增強與海外印度裔及印度僑民聯(lián)系的旗艦項目,新德里希望通過加強和印度裔以及印度僑民的聯(lián)系,強化與他們所在國的雙邊關系。
“印度裔在政治上的崛起,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實現(xiàn)了印度政府的上述愿望。尤其是當印度和別國發(fā)生利益沖突時,這些印度裔政要在對印政策上可能會有一些傾斜?!标惤鹩娬{道,但對于那些已經入籍的印度裔來說,首先肯定是維護所在國的國家利益。
記者注意到,在蘇納克成為英國首相后,印度總理莫迪發(fā)表推文,稱英國新首相是兩國的“活橋梁”,希望共同把印英之間的歷史淵源轉化為現(xiàn)代伙伴關系。但加入英國國籍的印度裔移民首先要為英國的政治利益考慮,蘇納克等印度裔政要也不例外。比如,印度和英國在“光明之山”鉆石歸屬以及移民問題上存在摩擦,但對這位年輕的英國首相來說,其首要工作是“為英國帶來穩(wěn)定和繁榮”。
“對印度來說,一方面他們以自己在全世界有那么龐大的僑民,世界政治舞臺上有那么多身居要位的政客而自豪。”陳金英坦言,但印度裔的崛起對母國印度來說實際上是喜憂參半,“另一方面,印度其實也承認,這么多精英人才外流,本身也說明了印度自身還沒有足夠的機會留住這些人才。而人才的大量外流,給印度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嚴重阻礙了印度自身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影響了印度國際競爭力的提高”。
1.英國首相里希·蘇納克
2.美國副總統(tǒng)卡瑪拉·哈里斯
3.葡萄牙總理安東尼奧·科斯塔
4.圭亞那總統(tǒng)穆罕默德·伊爾法恩·阿里
5.毛里求斯總理普拉溫德·賈格納特
6.毛里求斯總統(tǒng)普里特維拉杰辛格·魯蓬
7.蘇里南共和國總統(tǒng)昌德里卡佩爾薩德·單多吉
8.加拿大國防部長安妮塔·阿南德
9.英國內政大臣蘇拉·布雷弗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