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雪 許家琳 林麗梅
汕頭市婦幼保健院婦產科 (汕頭 515000)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妊娠期常見的高危并發(fā)癥之一,在產婦中的發(fā)生率約為12.8%~16.7%,即使孕婦后期血糖控制良好,圍產兒仍有一定的概率會是巨大兒[1]。因此,對GDM患者進行早診斷、早干預,對妊娠結局的改變尤為重要。現(xiàn)有研究證實,胎兒血流動力學指標檢測能夠有效預測早產、先天性畸形等不良結局,在圍生兒預后預測方面具有重要價值[2]。妊娠期女性血脂水平變化明顯,尤其是妊娠晚期,孕婦的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水平明顯升高,隨之升高的是母嬰不良妊娠結局的發(fā)生率[3]。除此之外,甲狀腺功能狀態(tài)也與妊娠結局密切相關,一旦發(fā)生甲狀腺激素水平紊亂,不僅會影響促甲狀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的合成及分泌,還會影響母嬰安全[4]。本研究探究臍動脈血流動力學指標、血脂、TSH對GDM患者分娩結局的影響研究,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1月收治的GDM患者69例為研究組。納入標準:(1)符合《妊娠期糖尿病指南(2021年版)》[5]中關于疾病的診斷標準;(2)單胎;(3)確診為GDM時的孕周為(24~28)周;(4)孕婦為本地常駐人口。排除標準:(1)糖尿病家族史孕婦;(2)孕前有糖尿病史;(3)合并慢性心血管疾病、腎病或免疫性疾病;(4)B超檢查確診為甲狀腺疾病者。另選同一時期體檢的正常妊娠產婦69例為對照組。對照組產婦年齡(20~40)歲,平均(28.61±2.34)歲,孕前平均體質量指數(shù)(21.34±1.75)kg/m2,孕期增重指數(shù)(5.29±1.63)kg/m2,產次:初產婦55例,經產婦14例,孕周(10~26)周,平均(18.46±2.52)周。研究組產婦年齡(20~40)歲,平均(28.72±2.29)歲,孕前平均體質量指數(shù)(21.47±1.72)kg/m2,孕期增重指數(shù)(5.42±1.57)kg/m2,產次:初產婦53例,經產婦16例,孕周(9~25)周,平均(18.31±2.68)周。2組孕婦年齡、孕前平均體質量指數(shù)、孕期平均體質量指數(shù)增加、孕期增重指數(shù)、產次、孕周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所有孕婦及家屬均對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臍動脈血流動力學水平:應用多普勒超聲臍動脈檢測儀檢查臍動脈血流情況。孕婦取半臥位,選取臍動脈胎兒端及臍靜脈胎盤端為取樣點,取樣點與血管夾角<30°,標尺統(tǒng)一固定23 cm/s,獲得收縮去峰值一致的波形以及舒張末期最大血流速的頻譜圖,自動測得臍動脈收縮期峰值流速/舒張末期流速(systolic and diastolic peak volume ratio,S/D)及阻力指數(shù)(resistive index,RI),以上參數(shù)均重復進行3次測量,取得平均值。
(2)血脂水平:受試者晨起空腹抽取靜脈血5 mL,靜置,離心分離血清,取上清液,采用全自動生化免疫分析系統(tǒng)酶比色法測定TG、TC、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和LDL水平。
(3)TSH檢測:受試者晨起空腹抽取靜脈血5 mL,靜置,離心分離血清,取上清液,采用全自動生化免疫分析儀檢測血清TSH及游離三碘甲狀腺原氨酸 (free triiodothyronine,F(xiàn)T3)、游離甲狀腺素 (free thyroxine,F(xiàn)T4)表達水平。
(1)比較對照組與研究組臍動脈血流動力學指標、血脂指標及TSH相關指標表達水平差異。
(2)妊娠結局:記錄2組早產、胎膜早破、巨大兒、產后出血、胎兒宮內窘迫、剖宮產和新生兒低血糖的發(fā)生情況。比較健康對照組與觀察組不良妊娠結局的發(fā)生率。巨大兒指的是出生體質量≥4 kg的圍產兒。
(3)分析研究組臍動脈血流動力學指標、TSH等相關指標及血脂指標表達水平與不良妊娠結局發(fā)生率的相關性。
2組孕婦TC、HDL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孕婦S/D、RI、TG、LDL、TSH水平高于對照組,F(xiàn)T3、FT4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孕婦臍動脈血流動力學指標、血脂指標及TSH相關指標表達水平比較
2組孕婦早產、胎膜早破、產后出血、胎兒宮內窘迫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巨大兒、剖宮產、新生兒低血糖發(fā)生率及新生兒體質量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孕婦妊娠結局比較
根據多因素分析結果,該多元回歸方程的公式為:不良妊娠結局=4.73+(-0.208)×S/D+(-0.461)×RI +(-0.363)×TG +0.152×LDL +1.782×是否合并糖尿病+(-0.363)×TSH。多元線性回歸方程結果顯示:S/D、RI、TG、LDL、TSH、FT4水平變化均與不良妊娠結局存在相關性(R2=0.224,調整R2=0.201;F=9.504,P<0. 05),且影響順序由大到小依次為 TG、TSH、RI、S/D、LDL。見表3。
表3 影響GDM孕婦不良妊娠結局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GDM的致病機制與多種因素相關,主要的臨床表現(xiàn)是孕婦體內血糖水平發(fā)生異常,是不良妊娠結局的主要原因。因此,為了保障母嬰安全,有必要通過監(jiān)測患者體內的多種指標水平的變化,提前采取干預。
本次研究發(fā)現(xiàn),研究組孕婦S/D、RI、TG、LDL、TSH水平高于對照組,F(xiàn)T3、FT4水平低于對照組,提示GDM孕婦體內的S/D、RI、TG、LDL、TSH、FT3、FT4水平均存在一定的異常。分析其原因在于,臍動脈是胎兒和胎盤唯一的連接紐帶,正常情況下,隨著妊娠周期的不斷增加,為保障胎兒發(fā)育需求,臍動脈血流速度增加,S/D、RI均呈現(xiàn)良好的下降趨勢。但是,當患者體內的血糖水平不斷升高時,血管壓力出現(xiàn)異常,臍動脈血流循環(huán)受阻,臍動脈血流動力學指標S/D、RI也因此改變[6]。與此同時,孕婦體內未被利用的血糖轉化為TG,TG又可通過LDL-C形式轉運至肝臟,但肝臟代謝無法將TG代謝消耗,致使機體內部留存大量的TG、LDL。甲狀腺激素既可以幫助孕婦吸收腸道內的葡萄糖,增加肝糖原輸出,又對糖異生和胰島素具有抵抗作用,當患者體內的甲狀腺激素分泌出現(xiàn)異常時,主要的表現(xiàn)就是血清FT3、FT4水平的降低和TSH水平的升高[8]。除此之外,本研究還對2組孕婦的妊娠結局進行統(tǒng)計,結果顯示,研究組巨大兒、剖宮產、新生兒低血糖發(fā)生率及新生兒體質量均顯著高于對照組,但2組早產、胎膜早破、產后出血、胎兒宮內窘迫發(fā)生率一致。提示,GDM孕婦不良妊娠結局的產生不僅與孕婦機體內的高糖水平有關,還有其他影響因素,汪琳等[9]研究結果與此一致。分析其原因在于,母體大量葡萄糖無法及時代謝,致使胎兒吸收過多糖分,體質量異常增加,最終增加了巨大兒的發(fā)生率。而巨大兒會影響經陰分娩效果,進一步增加了剖宮產率。隨著胎兒吸收葡萄糖的增加,胰島素的分泌量也增加,但胎兒離開母體后,葡萄糖主要來源中斷,故表現(xiàn)出低血糖這一臨床特征?;谏鲜鼋Y果,對各項指標與不良妊娠結局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結果表明,S/D、RI、TG、LDL、TSH水平變化均與不良妊娠結局存在相關性,TG及TSH影響最大,其次是RI、S/D、LDL。邵晴荷等[10]研究發(fā)現(xiàn),TG、LDL與GDM 孕婦的新生兒體質量呈正相關,與本研究結果一致。司越等[11]研究發(fā)現(xiàn),TSH>5.0 mIU /L是導致GDM孕婦與新生兒不良結局發(fā)生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與本研究結果類似。但呂瑩等[12]研究發(fā)現(xiàn),RI和S/D檢測數(shù)值與妊娠不良結局發(fā)生呈正相關性,與本研究結果相反,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本研究是以新生兒體質量為自變量,而該學者是以妊娠結局為自變量,且本研究選取研究對象相對較少。
綜上所述,GDM孕婦體內的臍動脈血流動力學指標、血脂指標及TSH相關指標表達水平存在明顯異常,不良妊娠結局的發(fā)生率也顯著高于健康孕婦,且S/D、RI、TG、LDL、TSH、FT4等指標與不良妊娠結局之間存在顯著的相關性,因此,醫(yī)護人員可通過監(jiān)測S/D、RI、TG、LDL、TSH、FT4指標的水平變化,盡早予以孕婦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保障母嬰結局。