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蔚 王煥玲
[摘? 要] 克雷洛夫寓言在俄傳統(tǒng)寓言和18世紀至19世紀俄國社會現(xiàn)狀不斷激烈碰撞中產(chǎn)生,它的出現(xiàn)給整個俄羅斯文學造成強烈沖擊。本文對克雷洛夫寓言中與狼相關(guān)的寓言逐個解讀,并對其筆下狼的特征進行分析,總結(jié)出狼具有統(tǒng)治階級的剝削者、可惡可恨的侵略者、市井日常的生活者、人性的映襯者四種不同的象征意義。
[關(guān)鍵詞] 克雷洛夫? 寓言? 狼? 象征意義
[中圖分類號] I06?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2097-2881(2023)24-0093-04
一、前言
寓言通常采用借喻、擬人、夸張等修辭手法,用篇幅短小但精練的故事詮釋極具內(nèi)涵且意義深刻的道理。作為一種特殊文學體裁,寓言多起到反諷或勸誡的作用。“寓言”一詞最早出自春秋戰(zhàn)國莊子《莊子·寓言篇》和《莊子·天下篇》?!肚f子·寓言篇》中寫道:“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薄肚f子·天下篇》中則說:“以卮言為曼衍,以重言為真,以寓言為廣?!痹⒀缘暮x相當豐富,張朋在《〈莊子〉寓言正義》一文中將其分為三種:一是轉(zhuǎn)述他人話語以申己意;二是以托詞表寓意;三是用假托之故事或物品的修辭手法闡釋一個道理??死茁宸蛟⒀詣t屬于最后一種。
克雷洛夫寓言誕生于19世紀初,是俄羅斯文學史上不可多得的瑰寶,也是世界文明史上人類永恒的遺產(chǎn)。眾所周知,以動物為主角是克雷洛夫寓言作品最鮮明的特點,作者在作品中對不同動物形象進行描寫,寓意深刻。《克雷洛夫寓言》揭露統(tǒng)治階級的丑陋面目,在俄羅斯社會各階層中反響巨大,引發(fā)勞動人民對俄封建農(nóng)奴制強烈不滿。本文對克雷洛夫筆下所有與狼有關(guān)的寓言故事逐一進行解讀,深入探究“狼形象”的象征意義。
二、克雷洛夫與寓言之間的淵源
伊凡·安德烈耶維奇·克雷洛夫(1768-1844)是俄羅斯著名的寓言家、作家,其寓言作品幽默風趣,又不失諷刺意味。1768年2月13日,克雷洛夫出生于莫斯科一個貧窮的下層軍官家庭,幼時喪父,10歲開始自謀生計,16歲作為小公務(wù)員在圣彼得堡的市參議會供職。因長期在政府部門工作,克雷洛夫不僅窺得官場的黑暗,還深感百姓疾苦,這為他后來創(chuàng)作一系列諷刺貴族生活的喜劇奠定了基礎(chǔ)。1789—1793年,克雷洛夫全身心致力于辦雜志,先后創(chuàng)辦《精靈郵報》《觀察家》《圣彼得堡水星》,但因政治傾向激進,這些雜志均未辦成功。機緣巧合之下,克雷洛夫與俄國寓言作家德米特里耶夫相識,在德米特里耶夫的鼓勵下開始進行寓言創(chuàng)作,并獲得德米特里耶夫的認可,從此便一發(fā)不可收拾。1809年,克雷洛夫的第一本寓言詩《伊凡·克雷洛夫寓言集》出版,奠定了他在俄羅斯文學史上獨一無二的地位,寓言成就了克雷洛夫,給他帶來無窮的贊揚及榮譽,并填補了俄羅斯文學的巨大空白,寓言成為一代又一代俄羅斯兒童手中不可缺少的啟蒙讀物。
與伊索、拉封丹不同,克雷洛夫的寓言不僅風趣幽默,還與俄國當時的社會現(xiàn)狀緊密相連。受其影響,俄國批判現(xiàn)實主義逐漸發(fā)展起來。普希金認為,克雷洛夫是“最民主的最通俗的”現(xiàn)實主義作家,俄國著名的批評學家別林斯基也在《伊凡·克雷洛夫》中指出,“他(克雷洛夫)在那些寓言中把俄羅斯民族精神全面發(fā)揮盡致:好像在干干凈凈的擦得很亮的鏡子里,反映出俄羅斯的實際智慧……在那些寓言中有一切處事秘訣,實際經(jīng)驗的結(jié)果。而這一切是以世界上無論哪一種語言都無法表達的純粹是用俄羅斯的表現(xiàn)方式和措辭表達出來的,……普希金本人在這方面如果沒有克雷洛夫,也是不能臻于盡善盡美的境地的?!痹⒀裕ě咬学悃擐瘢┮辉~源于舊詞“баять”,即“說話、講述”[1]。克雷洛夫寓言作品多以敘事為主,并采用諷喻式的手法刻畫人或動物,達到諷刺效果,正如著名批評家別林斯基曾指出的:“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智慧、家庭和社會環(huán)境中引以為鑒的訓誡構(gòu)成了寓言的核心?!笨死茁宸蛟⒀灾械闹鹘羌劝ㄈ耍灿袆游?,不僅有好奇心重、淘氣頑皮的小猴,也有笨拙的狗熊、善良但愚蠢的大象、不屈不撓的蚊子、狡猾的狐貍、愛偷竊的老鼠等[2]……他筆下的動物具有象征意義,代表俄羅斯社會各階層,如蜜蜂等小昆蟲代表勤勞的工人階層,獅子、老虎等大型食肉動物則代表殘暴的統(tǒng)治階層……
三、克雷洛夫寓言中的“狼”形象
狼在俄羅斯文化中具有雙重意象,它既代表兇狠貪婪、虛偽殘忍、忘恩負義、奸詐狡猾、作惡多端等負面形象;也代表神奇動物幫手、強大、勤勞、經(jīng)驗豐富、預示成功等正面形象[3]。而克雷洛夫寓言中的狼不僅囊括傳統(tǒng)俄羅斯文化中狼的形象,還包含作者將傳統(tǒng)俄羅斯文化與當時俄國社會現(xiàn)狀相融合后深度加工改造所創(chuàng)作出來的不同以往的狼的形象,帶有獨特的“克雷洛夫韻味”。
克雷洛夫寓言包括他之前撰寫好的九卷加卷外補遺的十篇共達208篇,其中作品名中出現(xiàn)狼字的寓言共計12篇,分別是狼與小羊(卷一)(《Волк и Ягн?нок》)、狼落犬舍(卷二)(《Волк на псарне》)、狼和杜鵑(卷二)(《Волк и Кукушка》)、狼和狼崽(卷三)(《Волк и Волчонок》)、狼和狐貍(卷四)(《Волк и Лисица》)、獅子和狼(卷五)(《Лев и Волк》) 、狼和牧人(卷六)(《Волк и Пастухи》)、狼和白鶴(卷六)(《Волк и Журавль》)、狼和小耗子(卷七)(《Волк и Мышонок》)狼和貓(卷八)(《Волк и Кот》)、狼和羊(卷九)(《Волк и Овцы》)、蚊子和狼(卷外補遺)(《Комар и Волк》)??死茁宸蛸x予狼多變的形象,本文著重解讀克雷洛夫的這12篇寓言,深入分析其中的狼形象。
1.狼——代表統(tǒng)治階級的剝削者
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狼作為食物鏈頂端的食肉動物出現(xiàn),在克雷洛夫的寓言作品中,狼又作為俄羅斯社會中統(tǒng)治階級的形象出現(xiàn),二者具有同一性。如《狼與小羊》中,狼十分無恥且殘暴,它看見小羊后并沒有直接撕咬,而是為了吃小羊裝模作樣地找了兩個借口,第一次說小羊弄渾了飲水,小羊辯解自己在河水下游,絕不會弄臟狼的水;第二次說小羊前年夏天曾對它誹謗侮辱,小羊反駁自己當時不滿周歲,絕不會對狼出言不遜。氣急敗壞的狼將這口大鍋扣在其他動物身上,同時不再絞盡腦汁找借口,直接將羊羔拖進叢林。在這個故事中,作者認為在強者面前有罪的總是弱者,在弱肉強食、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大環(huán)境下,一味講道理是行不通的,只有擁有實力才能保全自己。故事中的狼象征為滿足自身利益,千方百計尋找各種荒唐可笑的借口榨取貧苦大眾(小羊)血汗,達到自身目的的統(tǒng)治階級剝削者。作者采用諷刺手法對故事情節(jié)進行細致描述,揭露出統(tǒng)治者的兇殘與蠻橫,并借動物形象生動地再現(xiàn)了18世紀末農(nóng)奴制度下奴隸主專橫、蠻不講理對待農(nóng)奴的場景,從側(cè)面表現(xiàn)出克雷洛夫因農(nóng)奴遭受不公平對待心生痛恨和憤怒。再如《狼與羊》中的荒唐律法,令讀者深切感受到當時俄羅斯統(tǒng)治者獨斷專行、顛倒黑白、不分是非的行徑。面對如同綿羊一般手無縛雞之力的貧苦百姓,獸類當局竟成立了一個機構(gòu),美其名曰護羊督查會,但可笑的是,多數(shù)督察官卻由狼這樣專門吃羊的剝削者擔任。護羊督查會同時頒布法令:倘發(fā)現(xiàn)狼欲侵犯羊群,并且危及羊的生存,不論該狼身居何職,每只羊都有權(quán)逮捕它們,當即押送附近的樹叢,交由法庭予以審訊[4]。這一法令極其荒唐,令本就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羊羔們(底層人民)的日子更加難過。羊遇見狼豈有命在?法令的頒布對羊羔們(底層人民)而言可謂滅頂之災。在這個故事中,克雷洛夫不僅用犀利的筆觸嘲諷當局者昏庸無道、可笑荒謬、不分黑白,以權(quán)勢壓人,肆意欺辱勞苦大眾,同時對底層人民表示深切同情?!段米雍屠恰分校且蚱廴枞跽吡钭约合萑胨劳鼍车?。狼何其強大,蚊子何其弱小,但強大的狼因自己一意孤行落得個與蚊子同歸于盡的可悲下場。克雷洛夫用這一簡短寓言警示讀者,欺辱他人者終將受到反噬,并借用這則寓言故事側(cè)面告訴百姓,殘暴的俄國當權(quán)者和俄國統(tǒng)治集團用暴力的手段殘忍蹂躪人民的行為終究是不會得逞的。而在《狼和狼崽》中,作者將狼塑造成一個狡猾的、為吃到羊絞盡腦汁的獵食者形象,與可惡的俄剝削者如出一轍。故事講述一只老狼派小狼去尋找食物,小狼回來后激動地告訴老狼,山腳下有大群綿羊,一只比一只肥。老狼詳細詢問小狼后,得知牧羊人為人小心謹慎,且聰明伶俐,獵犬溫和馴良。小狼認為,這群綿羊可以作為襲擊對象,讓他們飽餐一頓,但精明的老狼沒有接受這個提議,他認為,如果牧羊人真正精明,他的狗絕不會沒有出息,如果貿(mào)然前去,必定會遭殃。最終,老狼與小狼放棄了獵食這群羊。克雷洛夫通過這則寓言故事隱喻封建農(nóng)奴制度下貪官污吏魚肉百姓以及奴隸主挖空心思千方百計剝削壓榨農(nóng)民,就如同寓言中狼想盡辦法捕獲羊?!独呛秃淖印分?,狼賊喊捉賊,耗子將它吃剩下的羊肉偷走一小片,狼發(fā)現(xiàn)后心痛地大聲疾呼:“救命呀!有土匪!抓強盜??!這回我完了!我的全部家產(chǎn)都歸了賊”,狼只關(guān)心自己的羊肉被耗子竊走,卻忘了是自己先從羊圈中偷羊,故事中的狼象征狡詐小人形象,與當時俄國社會貪婪殘忍的地主和官吏何其相似。
2.狼——可惡可恨的侵略者
克雷洛夫刻畫的狼各具特色。寓言《狼落犬舍》中,作者用隱喻手法別出心裁地將“精明的獵人”庫圖佐夫和“狡猾的狼”拿破侖置于寓言中,生動傳神地塑造出一只狡詐、可惡的動物狼形象[5]。寓言主要講述一只狼夜里誤入犬舍,發(fā)現(xiàn)自己被獵犬包圍,狡猾的狼開始求和討?zhàn)?,卻被精明的獵人識破陰謀,將狼殺死。這篇寓言故事以1812年的衛(wèi)國戰(zhàn)爭為背景,對想要入侵俄國卻陷入困境中的拿破侖進行嘲諷,歌頌了俄國偉大統(tǒng)帥庫圖佐夫。據(jù)說當庫圖佐夫看到寓言的手稿時大加贊賞,認為克雷洛夫是他的知音,因為克雷洛夫手稿中跟狼絕不講和的決絕話語,與庫圖佐夫面對侵略者拿破侖所采用的戰(zhàn)略思想和對敵態(tài)度完全一致。受克雷洛夫寓言的影響,俄國國內(nèi)掀起愛國主義熱潮,無數(shù)俄國軍人沖向抗敵前線,拋頭顱、灑熱血。
3.狼——市井日常的生活者
克雷洛夫筆下的狼還象征市井生活者。18世紀的俄國人民生活處境艱難,統(tǒng)治者當權(quán)下的老百姓竭盡全力為自己的生活奔波,因此帶有些許小市民的陋習。在寓言《狼和杜鵑》中,作者塑造了一只不思悔過的狼。狼只顧埋怨他人對自己不好,卻不反思自己被討厭的真正原因,且不愿意改掉自身的惡習。在故事中,狼與杜鵑交談,狼認為獵人和野犬對他十分不友好,因此它想在沒有天敵和紛爭的理想國度生活。杜鵑則認為,不論狼在哪里生活,都不會和其他動物和睦相處,因為它依舊保留自己的習性和尖牙。克雷洛夫認為,寓言是一種“轉(zhuǎn)彎抹角涌現(xiàn)出來的真理”,他通常在故事敘述之外將寓意獨立揭示出來,作為寓言的點睛之筆和精華所在。克雷洛夫在寓言作品中對那些品行卑劣、喜歡挑剔別人的小人表示了強烈的諷刺和不滿,同時也借寓言對他人進行規(guī)勸和告誡?!丢{子和狼》中,狼耍小聰明,卻聰明反被聰明誤,搭上了自己的性命。面對乳臭未干的小狗崽搶食,獅子秉持著容忍態(tài)度,狼誤以為獅子外強中干,沒有力氣,想借機多撈點好處??上Ю堑娜缫馑惚P打錯了,狼沒想到獅子采取不同的方式對待它和小狗崽,結(jié)果狼變成了獅子肚子里的一道菜??死茁宸蛴秒[喻的手法,將狼比作市井小民,有些許小聰明,想投機取巧卻弄巧成拙,讓人捧腹,又引以為戒。
4.狼——社會人性的映襯者
克雷洛夫的寓言如同一面光潔的鏡子,真實反映人性的“真、善、美、假、惡、丑”,讓讀者在細細品讀的同時獲得感悟。克雷洛夫讓“化身成人”的動物擔負起道德重任,被賦予特殊含義的動物在善與惡之間進行抉擇,利用動物形象展現(xiàn)文學中最純粹的人性。《狼和白鶴》中,狼極其狡詐,忘恩負義,恩將仇報。狼被骨頭卡住喉嚨,飽受痛苦,瀕死之際向白鶴求救。狼獲救后不僅沒有對救助它的白鶴表示感謝,反而惡語相加:“想要報酬?你倒會開玩笑!從我嘴巴里溜掉,是我白白送給你性命一條!”不僅如此,它還倒打一耙:“滾開吧?;镉嫞∧阋斝?,下次撞著我,絕不輕饒?!毕窭沁@樣的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并不少見,被人救助,反倒打一耙??死茁宸蛏瞄L用動物代替人說話,借助動物來點醒世人,教化人們以感恩之心待人。在中國古代,狼同樣被看作忘恩負義的化身,如明代作家馬中錫《東田文集》中的《中山狼傳》篇就將狼這一特點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故事中,主張兼愛濟物的東郭先生面對狼發(fā)出的求救信號,沒有置之不理,助狼躲過晉國大夫趙簡子的追捕,孰料狼恩將仇報,想要吃掉自己的恩人東郭先生。后世將“東郭先生”與“中山狼”作為專有名詞,用來分別形容迂腐軟弱、心慈手軟的老好人和貪婪兇殘、陰險狡猾、恩將仇報的惡人。惡狼遇上兼愛的東郭先生,僥幸逃脫,而《狼和貓》中的狼就沒有這么好的運氣了。作惡多端的狼遭到獵人和獵狗的追殺,抬頭瞧見籬笆墻上有一只貓,忙詢問這里的農(nóng)民誰最善良,能助他躲避敵人,貓給出了好幾個人選,都被狼否決了。最后貓對狼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崩亲鲪憾喽?,在壞事做盡后想要尋求幫助,但沒人愿意幫助它??死茁宸蛞栽⒀愿嬲]人們做事要三思而行,多考慮自己的行為可能產(chǎn)生的后果,否則就會像故事中的狼一樣,為自己的過錯買單。《狼和狐貍》中,餓得頭暈眼花的狼向狐貍要食物,假裝熱心的狐貍問狼吃不吃干草,卻壓根不將自己剛剛吃完雞肉的事透露給狼,狼只好空著肚皮回家睡覺??死茁宸?qū)⒑偤屠菙M人化,使二者帶有人性的占有欲色彩,反映了現(xiàn)實社會中有些人將自己不想要的東西轉(zhuǎn)送他人以求留有好印象的現(xiàn)象,同時也借助寓言告誡人們,看見別人遇到困難要主動幫助,在必要時要與別人分享,要有一顆寬容大度的心。
四、結(jié)語
克雷洛夫寓言中狼的形象是復雜多變的,主要有四種象征意義,一是象征統(tǒng)治階級的剝削者,用殘酷的手段不斷吞噬可憐百姓的血肉;二是象征可惡可恨的侵略者,用自己鋒利的尖牙作為武器企圖撕扯下被侵略國的血肉;三是象征在底層生活的市井小民,他們用自己粗淺的社會經(jīng)驗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斷摸索;四是作為人性的映襯者,給人以警示。
參考文獻
[1] 吳士余.克雷洛夫寓言淺論[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1981(2).
[2] 劉慧萱.“野獸能代替我說話”—— 克雷洛夫和他的寓言[J].俄羅斯文藝,2003(12).
[3] 楊嵐.俄羅斯文化中狼的形象[J].俄語學習,2018(1).
[4] 伊凡·克雷洛夫.克雷洛夫寓言全集[M].谷雨,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2019.
[5] 周玉蒙.《克雷洛夫寓言》中動物象征意義研究[D].烏魯木齊:新疆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